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汤豌豆苗

做好了决定,陈朗先去把双胞胎喊出来,摸了个碎银子给他们,招呼他们去找邻居买新鲜的茶叶。

他自己爬上小阁楼,拿了几个圆簸箕和竹筐,用水打湿了布了擦掉灰,晾在墙边晒干。

眼看太阳要下山了,估计得有四五点了。

陈朗去院子里掐了把豌豆苗,又去大卧室里面摸了一个咸鸭蛋和皮蛋。进了厨房,从橱柜里抓了把米线洗干净,用水泡上。

把灶火点燃,往小锅里加满水。这种双锅的灶台,一大一小,小得离明火远,适合烧水、煲汤,大的铁锅用来做饭炒菜。

往大锅里加入一勺菜籽油,等油热了,把剥了壳的咸鸭蛋先放进去,用铲子碾碎。

一般来说,得把蛋白蛋黄单独咸蛋切碎,先炒蛋黄,炒出红油了再放蛋白。但是先切再放,总会浪费一点,直接放进锅里,味道差不了太多。

等锅里的油变色,能闻到蛋黄的香味,把皮蛋也放进去碾碎翻炒,翻炒片刻后往锅中加入水。

陈朗弯腰往灶火里又加了点柴火,把汤汁煮开。

趁着烧开汤底的时间,米线也差不多泡软。米线先泡,一方面是方便熟,另一方面也是是为了防止下锅的时候太干吸水多,把咸香的汤汁都吸没了。

眼看锅中的汤水变成飘着气泡和油花的米黄色,陈朗把米线捞出来,控干水分放进锅里,等锅中的热汤再次烧开以后,放入洗好的豌豆苗。

把还未燃尽的柴火抽出来,放到下面盛灰的小灶,用灶膛里剩下的余温,把米线和青菜焖熟。

这样子煮熟的米线不会过于软烂,带着嚼劲,咬一口清脆的豌豆苗,再喝上一口充满蛋香的汤,鲜到脑壳都要飞起来了。

前世,每每在合作社加班到深夜回去,他总是下一碗这样的上汤米线,就着小锅把米线吃完的工夫,往往第二天的计划也思考完毕。

估摸着时间差不多熟了,陈朗正要拿碗把米线盛出来,就听见后院传来的脚步声。

“哥哥,你在做什么?好香阿!”陈明背着跟姐姐一样的竹筐,从后门小跑进来。

“是米线,把筐子放门口,洗了手来吃饭。”

吃完米线,陈朗提着小板凳,来到了茶叶放置的前院。

这会太阳还挂着,要是茶叶情况合适,他可以抓紧时间今晚把茶叶处理好,明天就可以出成品。

说起制茶的手艺,还是他前世做市场调研的时候学的。

他驻村所在地区,也是多山地丘陵,原本想引进茶种,发展当地特色茶产业。

可最后在农业专家的详细评估下,认定条件不足,强行引进成本太高,难以和市场上已成型的品种茶竞争,于是不了了之。

陈朗捡起一根筐里的茶叶,对折。

茶叶颜色暗绿,茎干弯而不断,说明茶叶的水分正合适。

陈朗心下满意,可以省下摊青的步骤了。

摊青,就是把叶子摊开,在通风的环境下让茶叶的水分初步流失。

摊青好的茶叶,如果是绿茶的制法就得上锅继续炒干水分,钝化生物酶的活性。

但是红茶则需要酶促进发酵,因此得先揉捻。把茶叶倒在已经晾干的簸箕上,用揉洗衣服的手法,把茶叶揉成紧结的条索状,用手抓起来不生硬,手感仿佛在抚摸丝绸的时候就可以了。

下一步就是揉洗,这是个力气活,要把茶叶团在一起,用揉搓衣服的手法不停地揉,这个过程要持续不停地均匀用力。

陈朗揉了快半个时辰才揉完一团,整个人快要虚脱,坤君的身体还是影响太大。

前世他第一次上手体验的时候,气力充沛,不仅揉完自己的,还帮同行几人都给揉了。

陈晓和弟弟收拾完碗筷,安静看了半天陈朗动作,看他脱力坐着一动不动,还时不时捏捏手腕,忍不住道:

“哥,你歇会。我来吧,揉捻的活儿我跟弟弟都会的。”

