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娘子驾到

动员会议结束之后,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等人将血书分别悬挂到自己负责守卫的城门之上。

其余人等,则按照战前部署会议的决议,各自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都司佥书彭簪古赶紧到了西门边,负责指挥调度红夷大炮入城和上墙事宜。

共计十一门,每一门重达几千斤的红夷大炮,硬是被彭簪古指挥兵丁,用绳子挽住炮车,依靠人力畜力从城墙边的马道上生生拉上了西门城墙。

面对四四方方的宁远城,按四隅四正的布局,这些红夷大炮分别被布置到宁远城的东西南北四面。

因只有十一门大炮,所以是北面、西面和南面各三门,而东面只有两门。

因为城东之外的地势较为平坦,窑河及首山,都离城较远一些,并不利于鞑子扎营布阵。

况且宁远东门春和门将由宁远总兵满桂亲自驻守,实力最强,所以城东乃是宁远最难被攻破之处。

总体而言,森严耸立的宁远卫城城墙上,三门大炮炮口朝北,三门朝南,三门朝西,两门朝东。

其中城墙四个角各有一个方形敌台,敌台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连,这样可以有270度的攻击角度,但是敌台上没有安放红夷大炮。

因为红夷大炮实在太过笨重,移动不便,而是安放几门较为轻便的佛朗机炮以及一些小铜炮小铁炮等,这些小炮可以机动灵活地调转炮口,左右射击,支援前后左右,更可互为犄角,进行横击,一定程度上消灭了过去后金鞑子动手凿城的火炮射击死角。

东门因为少了一门红夷大炮,故又特地多布置了若干佛朗机炮、小铜炮、小铁炮等中小型火炮。

与此同时,宁远北门威远门城楼上。

袁崇焕正和楚天舒、满桂、祖大寿、朱梅、何可纲、朝鲜翻译官韩瑗以及僚友李云龙、邓桢、梁稷和门生程本直、家人老佘等人,在围观袁崇焕另一位家人罗立的操作和讲解。

袁崇焕的几位“家人”,怎么都不姓“袁”呢?其实此处的“家人”,亦有“家仆”、“家丁”之意。

老佘自不必说了,关于罗立,却有一番来历。

罗立本是福建漳州人氏,曾在辽东萨尔浒一战中跟金兵鞑子真刀真枪干过仗,因伤病回乡。

袁崇焕任福建邵武知县期间,罗立在县衙当一名捕快。

有一天袁崇焕偶然和罗立聊天,聊起辽东战事,山川地形,罗立竟然滔滔不绝,令袁崇焕大为惊喜。

更为惊喜的是,他发现罗立居然通晓红夷大炮的操作,讲起红夷大炮的使用方法来头头是道。

原来罗立伤病回乡后,机缘巧合,居然到了澳门卜加劳铸炮厂当了一名工人,初时干些粗笨的担担抬抬没有技术含量的活计,但他为人聪明机灵,凡事一学就会,又加上偷偷留心技术人员和翻译人员的操作讲解,日积月累,通过偷师,居然成了一名火炮专家。

本来这些技术是卜加劳的命根子,向来只传葡萄牙人的,所以发现居然被华人偷师之后,卜加劳铸炮厂的经理便立即把罗立扫地出门。

袁崇焕见他有如此绝学,当下如获至宝,把他当家人看待,走到哪带到哪。

袁崇焕在福建邵武知县任期满后,罗立便跟他上京,如今又跟到了宁远,正好大显身手。

目前对城上红夷大炮的负责分工如下:

都司佥书彭簪古司东、北二面的红夷大炮及若干小铜炮、小铁炮、佛朗机炮等;

罗立司西、南二面的红夷大炮及若干小铜炮、小铁炮、佛朗机炮等。

与此同时,城外各小堡官兵和附近百姓及其粮草财产,已经陆陆续续往城中安置点迁移得差不多了,剩下零零星星的人要进出城门的,都需要带有宁前道衙门颁发的通行证,经过守门卫士的严密盘查。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一日黄昏。

根据宁远卫“夜不收”传递的谍报,金兵鞑子前锋占领广宁中屯所,即松山堡,距离宁远不过八十里。

滚滚战尘,直扑宁远。

朝廷派太监刘应坤、胡良辅、纪用、陶文等刚送了一批打造精良的火铳、铠甲、弓箭以及火药、铅子等一大批军器物资到来,交接之后,便即离去。此时宁远城的东南北三门已经堵塞,只剩一个西内门永宁门和外门迎恩门供出入。

