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六年正月二十一日。
宁远卫“夜不收”传递的谍报,努尔哈赤大军顺势西向,相续拿下了大凌河堡、小凌河驿,攻占了锦州。
此刻,距离宁远卫城仅120里。
觉华岛上,徒劳无功但却又不得不做的掘冰运动还在继续,因为觉华岛周围如果全部冻住了,鞑子的兵马将轻易突破大明水师的防线,而大明水师一般习惯于水战,却不习惯陆战野战。
所以,挖冰壕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但是,可恶的天公并不作美,彻骨的奇寒让这班忠君爱国的大明水师将士们苦恼不堪,冰壕往往挖开不到一顿饭功夫,就又冻得结结实实。
觉华岛粮草大营之城内,官兵们正在都司姚与贤、王锡斧带领下,以水浇墙,等结成冰,城墙则益发坚固起来。
东山大营在都司季士登、吴国勋、乔桓和守备张其性、翟继皋的带领之下,则加紧修葺营房,检查火药火器设备,检查盔甲器械。
而中军大营,则驻扎在北山屯,在游击将军金冠、守备王鳌、査应才的带领之下,派出巡逻队,赴岛上要害之处,四处巡逻。
与此同时,宁远卫城。
西门外,一阵“嘿呦嘿呦”的号子声传来。
原来是一队人马在拉着红夷大炮的炮车,正进入宁远外城的西门迎恩门。
推的推,拉的拉,他们缓缓过了护城河,进了内城门永宁门之后,沿着门边城墙斜向上的马道,将一门门披着红色油布重达四五千斤的红夷大炮,沿着马道,准备挽上城墙。
官兵们约莫五六十人一组,正奋力地将这来自澳门的举世闻名的卜加劳铸炮厂生产的灭敌神器推上城墙。
原来,今日一早,宁前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召集主要将领和幕僚,在城中心的鼓楼上,召开了一个紧急的部署会议。
会议由袁崇焕主持,参会的有宁远总兵满桂,副将左辅,副将朱梅,参将祖大寿,都司徐敷奏,僧人王喇嘛等,还有其他二十几位参将、游击、守备、千把总等将官,以及袁崇焕的重要幕僚。
玉斝候楚天舒自知爵位虽然尊贵,但不谙宁远事务,所以早就打定了主意,只列席旁听,不轻易插嘴发言。
袁崇焕首先说道:
“各位将军,各位兄弟,鞑子铁骑,已经踏过锦州,而距我宁远百二十余里。以鞑子骑兵之速度,不日即到宁远。我哋情况万分危急,大家有何良策?今日便需即刻作出决断,由众人提建议,可行之处,当即表决,由何可纲按剑监督,不服者斩!”
宁远总兵满桂首先站了起来,一掀虬髯,大喇喇地说道:
“参政大人,属下认为,我军目前实力状况而言,未可与建奴鞑子进行野战争锋,只能死守宁远!”
此言一出,大家议论纷纷。
前屯卫署守备陈应元白眼一翻,不屑道:
“久闻满总兵骁勇善战,不料今日一见,不过如此。建奴鞑子人马未到,咱自个倒先做了个缩头乌龟。”
他对前天被满桂的人拦在城门之外耿耿于怀,故此出语讥刺。
“放你娘的狗屁!”
满桂闻言大怒,便欲冲过去挥动老拳,却被祖大寿、朱梅急急拦住了。
“满总兵先息息怒,且听陈守备有何良策?”
袁崇焕示意满桂冷静,然后转头对陈应元说道:
“陈守备,我哋都是生死与共的好兄弟,即将面对极其凶残的鞑子兵,也不知道谁明日将为国捐躯,明日谁还能活着?但是,死神到来时间应该系很紧迫了,请一定要注意言辞和话说态度,要注意团结,不要挑动对立!否则,莫怪本道院的军法无情!”