说罢便把筐里剩下的茶叶倒在簸箕上,动作熟练地干起活来。

陈朗本想制止,可双臂如灌了铅般,实在抬不动。

原主因为是家里小辈里唯一地坤君,从小备受宠爱,早早订了亲事,且以前家里还算富裕,因此农活家务很少做,身体得不到锻炼,力气自然小。

陈朗不是原主,太过柔弱的身体让他不习惯,他计划,后续还是得循序渐进把身体炼起来。

等姐弟俩把剩下地茶叶揉完,原本满满一筐的茶叶现在缩水了一半。

陈朗把揉好的茶叶倒进干净的竹筐里,又在茶叶中间挖一个洞。

将装了茶叶地竹筐放在厨房灶口,盖上用温水浸湿的布,湿布往筐里按,尽量靠近茶叶,再用簸箕压好。

利用厨房的温度和湿布的水汽,发酵一夜,明早差不多就可以进行干燥了。

陈朗只是计划做个样品,量少,因此等待发酵的过程中就可以不管了。若是同一个筐里发酵的茶叶多了,半夜还得起来给茶叶翻个身。

今天白天,经历了穿越、退婚,心绪变个不停,精神疲惫不说,晚上揉茶又累到身体。

用锅里剩下的热水洗漱完,陈朗回到卧室一躺下就睡了过去,昏昏沉沉睡了一夜,一大早就被后院的公鸡打鸣吵醒。

陈朗艰难从床上爬起来,意识还有些不清醒,昨晚原身和自己的记忆在梦里混乱交织了一夜,但他静坐片刻醒了醒脑子,还是起身去往厨房。

打开房门的时候,就看见陈晓也轻手轻脚开门出来了。

到了厨房,他让陈晓烧火,自己移开簸箕,检查茶叶的发酵情况。

筐里的茶叶,已经看不出绿色了,呈现出红茶特有的红棕色。

陈朗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他的手艺并未退步,最关键的发酵环节非常成功。

等锅已经烧一会,他往锅里洒了点水,清水落下立马变成水珠翻滚不停,说明锅内温度上来,可以开始炒制干燥了。

这一步,需要将发酵好的茶叶倒进锅中,不停的地翻动炒制,直到水分彻底流叶片可以干硬、立起来为止。

炒制只能手来,一来是更好感受茶叶的水分;二来,若是用锅铲来炒,就容易伤害叶片,茶叶变得稀碎,卖相品质就会变差。

随着水分流失,茶叶越来越少。

陈朗的手背,数次和滚烫的锅底直接接触,坤君的皮肤又敏感,烫了几次就泛红,眼看快要起水泡了,陈晓起身跟他互换了角色。

陈朗只好拿了个水盆,在灶台边泡手降温以防烫伤加剧。

他看着小姑娘熟练的翻炒茶叶,不禁唏嘘:

这里的乾君身体素质真的强悍,就连十二岁的陈晓,都比得上他前世成年男子的力气了。有这么个好妹妹在,日后会轻松不少,但要是想以后扩大生产,家里的人手是不够的,还得想想办法。

泡好了手,茶叶也炒制的差不多了,之后只需要用锅里的余温再慢慢自然烘干就行了。

简单煮了粥,吃过早饭,陈朗就拎着用油纸打包好的茶叶往里正家里去了。

一路上时不时经过人家,陈朗能看见人就主动问个好。

多年工作经验,在乡村地区,只有跟村民们打好关系,工作才好开展。

顺利签完字,陈朗向里正提了卖地的事儿,没想里正直接按市价向他买了,一次事了,陈朗开心地往村头走。

村头有个专门拉货来往县里的,陈朗付了两个铜板,搭了车往清平县赶。

清平县是个靠海的大县,占着附近百公里为数不多的大平地,有个不大不小的码头。

陈朗所在的小夏村,地理位置卡在县中心和镇中心的中点上。因此,村里人大多都是往县上买卖,去镇上的反而不多。

县里以中心向外分了三层,中心是县衙和富商乡绅的宅院,往外是商业街和码头,再往外是平民的住宅区。

陈朗一家以前就住在最外层、靠小夏村方向的位置。

下了车,陈朗跟拉货郎约好了回去的时间,没往专卖茶叶的市场去,而是凭借着记忆的路线,找一家卖海干货的商铺。

商铺的老板也姓陈,算是家中旧识,陈父以前走商的时候都是从这里进货往内陆卖。因为同姓,关系一直不错。

陈朗想先问问陈老板的意见,最好的情况是陈老板直接收购,如果不行,他也只能往茶市卖。

站在店铺门前,陈朗仔细认了一下招牌,实在是原主识字不多,而他辨认繁体字比较艰难。

还未仔细辨认清楚,店里的人却已经认出了他:

“这不是朗哥儿吗?快进来,我说今儿个出门怎么遇到一群燕子叫,还纳闷这青天白日的能有什么喜事?”

