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盈给照云使了个眼色,照云取礼单拜帖来,谢盈看礼单上有月饼酒水、火腿水果,总共八样。
谢盈在月饼水果后面写了敬领,酒水和火腿后写了敬谢,后面两样贵重些,两家情分不深,不宜收徐子安太贵重的礼物。
放下笔,谢盈让照云把礼单送还,书童这回笑了,“多谢二姑娘!”
谢盈:“照云,送他出去。”
谢宜眨了眨眼睛,脸一下就热了起来,她看明白了,刚她说送人出去,是不收节礼的意思。
她明明想收下节礼,却说成了让人走,这岂不是告诉别人,谢府的三姑娘连礼节都不懂。
谢宜转头看向谢盈,若是刚才谢盈提前说了,她也不会……
谢盈故作为难道:“三妹妹,我知道你想快些学,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刚让你在旁看着,就是因为收礼也有讲究。别人拿礼单和拜帖过来,拜帖留下,送来的东西也不能全收,收下的在礼单上写敬领,不收的写敬谢,再把礼单还回去。”
梦里都是谢宜说她,这是头一次。
谢宜自知理亏,若非是徐子安的书童,她也不会开口。可若谢盈早些告诉她,她就不会出丑了。
谢盈记了礼账,她没想到谢宜会开口,好在只是徐子安的书童,徐子安又心仪谢宜,估计也不会在乎这个,若刚才来的是别的府上的下人管事,那可真是丢脸了。
看谢宜一脸的羞愤,谢盈咳了一声道:“妹妹莫要心急才是。”
谢宜咬着牙点了点头,这回她就在旁边坐着,学这个倒是比记礼单容易,又来了几波人,多看几回她便学会了。
谢盈看她神色恢复如常,试探问道:“三妹妹要不要试试?”
总共写几个字而已,若这次谢宜还推脱……
谢宜摇了摇头,她看会了却不会写,真写了不还是丢人,“退回什么礼物我心里没数,还是二姐姐来吧。”
谢盈顿了一息,而后笑笑道:“得看交情,也看两家家境,退个少半就是。”
谢宜觉得古代人真麻烦,送就送了,把礼单和拜贴送来就是,为何还要还回去一些礼物。
既然要还,为何不直接送两样四样,她嘟囔着,“这样来来回回的,也不嫌麻烦。”
谢盈没有搭话。
另一边徐子安的书童终于到如云客栈了,刚在尚书府,真是把他吓了一跳,还以为谢家不收节礼呢。
进了屋子,书童把礼单和剩下的两样节礼放在圆桌上,“公子,我回来了。”
明日考第二场,徐子安还在书桌前温书。
徐子安点了点头,送去八样收下四样在他的预料之中,他只扫了一眼,又捧起书读。
书童心有余悸地拍了拍心口,本来不想打搅,可实在憋不住,“公子你是不知道,今儿沈夫人不在,是二姑娘和三姑娘招待的我。我进去之后,三姑娘却说有劳我过来一趟,还让我回来同你说谢谢。给我吓了一跳!好在二姑娘身边的丫鬟接过拜帖和礼单,我还以为谢府不收呢。”
徐子安怔了怔,他把书放下,起身去圆桌前拿起礼单。
礼单是他自己写的,用的是浣花笺,黑字红底,他见“五香斋月饼两盒”后面又写了“敬领”二字,酒水和火腿后面写的是“敬谢”。
徐子安看着这字,眼睫止不住地颤,半响他抿了下唇,最后笑了,这是谢二姑娘的字迹。
他本来没想送节礼,若非谢家给的谢礼太多了,他也不会想还一些。谢家第二日送来了五十两银子两块墨锭,徐子安只是帮了点小忙,实在受之有愧。思虑再三,还是决定趁着中秋送些节礼过去。
徐子安又看了几眼礼单上的字,书童左看看右看看,实在不明白为何自家公子又来看礼单了。
徐子安并未解释,把礼单收好,夹在自己常看的书中,然后专心读书。
八月十二,乡试考第二场。
谢府给各家的节礼也送去了,谢盈还同沈氏说了徐子安遣书童过来送节礼的事,并隐去了谢宜冒失的经过。
谢盈说这些是想问问可用回礼,按理说不用,虽然有礼尚往来一说,可徐子安毕竟是小辈。
沈氏道:“送便送了,他倒是个知礼的人。”
若是自己来那是别有用心,可让书童过来,大约只是因为那日谢礼太多,不好意思收下。
沈氏说完,又问谢宜学得如何,谢盈斟酌着道:“还不错,昨儿在旁边观摩了一上午。”
沈氏点了点头,“知学就好,这两日你们跟我筹备宴会。日后嫁人,这些都是你们的事。”
十五是中秋,月圆象征团圆,今儿各家团聚,也是考乡试第三场的日子,考场中气氛焦灼,但京城各府已经开始准备过节了。
谢府。
早上丫鬟小厮把庭院打扫干净,今儿的谢府和往日很不一样,亭榭前都绑了红绸,尤其是湘水亭和照影楼,红绸从楼上飘下,庭前摆着各式各样的菊花,漂亮极了。
谢盈今儿换了新衣,上身穿着象牙白的竖领长衫,上面用云峰白色的丝线绣了鸾凤折枝四季花纹,下面穿的是绣璎珞杂宝纹的深灰蓝百迭裙,梳了单螺髻,钗子是贝母嵌的,这个到晚上最好看,在灯下流光溢彩。
谢盈未施脂粉,但贴了用云母片裁的莲花花钿。
照水直说谢盈今儿更好看,谢盈笑了笑,这么多时日,除了祖母寿宴,她也就今儿好好打扮了,不仅因为佳节,还因为这些日子没像梦中那般。
梦中谢宜这会儿已经开始做生意了,赚了很多钱,祖母夸她能干,母亲则因她不争气被父亲责骂。这年中秋,谢盈过得并不顺畅。
