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求才寻主

不久过后,秦摇光说到做到,还真将星野军一众将领习字的纸张拿去给了明澜看。

自从明澜来到演州,几次三番想要求见秦摇光,皆被对方回绝。这还是第一次秦摇光这次主动召见了明澜,她心中不免忐忑,正思量着应该如何应对,不料对方竟递来一叠歪歪扭扭的字。

明澜自垂髫之年起就不曾写过如此难看的字,奇道:“这是……”

秦摇光含笑说道:“你不是说我们星野军的将领皆是目不识丁的粗人么?所以最近我命他们每日读书习字,还请明公子指点一二。”

明澜闻言大惊,登时意识到自己的谋划显然已经暴露,秦摇光这是来找自己算账的!

刹那间她脊背发凉,冷汗透衣,这世上没有几个人是不怕死的,明澜当然也不例外,她还如此年轻,怎甘心生命终结在这一刻?不过现在比起死亡,她更为遗憾的是临终之前自己竟仍无法向世人道出自己的真实姓名身份,难道自己这一生不仅以明涣之名活了这么多年,最终也还要以明涣之名死去吗?

恐惧如潮涌来,可在此绝境之中她更不想坐以待毙,索性直视秦摇光,开门见山道:“少将军是打算此刻就杀了我吗?”且先探清对方的杀意究竟有几分,再谋后路。

谁料秦摇光居然笑了起来:“杀你?我干嘛要杀你?我应该谢谢你才对。”

明澜不信,只觉得对方是在笑里藏刀说反话:“谢我?谢我什么?”

“谢你点破了目前星野军最大的缺点啊。”秦摇光的语气十分真诚,“不瞒你说,我早就想让他们多读些书,至少把常用字给认全了。可众人都觉得这不是正事,我也不好强逼。如今好了,经你这一点拨,他们总算明白,不识字便要被当作傀儡架空,现在每日里乖乖读书练字,倒省了我许多口舌,了却我心中一桩隐忧。明公子你可是大功臣,我怎么能不谢你呢?”

明澜起初本还在琢磨秦摇光究竟在耍什么花样,然而听到后面却越听越觉得对方所说好像都是出自真心,不禁给怔住了,一时无言。

秦摇光话落,又从怀中取出一本薄册,翻至某一页递给明澜:“至于我今日前来找你,一是为了道谢,二便是想请你瞧瞧我们的功课。我早几年已提前学过识字,因此进度与旁人不同,这是我读史后写下的心得,还请明公子指正指正了。”

明澜仍然有些恍惚,继续呆了会儿才回过神来,接过秦摇光递来的文章低头细看。

说实话,这篇文章的文笔是真的糟糕无比,才看几行明澜就忍不住想要提笔为之修改,然则随着内容逐渐深入,她便无心再关注什么文辞是否优美,无论这些文字词句多么地粗糙,其中蕴含的见解与思想还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明澜默然读完,沉吟半晌,才忽抬起头直勾勾看向秦摇光:“你既知我并非真心投靠,反而意图对你们不利,还让我给你指正文章?就不怕我故意胡说一通?”

“这世间人与事都非是一成不变的,明公子从前是我们的敌人,或许此刻依然是,却不代表将来永远都是。秦摇光神色与语气逐渐变得愈来愈郑重,“当然,这是双向的选择。这些时日明公子想必已对我们星野军有所了解,我也就不再多言。我只想告诉明公子一点,如今我确实求贤若渴,诚心招揽人才——不知明公子是否愿意改变心意,入我星野军共谋大事?”

明澜脸上浮现了犹豫思考的神色,突然问道:“我的计谋如此轻易被你识破,可见也算不上什么绝世之才,你为何还要招揽我?”

秦摇光笑道:“明公子用不着妄自菲薄,这些天来投效星野军的读书人中,你已是最出色的一个。”

明澜不禁有些不满:“你这是在比谁更烂么?”

秦摇光见她似有不悦之意,笑容反而更加明朗:“没有谁能确保自己永远不出错,当年在星野山时,有一回周学文不知听了谁的妙计,竟从别处招安了两个匪寨来夹击我军。我指挥时出了点纰漏,尽管最终取胜,却令不少弟兄姊妹重伤。但吃一堑长一智,同样的错误我绝不会再犯第二次。我看明公子年纪好像也比我大不了多少?那可愿与我、与我星野军一同成长,共谋大业?”

秦摇光说这段话的时候,明澜脑海中不知怎地忽然浮现出去年与宋璇初见第一面时的种种对话。这两种声音居然交叠在一起,令她心神为之一震。

当初宋璇问她读书所求为何,她答得支吾犹豫,毕竟这世道纵有女子为官的特例,终究太过罕见,女人想要堂堂正正入仕报国,简直如同布衣起事、问鼎天下一般困难。

可这世间万事,总要有第一个开路之人。倘若有一天,女子也能从容立于朝堂,如同布衣亦能登临绝顶呢?

