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主帅

骊贵君这几日始终悬着的一颗心,终于在覃芯的癸水如期而至之时,又稳稳地落回了腹中。而覃芯心中不为人知的期望落空,他很是怅然若失了一阵子。

很快,关于边关战事的消息纷至沓来,一时间京中勋贵们议论纷纷,而覃芯的心便一直被悬在了半空,再没有心思伤春悲秋了。

永昌三十二年季夏,临川王世女萧颍亲率三万临川军,日夜兼程,于月中抵达了安平营。西戎在得知大启从未有过交出萧颍和端木及的打算之后,毫不犹豫地杀掉了广平侯等人质,并将其头颅高悬于清源城外。

大启与西戎在这一年的第二场战事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大启是奔着收复骥州的目的开战的,怀远大将周同殊心知,这回再不是被劫掠之后的被动反击,若不能将骥州光复,便形同战败;而西戎则高举着为乌轮王复仇的旗号,多部协同作战,同样来势汹汹。

主帅周同殊在得知临川王世女萧颍将率三万临川军前来驰援之时,便如同捧着了一只烫手的山芋,虽则临川调出来的这三万兵马俱是精锐,确实能为战事增添不少胜算,但萧颍此人却很是让她头疼。

她与朝中那些巴不得萧颍去死的世家党羽不同,周同殊出身军户,是靠着实打实的资历和军功一步步擢升上来的,算得上是个纯臣,身为武将,她更明白当年箫氏以一己之力阻北狄南侵有多不易,因此,她一方面敬佩仰慕临川萧家的赫赫战功,与临川王萧平之虽说算不上十分交好,但也有些往来,另一方面,她又心知萧颍在平衡朝廷和临川的势力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萧颍若是没了,临川王就算不对朝廷发难,日后临川也必将陷入内乱,临川一乱,或许正中某些人下怀,但朝中可堪随时调派的精锐兵力骤减,大启的战力必定大打折扣,周边小国见着有机可乘,恐怕都想趁机来分一杯羹,将来的十几二十年,针对大启的战事只会绵延不绝。

周同殊镇守西部边陲十来年,临到老了,依照朝中惯例,皇帝才将她调入京中,一方面,大启自打百年前因缘际会出了萧氏这样掌有重兵的诸侯王,便对武将们格外忌惮,萧家当年救下覃氏江山,大启的皇帝为了不被北狄彻底灭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们发展壮大。但眼下可不一样了,朝廷在南方安定了下来,绵延几十年的北方战火也在萧颍的祖母和母亲这一代彻底平息。永昌帝登基之后,为防别的武将再拥兵自重,任何将领统领一处军营通常都不会超过十年,到年事渐长,更会被调入京中荣养,为的便是以一个好听的名头除去边陲大将的兵权,另一方面,也是给各处将领作个榜样,以示朝廷从来不会忘记你们,只要你们足够忠心,好好干,到老了,都能被接来京中为官,不仅可以安享晚年,还有丰厚的俸禄可领,又不用卸甲归田,后代甚至还有资格入太学,再不用拿命去拼,多好。

可是,既有威望又熟悉陇西军务的大将毕竟不多,西戎战事一起,皇帝觉着新上任的安平营统领资历尚浅,还是不得不将这块老姜派了出来。

周同殊就算不是为了大局考虑,而仅仅只为自己往后的晚年生活多考虑一二,若她还想回京中好好过几年舒坦日子,她也不敢轻易让萧颍有失,不敢让临川就这么乱了。

因此,要将萧颍安排到什么位置,才让她格外头疼。萧颍年未及十五,虽则听闻她武艺不俗,但毕竟年幼,又从未有过上战场的经验,在她这样的年纪,就是没了,都只能算作夭折,让这样的一根幼苗苗上阵去冲锋陷阵,那不是送给西戎的一盘菜么?

可她毕竟是临川的少主,这次来还带着三万临川精锐,算上先前的那三万,足足六万的兵力可供她调遣,若她有意为难,这六万临川军她这个怀远大将能不能调得动都是个问题,因此,也不能将她小觑了,就算是想要将她高高挂起,也得费心找个合适的军中闲职,头衔既不能太低又不能太高,低了怕萧颍不干,高了又怕难以服众。

可是,军中又哪有什么闲职,就是管着伙夫的头领,临上阵了,还得举刀提枪呢。

周同殊生怕萧颍会出什么闪失,对她是既不敢重用,又不能忽视。前线战事本就十分艰难了,朝廷还送来这尊大佛,这可让她犯起了难。

萧颍抵达安平营的当晚,周同殊得到消息后便匆匆赶来,打算摸摸这位临川王世女的底细。

萧颍刚在营帐中安顿下来,才抹了把脸,就听闻主帅亲自来访,她愣怔了一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也打起精神,正好趁机试试这位统帅的态度。