“现在看见贤侄,我可算是明白了。这么漂亮的坤君来我店里,这不就是喜事吗?”

穿着圆领布衣的中年男子,疾步走出柜台,热情地把陈朗迎进门,边招呼小厮烧水,边引着陈朗往楼上茶室走。

寒暄了几句,眼见热水开了,陈朗这才道:

“陈伯父,我今日来是有庄生意要与你谈。若是能成,那确实是喜事了。”

陈朗将装着茶叶的纸包放在茶案上,解开捆扎的草绳,轻推至陈老板身前。

从看见陈朗时,陈老板就注意到他手上的纸包,原以为是坤君们喜欢的吃食。没想到一打开,一股浓郁的干桂圆香味扑鼻而来,当即惊喜道:

“这是茶叶?从未见过此种颜色的茶?不知味道如何?”

陈朗示意道:“陈伯父不妨用我这茶叶泡上一壶试试,与市面上的茶叶不同。我这茶叶,沸水冲泡不到半盏茶即可。”

用茶则盛取少许茶叶放入茶碗中,再冲入一旁小炉上烧开的热水,盖上盖,少顷香气愈发浓郁。

掀开盖,茶汤橙红明亮,色泽诱人。

陈老板迫不及待端起茶碗,轻抿一口,闭上眼细细品味。

茶汤微甜,不同于其他新茶的清甜,而是一种带着柔润的甜,入喉后喉韵明显,如干桂圆般得馥郁香味,渐渐充盈整个口鼻咽喉。

陈老板睁眼惊喜到:“好贤侄,这茶叶何处得来?”

陈朗一看陈老板这反应,心理踏实了不少,虽说制成的时候他直接尝了尝干茶,确定味道不错。但红茶口味独特,他也不敢保证,习惯喝绿茶的人,能否接受新口味。

陈朗道:“陈伯,这是我昨晚上刚刚制成的。因为制法不同以往,因此味道也与寻常茶叶不同。”

“您也知道,我父亲已故。”

“母亲郁郁寡欢数月,年三十也随我父而去。可弟妹还小,家里没有进账我也是着急。”

“因此,这几日琢磨着弄出这茶,想来问问您,可有销路?”

陈朗揣着陈老板给得十两定金,心满意足地走出了商铺。在知道他的来意,尤其是听到红茶的保质期以后,陈老板立马定下十斤茶叶,约好每斤5两银子,根据品质上下浮动五百文,价格相较绿茶贵了三百文。

新鲜茶叶制成后水分流失,比例大概是十比一,也就是十斤鲜叶可以制成一斤成品红茶。

昨日姐弟俩买了两筐大约就是十斤,花了一两。

按最低价来算,十斤茶叶就是35两的利润。

而且,这才是第一批,这批的茶销售出去打出名声了,清明后的第二批茶叶量可以更大。

想到这里,陈朗心潮澎湃,眼看时间还早,他打算逛逛菜市场,买点家中缺的用的。

原主还在三个月孝期内,没办法大口吃肉,他想买些许猪肉,切碎了混在汤菜里就不明显,免得村里人非议。尤其两个孩子还小,不吃点荤的,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你这卖得是常君吗?看着体格不像啊?”

“这位公子,他这坏了,不能用。“一脸精明的牙行管事指了指后颈道。

“不然你看他这好模样,我卖给绾情院不好吗?”

“还不是院里头验了,没法配泽君呢!恩客来绾情院消费,都得挑匹配度高的才舒服。这人腺体长得怪,只能降价当常君卖了。”

“配不了?那不就是不行!那还算乾君吗!不要不要!”

陈朗本来只是路过,可二十多年的男性神经,一下子被行不行的对话勾起好奇心。

他转过身,想看看到底是谁不行,却对上了一双直勾勾的眼睛。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买来的Alpha是战神
连载中漆灯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