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王驾到的二十日后,百花城终于恢复了表面上的平静。
要说这信王李肃卿也并非草包,先集权后立威再总揽事务,虽说有时意图表露得有些明显,却到底走完了一套标准的恩威并施的流程。
百花城的老百姓仍然怀念着故去的城主张百花。但信王李肃卿的一系列举措也向他们表明,这位在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的倒霉王爷,对这关山流放地还是抱着非常认真的态度。
李肃卿不喜欢张百花,却沿用了大部分从前的政策,也没有遣散原城主府和衙门的人,只要听令,就可以照常当差吃饷。
久而久之,人们渐渐摸清了这位新任城主王爷的脾气——拥有着一言九鼎说一不二的权力欲,但凡下令,就绝不允许旁人有任何反驳或质疑。据说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脾气,先后气走了好几个贴身智囊,最终间接导致了他在皇室斗争中以失败收场。
然而,他称得上刚愎自用,却不能算是闭目塞听,至少不会将一切事情都划分为简单粗暴地想当然。不认错归不认错,到了可以修正的时候,他还是会一面甩锅,一面将从前的不妥处默默改掉。
这绝不是个讨人喜欢的性格,却也不能算是完全无法忍受。许多原本在张百花手下的差人,即使对这位新城主满腹抱怨,也终究没撂下这份领皇粮的差事,对那一天好几道的指令奉行不误。
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对于信王的霸道作风,也有一小部分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甚至还有与当面与李肃卿在大堂对骂者。
以辛易雪为代表。
下晌寅时,重新开张不久的四海剑室正在清点账目,只听得院外大门“砰”地一声响,一道红衣负剑的人影大步流星地冲了进来,整个人风急火燎,看上去怒发冲冠。
“得了,今天就到这吧,大家收工。”
林羽露出习以为常的神情,挥挥手示意伙计们各自先散。
洛春风和李长歌对辛易雪的骤然造访也都波澜不惊——她这段时间实在是来得很频繁。
而且回回都是这样一副咬牙切齿、想要寻仇的模样。
林羽的开场白也从最初的旁敲侧击变成如今的直入正题:“他又怎么惹到你了?”
辛易雪如今仍然整日以官差身份忙碌着。林羽口中的这个“他”,自然指的是发号施令的那位信王爷。
洛春风则轻车熟路地给她斟来一杯温茶:“先泄泄火,坐下说。”
“没什么可说的,我已经递交辞呈了。”辛易雪愤怒地将茶一饮而尽,“等朝廷批复下来我就走。你们呢,还要继续留在百花城吗?”
林羽和洛春风对视一眼,面面厮觑。
李长歌也是半晌没说话,只在书案后面抬起头,呆呆地望着这边。
辛易雪一向看不惯那些摆谱耍威风的豪强勋贵,再加上一副认死理的火爆性子,会与信王李肃卿针锋相对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过去的许多时日中,辛易雪不止一次当面顶撞,也不止一次在四海剑室大骂这位新城主的眼高于顶和不负责任。
二人的身份差距本来极大。奈何辛易雪是评剑大会出身、老皇帝亲授的官衔,李肃卿作为一个带有流放性质的失势王爷,还真没办法由着性子对她褫夺官职或加以刑罚。
辛易雪却也是个干脆的人——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还不顺眼呢!
你想让我滚蛋,我也懒得以后再看到你这张脸。
于是她递交辞呈,奏报朝廷,见完朋友,就准备回去收拾行囊。
“你冷静点……”林羽急忙拦住她,“这就要走?你准备去哪?你师父怎么办?”
辛易雪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只是仰天长叹一声:“我不知道。”
这一次矛盾的焦点在于新君即位后的新一届评剑大会。按照信王向朝廷的奏报,百花城作为唐国西部近两年来最为安定、繁荣的一座坚城,在如今天灾**频发的多事之秋,应当向周边城镇展现出西锤第一重镇的气派,邀天下江湖英豪共聚盛会,重扬唐国国威。
朝廷还真就答应他了,本届评剑大会就由百花城承办,一个月后如期举行。
李肃卿的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其中的小心思也不可谓不明显。他在百花城已经逐渐完成了掌权和立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扬名。
他在较劲,既跟朝廷里那位刚刚登基的皇兄较劲,也与深孚众望的前任城主张百花较劲。
然而如今的百花城,确实不是什么较劲的好地方,也并非一个显摆排场的好地方。
“府库空虚,防务空虚,百姓自危,外有强敌,他却要敞开大门邀请四方来客!”辛易雪忿忿地说。
四海的三人愣愣地看着她,只觉得虽然言辞激进,却好像挑不出什么错处。
“除了自杀,我想不出在此时承办评剑大会有任何效果。”辛易雪继续说道。
按照张百花原先的思路,此时的百花城需要全民武装,一面抓紧布防、打造器械,一面向朝廷请求兵马钱粮的救援。
新城主李肃卿却反其道而行之,对遗言中的一切警告视若不见,信心满满地敞开自家的心腹,去展现不合时宜的大国气象。
“我劝你们也走吧。我在离开之前打听到,他正在征集百花城中各武馆、门派、剑室中享有声誉的剑客姓名,但凡此前没有胜出过的,都必须要参加本次大会。”辛易雪最后说完,目光复杂地看了一眼洛春风。
洛春风毫无防备:“我?”
