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提亲

跟土匪弟兄们交代一声,萧惕连夜下山去接家人。接来家人,借别人屋子睡了一觉,他又独自悄悄下山。

此时正是午后,白雪皑皑,把天都映得亮了三分。萧惕回到租的院子,去侧屋一转,没人,又拐进主屋,果然看见房东汉子躺在炕上呼呼大睡。房东这两天躲在外面肯定没睡好,现在才大白天睡得跟死猪一样。

萧惕就知道,冬天外面不好过,房东见他们搬走,肯定会回来。

他眼神一狠,握住腰刀步步逼近,掀开炕上死猪的棉袄下摆,对准刺了下去!房东痛醒,捂着□□流血处大叫。萧惕往人脑门上一拳砸去,立仆。

.

两年后

姜父丧期满二十七个月,除服。这两年来姜家人一直住在河南老家,不曾回去京都。每年京都那边庄子的年租,都是折换成现银子送到河南老家来。

姜令君考虑到不到两个月就是中元节,要在家乡祭祖,于是跟家人商量,暂时不回京都,就算大姐姜佳子孝期满应该回宫复职,迟两个月也无妨。毕竟只要向宫里解释是路上耽搁,谁又能找出破绽?

地方官从京城拿到官印绶带,直到赴任,路上走一年的都有。

祭祖当日,姜家人准备好祭品纸钱,一座坟一座坟地祭拜过去。首先是宗祠太公,要上香放炮,击鼓敲鱼,三跪九拜。

其次是上坟。坟都葬在山上,山上有乡亲养的走地鸡,在姜旼点炮时,姜令君嘱咐他:“往另一面扔,别把这边的鸡吓死了。”鸡很胆小。

姜旼从善如流。

众人要等祖宗吃祭品,三根香燃尽了才能走。

这位正在吃祭品的祖宗,是姜令君爷爷的爷爷,他一生先后娶了四个老婆。不是他花心,而是太婆都死得早。她小时候问过,后三位太婆嫁给太公的时候,是头婚还是寡妇?毕竟太公是鳏夫,又穷。

族里长辈当笑话讲给小孩子听:“娶的都是年轻姑娘。太公有钱哩,大家都说他是娶老婆才娶穷的,哈哈哈。”

这时,姜旼发问:“这位太公有几个孩子?三个?我记得一个是打仗的时候被抓壮丁,死在外头了。一个是咱们太爷,生了大爷和咱爷爷。最后一个是宝生叔的爷爷。”

宝生叔是本县的管粮县丞,是全族除姜父外最有出息的子弟,跟姜令君一家血缘又隔得近,在姜父丧事上没少出力。所以生养在京城的姜旼,这次回乡就记住了宝生叔这么个人。

姜令君纠正:“错了,太公只生了两个儿子。宝生叔就是死在外头的太爷的后代。”

姜旼似懂非懂。等给下一辈上香时,他认真数数,包括死在外头的太爷的衣冠冢,明明是三座坟!

一旁的姜佳子看不下去,给愚蠢的小弟解释:“你忘了?里面有一个是外乡人,百年前打仗时不少人死在咱们村,乡亲们一家领一个给收敛下葬,每年祭祖时也给他上一柱香。”

姜旼这才理清楚,恍然大悟。

再下一辈就是姜令君的爷爷辈。她爷爷葬的地方极其高耸难行,姜旼说他都想象不到当初八仙是怎么把棺材抬过来的,这条路空手都不好走。

其实爷爷的墓地风水极佳,靠山面水。当年姜父高中状元,消息传到老家,爷爷高兴地立刻跟族长定下这块风水宝地,将来做坟墓。姜父中状元,在当年是天大的喜事,族长对爷爷予取予求,二话不说点头应下。后来没两年,爷爷就去世了。

姜母想起当年的一桩笑话,讲给大家听:“你们大姐当年不到十岁,我正怀着旼儿,又要给公爹办丧事,一个不注意,让你大姐跑到公爹坟上来玩,在旁边堆了个小坟说是她自己的。你们爹知道后,气得立刻来把小坟踢了。事后族亲问你们大姐为什么要给自己搭坟,她说她知道这里风水好!”

