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西沉,京兆府内轮班换值,在阵阵木梆声中,宋秋推着赵时安的轮椅,并赵府的小厮一起离开。
眼看京兆府将要下钥关锁衙门,南枝也随两人往东角门方向走。
廊道上,宋秋道:“十二娘,跟着我们的马车一道走吧,先送你回客店,顺道我也去你屋里瞧瞧有什么要添补的,下次让九郎给你送来,若下次我见着你又消瘦了,可是要摆出长辈架子来教训你了!”
如此带了些许责怪意味的叮嘱,南枝已经许久没有听到了,心头热融融的,不禁小小地撒起娇来:“那也不能吃得太圆润,省得夫人下次见了就不心疼我了,还是瘦弱些好,可以在夫人跟前装装可怜。”
这娇滴滴的话一出,宋秋略显愕然,眼里那层精干的光晕倏地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猝不及防的柔软,仿佛被什么东西从内部击中了,直搂住她,疼惜地抚摸她后脑勺。
“好孩子,好孩子,我怎会不心疼你,可怜的孩子,你怎样我都心疼……”
无论是饭桌上的话,还是刚刚的叮嘱,都是出于对外人的客气,兴许有几分怜悯,那也是十分有限的,若不是为了求她帮忙应付将要来的那两家子人,宋秋今日根本不会特意到京兆府见她。
可这十二娘却完全不介意这些话里暗含的利用,将里头少得可怜的真情实感剥离出来,再以真心的情意应对,道出她只有装可怜才能得人心疼的不安和依赖。
宋秋心生歉意,明明知道那两家人有多难缠,还是要将这个可怜的十二娘当做盾牌推到前边。
“我可怜的孩子……我可怜的儿……”
宋秋越搂越紧。
在战场上杀伐果决的女将军眼里没有泪光,身为人母的宋秋心底早已经哭成一片。
她在哭泣孤零零的十二娘,更是哭泣曾经被寄养在临州的长子,和那段再也回不到的七郎的少年岁月。
她的孩子,是否也要少吃些来装可怜,才能得到大人的心疼?
“夫人,夫人,我多吃些就是了,吃得圆圆润润的可好?”
南枝也不知宋秋为何这般,身子僵直,不知所措地望向赵时安。
赵时安对她微微颔首,以拜托的神色恳请她不要惊扰陷入情绪之中的母亲。
南枝只好身子前倾。
赵时安深深望向母亲。
将年幼的长兄放在叔伯家中寄养,是母亲一生都难以逾越过去的愧疚,那是潮湿的,闷热的,令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的歉意。
父亲多次劝慰母亲说,她是为国征战,没有大国何来的小家?可母亲总是苦笑地摇摇头,在余下的岁月里,父亲口中的大义渐渐褪去,只剩下母亲与早已长大的孩子,每每望向长兄的眼睛,如同久远的利剑,一次又一次扎在母亲身上。
母亲不愿意见到临州的祖母和叔伯,不仅仅是因为那两家人难对付,更是他们身上将带来关于长兄年幼时所遭受的苦楚。
那是母亲无法正视也不愿去面对的残酷真相。
宋秋慢慢松开她,轻抚她的肩道:“诶呀,你看看我,命里没女儿,没听过这样的撒娇,一时激动,让十二娘见笑了。”
南枝温声道:“是晚辈思虑不周,没大没小的说出那样的话,请夫人见谅。”
宋秋笑道:“这样的话,以后多说些,伯母爱听,你以后唤我做伯母,别夫人夫人的,听着生疏。”
南枝颔首:“是,多谢伯母。”
赵时安忙说道:“那十二娘以后可不能再叫我做少将军了,得唤我时安!每次听你‘少将军’地称呼我,我都不高兴。”
“是。”南枝笑着点头,又故意重重道了一声:“少将军。”
“十二娘!你怎么这样?”赵时安不满地冲她高声喊道,又向宋秋告状:“阿娘,你看看十二娘!”
宋秋握着赵时安的手安抚:“好了,好了,十二娘逗你玩儿呢!”
三人说笑着走到京兆府东角门,正要出去,一直在后头的赵渝冷不丁出声:“吴南枝留下。”
南枝回头,不解问道:“赵府尹还有事?”
赵渝不解释,指向签押房方向:“进去等我。”
宋秋看南枝为难,替她说道:“七郎,你看现在京兆府已经散值,将要落锁,一会儿天黑下来,她一个人回客店太危险了,要是遇着什么事,她一个小娘子只怕没法应付。”
赵渝望向南枝,淡淡道:“她怎么来的就怎么回,死了我陪葬。”
南枝浑身一震,道:“多谢赵府尹,陪葬就不必了。”
赵时安道:“长兄,若真有什么公事,明日再命她来也不迟吧?”
赵渝道:“私事。”
“私事?”赵时安惊愕,双手紧握轮椅扶手,不问长兄,而是转首问南枝道:“十二娘与长兄有什么私事?”
南枝哪里知道这赵渝和自己要谈什么私事,两人见面的次数单手数得过来,每次都坦坦荡荡,公事公办,何曾有私事可言?