袁崇焕一边命令卫官裴国珍负责监督核验并发放军器弹药,同时命令四大城门守城主将派人前来认领分发这批物资。然后,袁崇焕亲自将诸位太监送出西大门外。

此时已是初更时分。袁崇焕等送走众太监之后,西门也已经开始进行堵塞工作。

二更时分,凛冽寒风吹拂着即将经历一场旷世大战的宁远孤城。

而它的四面内城城门,此刻早已经被巨石、大木、砖头、泥浆等堵塞得严严实实。

外城城门,却不设防,目的就是要放鞑子兵进来,好来个“诱敌深入,瓮中捉鳖”。这也是出于袁崇焕的谋略,为何放弃防守外城城墙和城门呢?楚天舒曾经问过义兄袁崇焕,袁崇焕解释如下:

“细佬,呢个问题问得好!如果防守外城,势必要将现有的不满2万的人马,分一半出去,咁样守卫内城的将不满一万人。兵法有云:兵分则弱。”

“面对咁样强大滴金兵鞑子,多达13万的兵力,我哋2万人防守尚嫌不足,何况再分出去1万人呢!如果内外城都要兼顾,结果必然系顾此失彼,最后系两者俱失。”

楚天舒听罢,暗中一想,的确很有道理。

历史上,因为分兵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远的不说,单是八年前的萨尔浒一战,明军四路大军,三路全军覆没,最终大败,就是由于分兵的原因。而努尔哈赤采用“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高明策略,带领八旗主力,集中优势兵力,拧成一股绳,通过局部的兵力优势,利用有利地形,将明军逐路击破,终于取得萨尔浒一战的大胜,将明军最精锐的部队几乎一网打尽,让当时明朝君臣谈起八旗辫子军,绝大多数人便心胆俱裂。

这也跟我国的现代革命史相符,中国**采用“集中优势兵力,通过运动战、游击战,逐个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正确策略,最终打破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站稳了脚跟,并最终解放全中国。

反之,如果不主动采取战略放弃局部的策略,而是投入全部兵力去防守整个外城,则内城必然空虚。外城一破,则内城亦必破,宁远必亡。

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宁远城的外城城墙更长,达到八里一百九十一步,而内城周长只有六里八步,很显然,守外城需要投入的兵力更多,防守任务更加艰巨,守城难度更大,取胜的难度也更大。

与此同时,觉华岛上,英勇的大明水师官兵们,在游击将军金冠的布置调度和指挥之下,已经沿着觉华岛凿开了一条宽三丈的冰壕。

水兵们还在壕沟边上垒起所有的战车、粮车和辎重车,用沙包夯实,形成第二道防御阵线。

同一时间,宁前道参政衙门大厅内,所有的准备事宜已经布置完毕,执行得也差不多了,到了明天,应该可以全部就绪。

袁崇焕与义弟楚天舒,还有幕僚李云龙、梁稷、邓桢,家人罗立、老佘,门生程本直,以及韩国翻译官韩瑗等正在一边品茗,一边谈古论今。

袁崇焕麾下的大将们都各自出去忙活自己的事务去了。

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二日。

根据宁远卫“夜不收”传递的谍报,努尔哈赤大军已到杏山驿,距离宁远只有四十里,情况万分紧急!

滚滚战尘,已经即将笼罩宁远城之上空。

卯时正,袁崇焕和楚天舒等用完早膳,带着幕僚、家人、亲兵,一起往宁远城中的最高的指挥所——鼓楼走去,便在此时,背后传来得得得的马蹄声,跟着一连声的“报——!”。

众人连忙转过身去,袁崇焕急命随从的亲兵队长袁升高,上前几步去看看,来骑奔到袁升高跟前,赶紧滚鞍下马。

那传令兵下马之后赶紧几步上前,在袁崇焕面前跪下奏报道:

“参见参政大人、楚爵爷:西门外的吊桥边,来了一群奇怪的人,个个身材瘦弱,走路不稳,甚是古怪,疑是鞑子的奸细。左副将命令小的前来禀报参政大人,并请示下,该当如何处置?”

“哦?他们不是赵总兵的人吧?”

袁崇焕也是大惑不解,自己的心腹爱将前屯卫总兵赵率教派来支援的人马早就由陈应元等带来了啊,此时,鞑子将很快兵临城下,谁会在这个时候来呢?