袁崇焕柔中带刚地说道。
陈应元被说得满脸通红,他嚅嗫了半天,才勉强挤出几句话来:
“总之,末将认为,应该......应该在城外与鞑子决一死战。”
他这一提法也得到了一些将领和官员的赞同,比如武将肖升、邓茂林、陈兆兰,文官则有同知程维楧,永平通判金启倧,卫官裴国珍等。
但更多的人却表示反对,比如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何可纲、徐敷奏、王喇嘛、彭簪古等,大家异口同声道:“为今之计,只有死守!”
袁崇焕微微一笑,道:
“满总兵、左副将、朱副将、祖参将等兄弟之言,正合我意。我军若野外争锋,必败无疑,无论个人战力,还是盔甲器械,都比不得建奴凶悍和精良,本道院也是迫不得已,目前只有一策方能出奇制胜。”
“请参政大人速速示下!”众将领又说道。
“唯有凭坚城而用大炮一策!”袁崇焕从容说道。
“大人高见!末将等心服口服!”
在场多数人心服口服地说道,楚天舒也微笑着连连点头。
底下虽有些人一时不太理解死守的策略,但是中军何可纲在旁按剑表决,不服者斩,谁也不想用尊头去试试那剑刃是否锋利。
于是第一项议案顺利通过:凭城死守!
“关于守城,末将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祖大寿憨憨地摸了下头,站了起说道:
“末将认为,既然要死守宁远城,首先得要堵死四个城门!”
“祖参将所言甚是!咱们固守宁远,堵塞城门是必然之举,但在此之前,首先红夷大炮要入城,安放到城墙之上啊。”王喇嘛放下手中摩挲的佛珠,双手按在桌子上说道。
众人一片沉默,再没有人表示异议,个个心中都明白:不能野战,只能死守,死守则必须用红夷大炮。
几项决议很快定下:
第一:死守宁远。
第二:堵死四门。
第三:大炮上城。
制作炮车,由都司佥书彭簪古负责调运装载大炮入城,利用炮车绾炮上城,并修炮台炮位。宗旨:修台护炮,以炮护城,以城护民。
第四,调试大炮,训练炮手。
在兵部主事孙元化带领之下,炮手们前期已经过一定训练,目前由彭簪古、罗立负责继续训练。其中,彭簪古司东、北二面西洋炮;罗立司西、南二面西洋炮。
听到这,楚天舒心想:
“我曾读过相关史料,查阅过相关奏章,我义兄袁崇焕上报请功的疏和皇帝批复的奖赏名单中并没有孙元化,估计他应该没有实地参与守卫宁远城,可能只是前期负责培训炮手。因孙元化是大明火炮专家,又是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为兵部主事,应该在京城任职,此时应该不在区区宁远卫城。况且我入城这些天了,也没有见过孙元化,可见其确实不在宁远。”
会议继续进行,更多的决议如下:
第五:宁前道参政袁崇焕,负责坐镇城中鼓楼,总指挥一切兵马。中军何可纲、孙绍祖等协助。
第六:坚壁清野。令城外商民,尽焚城外房舍、积刍,转移城厢商民入城,转移粮料并藏于觉华岛。
第七:总兵满桂提督全城,并率领守备靳国臣、钟宇、王成、曹参成等负责东门防守。其中提督队一队,投掷队一队,弓箭队一队,火铳队一队。其余各门防守依此为例编派队伍。总兵提督队由靳国臣负责,投掷队由钟宇负责,弓箭队由王成负责,火铳队由曹参成负责。
投掷队又分三小队,第一小队选择最为健壮的兵丁,负责投掷滚木、礌石、火球、火把、捆柴、万人敌等,第二小队选择老弱之兵,负责悬牌护卫,第三小队选择中年精壮的,负责推拉木箱木柜。
第八:副将左辅,率领麾下肖升、邓茂林、陈兆兰,负责西门防守。其中投掷队由肖升负责,弓箭队由邓茂林负责,火铳队由陈兆兰负责。
第九:参将祖大寿,率领麾下将领陈应元、孙继武、张弘谟、高如彩、孟继孔等负责南门,并应援西南角。投掷队由陈应元负责,弓箭队由孙继武负责,火铳队由张弘谟负责。高如彩率火铳应援队、孟继孔率弓箭应援队,负责应援西南角。
