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灵这两天蔫头巴脑的,老史和女鬼的女儿找不着,那位清洁工大妈也没见着,可能是她那天买菜才故意走的小饭馆前头那条路,平时不走那,阮灵没蹲到。有心去清洁工所在的那家酒店,又有点嫌远,她心里犯嘀咕,那是小镇东头呢,已经超过她十字路口的日常活动范围了,倒也不是说不能去,可阮灵有点儿发怵,嗯,就是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地带。
一位银行上班的高跟鞋制服裙小姐姐经过,阮灵看着制服裙套装外面披着的呢子大衣……
阮灵脑海灵光一闪,清洁工应该住的不远。现在已经是深秋的天气了,哪怕是那些靠外表和体力赚钱的小姐们,也在晚上裹起羽绒服穿上皮靴子,白天虽然温度高些,但薄羽绒和呢子大衣才是街上的主打,少数怕冷的早早穿上厚羽绒,禁冻的也得一件风衣、夹克,可那天见到清洁工大妈的时候,她可是真的只穿着酒店工作服的短袖上衣。
那个打扮,只能说是首先,她身体壮实不怕冷,但阮灵看着她可是偏瘦的体型,不像是自带游泳圈皮草的样子,其次,就是她家近,可能出了温暖如春的酒店,只用走十几二十分钟就能到家,为了这短短的一段路另外换一遍衣服嫌浪费时间,反正回家之后大多数女人也会再换上家居服做饭弄家务。
小镇上不比大城市通勤动辄一个钟头,这里的人住的近,公车通勤半个钟头左右甚至更短才是常态,多数人电动车或自行车就够了,甚至有不少人走着上下班。
阮灵就是猛地想起这件事,但随即又摇了摇头,她从清洁工身上看到的已经够多了,不用再去刻意找人,还不如去找酒店里其他人看看情况。
就在这时,有人光临这家小吃店。
阮灵没太注意,直到对方说话的声音传来。
嗯?有点耳熟呢。
阮灵扭头一看,哟,没想到呀。
正是之前来过小饭馆一次的那俩警察,其中一个还有糊阮灵一车门之仇,阮灵记得可清楚了。
年轻警察进门先笑着问老板娘:“中午人多呐?”
老板娘赶忙过来张罗:“你们……哦,两位是吧。里头还有位置,不过是挨着柜台的,挤了点儿。”
老板娘指的那张桌子是在最里头,紧挨着柜台,只有两张凳子,但靠内侧的位置却比别桌留的空间都窄,坐个纤细的小姑娘没问题,坐个男人恐怕挤了些,平时,俩男人要是坐那桌,就拉出凳子放过道上,拐角坐,不相对坐着,可那样老板娘来回上菜会影响,不过大老爷们一般脸皮厚,不在乎这个,让老板娘自己每次过的时候缩着肚子小心翼翼就是了。
阮灵是见过太多次了,一看就明白,可这位年轻男人显然是不太想凑合着,往店里走两步看清楚了那张桌子的憋屈位置,脚步就停了,脸上的表情就是有点不乐意。他扭头对慢慢踱步才迈进店里的年长警察说:“您看要不咱们坐外头?屋里人多。”
年长的那位倒是不太在意,连看都没看就点头说:“都行。”
“那我们坐外头。”
老板娘没有什么不可的:“行呐,外头那棚子也挡风,中午这会儿还亮堂呢。”她说着好话,把俩人往门口外头紧挨着的那个塑料棚子引,等俩人坐下,问:“二位点点儿什么?今天炖的排骨和红烧肉都不错。”
“今天咱们可以来点酒吧?”年轻人没点菜,坐下之后先问年长的人。
年长的也没客气,扫了一眼桌上那只有一张纸的餐单,也没看,直接说:“嗯,行。那就来个炖排骨,再来个炒鸡丁,哟,今天有腰花?那来个爆炒腰花,还有花生米,上两瓶啤的。先这样,一会儿再上米饭。”
小饭馆一般会把常点菜列个单子,但其实如果常客来了,那也不必按这个单子点,想吃什么,只要店里有材料,都能做,不过列个单子也方便客人找好这家店的定位,这薄薄一张的餐单意思是让客人别点什么生猛的菜,厨子只会炒家常小菜。常去这种苍蝇馆子的人其实心里都有数,小炒,也就是爆炒一类的这些菜,一般这些店都能做,上菜也快,是食客们爱点的,像是需要长时间炖的菜,尤其是炖个牛羊肉这种,动辄俩钟头往上,得是厨子一早就做好了,卖完没有,还不一定每天都备着。
这年长的明显常年吃这种馆子,很熟。
“冰镇的,常温的?”
“常温的就行。”
“哎,好嘞。”老板娘干脆的答应了,迅速转身离开去店里传话、拿酒。
酒上的最快,老板娘放下两只塑料杯子和啤酒,从腰间的口袋掏出开瓶器“砰砰”两下开了啤酒,没一分钟,又端了一碟子花生米放桌子中间,转身忙活其他要结账的桌去了。
这是外头,周围没人,年轻警察开口说:“那蛋糕店男伙计行为异常,肯定有问题,他跟人喝酒时候问自己若撞死人要判多久,这就是酒后说秃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