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003

傍晚六点。

孵化空间只剩下几道孤零零的光还亮着,光落得斑驳不均,整层办公室沉在半明半暗中。打印机没有工作,空调静音,只有出风口时不时发出一声微响。

林阙坐在最角落靠窗的工位,电脑屏幕是唯一的光源,冷白的反光打在她脸上,把眼下的阴影压得更深。额头那块退烧贴换了新的,边缘略微翘起。

桌面上摊着一个纸杯,咖啡渣干在杯底。旁边是一瓶刚被拧开的饮料,还有一盒刚拆封的止痛药。

她没来得及喝几口,先把U盘插入接口,系统自动跳出控制台。

终端提示闪烁:

[当前状态:未验证,强制运行中]

[72小时冻结期 / 剩余时间:55h42m]

林阙没急着输入命令,先翻出侧边的操作记录,一页页扫过去。

她已经清除了韩屿在项目里的所有权限:接口调用、远程日志写入、账号绑定、早期版本测试签名……一项项手动删了个干净。

本地剩下的版本,是她这整天拼凑出来的——代码命名混乱,跳转逻辑断层,临时函数套着打补丁的注释。

但能跑就够了。

她戴上耳机,系统语音识别引擎的启动反馈随着一条条指令在屏幕上输刷过,开始逐条检查缓存路径。

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动,嘴唇无意识紧紧抿着。空气里混着电解质水的微甜和设备过热后的微焦味。头顶灯光轻微闪了几下,又恢复正常。

突然,一段代码标注跳出来。

她一眼扫过,却在下一秒停住手。

//first launch backup, with you on stage.*1

——韩屿之前留下的。

林阙没有立刻删掉,只是将整段复制到临时文件中,命名为:[_temp_copy]*2

她盯着那个文件名看了两秒,像是在等某种情绪反应。但什么都没有。

她靠进椅背,指尖敲了敲桌沿,眼前也随之浮现出一个片段——

半年前,凌晨两点的校园咖啡店。韩屿把纸巾当画板,说他们总有一天会一起站上展示台,“你写代码,我讲故事。”

她没接话,只顺手改了他一处接口顺序,还在纸边画了个逻辑闭环图。

那张纸后来贴在工作室白板上,一直到他搬走那天。

现在那句注释还在,但白板已经空了。

林阙终于动手。

右键,剪切,粘贴到压缩路径,封装成系统镜像资源包,用自定义编码藏进资料目录。

笔记本风扇声响起,系统编译开始。

她掰下一片止痛药,配着手边的电解质水咽下去,胃随即抽搐了一下,像在抗议。

也不在意,手继续输入新的模型接口路径,一边调整缓存逻辑,一边测试离线构建流程。

短短几分钟,执行了三次模拟测试,两次失败,一次成功运行两秒后崩溃。

她低头揉了揉太阳穴,又撕开一贴新的药贴贴在额角。

屏幕弹出提示:

[本地模型缓存损坏,建议重启系统]

[是否继续运行?]

她没立刻选择,仰起头,闭了闭眼,再睁开时,指尖已经落回了Enter键上。

系统重启。

绿色代码流重新爬满屏幕。终端重启过程不长,但机器风扇却比刚才更吵了些。

林阙没动,任由屏幕一行行刷着系统日志,直到页面跳出:

[模型未完全载入 / 缓存目录索引失败]

[是否尝试重构索引 → Y/N]

她敲下[Y]。

系统运行灯闪了两下,又陷入读写中断。

进度条卡在28%,不动了。

林阙垂着眼,盯着屏幕中那段冻结的进度条,右手按住胃的位置,指节无意识地收紧。

温度开始升高,脑子有点胀,甚至有点晕。她没测体温,也没换新的退烧贴。

第二次重构又失败。系统弹出新一轮错误。

她抬手按了按额头,动作很轻。后颈湿热,衬衫贴在皮肤上,心跳声在耳边颤动,胃也阵阵翻动。

冷光下,她的脸色白得几乎要透出蓝,眼下浮出薄薄一层阴影。

她又试了一次。

第三次编译,系统卡在91%。

她咬着后槽牙,双指夹着光标,一行一行查,终于在一个临时脚本里发现重复绑定。

删除。保存。

系统终于往前跳了一格,提示定在:

[运行准备就绪 / 当前状态:缓存模式]

她没松口气,直接按下F5,加载测试终端。

几秒后,终端右下角亮起:

[测试环境部署成功 / 模拟运行中]

这一刻,世界忽然安静了。

林阙靠进椅背,手臂垂着,背部紧贴椅背的硬塑料。屏幕仍在亮着,数据显示还在更新。

她的视线落在屏幕上,但眼睛已经失焦。

[当前状态:未验证,强制运行中]

[72小时冻结期 / 剩余时间:52h58m]

林阙将压缩包上传进备份系统,在文件备注中标注:

若版本失效,不建议回滚旧路径。合伙人结构已清除。

一瞬间,胃像被绞紧。

她的手微微发抖,咬着牙,没有发出声音。

缓慢敲下回车,锁定日志,断开测试路径,一步步清除韩屿留下的所有调用标签。

最后一步,打开控制台,在那个标着“结构引用”的文件夹上方加了一行注释:

//this time, clean.