——“我希望你能更坚定一些。”

明澜眼中渐渐燃起光亮,蓦地一振袖,向秦摇光郑重一礼:“属下明澜,愿为少将军效犬马之劳。”

眼前情景正在秦摇光意料之中,她微微一笑,上前扶起明澜,正要说几句勉励的话,却忽然一怔,迟疑问道:“明公子方才……自称什么?”

“明澜。”少年终于能将隐藏许久的身份坦然道出,只觉胸中畅快无比,“我姓明名澜,波澜之澜,表字静之,乃是陆州明刺史之女。”

这回愣住的人变成了秦摇光,她把明澜那张略显清秀的面孔仔细看了许久:“之女?你是……那明涣……”

明澜道:“明涣是我孪生兄长。”

秦摇光恍然大悟,随即展颜一笑:“原来你是女儿身,那你瞒得可真是高明,我是真没瞧出来。”

“我自幼就常以兄长的身份外出行走,从小对扮男装颇有经验,才能瞒过那么多人的眼睛。”明澜解释完,又暗中思忖可这事也有过例外,宋璇居然在见自己第一面的时候就认出了自己的女儿身,她直到现在也还是想不通对方到底是如何看穿的。

就在她思绪又不由飞到别处之时,却听秦摇光“咦”了一声:“你经常用你兄长的身份吗?实不相瞒,先前我让秋野详细调查过你。她说明涣此人名气颇大,是宜西有名的少年才子——所以这都是你为你兄长挣来的名声吗?”

真敏锐啊,连秦摇光也如此敏锐,唯独自己像傻子似的被愚弄了这么多年。明澜苦笑一声,点点头,将自己过往的经历大致说了一遍。现而今她对秦摇光已是真心拜服,下定了决心认其为主,对对方便不再有什么隐瞒,包括在栖梧书院里宋璇认出她的身份,到后来一次次与她交谈,暗中给她的各种引导,直至她终于看清了父亲的利用于是毅然来到演州想要闯出一番作为,这种种前因,都尽数道出。

秦摇光是越听越感兴趣。

尽管从前她当然也有听闻过宋璇此人,知晓此人声名远播,乃是士林青年一辈中的翘楚,但也正因如此,她总觉得那样的人距离自己太过遥远,仿佛活在另一个天地。直到今日她感觉明澜描述中的宋璇竟是格外有意思,与她想象中的截然不同,是以听得极为入神,时不时还要追问几句。

明澜察觉到她兴致颇浓,试探问道:“少将军是也想招揽宋璇吗?”

秦摇光笑道:“我方才可就与你说过,我如今确实是求贤若渴。”

“可是……”明澜迟疑道,“玉衡兄他才学渊博,远胜于我,因此眼光也向来极高,恐怕……不会轻易投入旁人麾下。”

其实目前明澜尚未从栖梧书院正式结业,此次只是暂时告假返家,如今她既决定留在演州为秦摇光效力,理应修书一封告知书院,以免山长与同窗挂心,但说实话她现在根本还没做好将这件事告诉给宋璇的准备。

只因她实在怕极了挨宋璇的骂。

桐州,栖梧书院。

宋璇刚去温伯晏那里请过安,陪着老师说了许久话,才告辞出来,正要回房,半路却遇上了温简。对方招呼过她,直截了当地问道:

“我爹爹都跟你聊什么了?我看他一整天都好像闷闷不乐的。”

“长青因为在朝堂上直言进谏被贬了,这事其实已经发生有些日子,只是消息今天才传到我们这儿。先生今天与其说是难过,不如说是愤慨。”

宋璇口中所说的“长青”乃是曲陵俞氏子弟俞应松的表字,也是她的师兄,温伯晏平生第二喜欢的学生,同样是才智超凡的人才,故而早年就考取了功名,入朝为官。

温简恍然:“怪不得呢……不过这事怎么爹爹不跟我说,而是先和你说?明明我和长青哥也挺熟啊。哼,我看爹爹还是把你当男人。”

宋璇并不意外,只淡淡一笑,继而又道:“除长青的事之外,先生适才还同我聊了聊宜西的局势,听说演州那边又换了新主,静之却至今没有消息传回,先生也很担心。”

“静之?”温简先是一怔,然后才点头“哦”了一声,“你是说明涣吧。”

“是明澜。”

“我知道,就是没记住她名字。”

“你的记性可不差。”

作为大崇朝近些年来最富才名的女子之一,温简与曲陵俞氏的俞应秀并称为“南北双姝”。但同样是才女,二人所长却各有不同,俞应秀精于诗词歌赋,温简则更擅史策文章。她素来爱读史研史,涉猎极深,古今正史乃至各类稗官野史几乎无所不览,无论哪段典故都能信手拈来——若无过人的记忆力,绝难做到如此。

“那是因为我本来也没认真去记。光我一人记住又能怎样?难道还能到处去说不成?”温简不仅记性好,说话也时常带着几分直率与锐利,“等她哪天自己想通,决定说出真相的那天,我再记也不迟。就是不知她这趟回家,能否醒悟过来……说来她那个兄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躲在背后吸自己亲妹妹的血,竟也心安理得。从前我总觉得长青整天把他妹妹挂在嘴边,说慧中这样好那样好,实在烦人,可相比之下,那才配叫兄长。”

