第108章 第 108 章

从看到《奇物异思》的那一刻起,柳熙宁就处于极端兴奋之中。

寻找秦子盛的人生,寻找他曾经做过的那些传奇的真实性,已经是从柳林开始的,刻在柳家子孙骨子里的执着。

柳林是坚信所有关于秦子盛的“跨越性”做法都是真实的,而且都有深意。他曾对卫高皇帝说,秦相的目光比他们这些后来者更高远。而且,他认为,秦子盛没能做成的很多事,比他做成的那些其实更有价值。

比如,普及学堂,再比如,募兵制。

柳林担任卫的大宰时曾经招募天下能人,想要复刻秦子盛在会稽完成的农业上的奇迹。事实上,他和他招募来的人已经摸到了成功的方向。

只可惜,柳林盛年而逝,没有了他的卫回到那个时代割据势力的普通样子。

相比于提高亩产,他们更看重增加人口和扩张土地。

北朝的法定婚龄一降再降。

大齐统一天下的时候,南朝婚龄为女子15男子18,北朝则是女子12,男子14。

而在秦子盛的年代,他为王朝推行的法律是女子16,男子18;在他治会稽的时候,不断地向百姓们灌输思想是,女子18出嫁,男子弱冠方娶。

他的这个做法也是后代不能理解的内容之一。在平均年龄不到四十的时代,所有人都觉得越早结婚越好,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去生儿育女,并且在死前把他们抚养成人。

可柳林却认为他的这个做法有很深的意义,他们看不懂,只是因为见识太弱。

柳林甚至在他的笔记中做了这样一个假设——秦子盛的千年未来之旅并不是在暮年进行的,而是在他少年时代的奇遇,这些奇遇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奇思妙想只是在尝试“未来”已经成功的做法。

这是一生追求务实的柳林最浪漫的一个猜想。

大齐史官写《柳林传》,提到这一段,也只能感慨一句,柳相真的是秦子盛的大迷弟啊!

说这段的时候,赵彤和她爹也在。小姑娘立刻道:“你说的没错啊,太早成亲本来就不好。女子太早生子,孩子容易夭折,母亲容易难产。即便当时没事,也损耗极大,容易早夭。女孩儿,本来就至少要到十六岁之后生子才合适,对不对,爹?”

赵大夫背书了一下,这是他作为医生的理念,相应的道理在前朝医书中也有记录。所以,他自己的女儿,那是要到十六岁以后才会给她找婆家。

“女子十二成亲,是能多生几个,可生五个死三个,和生三个活三个。最后人口增长并没有变化。更别说,早育给女子带来的伤害。我看啊,说不定还会降低人口增长。”

赵大夫:“我这女儿话说的有点糙,但我们很多做大夫的都是这么认为的。可惜……”

“其实,应该把每次婚龄降低后对人口增长的影响,还有对这一代女子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做一个统计。不过这么大的工作,我们谁也做不了。”赵彤摊了摊手,一脸无奈。

柳熙宁懂医术,但对这种妇科专业没有研究,无法做出判断。

反而是徐绩,赵大夫一说,立刻讲出了对应医书的名字。还另外给了几个从脉理上的佐证。言语之间的专业性惊到了所有人。

这个所有人里不包含云长影——低龄生育的坏处,现代人只要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都懂。要不是怕穿帮,他还能给几位大夫讲讲从解剖学开始的生理研究……

对于徐绩忽然展示出来的医学素养,最惊讶的是赵彤。

徐绩忍不住逗了她两句:“赵妹子,你是不是过去看我就是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

赵彤脸一红,低头道:“没有,我知道徐统领读过书。”

赵大夫一拍大腿:“难怪我们进寨后提的一切要求,特别是这个丫头的奇思怪想,徐统领都全力支持!”

徐绩又逗了她两句,赵彤终于捂着脸跑了。

众人都知道他没有恶意,连赵大夫都坐在那里哈哈笑。

待赵彤走了,徐绩才道:“赵大夫,我听人传说,赵妹子身上有大机遇?”

