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指挥若定

甘肃镇总兵的驻地在甘州卫,今天的张掖城。

明代九边之中,甘肃镇所辖的边墙,东起景泰县黄河岸,另有一分支起自今兰州市北河岸,北至景泰县西北境内会合成一线,斜向西北,经民勤、永昌、山丹、张掖、高台、酒泉诸县,又绕过嘉峪关市折而向南,抵达祁连山北麓,总长一千六百余里。

大明洪武五年正月,太祖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西将军,领兵进剿甘肃境内的元朝残余势力。冯胜带领西征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向河西地区推进,甘肃境内的元军势力被扫荡一空。

冯胜的大军直抵瓜州(今甘肃安西)、沙洲(今甘肃敦煌),然后凯旋而归。

大明王朝的西北疆域格局就此奠定,北有蒙古,西有诸番。

嘉峪关以西和以北的地区,大明王朝鞭长莫及。

在九边重镇之中,甘肃镇地处最西端,南有祁连山,北有龙首山、合黎山、马宗山,夹一线之路,孤悬两千里。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

史料称“近而蕃垣,远而纲领九边,通玉帛于天方,列毡庐于疆场,黄河、黑水、昆仑、崆峒际天极地,巍然一大镇也。”

弘治年间,大臣杨一清说:

“甘肃一镇,自兰州渡河,所辖诸卫横亘二千里,蕃虏夹于南北一线之路。其中肃州嘉峪关外,夷羌杂处,寇盗无时,自昔号为难治。”

查继佐在《罪惟录》中云:“以守之难易论,诸边皆难,而辽东、甘肃犹难。何则?辽东僻远海滨,三面皆敌;甘肃孤悬天末,四面受警也。”

楚天舒熟知明代历史和地理,知道自从大明万历四十四年以来,甘肃累受鞑靼右翼鄂尔多斯部领主银锭把都儿台吉(俗称银定)等的入侵。

这些西虏,虽在万历年间的松山大战中,被右军都督府左都督、甘肃总兵官、平羌将军达云打得一败涂地,不过,鉴于松山一带地肥水美青草嫩,是一块放牧的风水宝地,故他们总是贼心不改,时时窥探,妄想再夺回来。

那年九月己巳,银定、歹成等率众入侵甘肃左卫,为甘肃镇参将潘国振击退。同年十月辛丑,银定、歹成贼心不死,又率众二千余人,向南突破长城防线,进攻甘肃镇永昌卫,分兵剽掠。

永昌卫西有山丹卫,东有凉州卫,南有西宁卫,幸得这几个卫所的官军收到烽燧警报之后,及时前往救援,方将那银定、歹成等人赶了出去。

到了泰昌元年(公元1620)八月,银定、歹成又来了,这次不是小打小闹,他们合兵数万,从哨马营方向再次入寇。甘肃副总兵薛永寿、凉州镇营中军千总马永禄等协同堵剿。一场恶战之后,大明军阵斩敌首七十余级,银定、歹成才慌忙退却。

天启四年(公元1624)正月戊寅,银定等欲图恢复松山老巢,率众进击松山,在一处名唤大明沙的地方遭到西宁道冯任、参将李维新阻击。银定落败,带领残兵败将,仓皇逃窜而去。

到了该年五月丁卯,银定又纠集海西蒙古的古六台吉入犯甘肃、榆林,为甘肃总兵董继舒、榆林总兵姜让等领兵痛击,银定、古六等遭大创而去。

如今,这才过了一年,这些索虏和套虏的贼寇们,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这回,还竟然与金兵鞑子相互勾结,看来不狠狠教训他们一番,就不能显示我大明之威风。

且说楚天舒自接到乌拉那拉?托布忽的飞鸽传书之后,除即刻派快马飞驰甘肃镇都指挥使司报告敌情外,又即刻派出军中哨探,俗称“夜不收”的军士,共四队,每队约六七人。分往队伍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潜出四五十里乃至上百里,刺探情报。

一切布置妥当,他即刻带领兵马,一路疾行,往甘肃镇城赶去。

这一日,队伍抵达黄河东岸岸边的镇远驿站,此地距离庄浪卫尚有百余里地,忽然接到北路“夜不收”来报:

“东奴鞑子兵两个甲喇共三千兵马,联合西虏万余兵马,以西虏为主,约合兵力二万,兵锋已至甘肃镇镇番卫东北三百二十里地的常湖。”

