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酸12度

……

……

只要路禾一天不结婚、不生孩子、不经历女人一生必经的过程,老母亲唐琴就死也不能瞑目。

“死不瞑目”这话语势重如泰山,可唐琴一旦急起来,就没有闲情顾及自家孩子听到心里作何感受。

她最清楚不过……

自己的女儿要是30岁了还没嫁出去,她这张老脸都不知往哪儿搁?

再有两年多……两年多也一眨眼就过去了!

现在的年纪还能挑挑拣拣,到了30,长得再好看也是没人要的大龄剩女。

……

……

“哎,那那个女警察怪倒霉的。”

路建国瞧见路禾神色忽暗、妻子又准备上纲上线,当即将话题转了回来,

“只要征收决定一出来,那个女警察肯定是要被约谈的。一到拆迁问题上,政府机关和事企业单位的人最倒霉,老虎们不倒霉,小虾米却是最好拿捏。”

“……我今天听开会说的那意思,李书记准备跟区里汇报,让区里领导跟市里打招呼。社区的、还有新民的人都快把人家被征收人的祖宗十八代给查了遍,沾亲带故的都没肯放过一个。”

到底在政府机关单位工作了三十年,路建国对近年高新区政府主导的拆迁门道也耳闻过不少,

“那是,你也不想想,现在的七大姑八大姨,就算自己的直系亲属没有在相关单位上班的,沾亲带故的人里面总会有一个吃公家饭的。吃了公家的饭还妄想跟着平民老百姓占公家的便宜?想得美!”

路禾点了点头,

“我一开始还在奇怪,他们查那些业主的家里人干嘛?后来自己琢磨了一会儿就琢磨出来了,到时候要是征收条件谈不拢就让那些业主的单位去谈,这招真的是……阴险。”

……

……

公开张贴在中心商业街墙面上的“征收意见稿”,依照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公开并征求公众意见且征求意见期间不得少于30日。

因此,即便背地里早已定型的征收决定在公开之前也得与征收意见稿的公开时间有着合规鲜明的时间差——不少于30日。

考虑到改造中心商业街的时间紧、任务重,高新区的征收内部会议上,区领导们决定将征收决定的公布时间放在征收意见稿公开的35天后。

之间5天的时间差,足够拿来做已然开会商讨过公众意见的文章。

至于说区里在讨论公众意见过后为何维持原判、在征收意见稿的基础上并无任何改动,那就不是公众应当操心的事了。

反正,区里花了30天的规定时间接收公众(包括被征收人)意见,又花了5天时间讨论意见,足够重视了。

高新区的口径一致对外。

在征收决定前的35天,想方设法以□□(维持高新区社会环境稳定)为主。

年关将过,农历新年刚刚开启,这种时刻容不得闹出幺蛾子。

于是,春园里街道的黄副书记这两天迅速与中心商业街的业主代表们打成了一片。

那些被征收人虽不是傻的,可不想被低价征收亦或者不想被征收的业主们明显是被黄副书记的胡说八道给诓骗住了。

全因对方讲的那话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如果85%以上的被征收人不同意征收,区里就会停止征收。

听听这话……

还是出自于征收意见稿中的实施征收单位春园里街道的二把手……

一时间,被征收人中的老人家们信了个七七八八,唯有剩下的几个较为清醒的年轻业主对此话存疑。

还有这等好事?

要真是如此听从民心民意,那么前几年,中心商业街马路对面的小商品市场是怎么拆的呢?

他们几个才不信那些在小商品市场以生意立命的个体户能够抛弃区里最中心的地段,偏喜欢搬迁至15公里外去做生意。

相当于高新区的1环和3环的地段,那人、流、量对比起来都不是一个量级吧?

春园里街道黄副书记的一句话,轻易使得原本就不多的被征收户们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方,是相信高新区人民政府、相信85%以上民意能够起到决定作用的“老、革、命一派”。

以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刘爷爷为主。

刘老爷子在征收意见稿公开的当晚便从孙女那儿学会了微信语音聊天的使用方法,这些天只要一闲下来,就会在业主群里宣传“相信主义”。

何为“相信主义”?