宋璇没有反驳温简的这段话,且很是认同。她与俞应松是同窗是好友,两人相处时间也不短,她当然最清楚她的这位俞师兄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这世上的真君子太少,但肯定不止一个。所以照此说来,明澜的父亲明传瑞,或许也有可能是位真心疼爱女儿的好人,让女儿冒名入学不过是希望她能在最好的书院读书?然而宋璇无比确定明传瑞绝不会是这种好人,他绝对是在利用女儿的才学为儿子谋名谋利,一个再明显不过的证据便是,比起“明涣”的声名远扬,“明澜”本人却寂寂无闻,外人从不知她的存在。

哪像俞应松,总爱向外人夸赞自己的妹妹是何等聪慧,经常拿出她写的诗词与人共赏;甚至从前他还在栖梧书院读书时,倘若有同窗夸一夸温简,他也定要上前争一句:“允墨固然不错,但舍妹慧中更胜一筹。”每每令温简哭笑不得。

俞应秀能享有这般才名,俞应松的宣扬功不可没。

但纵然如此,纵然俞应秀的才情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她依然不能像她的兄长那样进入栖梧书院读书,更不可能像她的兄长那样堂堂正正地参加科举、步入仕途。

这倒怪不得俞应松,是这个世道本就如此,是这个世道让女人与男人生来便无法平等,生来便不在同一片天地。只要身为女子,哪怕你的父母兄弟皆是中正无私的正人君子,哪怕他们待你千般好万般好,可你活在这个世上,你就永远逃不脱这世道的重重枷锁。

除了改变整个世道,不会再有别的办法。

年少的宋璇看清这一点后,心中便也同时悄然埋下了这移山填海的念头。

所以有时候宋璇会庆幸自己生在这个混乱世道——这想法太过冷血,她从未对任何人吐露,连她自己都觉着拥有这般思想的自己实在算不得什么良善之辈——可正所谓不破不立,唯有在旧秩序彻底崩塌的乱局之中,才有可能摧毁那些根深蒂固的腐朽,重建一个全新的天地。

正是因此缘故,四年前她在前往长安途中遭遇焦雷反军之时,她口中对同窗们说的是要为君分忧,潜入敌营破敌,心中却另有一番盘算。

那时关于焦雷军烧杀抢掠的传闻都是官府的一面之词,实则她从未亲眼得见。而朝廷官府又怎会为反贼说好话?万一那些所谓的恶行只是造谣污蔑,万一焦雷真的是一位有宏才大略的明主呢?那她就应该把握时机,在对方未破长安之前投效麾下,博一份“从龙之功”,再借他之手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惜事实很快证明,那些对于焦雷的指责并非全是谣言。或许在起义之初他确实曾有过为民请命的初心,但并非所有出身微贱之人,在掌握权柄之后都仍能够不忘来路,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他早已被权力侵蚀,变成了一个连从前的自己都会唾弃的恶魔。宋璇在与他短暂接触过后,就看清若任由他攻入长安城,必将给长安百姓带来一场浩劫,于是她毫不犹豫选择转身与之对立。

后来焦雷之事了结,宋璇因为这段经历结识了将门出身的屈守诚与段琢舅甥,她的目光也随之落到了段琢身上。

她之所以关注段琢,原因有二:其一,段琢是女人,这倒不是说女人就必定会善待女人,身居高位者行事多以权谋为先,情义与性别从不是首要考量,但一位女性当权者若想稳固地位、拓展势力,自然会更多地提携同性,以争取更多支持。其二,段琢确实能征善战,军事才华出众,堪称当世一流。

宋璇从未想过自己要争霸天下、登基为帝,正是由于她深知自身短板,虽文才卓越,却不通军事,缺乏带兵打仗的能力。而在乱世之中要想登上至尊之位,就必须亲自领军平定四方,否则绝难以服众。

于是宋璇开始有意接近段琢,试探其心志。她本想着如果对方合适,或可扶持她起事,共建新朝,然而这个念头不久也同样被打消了。

问题并非出在段琢为人不好,而恰恰是因为她为人太好。

一个人正直善良到段琢这种程度,是绝对当不了皇帝的。何况宋璇在试探中发现,段琢作为大崇开国功臣的后代,出身勋贵名门,虽说她出生时家道早已中落,但对于昔日的盛世大崇她还是怀有很深厚的眷恋与忠诚。

放弃了焦雷与段琢,这几年里宋璇一直在寻找一个她认为真正值得辅佐的明主。

这事极难,比寻找任何稀世珍宝都更难。

直到不久前,演州事变的消息传来,率军攻下演州城的秦摇光引起了宋璇的注意——这人会是那个值得自己追随的明主吗?她暗暗思量,自己绝不能坐在栖梧书院里空等,既然机会已经浮现,她便须得再次谋划,主动出手,去试探一番虚实。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求才寻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如月之恒
连载中满襟明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