“在常湖休整一天后,现已分兵两路,一路由海西套虏之酋古六台吉,带领海西本部人马五千,及三千东奴鞑子兵,联合套虏歹成一部,西向合黎山而去,目标是越过合黎山,攻击镇夷千户所,或者甘州卫的嘉峪关。”

“另一路由松虏之酋银定、歹成带领五千人马,结合后金鞑子七千兵马,越过长城,南下松山,目标乃是松山堡、庄浪卫。”

楚天舒即刻下令大队人马原地待命,并令三名夜不收各带三匹快马,一名往西飞马驰报庄浪卫,另一名往西北飞马驰报凉州卫,由他们沿途通知西宁卫、永昌卫、山丹卫、甘州五卫、高台千户所、肃州卫、镇夷千户所等,由各卫、所、墩、台举烽燧发警报。

第三匹快马则直奔位于甘州卫的陕西行都司衙门和甘肃巡抚衙门,报告甘肃总兵董继舒和巡抚王家桢。

楚天舒下马之后,走进临时帐篷,取出甘肃镇战守地图,和宣大游击将军吴航、宣府操守官段大腾、京营赵千总、钱千总、孙千总、冯把总等几位将官研究了一番。

众人正商量对策,忽听得身后马蹄得得之声传来,跟着一声高呼:

“报——东路夜不收——来报!”

只见六匹快马奔驰而至,马上却是只有两个“夜不收”兵士。

原来,为了传递情报的快捷,楚天舒给每位“夜不收”配备三匹快马,以便途中轮换。

负责东路情报的这两名“夜不收”,快马奔到楚天舒跟前,滚鞍下马,行礼道:

“禀告将军,东路发现鞑子兵,距离我后军八十里!”

“知道了!你们继续回去刺探,敌军每前进十里,你们几个人中每一人轮流回来一报!”

那两名“夜不收”得令,调转马头,策马扬鞭又往东去了。

“好快的鞑子啊!快咬着咱们的屁股了!”楚天舒不慌不忙地开玩笑道。

他这镇定的幽默的样子这让骚动的军心一下子安定了下来。

“听我号令!违令者斩!”

他一下子换了一副严肃的样子,众人一听,心中皆是凛然。

“游击将军吴航,你速领宣大兵一千,以弓箭手、刀叉手、盾牌手为主,等会渡过黄河镇远浮桥之后,在大桥底下的芦苇荡旁埋伏。”

楚天舒望着黄河苍茫的流水,和岸边长得比人还高的密密麻麻随风摇曳的芦苇丛,突然心生一计,继续道:

“你们可预先到距离该处的芦苇荡,砍下那里的芦苇,做成芦苇管子,待夜不收回报说,鞑子兵据我约十里地之时,你们提前喝下烈酒姜汁以抵御河水之寒凉。鞑子兵距离五里地之时,你们口含芦苇管,提前潜入芦苇丛边的水中,切记不可暴露目标!有提前浮出水面暴露行踪者,斩!”

“待鞑子兵过桥半个时辰之后,你们方可出水,并潜蹑其尾,准备与我方主力,首尾夹击鞑子!待到西虏和东奴鞑子被我们主力赶回来时,你们当即伏兵尽起,给予痛击!”

“末将遵命!”吴航叉了叉手,领命而去。

“其余人马,宣府操守段大腾和李、周、吴等把总率领一千人为前军,其中神枢营骑兵五百,宣大兵火铳手五百;钱千总、郑把总、王把总率一千人为后军,其中神机营兵五百,神枢营骑兵五百;赵千总、孙千总、冯把总、宣大黄把总率二千人与我为中军,其中神机营兵五百,五军营兵一千,宣大兵五百。”

“立即启程,全速前进!”

队伍留下辎重兵中的伙夫、酒水、生姜等物,迅速离开黄河边的镇远驿站,飞渡黄河镇远浮桥,往西边的庄浪卫城全速前进。

庄浪卫城,乃是古代的河湟郡,自古汉人与土著相互杂居。地势险要,兵家必争。

元代之时,藏民较多,野牛遍地。

元将苏布特占领该地之后,于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将县名改为“庄浪”,也即藏语“野牛沟”之意。