第十:副将朱梅,率领麾下刘定邦、张邦才、王家伦、王胜、尝明德等负责防守北门,并应援西北角。投掷队由刘定邦负责,弓箭队由张邦才负责,火铳队由王家伦负责。王胜率火铳应援队、尝明德率弓箭应援队,负责应援西北角。
第十一:窦承功率援兵五百,含弓箭队150人,火铳队150人,投掷队200人,在城东门春和门下待命,随时应援上城。
吕应蛟率兵五百,含弓箭队150人,火铳队150人,投掷队200人,在城西门永宁门下待命,随时应援上城;
李永培率兵五百,含弓箭队150人,火铳队150人,投掷队200人,在城南门延辉门下待命,随时应援上城;
肖升之率兵五百,含弓箭队150人,火铳队150人,投掷队200人,在城北门威远门下待命,随时应援上城;
宁前道中军守备何可纲、守备孙绍祖率兵五百,含弓箭队150人,火铳队150人,投掷队200人,在城中鼓楼下待命,随时接应各处。
第十二:严防奸细。由同知程维楧负责带队查察奸细,派诸生守住各条巷口。具体分派如下:
玉斝候麾下众武林掌门人,在同知程维楧、经历孙正气刘应鹤、训导张大观带领下,和一总旗兵丁一起,负责巡察全城各处商民兵丁,严密缉拿鞑子细作,搜捕奸细。具体如下:
缉奸一队:同知程维楧负责全城调度,兼宁远城东北部纠察和奸细搜拿,带领一小旗人马加十个武林好手,具体负责区域如下:钟楼鼓楼、城东门春和门、春和街、春和街以北各胡同,含宁前道参政府邸、总兵府、宁远卫所衙门、懋德祠、仓神庙胡同、祖师庙胡同、安家胡同、春和门里胡同、春和门北顺墙胡同、威远门东顺墙胡同;
缉奸二队:经历孙正气带领一小旗人马加十个武林好手,负责宁远城西北部纠察和奸细搜拿,具体负责区域如下:城北门威远门、威远街、威远街以西各胡同,含火药军储仓、马营及安置点、城隍庙及安置点、财神庙及居民安置点、副总兵府邸,西吊桥胡同、财神庙前胡同、财神庙后胡同、张家胡同、威远门西顺墙胡同、永宁门北顺墙胡同等;
缉奸三队:经历刘应鹤带领一小旗人马加十个武林好手,负责宁远城西南部纠察和奸细搜拿,具体负责区域如下:城西门永宁门、永宁街、永宁街以南各胡同,含参将府、游击府、草场及安置点、在城驿及安置点、铧炉胡同、西水门沟胡同、永延胡同、永宁门南顺墙胡同、延辉门西顺墙胡同等;
缉奸四队:训导张大观带领一小旗人马加十个武林好手,负责宁远城东南部纠察和奸细搜拿,具体负责区域如下:城南门延辉门、延辉街、延辉街以东各胡同,含军器局、将军府、文庙及安置点、书院及安置点、元宝胡同、潘家胡同、东水沟胡同、跳板胡同、常家胡同、将军府后胡同、延辉门东顺墙胡同、春和门南顺墙胡同等。
守巷各小队:由宁远城诸生各带武林三名好手,分别守住城中各条巷子的巷口,不许一人乱走乱动,违者立斩。充分吸取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等地因为奸细“内应外合”、“偷开城门”而失陷的残酷教训。
第十三:兵民联防,送食运弹。
具体如下:
其一:永平通判金启倧负责饮食保障。金启倧带人按城四隅,编派民夫,供给守城将士饮食。按照四个城门分成四大队。每个城门附近若干家负责煮饭、若干家煮菜、若干家煮水。每个大队分成两小队,一送饭菜,一送汤水。
其二:卫官裴国珍负责鸠办物料。主要是带领商民,运送矢石弹药。把商民编组成两大队,一队送火药、炮弹、铅子、石雷、箭矢、刀枪、棍棒、盔甲;二队送滚木、礌石、灰瓶、药罐、成捆干柴、铁链、铁锅、芦花、棉被等杂物。
第十四:伤员救治,善后处理。由宁前道参政家人老佘协助宁远城中著名郎中古大夫、曾大夫等,负责救治伤员。担架队由武林营中黑脸大侠郎独行负责指挥二百名武林好手,专一运送伤亡者到指定收治地点。
第十五:整肃军纪,全城巡视。都司徐敷奏为正,王喇嘛为副,负责带一总旗官兵全城巡视,对于违反军令,擅自乱走乱动者,格杀勿论!城上之兵不得擅自下城,擅自下城者,格杀勿论!