说到这里,赵大夫深深叹了一口气,一脸感慨道:“是啊,这丫头是医神赐给我的。”

徐绩:…………

众人:…………

你一个大夫,怎么忽然那么不科学。

然后,赵大夫讲了一个更不科学的故事。

赵彤原本是痴儿。

到底是出生就有问题,还是襁褓中一场病造成的,赵大夫自己都说不清。

他少年成名,人又热心,经常被人请着各地去看病,反而忽视了自己的家人。

总之,赵彤的智力发育比寻常孩子差很多,到了五岁还不能说话,七八岁都无法自己吃饭。虽然是个痴儿,赵大夫却对这个女儿倾注了很深的感情。

为此,他丧偶多年都不敢续弦,就怕后娘会欺负赵彤。

如此这般,把赵彤拉扯到十一岁。

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故乡遇到自然灾害,为了过日子只能带着徒弟和女儿背井离乡,在各地游医为生。这种情况,生意远不如在故乡的时候,生计也更为艰难。

赵彤十二岁那年,他们经过医圣故乡。

小女孩突然得了重病。

赵大夫耗尽平生所学,也用尽了身上的钱,都无济于事。三人困顿到连住店的钱都拿不出来了。

医圣故里当然有“医圣观”。

观里的庙祝也懂医术,欣赏赵大夫的能力,同情他的遭遇,让他们住到了观里。

那天晚上,赵彤已经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好心的庙祝让他们把她安顿在大殿内——求医圣爷爷看顾吧。

然后,第二天早上,小姑娘睁开了眼睛,嘶哑着声音问了三句话:“这是哪里?我怎么了?你们是谁?”

赵大夫扑上来喊:“彤儿,你好些了?我是爹啊,我是爹啊。”

小姑娘闭上眼睛,过了好一会儿,又慢慢张开,清清楚楚喊了声:“爹——”

赵大夫看到的是一双他从未在女儿身上看到过的,清明的眼睛。

在医圣塑像的注视下,赵彤痊愈了,痊愈的不仅是身体,还有智力。

她再也不是一个痴儿。

更神奇的是,她不仅不痴傻了,相反还变得比一般人都聪明。她识字,懂医理,思维敏捷。

这样的事情马上传遍了乡里。

很多人都跑来看这一“神迹”。

女孩儿能痊愈,当然是医圣爷爷保佑,至于变聪明了,尤其是明明过去十二年话都说不清楚,忽然间能读会念懂医术,这已经不是医圣爷爷保佑的问题。

医圣再生,亲手喂药都产生不了这个效果。

但是,这个疑惑很快被解决了。

解决问题的是一个听说医圣显灵来上香并且围观奇迹的大娘。

大娘看到赵彤,指着神台上的医圣身边的小童子说:“这丫头生的和仙童一模一样!”

所有的疑惑迎刃而解。

人民群众飞速的创造出一个神话故事。

赵彤是医圣身边的仙童下凡,之前不知道是时辰未到,还是下凡投胎中出了错,总之魂魄不全,所以小姑娘浑浑噩噩的。

现在,生死之间,正在医圣故里,神明眼前。

魂魄归位,小姑娘恢复健康。

为什么对医术无师自通?

这不是废话嘛,人家是医圣大神在天上的仙童,跟着大夫几百年了,懂医理不是天经地义的么?

身为仙童,别说懂医理,就是一下子成为杏林国手都是理所当然的。

赵大夫带了个病入膏肓的痴儿进去,换回来聪明伶俐的仙童投胎。

众人都说这是他多年行医积善感动了神仙。

赵大夫的名气因此上了一个台阶,医圣观的香火也瞬间多了几十倍。

赵彤躺在那里经历生死关的时候,医圣观还是个大殿也不过三间的小庙。而今短短三年,已经扩建成当地最著名的道观,大殿五间,医圣金身塑像,旁边的小仙童完完全全就是照着赵彤的样貌塑的。

当时,郡中名流都邀请赵大夫他们直接在那里住下。然而赵大夫大概还是有点心虚,又或者相信福祸相依的道理,最后还是带着女儿徒弟继续云游天下。

这故事传奇真实兼备,直接听楞了包括云长影在内的全部人。

云长影的发楞在于,他感慨穿越者们机遇的奇妙性。

如果世界线也有意识,那么这条世界线一定是刻意的、想方设法的把他们从不同时代、不同岗位上召集过来。

而且,ta还为他们每一个人最大程度设计了被这个时代接受的合理性。

他产生了一个强烈的疑问——

我们的存在真的只是一场偶然吗?

我们为何而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铸唐
连载中明月晓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