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观火01

偌大的镇南王府,不过少了一个人,却在一夕之间再次空荡起来,归于冷寂。没有人折腾来折腾去了,没有欢声笑语,甚至连炭火也不点了。

府外就热闹多了,那个双生子皇帝的故事风靡了全国。过了一段时间,民间又有传言出来,双生子的故事何须前朝那么远?溪国中现在就有一个,即是昭阳陛下的龙凤胎姐姐。

说是十几年前,皇宫里的太医医术不精,一不小心诊错了脉,让一对龙凤胎生了下来。龙凤胎一般长得不会太相似,这一对却出人意料,相貌一模一样。先帝始终顾忌着前朝那个双生子之祸,要狠下心来除去其中一个。

皇太后苦苦哀求,先帝终于有所松动,将幼小的公主抱走,作为见不得光的影子和替身培养,终于得到了一个苟活的机会。

传言传得有模有样,让人唏嘘不已,却都是将信将疑。可渐渐地,随着不断有人站出来作证之后,这个传言逐渐真实而生动了起来。

有人说,几年前在护国寺中见到了两个皇子,但不是同时见到的,一个明媚活泼,一个沉静冷淡。他还以为是同一个人呢,并没有多想。

有人说,六年前雪灾之时,皇子带着粮草棉衣赶往边关慰劳将士,战士们感激涕零。后来皇子巡查边关,还在军营里和兵将们同吃同住,只是无意间和将士们说话的时候,皇子却漏嘴说出了一个名字,叫作红莲。

有人说,四年前江州瘟疫盛行,所有人避而远之,不肯靠近半步。皇子冒着染上恶疾的危险,前往温州抚恤百姓……

如今才恍然发现,那个皇子不是昭阳陛下,而是他的龙凤胎姐姐红莲。

天下哗然,一时间群情激愤,为这位红莲公主鸣冤喊屈。

为何同为天潢贵胄,一个饱受所有的磨难,而另一个却能堂而皇之地坐享其成呢?不能因为前朝皇室那么久远的一件事,就否定了所有双生子和相貌相似的龙凤胎啊!这位红莲公主何其无辜!

一时之间,昭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不仅民间如此,就连朝廷之中也出现了一些质疑之声,甚至有人怀疑起了之前皇太后的那出闹剧,难道是要牺牲红莲公主来扳倒谢云迟?

有大臣立刻写了厚厚的折子递上去,洋洋洒洒几千字,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让陛下顺应民意。奏折的大致意思是:此举不符合礼法,若真的有此事,望陛下三思而后行,以免被天下人所不齿。

昭阳匆匆看完这个奏折,就猛地将其狠狠地撕烂扔在了地上,他双手撑在御案之上,气得喘不过气来。

“陛下莫气着了,先喝杯茶吧。这些御史啊,就喜欢没事找事。”何川接过宫女送来的茶杯,轻轻放在桌上,“若是不好解决,不如请王爷前来相商,拿个主意……”

昭阳抬起头,直直地盯着何川,后者心底一紧,连忙跪在了地上请罪:“陛下恕罪。”

“滚出去!”

“是,是……”

“滚出去,都滚出去!”

所有宫女太监急忙离开,关上门后在外面面相觑。

御书房中只余下昭阳一人,她这才脱力般往椅背上一靠,神色之间流露出了狼狈之色。

过了一会儿,她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房中各处,一股子连她自己也说不明白的情绪弥漫在胸腔之中。

啪的一声,她狠狠地将茶杯摔碎在地上,茶水蔓延开来,像是替她流的泪水。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是一刻钟,也许是一个时辰,昭阳匆忙前往永寿宫,抱着一丝侥幸,然而这一丝侥幸在见着周围把守的侍卫们时,再一次化作了焦躁和忧虑。

侍卫神色肃穆,持着刀剑,见陛下来了也是目不斜视地将之拦住,唯有领头的侍卫前来行了一个礼,还颇为敷衍。

“让开!朕要见母后。”昭阳压抑着怒意。

侍卫长为难地道:“还请陛下见谅,属下也是奉命行事。”

“他谢云迟说的话比朕说的还管用?”昭阳气得浑身发抖,“这皇宫里到底是谁在当家做主?”

侍卫长垂着头,答非所问:“陛下放心,太后在属下们的保护下定会安然无恙。其实太后如今的状态不太好,陛下若是进去了,说不定会被误伤。”

“你——”

昭阳指着他,气得说不出话,眼睛蓦地就红了。心中一瞬间涌出无限的委屈和愤怒,却无从发泄出来。宫女见此,急忙上前将昭阳扶住。

僵持片刻之后,昭阳拂袖而去。

翌日早朝,龙凤胎这件事就被堂而皇之地摆了出来。昭阳手中无权,又喝令不住朝臣们,想置之不理都不行,于是每日早朝、奏折都要被此事惹得焦躁不已。

昭阳煎熬地坐在御座上,偷偷地掉了几次眼泪,几日内她又去了永寿宫数次,依然是无功而返,连个商量对策的人都没有。她就像是一只落入陷阱的困兽,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处处受制。

昭阳慌得很,也没有什么底气。她当然记得红莲,不仅记得,她还很喜欢这个玩伴。红莲做的这些事情她都知道一些,却都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每次信国公让红莲去的时候,红莲都是一口答应,看起来还挺高兴的。但随着这件事盛传,就连昭阳心中都起了怀疑,难不成红莲跟她真的是双生子吗?