听完,姜令君和姜旼都笑出声。姜旼笑得最大声,被亲大姐往背上一拍,立刻收声。

姜佳子无奈:“都多少年前的事了,娘你还拿出来说。”

又给太婆和奶奶们祭拜过,最后是姜父。

姜旼点香时,姜令君仔细看了一眼,发现香烛柱身上有一处不对劲:“香烛上写的是什么字?百年好合?”

姜旼一看还真是,于是就被批评了。姜令君道:“把采买香烛纸钱的事交给你去办,你却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买回来也不仔细检查。”

姜旼委屈,他还要写纸包袱,香烛是交给下人去买的,他哪有空看得那么仔细。

今天走了一天山路,想到祭祖即将结束,姜令君深深地呼出一口气。

姜旼见此,眼珠一转道:“二姐,我给你讲个鬼故事吧。某天日落时分,一个鬼从他坟里爬出来,伸个懒腰快活地说:‘今天空气真新鲜啊~’二姐你现在这样子就特别像。”

她朝他扔去一个白眼。

祭拜完祖宗,最后只剩去土地公庙烧过路费。姜母、姜家姐妹都累得不想再走动了,指派姜旼去。

姜旼委屈:“你们好歹陪我去一个嘛。”无人应答,他只好孤零零地独自过去。

八月回京,姜佳子就进宫了。

不几日,有贵客登门,来人姓程,去年刚卸任陕西学政,现任吏部员外郎。程先生说,他与姜父是同年进士,微有交情,这次是为姜旼考学的事而来。

姜母叫上姜旼、姜令君都来前厅陪客。互相拜见时,程先生打量了姜令君一眼,并不过分。随后分主宾落座,上茶。

程先生问:“明年又是科举,世侄可有应考的打算?”同时,他道出一个消息:“皇帝圣明,如今商贸繁荣,人口流动,不少学子多以客籍、附籍在外地参加科考,而不回家乡应试,导致给冒籍替考提供了便利,加之舞弊、行贿现象日益严重,科举考试取士总是不得真才。皇帝下旨,从明年开始增设取士门路,由学校推举品学兼优的学生,朝廷考核培训后,分派各地为官。”

“这办法只在北京试行。所谓机不可失,若世侄有意,等你明年通过童试,我便推举你入学府,一面争取取得学校推举,一面参加八月的乡试,总能多一分机会。况且,皇帝认为如今地方官员多不敬畏朝廷,自以为皇权不下乡而无法无天,即使撤换县令,衙门内的办事的仍旧是那些皂吏,乡风不改。皇帝求贤若渴,打算连皂吏一起替换,包括县丞、主簿、教谕等,虽然都是些末流小官,却由皇帝亲手指派,简在帝心。”

“皇帝说过:‘不是所有臣子都听从朕的话,但总有人听从朕的话。朕就是要提拔这种人。’故而,县衙官位极其缺人,世侄若入学府,定能求仁得仁。”

这番话说得推心置腹,姜家全家深表感激,深恩不负。姜旼亲自敬茶一杯。

程先生接过茶,笑道:“等明年,世侄便可以与犬子一同出入学府了,到时有个同伴,不会感到孤独。”

姜母便问:“不知令郎年方几何?”

程先生不正面回答,卖个关子:“哈哈,尊夫人不日便可知晓。”

送走程先生,姜母派人打听其家世,果然与姜父是同年进士,只是往年两家来往并不多。

回话的下人说:“这位程先生原配生下一女一子,皆已嫁娶,续弦只有一子,年二十,刚及冠,目前还尚未婚配。三姐弟分别名程枝、程青、程秀。”

姜令君道:“看来这三姐弟是木字辈。”

姜母点头:“音儿,那位三公子只比你小三岁,今日程先生殷勤造访,想必正是为了你与其子的婚事,你不妨考虑一二。我女儿天生丽质,当年媒人踏破门槛,你爹千挑万选才选中的萧意,皆因他家世代忠良,本人更是青年才俊。如今你孝期已过,不出一个月,媒人必定登门。你不如想想,想找个什么样的男子。”

姜令君垂眸:“好。”

往事如落花随流水,开年又一春。只是她不知道,她已经给远方的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倩影。

等下周榜单,更新频率改为隔日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提亲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帝后佳期
连载中青砖黛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