第十六:重金赏勇,激励士气。宁远道衙门库房中现有库银一万一千一百零八两有奇,加上楚爵爷带来的六箱珠宝,届时将放置城上,官兵有能击中敌人者,不避艰险者,即时赏银一锭或珠宝一颗。
第十七:防止逃兵,有逃即杀。传令前屯卫总兵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杨麒,凡有宁远兵将逃往前屯卫、山海关者,立即斩首。
“可是,参政大人,山海关不归咱们管啊。山海关有高经略镇守,那杨总兵能听从咱们的命令吗?”
会议接近尾声,一向老成持重的都司徐敷奏终于忍不住了,他摸了摸后脑勺,满腹狐疑地问道。
“那也唔理咁多了!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只要能守住宁远,老子一切都豁出去了!只要能干翻鞑子,越权就越权!丢其老妈,几大就几大!出咗事,我负责!”一向温文尔雅的袁崇焕突然爆了一句“广东四字经”之后,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宁前道也,官此,当死此!天塌下来我撑住,誓与此城共存亡!”
“参政大人,现在要马上堵塞城门吗?”
祖大寿着急地问道:“鞑子离我们已经很近了!”
“不,”袁崇焕冷静地回答,然后转头对满桂说道:“满总兵,请传令下去,全体守城将士,即刻到城西南的大校场集合,本道院要亲自训话,激励士气!”
命令一出,宁远城偌大的鼓楼上立即响起了“咚咚咚咚”的战鼓声,如雷鸣一般,向四面八方扩散开去。
不一会,嚓嚓嚓嚓的队伍跑动的脚步声响起,各队将士纷纷奔向宁远城西南的大校场。
半个时辰之后,宁远城内广武营、修武营、武林营等所有人马将近二万人,均已集中到宁远外城南门永清门外西南方三里处,靠近女儿河边,那儿有宁远卫城专门检阅兵马的大校场。
袁崇焕换上一身戎装,顿时由一个温文尔雅的文官,变成一个英气勃勃的武将。
他登上点将台,后面跟着一群主要将领。
他在中间站定,两手叉腰,目光如炬,俯视着底下密密麻麻的将士。虽然人数众多,但是纪律严明,个个昂首挺胸,保持肃静,紧张地盯着台上的宁前道参政大人。
“各位亲爱的将士们,你们都是土生土长的辽人。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家乡?”
“爱——!”底下震天动地齐声回答道。
“美丽的辽东大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你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生儿育女,过着富足而无忧无虑的美好生活。可是,忽然有一天,万恶的建奴造反了,凶残的鞑子们跑来把你们房子烧了,把你们亲人杀了,把你们妻女侮辱了,把你们美好的生活撕了个粉碎,你们恨不恨?”
“恨!恨!恨!”底下雷鸣般愤怒的回声。
“我们接下来要怎么办?!!”袁崇焕满含热泪,哽咽问道。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杀了他们!”底下的将士疯狂而愤怒地喊道。
他们绝大多数是辽东本地人,像祖大寿、祖大乐、祖大名、祖大成兄弟一般,更是从小生活在宁远,对这片美丽富饶而多情的家乡有着难以描绘的深厚感情。
除了宁远之外,也有一部分将士,来自抚顺、清河、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广宁、义州十三山等地,他们亲眼目睹了穷凶极恶的鞑子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都有亲人死在鞑子的屠刀里,他们身上都有鞑子的兵刃弓箭留下的伤疤,所以他们对于鞑子,有着不共戴天之仇,恨不能生食其肉,喝其血,寝其皮!