似乎是为了与她的话形成前后呼应,门外又响起了一阵马蹄交错的喧闹声。院里的人们循声望去,只见一列差役快步走进来,领头的一位手中拿着一张外观相当精致的请帖,上面写着龙飞凤舞的七个大字——评剑大会邀请函。
两年前与评剑大会失之交臂的洛春风,收到了由官府发出、有王爷印信的正式文书,除了通知他“被报名”本届大会外,还表达了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青年俊杰,应当趁此机会奋力一战,将百花城的名声发扬光大云云。
“评剑大会的东道主一向被视为夺魁热门,王爷听说了洛公子的事迹,对您寄予厚望。”前来送信的官差说道。
洛春风险些没忍住嘴角抽搐:“寄予厚望?还打了我六十棍?”
总而言之,官府可以发出盛情邀约,但受邀者一定不得缺席。
这一届评剑大会的内外形势,却比两年前要糟糕得多。
首先是筹办大会需要很多钱。两年以前,国库充盈,加之唐人尚武,有不少民间富商、名门愿意资助。然而经历了一年天灾**加各种内乱的折腾,朝廷对各州府的控制力急剧下降,民间不论士农工商,对当下和未来的境况都颇为悲观。朝廷没多少钱,百姓则缺乏信心,乃至于人人自危。这种情势下,想要办一场像样的武林盛会,钱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就是参与评剑大会的人。不似两年前的清平世道,但凡是规模小一些的城镇或偏僻道路,都时常发生盗窃、抢劫乃至杀人案件,增加了一些富家子弟离家远游的顾虑。
此外,举办盛会意味着大开城门。届时,百花城将不再是一座隔绝危险的安全孤岛,什么牛鬼蛇神都能混得进来。
一行官差转身离开,洛春风拿着邀请函眉头紧锁,李长歌依旧沉默不语,林羽则立刻加入了痛骂信王李肃卿的阵营,与辛易雪你一眼我一语,骂了足足一个时辰。
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四海剑室还想继续在百花城立足,这一封带有官府印信的邀约,他们就绝无推脱的可能。
是夜,草堂灯火通明,三人几乎一夜未眠,推心置腹地讨论了对上至国家社稷、下至店铺存续的诸多看法。
上一次这样的讨论还是在两年前,他们三人在邯郸剑舍的藏书阁中,畅谈着一个江湖中前所未见的行当,筹划着一所前途未卜的铺子,决心倾尽所有,鼎力而行。
两年之后的今天,四海剑室的招牌在百花城称得上响亮,除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和人尽皆知的口碑,还有压在箱底一动未动的六百两黄金。
林羽却有些心生退意:“你还是出去避一阵子吧。”
这句话很明显是对着洛春风说的。
两年前的评剑大会,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个绝佳的宣传机会,主动撺掇洛春风去报名参加。两年后的今天,面对那盖着官府金印和信王私印的请帖,他却感觉到一股危险气息。
两年前的评剑大会只有一个温甫甯,就已经在擂台上翻云覆雨。现如今这种情势下,连老城主张百花都能死得不明不白,再办一场迎客八方的武林盛会,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可如果洛春风不赴约呢?
他们终究只是几个年轻的商人,就算借助洛家的家世,也无法与皇家相对抗。
如不赴约,四海剑室在百花城,就必然再无立足之地。
没有人忍心看到这个结果。
于是洛春风朗声道:“该来的总会来。不就是几场擂台吗,在这百花城中,除了辛姑娘的那把剑,我还真没怵过谁。”
“但是你在百花城外差点被温甫甯干掉啊……”
林羽腹诽了一句,话到嘴边斟酌再三,终究只能劝一句:“刀剑无眼。”
洛春风还要再说什么,就听到一直沉默的角落里传来了一声表达赞同的“嗯”。
李长歌还是如此寡言,却用最简短的音节表明了最鲜明的态度。
三人就这样相持了一整个晚上。他们没想到的是,在那已经成为王府的旧城主府中,正同样进行着一场堪称激烈的争论,彻夜不休。直到东方既白,坐在上首的李肃卿才终于拍案道:“就这么定了!”
“王爷!”下面零零星星有人站起来。
“此事不要再议。”李肃卿摆手示意他们坐下,“只要能钓到大鱼,就算在擂台上以我为饵,又有何惧?”
我滚回来了,先向各位滑跪。
因为个人生活中的一些原因消失了很久,假条挂完了还没回来,甚至很多天没有点开晋江。
基友说你好歹回一下评论,我说不,没脸见人(笑哭)。
目前暂时正常,可能恢复不了以前日更的频率,但是好在这篇离完结没有太远了。
还愿意看下去的兄弟姐妹们可以养肥囤着等完结,我对我自己的更新频率也不太有信心了,但是会完结的,可以等完结了再回来看看。
之前的假条说调整状态。咋说呢,不是忙到真的一点时间都没有,只是感觉自己每天像被挤干净的海绵,即使坐在电脑前,也榨不出啥剩余价值。
嗐,尽力吧,还能咋着呢,活着就很不容易了。
就借着这个本章说,祝大家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如此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