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春园里街道黄明亮黄副书记说的话。

毕竟,人家可是代表了党和政府。

而另一方,则是以某些地方政府在拆迁问题上很会玩狡猾的年轻阵营。以在公司从事会计工作的吴女士为主。

年轻阵营里的年纪其实并没有很年轻,只不过是相较退休业主目前仍然在工作的业主。

人数不算多,可到底是有过社会经验——吃过亏上过当、耳闻过高新区拆迁历史的业主。

他们对黄副书记的话持怀疑态度,自觉两条腿走路才能万无一失。

于是当晚,中心商业街的业主们集中在了中心商业街上的一家早餐店里。

众人偷摸着在此以举手表决的方式统一了相关意见:

第一,将众位被征收人签名并盖有手印的不同意被征收的集体意见在明天送至与此次征收相关的各个部门,区委办公室、区城建局、春园里街道各一份。

业主们瞧不上什么劳什子的征收代办公司——新民集团。

一个民营集团本不应该掺和由政府主导并实施的征收项目,因而业主们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新民集团递文件。

第二,将众位业主签名并盖有手印的不同意被征收的集体意见在明天以挂号信的方式邮寄至北城市人民政府、北城市纪委。

邮局的挂号信有回执单。

只要市政府、市纪委的人收了件,办理邮寄的业主代表就能够拿到回执单。

而回执单在此后可以作为凭证。

第三,随不同意征收的集体意见表附上中心商业街承载的历史。

中心商业街作为高新区的代表建筑,其仿四合院的古代美学建筑不应该沦落至被征收、被铲平、被化为尘土的命运。

中心商业街在过去以及现在,其承载着的不仅仅是被征收人们的记忆,同样是高新区一代人民甚至好几代人民的美好记忆。

高新区的花博会曾在此举办,高新区的元宵灯会曾在中此举办……

乃至于北城市尚未禁鞭以前,高新区在春节期间一年一度的烟火晚会的最佳观景位置也是中心商业街。

如此承载着高新区人民美好与记忆、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商业街,怎能因为一场经济论坛的美观问题就毁于一旦。

更何况中心商业街哪里不美观了?

若是嫌弃仿古建筑的外墙斑驳、墙皮剥落,就像其他路边建筑那般刷漆翻修就好了嘛。

这两年,北城市内所有主干道路边建筑都在刷漆、换新装,那么给中心商业街翻修一回又能费多少工夫?

还省了不少征收钱不是。

说穿了,高新区政府征收的花销还不是纳税人的钱。

纳税人可不就是咱们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么?

……

……

路禾怎么也想不到,租住在马老太太四合院的夏知周竟会成为业主会的参会者之一,还是以马老太太外甥女的身份。

原本只是帮忙眼神不好的马老太太阅读文件的夏知周,莫名其妙被中心商业街的其他业主看进了眼里。

夏知周的衣着打扮以及良好家教而出的气质,即便是坐在人群的最后都显眼了些。

且不论被业主群群主亲自递了被征收人的大名单让其帮忙点名,到了众人拿主意的时候,夏知周也是主心骨似的人物,大家都想听她的意见,她说什么大伙都觉着有道理。

回去的路上,马秀芝老太太乐得不行。

其实,老太太当初根本不缺那半间四合院的出租钱。

要不然,老伴去世了多年她都没舍得租呢。

自己的退休工资,中心商业街的商铺房租……

她一老太太每个月能花几个钱?

中心商业街的房租基本都存进了银行。

当初,要不是看夏知周哪哪都合眼缘,她才不愿意租呢!

现在看来,她当初真真是英明神武。

一挑就给自己挑了个宝贝。

越看夏知周越是欢喜。

……

……

次日一早,张罗着给夏知周煲汤的马老太太去了隔壁路禾的厨房借生姜。

一大清早就赶去菜场早市买了新鲜的食材,临到煲汤时间才发现厨房没有生姜了。

生姜去腥,没有生姜怎么行!

只不过是借块姜的时间,马老太太就跟路禾提起了夏知周作为自己外甥女在外长脸的好事。

老太太留了个心眼,

虽然十分放心路禾,但却不放心同在春园里街道的其他人。

万一路禾说漏了嘴,春园里街道的其他人岂不是知道他们这群业主背地里在搞小动作。

听说夏知周作为老太太的外甥女帮忙老太太征收的事,路禾惊得困意全失。

“您知道她是做什么的么?”

“知道啊,小夏是画家嘛,还是咱们北城大学教画画的教授。”

马老太太满脸的骄傲,就跟夏知周当真是自己亲外甥女似的与有荣焉。

路禾面露苦相。

画家是没错,北城大学的教授也不假,可她……

可她还是需要给世界经济论坛室内场馆做室内墙画设计的夏知周啊。

按理来说,她夏知周实际正是世界经济论坛组委会的人,或者说是北城市政府的人。

路禾“呵呵”两声心虚的笑,撑了个微笑送走马老太太。

大艺术家寻找灵感的方式当真不一般。

深入北城市的当地建筑也就算了,还想深入北城市普通群众?

真难道是在群众中找灵感???

路禾百思不得其解,又不好意思去问夏知周。

你瞅瞅她,她自己还是实施征收单位的人呢?

……

……

领着院草卡卡出门溜达了一圈,捡走了卡卡的今日之屎。

管它呢~

路禾瞟了眼隔壁四合院的院门。

有的吃就成。

反正在未知的困难来临之前,她还有一顿牛排。

明天就是周末了啊~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今生盛装出席
连载中一心向钱的浆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