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哥,你们怎么哭了?”旁边传来稚嫩的声音。
两人转头,只见一个约莫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好奇地站在他们身后。
凌抉微抹了把脸,问道:“小孩,你认识那边的哥哥们吗?”
小孩点头,开心道:“当然认识,他们是皇农监的青天大老爷呀。”
“皇农监?”凌抉微和菀华对视一眼。
小孩笨拙地说:“皇农监,皇农监可好啦,他们教我们留种子,还给我们发那个,那个什么钐,什么犁具。皇农监的大老爷们和以前的太监一点也不一样,从来都不欺负我们,只会关心我们的收成和生计。他们还说了呢,只要乖乖听话,明年就可以多打一倍的粮食!”
“多少?一倍?”凌抉微惊了,“他们真是这么说的?”
小孩急了,“骗你是太监。”在他的世界观里,以前那些掌管皇庄的太监,就是世界上最坏的人。
“大老爷还说,多一倍是最差的情况,要是好的话,说不定可以多两三倍呢。”
凌抉微不禁开始怀疑这纯属童言无忌,这时头顶上传来一个声音:“小孩,你上那边玩去。”
两人一抬头,只见三个大汉呈三角之势将他们包围,每个人都是表情冰冷、黑笠乌披、腰佩红刀。
那小孩见势不妙,一溜烟就跑了。
而凌抉微和菀华,心里同时咯噔一下。
另一边,凌青鹭听到缁衣卫的回报,说抓住了那两个尾随者,就是对方的身份有点特殊。
缁衣卫也不管他俩是世子和公主,毫不客气地将人提来,扔在凌青鹭跟前。
凌青鹭看了一眼,凉凉地说:“是你们啊。”
两人:“……”
因为不确定凌青鹭是否对同伴表露了身份,他们也不敢口称“陛下”,更不敢贸然请罪,只得讷讷缩着头。
凌青鹭道:“算了,给他们解绑吧,既然来了,干脆跟着我见见世面吧。”
随后对皇农监众人拱手道:“家里的弟弟们不懂事,让诸位见笑了。”
众人忙道不妨,只有周云淡朝他斜了一眼,“你还有弟弟呢。”
“是啊,稀奇吧。”凌青鹭一笑。
凌抉微简直匪夷所思。皇帝居然跟这个土匪处得这么好??
皇农监据点就在离庄子不远的地方,拜别几位老农之后,他们便乘马车回到了据点里。
矮山之上,飞瀑与溪流间,凌青鹭让公输矩建造的那套东西已经完工。
他一边走过去一边说道:“刚好今天要教他们如何使用这套工具,单我们几个忙不过来,你俩来得正好,过来帮忙。”
他也不顾菀华其实是女子,直接拿她当男人使唤。
“这是什么?”凌抉微好奇问道。
解释起来就是一长串,凌青鹭也没解释,直接道:“且听我吩咐就是了。小舒,你带他们去仓库里,把东西搬出来。”
“好嘞。”舒乾乾应了一声,叫上两人便走。
“我们也去帮忙。”萧俨等人也说道。
一群人反反复复搬了几趟,不一会儿,就把仓库里的东西都搬了出来。
这些东西堆在木板车上,整整齐齐地码着,赫然正是之前推广犁具时,凌青鹭从村民手里收上来的麦草。
当时,所有人都不理解他收麦草的用意。而今这些麦草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凌青鹭收麦草时,对草料也是有要求的,所有的草都必须洗净晒干,不能受潮或粘上泥土,还必须去除坏叶,不能有任何霉烂。
收完麦草之后,他又组织村民里的妇女,对这些草料处理了一番。
首先是去除草衣,其次斩断残留的麦穗,最后将所有麦草都扎成小把,每把重一斤半左右。
现在码在木板车上的,就是这些捆成小把的麦草。
凌青鹭翻了翻草根,确认品相都是完好的,便对公输矩点了点头:“起水轮车吧。”
几架巨大的水轮车架在瀑布边上,一直在不停转动着。当初凌青鹭看中这片地方,就是因为这里有许多瀑布,很适合用作水力能源。
每一架水轮车前面,都连着许多的木质机械。这些机械有大有小,外形不同,似乎用途也各有不同,但他们基本看不懂。
公输矩上前操作一番,最后拔下某个传动轴中的插销。他面前那不停转动的水轮车,就与其中一台机械连在了一起。
这是一方硕大的的石槽,石槽上方有石锤一样的东西。连通水轮车之后,就在水力的带动下起起落落。
凌抉微和菀华纷纷惊讶,他们博览群书,学得又多又杂,因此第一时间认出了这样东西,“这是水碓?”