庄浪卫设立于大明洪武五年,洪武十二年至二十三年,陕西行都司治所设于此。

大明嘉靖年间,始设参将一名,与当地的鲁氏土官,共同镇守此地。

庄浪卫东据黄河,西界乌鞘岭,南环大通河,北筑新边。

黄河在东一百二十里,过河即为兰州。

大通河在南一百二十里,新边在北二百里,乌鞘岭在西一百二十里。

庄浪卫地狭山宽,土壤贫瘠,但却是兰州进入西河的门户,交通位置甚为重要,自红城子、野狐岭、苦水、沙井堡、金城关渡过黄河镇远浮桥,即到兰州。

此时,西路夜不收已经持回密件,乃是庄浪兵备道梁云龙和庄浪卫城守备官(卫指挥使)鲁允昌的密札。

两人在信札中除了表示对玉斝伯兼巡边御史楚湛表示欢迎之外,还特地写明了庄浪卫防御松虏鞑子和套虏鞑子的路线、策略以及附上简易地图。

密札略云:

庄浪卫东至靖虏卫芦塘湖,如套虏鞑子由芦塘湖自甘家水、寡妇水、斩石硖、土豹岭、常山儿分水岭朝南奔突陈家沟、狼洞沟、破山口,抢掠南大通、红城子地方。一路由教场沟后徐儿沟、马肠沟、石灰沟等处进境抢掠。我临城人烟数少,堡寨坚固,宜收敛防备,相机战守。

如贼由杜家沙沟进境,仍踏先年故道,越过武胜驿奔西大通,过黑山大通河,抢掠西宁、巴暖、三川、河州、弘化寺地方,则我庄浪、红城子、镇羌人马,宜合兵于马营沟,边柞结营,拒堵以遏其进入。

或贼由石门侵犯,我庄浪兵马数少,不能阻遏,西宁人马逸年于巴州一带沿河设备,如水桥结冻,数少设备,宜严密止令守河。如水结冻数多漫散,则我西宁兵马前赴黑山据险堵截,庄浪兵马尾后夹攻,游击凉州副总兵人马驰赴应援截杀,纵使贼众亦不能深入侵犯我巴暖、三川之地。

南至红城子堡,北接镇羌驿地方。我深哨地方四处:芦塘湖距离城三百五十里,五方寺离城五百里,大松山离城五百里,咸滩墩离城六百里。

楚天舒带领正兵一路往西,经金城关、沙井堡,渡过苦水,到达野狐岭之时,北路“夜不收”来报,松虏鞑子银定一部正往南毁墙而入,奔松山方向,可能往西攻击黑松堡、镇羌堡。

而歹成一部则径往西北,奔肃州卫、嘉峪关方向而去,另外,西海海虏古六台吉一部以及部分后金鞑子,可能往东进攻西宁卫,准备和银定一部对我东西夹击,里应外合。

楚天舒当即命令段大腾带领宣府兵一千,在镇羌堡和黑松堡以东的黑马圈河一带设伏,其余队伍含枚急进,抢先赶往镇羌堡。

队伍过了红城子,前头不远,就是甘肃镇抵挡松虏鞑子的要塞镇羌堡。

镇羌堡的位置非同小可,它背靠庄浪卫城,面对松山,乃是松虏鞑子向西进入凉州、西宁的必经之路。

一条蜿蜒的庄浪河,自北向南,在庄浪卫的辖区西南方流过武胜驿,汇入黄河。

历史上大明五大边将之首的达云,曾在庄浪卫的镇羌堡、凉州卫的黑松堡、黄羊川堡等地发起松山战役,打败胡把汉喇叭、阿赤兔、着力兔等盘踞在松山的松虏鞑子,获得松山战役大捷,史称“西陲第一功”。

镇羌堡的边墙(后世所谓长城)“东南自打柴沟界起,西北至乌鞘岭界止,长四十里一步,高连女墙一丈九尺,底宽一丈二尺,收顶六尺。”“沿边壕一道,长三千八百七丈。”

镇羌堡通往松山、古浪、凉州,有中、下、上三条极其险要的山路。

当楚天舒带领兵马,堪堪赶到镇羌堡外之时,镇羌堡的守备官鲁允顺、黑松堡守备丁孟科、武胜驿堡操守官惟贤等,已经跟着庄浪兵备道梁仁功、西宁兵备道冯任、大靖参将达奇策、西宁参将李维新等,一起迎出护城河外来。

守备官鲁允顺,乃是庄浪卫城指挥使鲁允昌守备之弟。鲁氏家族在庄浪乃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其先祖据说是蒙古人,原本不姓鲁,因跟随明成祖屡立战功,明成祖赐其姓鲁。