手机震了一下。

屏幕亮起,是平台临时运营那边的信息:

【我们看到测试模型已上线,日志略有延迟,但运行状态还在。你是强制推送的?】

【值不值得,我们这边也说不准,但你做得比你合伙人干净。】

林阙看了看消息,没有立刻回。

她把手机放下,靠着椅背闭了闭眼,整个人往后一仰。

几秒后,她又撑起身,拔掉电脑电源,把设备装回包里。

烧退烧贴的边角已经卷起来,慢慢把它撕下,揉成团,丢进垃圾桶。

玻璃门外,苏晚站在控制台边,左手夹着一份设备异常列表,原本只是例行查巡。抬眼那一刻,动作却顿了顿。

项目终端还亮着。

她走了几步,停在门外,隔着玻璃望向角落的工位。

灯光照过去,窝在椅子里的人一动不动,后颈贴着敷贴,手边是散落的杂物。

她没打扰,静静看了会。

里面的女孩忽然抬手,把屏幕上的运行日志保存下来,又打包,重命名为:

[Run_Mirro_test_last]

苏晚微微挑眉,明显是认出对方。

她拿出手机,在后台项目页面上快速调出一串代码运行记录。

页面上显示:[Mirro项目 / 模拟路径运行中 / 当前版本:未认证 / 无远程依赖]

系统备注:[缓存结构 / 独立编译 / 无主控签名]

眼底浮起一丝兴趣,收起手机,她敲门提醒后直接走了进去。

凌晨一点三十六分。

孵化空间的灯光切换为夜间模式,走廊尽头只剩几盏应急灯还亮着。

角落的展示终端屏幕仍未熄灭,缓慢闪着:

[当前状态:未验证 / 缓存运行中]

后台控制台最小化,一行行部署日志静静挂着:

[部署完成 / 系统缓存监测中 / 临时性稳定]

林阙站起身,清理桌面上散落的药片包装和杂物,把设备线缠好放回包里。

指尖点上触控板,确认系统还在后台运行。

她刚拉上外套拉链,准备离开,就听到身后传来声音。

“你是Mirro的负责人?”

林阙下意识转身,看到门口,一个女性靠在饮水机边,神情倦淡,眼神却清亮。

对方手里晃着半瓶柠檬水,手腕垂着一张打卡牌,名字印得清晰:苏晚。

“……你认识我?”林阙声音有些哑。

“你那个轻量版上线时,打了平台一层缓存报警。”

她往前几步,手指敲了敲展示终端:“不过你处理得挺干净,至少没炸。”

林阙没接话。

苏晚上下扫了她一眼,语气不紧不慢:“我在平台负责异常模块监测。这个项目,我之前看过你们的BP。”

林阙的肩膀微微紧了一下:“你是运营岗?”

“监控岗。”苏晚笑了笑,镜片下一点细纹微动,“今天值夜班,系统提示你凌晨一点半还在跑模型,我以为是自动脚本,点进去一看,你还在改缓存路径。”

林阙没回应,只拉紧了背包带。

苏晚解释:“别担心,我不是来干预的。平台那边还没反应,但你如果再跑一晚,可能会被通用接口权限列进审计队列。”

说完,她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过去:

“这是我私人邮箱,有事可以联系。”

林阙接过,指尖碰到纸边,纸质偏薄,边缘还带点凉意。

她点了下头,语气平稳:“谢谢。”没有推辞。

苏晚也没再多说,抬了下手腕看表,转身走出两步,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

“对了,权限调动的系统日志,我顺手备了一份。那种操作流程——照规矩来说,得双签名。”

她顿了顿,轻轻笑了一下:

“你那条记录,只有一个。”

林阙眼神轻微一顿。

她没追问,只目送对方背影逐渐隐入走廊尽头。

林阙垂下眼,看了看手里的名片,边缘略翘,墨色小字排得整整齐齐。

她把卡片重新放进背包侧袋,站在原地没动。

终端屏幕的提示仍在闪烁,最后一行定格在:

[本地状态锁定 / 进入监控预警缓冲]

凌晨两点零五分。

周彻坐在书房,电脑屏幕亮着,页面是平台运营的后台监控终端。蓝光落在眼镜镜片上,把他眼下的疲色切割得更清晰些。

他本来已经打算关机,Mirro上传的运行记录提醒跳了出来。

[运行时间:连续运行超过61分钟 / 模拟路径异常稳定 / 无远程调用 / 本地缓存部署]

他点开日志,最上方标注文件名:

[Run_Mirro_test_last]

文件备注栏里补充:合伙人结构已清除 / 本地模型独立运行

周彻没有立刻点进,盯着屏幕看了十几秒。那段运行路径简陋、孤立,和商业项目评估标准格格不入。

但就是这一行命名方式,像是有人在用技术语言写一封只给自己看的短笺。

他下意识想起林阙说的那句:“我也不想用这个版本,只要你们肯给我时间。”

她当时声音不大,像在陈述一个技术变量。但现在看来,更像是某种请求,只是她不说“求”。

他合上电脑,靠进椅背,伸手摘下眼镜。

指腹在鼻梁上按了一下,低声自语:“真疯。”

语气满是赞叹。

*1 “first launch backup”,即第一次上线时的备份。“with you on stage”,可理解为,与你一起站上台。

btw,实际运用中多用这种注释标明版本的用途和场景。

*2 “temp”是“temporary”的缩写,意为临时的;“copy”意为副本;下划线“_”放前常用于标记临时使用、不稳定的文件或变量。完整意为,一份临时的非正式副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003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情绪回声
连载中7711星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