她觉察出眼前三人气氛僵硬,不能当场揭破赵渝的话,只能低头垂眸,绞尽脑汁细想出一桩无伤大雅的私事来回答。
赵渝在旁,掠过她紧蹙的眉眼,面色不变,淡漠道:“她问我要沐浴的玉茯膏方子,我写给她。”
南枝猛抬头,旋即对上赵渝波澜不惊的眼眸,好似这句话并未有什么不妥,可这才是最不妥的地方。
这句话但凡语气重一些,宋秋和赵时安兴许只会觉着是赵渝找借口命吴南枝留下,但赵渝偏要以平静的语气道出,就好像这样的话他对南枝说过无数次,已是寻常一般。
南枝解释道:“赵府尹应是有什么误会,这玉茯膏方子我早已知晓,无需劳烦赵府尹亲自写来。”
赵渝冷笑:“既知晓,为何今日在马车上问我用什么东西……”
“赵府尹!”
南枝慌慌张张地打断他。
这话在马车上说出口时,南枝不觉得有什么不对,怎么到了赵渝口中就别有其他意味,旁人听了很难不往其他方向想。
她躬身道:“我去签押房外等赵府尹。”
赵渝垂眸望着她那不情不愿微微撅起的唇角,暗暗笑着颔首道:“嗯。”
至此,宋秋和赵时安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看着南枝走远。
赵渝将两人送出东角门。
临上马车前,赵时安仍旧气鼓鼓道:“什么方子?寻个大夫写不就好了,长兄分明是故意的!”
赵渝充耳不闻,转身往京兆府里头去,不过一会儿,各处角门关闭落锁,没有京兆尹同意,不得擅自出入。
“为何要答应?”
站在签押房廊下的南枝循声回头,向端步走来的赵渝躬身作揖,反问道:“赵府尹这是在责怪我?”
在退思堂里,南枝答应了宋秋的请求,赵时安自是高兴,唯有赵渝脸色阴沉,不过他脸色向来如此冷厉,南枝不觉有他。
只是帮一个小忙,于情理上,南枝不好拒绝,接过赵时安递来的鲈鱼羹,点头应承下来。
她不太明白为何赵渝会如此反对,从退思堂出来,一路阴恻恻盯住她,盯得她后脊发凉。
赵渝没有回她的话,迈步进签押房,于桌案前坐下后,继续问她:“是为了那碗鲈鱼羹?”
南枝依旧站在签押房门外,隔着房门向他道:“鲈鱼羹难得,夫人与少将军待我的恩情更难得,若没有少将军,那天城南门外,我早已命丧火海,若没有夫人宽宥,我何德何能,可以在赵府茶室里养伤。”
她顿了顿,道:“我不是周府那些人,临州吴家向来知恩图报。”
南枝说话时,赵渝从案上扯出一张空白的黄藤纸,镇纸压实,于书灯下蘸墨落笔,不知在写什么,待她说完,又淡淡问道:“只是因为报恩?”
“现在是。”
南枝一步一步走进签押房,负手于后,略带挑衅的目光锁定住他的双眸,嘴角含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仿佛在欣赏他疑惑不解的神情。
她想要试探出赵渝到底在反对什么。
吴南枝落定在赵渝桌案前,身子前倾,低声道:“以后未必。”
这话意味深长,令人遐想,定能勾出她想知道的答案。
吴南枝的身影笼罩在赵渝身上,随着阴影落下的,还有久违而熟悉的、与他在梦中纠缠千万次的温热香甜气息。
赵渝喉结不禁上下滚动,他手上顿住,缓缓搁下笔,望着她道:“离赵府远点,否则,祸及……”
“原来赵府尹是担心我祸及赵府?”
不等他说完,南枝就后退两步,语气悲凉道:“赵府尹所言甚是,我吴南枝是罪臣之女,人人避之不及,赵府尹有这些顾虑也是正常,你放心,我是我,绝不会将赵府牵扯进去,不过这份人情是要还的,待此事过后,我会远离赵府,再无瓜葛。”
吴南枝咬紧着牙关,背脊挺得笔直,像一尊易碎的琉璃,不肯露出一丝哀求或可怜的神色,用一如往常的骄傲神态来保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人生不是瞬间崩塌的,吴家落罪以来,她遇到的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句冷言冷语都在慢慢的将她习以为常的骄傲压碎。
好似每个人都恨不能把她心中最脆弱的位置挖出来鞭尸,好看一出凤凰陷入泥潭的好戏。
她偏不。
“吴南枝。”
赵渝缓缓起身,绕过桌案至她跟前,垂眸与她对视。
她不知道万箭穿心的结局,也不知道镇北少将军与吴十二娘之间的事。
她想要还报赵府之前的救命之恩也好,想要凭借赵府在长安有一点立足之地也罢,都不过是想要活下去的手段。
赵渝不该用苛责自己的方式去苛责她离赵时安远些。
他心底的歉疚涌上心口,化作极其郑重的一句:“我不是这个意思。”
是与不是都不重要了。
南枝暗暗吸了吸鼻子,将不争气的哽咽吞下,道:“在退思堂违逆了赵府尹,是我莽撞,还请赵府尹见谅,既已答应了夫人与少将军,我必定会做到,若赵府尹见不得我在赵府待着,我便只能留意着躲开赵府尹就是了。”
“不必。”
赵渝的语气莫名和缓下来:“我既是京兆尹,那便没有什么事是见不得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一定要避开的。”
权势遮天,百无禁忌。
南枝颔首:“嗯,多谢赵府尹体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