“他们有何话说?”袁崇焕问道。

“他们说,他们是楚爵爷的家人,听声音,似乎是些女子。可是,个个均做男子装束,还着急着要入城呢。可是城门已经奉命堵塞了。”那传令兵说道:

“左副将不敢擅作主张,还请参政大人定夺。”

“这......”袁崇焕也沉吟了起来。

他看了看楚天舒,用探询的目光看着楚天舒说道:

“二弟,你有何高见?”

楚天舒心中咯噔了一下,心中暗自忖道:

“坏了,我不辞而别,肯定是我那帮老婆们找来兴师问罪来了!”

但是他表面上不露声色,反而异常沉稳地回答道:

“大哥,咱们何不先去看个究竟,然后再作定夺?”

“那好,我哋一起去看看再讲。”

袁崇焕说完,大手一挥。

袁升高早指挥亲兵小队牵过来十几匹快马,一群人翻身上马,风驰电掣地奔到西内门永宁门下,沿着门边斜斜通上城墙顶上的马道,纵马直奔上西门的城墙。

楚天舒陪着袁崇焕上了西门城楼。

往下一看,可不正是她们嘛!

虽然穿了男子服装,可是天底下哪儿来这么一群俊俏的小后生呢!乐平长公主朱红蓼,光是宫中的宫女,就带来十几二十个,还有欧阳青芜、黄清蘅、柳绿芹大家闺秀也都带着使唤丫头,一群人呼啦啦不下一个总旗的人数。

“大哥,确实是兄弟的家人。”

楚天舒看了一眼袁崇焕,苦笑道。

“那,二弟之意,是要请他们进来呢?还是派人将他们送入山海关?”袁崇焕问道。

“还是让她们进来吧。”楚天舒苦笑着说,他心中清楚这些大小姐们的脾气:她们个个对自己情真意切,性格又都很刚烈,宁可跟着自己一起死,也绝不愿意分开的。

“那好,传令下去!”袁崇焕对袁升高说道:“准备吊篮长绳,准备一个总旗的兵丁,将他们拉上来!”

“谢谢大哥,吊篮长绳则可,兵丁就不用了。”楚天舒微笑道。

“啊?难道二弟你自己搞得定?”袁崇焕吃惊地道。

“大哥不要怀疑,你二弟好歹也是个武林总盟主,这点功夫还是有的。”

楚天舒胸有成竹说道:“不过,今天嘛,也许可以不用我亲自出马啦。”楚天舒瞟了瞟西北边铁帽子山上掠过的两个黑影,淡定地说道。

“啊?难不成他们会飞上来?”袁崇焕大吃一惊道。

“那是,飞是飞,不过不是她们自己飞。大哥您就瞧好了。”

楚天舒说罢,将右手拇指与食指捏住自己的下唇,发出一声响亮而悠长的哨声。

他此时的内力修为,早已是天下难逢敌手,故此中气超然充沛,他发出一个哨声,接着又是一个,绵绵不绝,哨音朝着西北方向的远远地传送过去。

不一会,只听得那边传来“咕咕”的回声。伴随着这回声,两个黑影从铁帽子山山顶上飞了过来。

黑影越来越近,越来越大,如同两片乌云,朝着宁远西门笼罩过来。

“啊,原来是两只鲲鹏!”

所有的人都吃惊地叫道,除了楚天舒、西门白蘋和柳绿芹之外。

“二弟你真系犀利啊!不但能在武林中呼风唤雨,连天上的鲲鹏,都得听你的召唤!”

袁崇焕细长的眼睛里放出佩服的光芒,看着楚天舒,用夹杂着浓重粤语腔调的北京官话说道。

“哪里哪里,大哥过誉了。小弟也是机缘巧合,结识了这两只神奇的大鸟儿,说来话长,待会回去之后,我再跟你细细道来。”楚天舒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说话间,鲲鹏黑天和白云,已经在宁远城头降落。

楚天舒和它们用鸟语叽叽咕咕了一阵,但见黑天和白云不住地点头。

少顷,两个足可以乘坐十余人的大箩筐拿来了,楚天舒将大箩筐用胳膊粗细的长绳系上,然后将绳子依次绑在黑天和白云的腿上。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楚天舒咕咕了几声鸟语,黑天抢先飞下城去。

“众位娘子们,请上箩筐吧!”楚天舒在城楼上朝着朱红蓼、欧阳青芜她们喊道:

“白云和黑天两只鲲鹏会将你们带上来的,放心吧!”