水碓,就是一个用水力来带动锤击的大石臼子,一般用来舂米,或者捣制酱菜。眼前的水碓和他们在书上见过的不太一样,似乎更高级一些。
凌青鹭点头,示意他们往石槽里添加麦草。
一捆捆的麦草被扔了进去,在水流的巨大力量之下,被捣成烂碎的草浆。
众人望着这个场面,似乎意识到什么。
凌抉微若有所思道:“这可比人力省事多了……”
随后,各个水轮车都带动水碓,开始捣制草浆,凌青鹭让他们每人看着一个水碓,捣满石槽之后,就将麦草碎捞出来,用一张大筛网沥干。
夏日的太阳酷烈,筛网在太阳下稍微一晒,草碎便干燥了。
水碓旁边是好几个大水塘,凌青鹭指挥众人,将晒干的草碎放进水塘中,每百斤麦草占据一个水塘,同时,兑进去三十斤干石灰、以及一定比例的水。
水塘面积不小,要将干石灰与水分、麦草拌匀,又需要巨大的力气。但这个活儿依旧让水轮车承担了。
只见某架水轮车上,通过复杂的动力系统连出三根大搅拌棒,插入水塘不停做顺时针转动,将灰水和麦草进行充分搅拌。
凌青鹭此次不仅是实验这套工具,也是为了将这套操作流程教给皇农监的众人。
他一边走,一边对他们说:“用石灰水浆好之后,草料需要堆蓬三天,让石灰充分渗透进去,然后发酵。要注意,这个过程不能受任何日晒和雨淋,否则草料会变色,或者灰水流失无法浆透。”
再往前走,水塘面前是几口大铁锅,“堆蓬结束之后,麦草就可以下锅煮,现在是夏天,需要烧十个小时……就是五个时辰,再闷七个时辰。”
那几口大铁锅中,有一口正在烧着,里面传来咕嘟咕嘟的冒泡声。他掀开盖子给他们看了看,“这就是堆蓬之后,入锅的草料。为了给你们做演示,我让公输提前烧了一锅。”
“出锅之后又要进塘,”他继续往前走,“这次是进清水塘,目的是为了把石灰洗干净。”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他走到前面的清水塘前。
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所有人都不由捏住了鼻子。
“这是什么味?”凌抉微问道,“怎么有点像……”
“对,就是人尿。这些尿是之前从村民处收集的。”凌青鹭说,“每百公斤熟料,用尿十三斤,记住这个比例,这是最科学的数字。尿要浇得均匀,浇一次尿,堆一层熟料,堆满之后再加清水,然后在塘内发酵至少十天。现在是夏季,十天就可以,冬季的话至少要二十天……”
这里其实最好应该加纯碱,但他手头没有化工工业,制不出纯碱。大梁的古法工艺中使用的是人尿,经过试验,确实人尿是可行的。
“如此十天到一个月后,料就制成了,后面的流程,并没有太多创新,也就不说了。”凌青鹭带他们走到最后一个项目上。
说了这半天,用麦草制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走到最后,答案终于揭晓。望着竹竿上晒着的那些东西,所有人均吃了一惊:“纸?”
“是的,刚才给你们展示的,是一套水力动力下完整的造纸过程。当然,我只展示了前半部分,也就是办料的部分。料办好之后,就是传统的舂料打浆、抄纸榨纸,这些流程是现阶段无法创新的,只能用人力完成。不过这部分也不费多大力气。”
见众人听不懂,他斟酌一番,换了套言辞:“这样说吧,造纸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办料,第二步是做纸。在现在的小作坊生产中,这两步是混在一块的,你办多少料,就造多少纸。”
“可是实际上,办料这一步的效率,可以通过水力器械,来无限地拔高。”
“一个家庭式作坊,一次只能办一百斤熟料,可是眼前这座造纸厂不同。它能建多少水塘,就能办几百斤熟料。而且整个过程完全采用水力,人只需要在边上看着就行。”
“这样一来,只需要将人力部署在做纸这一步上,就可以大大提高造纸的效率。”
“这就是……家庭式作坊和工厂的区别。”
“恭喜你们,有幸见证了大梁有史以来的第一座工厂,一座水力造纸厂。”
工业革命离不开工厂,可工厂究竟是什么?凌青鹭经过在星峡的学习,总结出了一套定义。
工厂应该是同时具备动力源、机械工具、流水化作业、集中式管理,并依靠这些东西来提高生产效率的某种构造。
最容易复制的一种工厂,其实是纺织厂,在《文明崛起》这个游戏中,几乎所有工业革命都是由水力纺织厂开始的。
但凌青鹭偶然从论坛中了解到,其实麦草也可以造纸,从那时他便产生了一个想法……大梁的第一座工厂,将会是一座造纸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2章 第一座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