作为庄浪的土官,鲁氏家族不止管理军队,也管理原部民。

随着家族不断壮大,到此时,已经有数万之众,朝廷十分重视其对当地的统辖权,而且其所统领的土民,战斗力颇强,累次跟随朝廷出兵,立功无数。

而大靖参将达奇策,已五十来岁,须发渐白,但是精神奕奕,虎目生威。

他乃威名赫赫的大明五大边将之首、已故的右军都督府左都督达云之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达奇勋,乃是甘州游击将军。

兄弟二人战功赫赫,同样威震边陲。

他们的父亲达云所创的“达家军”,乃是苍头兵组成,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尤擅长使用“达家梨花枪”。一种由达云亲自改良过的三眼火铳,铳头装上刺刀,临敌,稍远可发射枪弹,稍近,可当枪上前扎刺,令敌胆寒。

因刺刀雪白发亮,色如梨花,故名“梨花枪”。

冯任、梁仁功、达奇策、李维新、鲁允顺等众将官,见了玉斝伯楚天舒,齐齐拜倒行礼。

楚天舒赶紧下马扶起众人,口称免礼。

便在此时,西北路往巡抚衙门和总兵衙门报信的“夜不收”回报:

“甘肃巡抚王家桢、总兵董继舒遥拜楚爵爷,并请楚爵爷监督甘肃全镇兵马钱粮,节制庄浪、凉州、西宁、镇番等卫兵马,东御松虏鞑子银定,西防西海鞑子古六台吉。肃州卫、镇夷千户所、甘州五卫、山丹卫、永昌卫等,暂由董继舒总兵节制,抵御套虏鞑子歹成。”

当下,众人拥着楚天舒等人进入镇羌堡守备官厅。

坐定之后,楚天舒先看该堡的防守基本情况:

该堡城周回二里一步,南北关厢城紧贴堡墙而筑,各三面厢城共长一百三十九丈,高连女墙二丈七尺,而堡墙更高,高连女墙三丈五尺,底阔三丈五尺,收顶一丈二尺。整个堡城有敌台三座、瓮城二座、敌楼七座、天棚房九间、营房十间、墩台一座。

目前所用的火器,原有三眼枪二百六十六杆,马腿炮二位,镗扒枪二百杆,斩马炮三位,马驼炮一十二位,佛郎机一十二杆,灭虏炮一位。另外还有火神炮十二位,车四辆,铜手把铳二十二杆,铁连珠枪四杆。日前又从甘州卫调来一批,和楚天舒京营中带来一批,可谓实力大增。这对于向来缺少火器的松虏鞑子而言,我大明军应具有一定优势。

随后,楚天舒即命人摊开甘肃镇守备地图,他略一审视之后,开始逐一分拨将领:

“黑松堡守备丁孟科,武胜驿堡操守官惟贤二人,速回黑松堡和武胜驿,带领官兵和镇羌堡形成犄角,领兵随时准备支援镇羌堡。”

“西宁参将李维新,即回西宁,防备西海古六台吉往东侵入海晏、湟源,直达西宁卫。”

“西宁道冯任,领兵西据黑山、大通河,往东策应庄浪卫和往西策应西宁卫,亦可往北策应凉州卫、永昌卫、甘州卫。”

“大靖参将达奇策及其子凉州卫操守达元贞,带领凉州卫2000兵,在堡城北边五里处小尖山上扎营,以呼应黑松堡。大靖张把总,负责粮草随后。”

“庄浪兵备道梁仁功,带领庄浪卫2000兵,在堡城南边六里处小帽山扎营,庄浪李把总,负责粮草随后。”

“镇羌堡守备鲁允顺,带领本堡1000兵守城。”

“本院自领三千兵马为中军,驻城中。

“佛朗机、各式铳炮、火器、火药、弓箭、刀枪盾牌、滚木礌石等一干守城用器,由鲁允顺手下将官负责准备好。”

“另外,达奇策和梁仁功,你二人速派兵丁若干,将堡城前面的松树林全部砍掉。”

“松山堡撤回庄浪卫的把总鲁甲,带领原松山堡50人和镇羌堡50人,分东西南北四队,四处巡逻镇羌堡全堡上下,缉拿可疑人等,严防奸细。”

“请问楚爵爷,为何要砍掉堡外的小松林?”镇羌堡守备鲁允顺小心翼翼问道。

楚天舒微微一笑,故作神秘道:“天机不可泄露,你们到时候就知道了!”

众将领命而去,分头准备。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越玉斝记
连载中冯远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