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十章:双日劫

永和六年八月,长安城头悬着两轮血日。

裴既白站在朱雀门箭楼上,看着双重日轮将《旧唐书》记载的"二日并立"天象投射在太极殿前——当年玄武门之变前夕,太史令也曾记录过此异象。更诡异的是,沈晏近日咳出的金鳞竟开始分裂,每片鳞上都浮现出半幅《推背图》,合起来正是第四十五象"二帝同朝"的谶言。

"查清楚了。"程焕从兰台抢出本《天象篡》,"五姓七宗在各地同时修建'双日台',台基下埋着刻有寒门将领生辰的厌胜俑。"

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明史》残卷,记载永乐年间汉王朱高煦谋反时,也曾利用"双日"天象煽动"天命更迭"。但有人用朱砂将"汉王"二字涂改成"崔氏",旁边批注"永和六年八月十五"。

八月朔日大朝会,百官惊见殿中竟有两个皇帝。

左侧的"皇帝"身着十二章纹冕服,右侧的却穿太宗时期的柘黄袍。两人同时开口时,声音在殿梁上撞出《旧唐书》记载的"金石回音"——当年武曌称帝前,洛阳宫也曾出现此异象。

"《明史·舆服志》载,永乐帝征漠北时用影武者惑敌。"裴既白突然斩断右侧"皇帝"的玉带,跌落在地的竟是块刻满《乙巳占》谶语的替身木偶。

木偶后背用隐形墨写着《旧唐书·李林甫传》片段:"凡制敕必引古义,实则暗藏杀机"。

八月十三,白翎卫在终南山发现废弃的演武场。

场中三百具披甲草人,胸前都钉着《旧唐书》记载的"鱼符"——但本该刻将领姓名的位置,全换成寒门武官的生辰八字。更骇人的是,草人腹中塞满《明史·兵志》残页,记载洪武年间蓝玉案的文字全被朱砂篡改成"永和六年八月"。

"他们在复刻玄武门之变。"程焕挖出场角埋着的铜匣,"这是..."

匣中《禁中起居注》残本记载着武德九年六月初三的异常:当日李世民佩剑入宫时,剑穗上系着与此刻草人相同的五色丝绦。

八月十四夜,沈晏突然呕出半片残缺金鳞。

鳞上天然形成的纹路,竟是《旧唐书》记载的"天策府"舆图。太医在鳞片背面发现用针尖刻出的《明史·成祖本纪》片段:"奉天靖难,清君侧"。

"查太庙配享。"裴既白突然想起什么,"《旧唐书·礼仪志》说配享神主移位则国乱..."

当夜子时,他们撞见崔氏子弟正在偷换高祖神主。被撬开的神座下,压着页《明史》记载的"靖难檄文"原件,但"燕王"二字全被改成"清河公"。

八月十五寅时,承天门钟鼓自鸣。

裴既白冲进太极殿时,看见两个"皇帝"正在争夺传国玺。左侧的突然撕下面皮——竟是琅琊王氏豢养的易容师,其袖中抖落的《旧唐书·则天皇后纪》残页上,批注着"女帝临朝"四字。

"《明史》载正德年间宁王之乱,也曾用傀儡冒充天子。"程焕斩断殿梁悬索,坠落的帷幕后露出整支私兵,他们铠甲上全刻着《旧唐书》记载的"天策"符印。

最骇人的是私兵统领手中那卷《禁中秘档》,记载武德九年玄武门当值的禁军名单,每个名字都被朱砂圈出,旁边标注"永和六年复用"。

午时三刻,天象骤变。

裴既白看着两轮血日之间突然裂开道金缝,沈晏呕出的残鳞在光晕中组成《旧唐书·太宗本纪》的片段:"六月四日,太白经天"。此刻五姓私兵突然集体跪倒——他们铠甲内衬竟全缝着《明史》记载的"建文遗诏",但"燕庶人"三字全被改成当朝年号。

"原来如此。"程焕劈开太庙配享殿的铜锁,"他们在复刻..."

殿中景象令所有人窒息:七尊世家先祖塑像被摆成"北斗吞日"阵势,每尊手中都捧着《旧唐书》记载的"禅位诏书"空白玉版。

申时六刻,沈晏突然站上祭天台。

他咳出的最后三片金鳞在空中组成完整《推背图》,第四十五象的谶语"二帝同朝"竟被金光改写为"日月当空"。此刻天上双日突然相撞,坠落的火球中将《明史·天文志》记载的"荧惑守心"天象烧成灰烬。

灰烬飘落处,裴既白挖出块玄武纹砖——与《旧唐书》记载的玄武门遗址砖块完全一致,但砖背铭文变成了"永和六年重制"。

"结束了?"程焕擦着汗问道。

裴既白望向太庙方向,那里正传来《旧唐书·音乐志》记载的"秦王破阵乐"。曲调未变,但歌词全被换成《明史》里方孝孺的绝命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山河烬
连载中伶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