此时的镇南王府中,谢城面露震惊,感慨连连:“这个计策真是妙啊!若是此事顺利的话,只怕朝中真的要多一位公主了,红莲姑娘也能得偿所愿了。我们掌握着陛下和太后的把柄,她们想否定都不行。”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谢云迟笑了笑,端着杯子闲闲地拨动茶盖,淡淡地道,“去安排我们的人推动一下此事,另外还有两件事你去办一下。”

谢云迟简单地说了几句,谢城一边听一边点头。

听完全部之后,谢城忍不住叹息了一声:“这件事原来是王爷先查出来的啊,没想到为李祐安做了嫁衣。”

“那时红莲问了芳华殿之事,本王便留了心眼,没想到芳华殿还未有头绪,却查出了一些别的,还引起了李祐安的注意。”他喝了一口茶,“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前朝皇室,是多年以前肃宗时期的事情,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也因此,此事在一些知情人看来,会更可信。”

“有没有可能,红莲姑娘真的是公主呢?”

谢云迟若有所思,摇了摇头。

“也是,众口铄金,属下差点也信了。想到红莲姑娘很快就能走出阴影,属下真心为她高兴。”谢城唏嘘不已,只是想到了李祐安,他不由得低声一叹,“只是,李祐安帮她定然有所目的,但愿红莲姑娘……”

谢城心里完全没谱,虽说怜惜红莲的遭遇,却也对她冷漠刻薄的性子不抱什么希望,而且他有些担心红莲达成目的之后,反咬他们一口。反观谢云迟,依然一脸淡然,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你对她这么没信心?”

谢城尴尬地抓了抓后脑勺。

谢云迟笑了笑:“船到桥头自然直,不用过于忧心。”

“王爷,你就一点也不急吗?”

“当然急。”

但他焦虑的,只是红莲的安危,她与李祐安联手,何尝不是与虎谋皮呢?

谢云迟随手将杯子放在桌上,起身走到窗边。日光西斜,静谧洒落,他静默伫立的背影仿若天边的重重远山,沉厚而孤寂。

良久,他轻声一叹:“就是因为是她,才更急啊。”

……

又过了几日,一位县令称寻到了这位红莲公主。

城郊的村子里,一个男童因为误闯了某庄园,被里面的狗咬死了,男童的娘亲哭着敲响了衙门外的鸣冤鼓,请求县令给她讨回公道。

县令下令传唤庄园的主人,对方却置之不理,县令只好派人前去,却发现庄园里的人行事鬼祟,也不肯配合办案,县令一怒之下令人冲进庄园拿人。谁知这一进去,就发现了被囚禁在屋子里面的红莲。

县令恍然大悟,难怪这个庄园忌讳有人靠近,还养了那种凶残的疯狗,竟是里面藏了惊天的秘密。紧接着,庄园之中就抄出了和替身公主有关的大量证据。

天下沸腾,百姓们对红莲公主的同情节节攀升。

这几日不管去哪儿,大街小巷中总会听到人议论此事,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权贵之家,不管是酒楼里还是风月之所,不管是说书的还是唱戏的……民情激愤,为这位红莲公主鸣冤,隐隐对当今陛下也有了几分唾弃之意。

尤其是之前,昭阳陛下一口否定了这件事,这才过了多久,一个火辣辣的耳光就扇在了陛下的脸上。

步步推动,众口铄金,皇帝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是不行的了。

天朗气清,万里无云,冬日里难得的一个好天气。然而这样的天气也没能让昭阳心里明媚起来,她坐在御座之上,备受煎熬,根本无法阻止事态的发展。

昭阳紧紧地抓住扶手,急促喘息着,众臣议论的声音在她耳中嗡成一片,她猛地站起来,愤怒地将御案上的东西扫落地面,大怒道:“滚——让她给我滚出去!”

众人噤声,金銮殿陷入静寂。

昭阳这才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她慌忙四顾,希望有谁能站出来为她说说话,无意间对上了谢云迟冷冰冷的目光,猛地跌坐回椅子上。

礼部尚书道:“微臣提议,既然红莲姑娘已经来了,不如先宣她进殿之中,其余事情稍后再议。”

一个大臣大步走出,跪了下来:“微臣附议。”

第二个大臣跪了下来:“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转瞬殿中就黑压压地跪了一片,昭阳如坐针毡,久久沉默,最后将眼睛一闭,不得不点了点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掌政公主
连载中季无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