袁崇焕的眼泪唰地就流了下来。
“看啊!袁崇焕大人流泪了!呜呜呜!”底下的将士们全哭开了!一时间,哭声震天动地。
楚天舒也忍不住眼泪滚滚而下。
他心中想到:
“也难怪,这些辽东将士实在是太憋屈了,这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们,心中实在是太苦了!八年了,自萨尔浒惨败之后,大明军队节节败退,辽东的土地城池一失再失,战士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是有冤无处诉,有苦无处说,有仇无处报,有恨无处雪!我大哥这一番话,正好戳中了他们的泪点。”
袁崇焕擦了擦眼泪,见军心可用,立即趁热打铁说道:
“我身为宁前道最高长官,带领诸位兄弟守住宁远,杀退万恶的鞑子,进而恢复整个辽东,彻底剿灭建奴鞑子,为众位兄弟报仇雪恨,这乃是皇上赋予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上天给予我不容错失的复仇良机!俗话说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们世世代代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咱们一天活着,就要为大明守住一天的江山!咱们一天活着,就要斩杀一天的鞑子!众位兄弟,杀死鞑子,保住宁远,就在今日!斩首鞑子,报仇雪恨,就在今日!”
“斩首鞑子!报仇雪恨!”
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等在台上带头振臂高呼。
“斩首鞑子!报仇雪恨!斩首鞑子!报仇雪恨!”
台下响起一片复仇的呐喊声,犹如大海沸腾的怒涛,轰响四野,席卷九霄!
“我袁崇焕在此给大家下跪了!”
袁崇焕忽然跪了下来,朝着台下的众多将士磕头下拜。
他一边磕头一边流着热泪说:
“为了大明的江山,为了咱们的辽东,为了咱们的宁远,我给大家跪下了,我袁某人希望,众位兄弟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不杀退鞑子,誓不罢休!不守住宁远,誓不罢休!”
台下众多官兵一见平日如同父亲一样严厉,又如同母亲一样慈爱的袁大人突然给自己下跪了,顿时感动得眼泪稀里哗啦。
突然,只见袁崇焕将左手食指伸入口中,咬破了,然后对身边一个侍卫兵说道:“拿白布来。”
那侍卫从旁边一位侍卫手中接过一块长三尺宽二尺的白布,铺在袁崇焕跟前,袁崇焕伸出鲜血淋淋的左手手指,在白布上奋指疾书,写完一块,又写一块,不一会,写完了四块白布。
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四个人分别拿了一块白布,当众举了起来,依次走到台前展示。
楚天舒在袁崇焕书写时已经留心他写的内容,只见满桂举着的那块血书写着:
“誓杀鞑虏”,祖大寿那块“保卫宁远”,左辅那块“还我辽东”,朱梅那块“报仇雪恨”。
台下近二万官兵见了,又是感奋,又是激动,人人热血沸腾,个个充满了慷慨赴死的决心,都齐刷刷跪了下来还礼,异口同声地呐喊出心中的肺腑之言:
“请袁大人放心,我们将万众一心,血战到底,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誓杀鞑虏,报仇雪恨!誓杀鞑虏,报仇雪恨!”
“保卫宁远,还我辽东! 保卫宁远,还我辽东!”
这万众一心喷涌出的雷霆之声,真是引得大地震动,九霄沸腾。
楚天舒心中知道,按史书记载,袁崇焕在此次战前动员大会上,对着宁远官兵“刺血为书,激以忠义,为之下拜,将士咸请效死”。
能够让属下将士们死心塌地跟着自己,能够让宁远官兵们无怨无悔地为国效死,这充分显示出了义兄袁崇焕高超的领导才能和无可挑剔的人格魅力。
一个人如果没有完美的人品和出众的人格魅力,势必难以服众。
一个人若没有高超的领导艺术和过人的领军天赋,势必难以得心应手地驾驭自己的部属,更遑论让手下将士们服服帖帖地听从自己命令去为国慷慨赴死,去为民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