谢盈摇了摇头,不再想梦里的事,先去请安,然后跟着谢昌韫和沈氏去了祠堂,二人领着一众儿女祭拜先祖。
今日沈氏和谢昌韫也盛装,谢盈看谢宜没穿素净衣裳松了口气,一个法子最多用一次,多了就不好用了。
祭拜完,谢昌韫就去上朝了。
谢盈回了照影楼,离天黑还早,不过丫鬟已在院中庭前摆好瓜果花卉,花是鸡冠花,果子有毛豆蜜瓜,打算月亮升起时拜月。
照影楼是府内最高的建筑,在楼上看见的景色也最好。
登高望远,夜幕降临时,皓月当空彩月初散,照影楼的几个丫鬟各个打扮过,笑着拜月,谢盈看时辰差不多了,就去了正院。
谢昌韫坐在庭院逗弄着孙女儿,谢盈还有两位妹妹,是谢昌韫另一位妾室所生,不过隔代亲,他更疼宁姐儿多一些。
两三岁的正是可爱的时候,谢盈也忍不住逗了逗。
人都齐了,今日要赏月,没去里面吃饭,就在庭前的圆桌前坐下,桌上有各式各样的菜品、点心,更少不了月饼。
吃过饭,谢宜问:“父亲母亲,听说今儿有灯会,我想出去看看。”
谢宜自解除禁足以来都听话懂事,而且这些日子一直学管家,鲜少出门。沈氏点了点头,叮嘱道:“早些回来,带好丫鬟护卫。”
谢宜高高兴兴地应了是,欢欢喜喜地带了丫鬟出门。
林氏也同谢霖出门游玩了,沈氏看了一眼谢盈,“你也出去看看吧。”
谢盈张了张嘴,“女儿……”
沈氏叹了口气,道:“今儿中秋,外面张灯结彩多好看。有时我倒盼着你同你三妹妹一样,贪玩些,别总在院子里面看书抚琴,连门都不出。”
沈氏还欲再说,谢盈赶紧道:“女儿又没说不去。”
沈氏笑了笑,“快去吧,迟了灯会都看不着了。”
*
城南百姓多,一贯热闹,况且今日刚考完乡试,百姓考生争占酒楼玩月,楼上有人倚窗赏月喝酒,街边明灯高悬,楼内丝篁鼎沸,当真是热闹非凡。
谢盈看着满街的人和灯,不禁笑了笑,街上不少姑娘,有人手里还提着灯,兔子灯眼睛红红的,里面放了烛火,远远看去竟显得毛茸茸的。
谢盈瞧着稀奇,也买了盏。
街边多是商贩,要么卖灯要么卖月饼果子,还有猜灯谜的,谢盈见书坊门口猜灯谜的人最多,就站在外围看了看。
老板站在台阶上,打开一个灯谜,晃着折扇说道:“打开半个月,收到兜里装,来时荷花放,去时菊花黄,诸位猜一物。”
谢盈看了眼他手里的折扇,应该就是这个,天凉了,马上就用不到了。
不少人说答案,有说伞的,有说团扇的,紧接着,有人说是折扇。
老板一边笑着,一边又打开一灯谜,“没错,谜底就是折扇。下一题——百年前的月亮,猜一字!”
谢盈觉得猜灯谜还挺有意思,百年为古,古月合起来不就是胡字。
这个比上一个灯谜简单多了,很快就有人说:“这个简单,胡字!”
老板:“公子答对了,下一个有些难,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待到二十多,又生两只角。猜一物。”
谢盈听得认真,待到二十……她望了眼天,今日十五,圆月无角。
有人猜蝴蝶,有人猜蜻蜓,动物才长角,可是全都猜偏了,自然无一个对的。众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有人抱怨:“老板也不给些提示。”
众人哄嚷乱作一团,书坊旁边二楼酒楼,徐子安靠窗吹风。今日考完,同县的几人在这儿喝酒,徐子安不常喝,只饮了两杯就受不住,到窗边透气。他看着下面人猜灯谜,忽然间眼睛一亮,急忙与同桌人赔罪,“我有些事下去一趟,失陪了。”
街上,老板笑着道:“与中秋佳节相关,诸位可得好好想想。这个的确难一些,第一个说出来的,这个玉兔灯彩头就归他了!”
玉兔灯挂在高台门口,除了灯,还有别的彩头,但显然这灯是最好的。
谢盈心道,这提示明显也不明显,但刚刚都想物,谁能想到谜底远在天边。
谢宜过来时听见的就是这句话,而书坊门口围了一堆人,都皱着眉苦思。
与中秋佳节有关的诗词还不简单,谢宜抬高声音,一边走一边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谢盈回头看去,她没想到在这儿看见谢宜了,谢宜她在做什么。
谢宜念完,笑了笑。这首词她斟酌过,没有不熟悉的人名地名,正是苏轼为中秋所作。
众人也看了过来,书坊老板面露疑惑,他手里还拿着那张灯谜,“姑娘这是何意?”
众人都看过来,这也太怪了,好端端猜灯谜,她念什么呢。
虽没人看自己,可谢盈觉得脸上有些热,兴许到不了明日,就能传出谢家三姑娘在猜灯谜的地方作词的话来。
谢盈看向老板,道:“我妹妹许是听错了,以为这是诗会。不过灯谜就在我妹妹念的词中,对不对。”
谢宜怔了怔,谢盈怎么在这儿,什么灯谜?
有人恍然道:“是不是蝉?幼时有角,成蛹无角,而后又有了!”
谢盈:“是月。”
两道声音合在一起,还有一道声音,听着像是少年说的,声音如溪水击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章 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