行伍之人没有那么多讲究,二人简单寒暄过后,便直奔主题。

“听闻世女武艺不俗,这次行军还是主动请缨,如此年轻便有这般勇气,着实令人佩服,不过,我在京中时未曾得见世女英姿,今日有缘共事,总要对袍泽的武功底子了解一二,心中有数,才好协同作战。”说着,就拉开了架势。

这就是要动手了,萧颍倒也不意外,易地而处,若是在她统率的军中,突然来了一位不知深浅还举足轻重的愣头青,作战经验显然是半分没有,若是连武艺也不如传闻中那样好,作为主帅,那可真是一个头两个大,哭都没地方哭去。

因此,俩人还没来得及坐下喝口茶,便先动上了手。

刚开始时,周同殊瞧着对方身型单薄,便只使出了五成力。萧颍明白她的目的,招式上虽然也有些收手,但力道却用了个十足。两拳相对之时,周同殊便明白,是她将对方小瞧了,当下便也使出了全力,俩人手上走了不到十招,脚下都还没怎么动呢,她便收了手。

没有再考校下去的必要了,周同殊明显能看出萧颍招式上还有些留手,看来,她所练的拳法远不止如此,而拳法在行军打仗中本就极少能用到,一般的将领不过都只会练些寻常的路数,能打下基础便好,更着重的,始终还是对阵时使的兵刃。

而萧颍身为未来的临川王,年纪轻轻就能有余力将拳法练到这种地步,那在兵刃上想必也只会更强,如今看来,萧家这百余年来的兴盛不是没有道理的。习武的苦处,不是每个稚童都能忍下,而对天赋和体质的要求,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到了临阵对敌之时,更半分做不得假,任何懈怠,付出的可能都是生命的代价,这便是大启军中将领历来多出身寒门而少世家女嗣的缘由。

别说娇生惯养的世家女子了,就是她自己的幼女,也并不是不愿意吃苦,可生下来体质就弱了些,即便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在武艺上也难成大器,武艺不成,上了战场便极易夭亡,几乎不可能熬成将领。周将军戎马一生,实在不愿眼看着小女儿走上这条路,因此,她才十分盼望能调回京中,好让后代们多一条由太学入仕的出路,而她也能过上几年女孙绕膝的安生日子。

但萧家以武立身已经数不清几代人了,传到萧颍母亲这一代,非但未见衰竭之相,反而愈见兴盛。这萧颍更是从小被养在宫中,她竟然还能如此勤勉刻苦,周同殊一时之间有些老怀感慨,下回见着临川王,或许可以就教养女儿的方法向她请教一二。

眼见为实,这临川王世女的武功在考校之下,果然如传闻所说的那般,半点不虚,周同殊对她的感官瞬间就好了许多。年纪轻轻就能身怀这般武艺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个纨绔呢?她可没见过哪个纨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

不是纨绔,道理就容易听进去了,更何况,以她这样的武艺,或许,也不是非得高高挂起不可。周同殊心头一松,冲着萧颍微笑着点了点头,毫不客气地在矮榻上坐了下来,萧颍不以为意,也回之一笑,同样坐了下来。

周同殊未及多言就动手考校的举动,同样也让萧颍的心松了松。若她真是别有二心,今晚就不会急匆匆赶来考校了,身为主帅,能动手脚的地方多了去了,她既然来了,就是想好好打仗的。

果然,周同殊一句客套话都没说,直接了当地问道:“世女从京中赶来,临川王对这场战事可有什么见解?说到带兵打仗,世女初上战场,手握六万兵马,几乎占了如今陇西驻军的三成,中路和后援,这两个位置,你更倾向于哪个?”

这意思显然是对她还是颇为回护的,念着她初上战场,毫无经验,作为前锋确实不太合适,但在中路领一路人马还是可以一试的,或者作为后援镇守后方,那就更为稳妥了。

统帅这么直白,丝毫没将她当成外人,萧颍也不跟她绕弯子了,直接回道:“母亲如今远在临川,未能亲临,对这场战事只有担心,自然谈不上什么见解。而我年纪尚轻,又毫无经验,虽说手上有些兵马,但这回调来的临川军中能征善战的大小将官也有不少,为大局着想,周将军若想将她们分开调遣,我并不会有任何意见,就连我自己,无论军职大小,也不管紧要与否,身为将领,自该听凭主帅调遣便是。”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5章 主帅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黑莲花养护手册(女尊)
连载中区区在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