朱红蓼从来没见过这阵势,吃惊之余未免有些踌躇,迟迟不敢爬进大箩筐里。

好在西门白蘋是跟黑天白云打过交道的,二鸟一见到她便兴奋地咕咕咕咕叫个不停。

西门白蘋高兴地上前摸了摸它们头顶上的羽毛,然后带头爬进了黑天腿上所系的大箩筐中。

柳绿芹也是在鳄鱼岛中见过惯这两只大鸟的,所以她虽然秉性柔弱体质娇怯,但还是一点都不怵,跟着爬进了篮子里去。

然后是顾秋蓝,天不怕地不怕的万毒教教主之女,略一施展轻功,便纵身跃入筐中。

何紫荇本就是武林女儿,又是混元教主尹万千和白发仙姑的女儿,特别是被尹万千认回女儿后,在混元教中改名尹金芙,跟着爹爹统治混元教上万教徒,大大地见过世面,当然不甘人后,也便提气跃入筐中。

跟在何紫荇后面的,是混元教原来的三位护法美少女芈瑶、芈萧和芈瑚。

自从混元教教主尹万千和万毒神教的教主顾无情因醉心于比拼武功而退隐江湖之后,混元教的教众分裂成三拨人,一拨原来作恶多端的,多数被尹金芙命令三护法铲除,剩余的逃的逃藏的藏已经作了鸟兽散;另一拨和这三护法一样,铁了心跟随尹金芙,改了名叫做“混一教”,自此改邪归正,专门扬善除恶,助人为乐,弘扬正义。第三拨人,则是跟着原来副教主“小王爷”沐天波,投靠了后金鞑子,继续为非作歹,作恶多端。

再说欧阳青芜、朱红蓼、黄清蘅、慕容玄藻、雷橙菡等人,眼见前面的姐妹们均已主动入篮,也便在侍女丫鬟们的搀扶之下,一一爬进了大箩筐。

黑天的爪子抓住的箩筐只能容纳十人。此刻已经上了九人,余下的丫鬟侍女们如金娘、青瑜等则分别上了白云的箩筐。

城上的楚天舒看见箩筐已满,又是一声响亮的呼哨,二鸟腾空而起,稳稳地将箩筐上的众人带上城墙去。如是者三,不到一顿饭功夫,城下的众姝均已上了城楼。

宁远官兵们看得拍手叫绝。

上得城来,楚天舒少不得带领众位娘子,一一拜见过大哥袁崇焕。回府之后,再去拜见崇焕之母及妻妾。

朱红蓼虽然贵为公主,可是此刻已经和楚天舒拜过天地,自是跟着楚天舒向袁崇焕母妻等行家人之礼。

袁崇焕知道这些乃是二弟楚天舒的家眷之后,特地调拨了一个总旗的兵丁加强楚天舒府邸的保卫,谁知却被楚天舒拒绝了。

楚天舒对袁崇焕说道:

“大哥,您的好意小弟我心领了,目前十三万鞑子围城在即,我们宁远城中不足二万兵丁,已经是力量太过悬殊了,此刻您还分兵给我私人的话,守城的力量就更加薄弱了。所以这些兵丁请恕我不能接收,还请您调回去守城吧。我这边,有几个武功高强的武林人士在身边,可以确保没事的。再者说了,我这些家眷当中,有几个武功也是不弱的。大哥您就放心吧,还有我呢。”

袁崇焕听罢,大为感动,他紧紧地握住楚天舒的双手,说道:

“二弟啊!你可......真不愧系我袁某人的好兄弟!”

另一边,朱红蓼、欧阳青芜、何紫荇、顾秋蓝等人统统都是闲不住的,既然来到了前线陪伴郎君出生入死,自然不能整天无所事事,不可能再如同呆在京城的深宅大院里头一般每日里琴棋书画针织女工,于是都强烈要求楚天舒知会其义兄袁崇焕,给她们安排些事情做做。

当下袁楚二人接着商讨城中防守部署情况,并给一帮欧阳青芜、朱红蓼她们安排了事情,主要是参与救治伤员。

朱红蓼贵为公主,主要负责姐姐妹妹们的人手安排和救治事务的总监督,协助老佘安排调度伤员的救治事宜;

欧阳青芜医术精湛,可以和城中的著名郎中曾大夫、古大夫等,一起听从袁崇焕家人老佘的安排调度,负责救治伤员,何紫荇、顾秋蓝和部分丫鬟作为帮手;

柳绿芹、黄清蘅等带领部分丫鬟负责熬煮汤药;西门白蘋、慕容玄藻等其余姝丽和丫鬟们,负责绷带纱布清洗、伤口包扎和喂药喂饭;雷橙菡负责演奏“九霄环佩琴”,通过美妙的琴音对伤者进行情绪安抚。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越玉斝记
连载中冯远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