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将军花袍

跟着,有人唱道:“圣旨到!宛平县令楚湛,接旨!——”

几匹快马,瞬间到了法场。

一位太监,带着几个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的锦衣卫,纷纷从马上下来,那太监神情严肃,缓缓展开了一封圣旨,尖声唱到:

“宛平县令楚湛接旨!”

楚天舒此时此地也没有什么香案供品可摆,也没有香可以上,只得带着府吏和衙役等就地跪拜下去接旨,一叠声地唱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只听得太监唱到:

“圣旨——

天承运

皇帝制曰:

玉斝伯楚湛,自知宛平县以来,勤于职守,劝农桑,修水利,兴学校,行教化,一县乂安,朝野称贤,朕心甚慰。曩者因王化贞、熊廷弼相互抵牾,致辽东惨败,京师震动,今熊廷弼已传首九边,以儆效尤。为抚定九边将士之心,激士气,防戎狄,现命楚湛为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挂威朔将军印,巡按九边。大事奏裁,小事自断,凡政事得失,军民利病,可直言无避。

制诰

天启五年陆月拾柒日。”

楚天舒接罢圣旨,送走了传旨的太监等人,然后往后扭头看去,却见人群渐渐散去,岩温和田包库勒犹傻愣愣地站在场边,被几位衙役看守着。

楚天舒当即命衙役,将他们带到位于京城积庆坊的宛平县衙门。

二人初次面对衙役,刚开始不明何事,还以为是刚才闹法场犯了刑律,一时不免有些惊慌失措,以为屁股要挨板子,待后来得知楚天舒以这种特殊方式要请他们叙叙旧,一到衙门,便将他们松了绑,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楚天舒高中状元,又在京城擂台上打败武状元厉清林一事,早已传遍天下,岩温等人虽在远在西南边陲,但也有所耳闻,早就想来见见这位老兄弟了。

岩温因自己的妹子岩玉腊嫁给智珲笃,而智家又在京城做大生意,其中也开了几间中药铺请人打理着,是故,岩温也多少仰仗妹子的接济,专往京城一带贩卖云南药材和土产,然后再回程途中,顺路到江西景德镇,倒腾一批瓷器回云南大理、腾冲等地。

前不久,他才和成亲不久的刀玉纹,一起在京城永定门外租下一间店铺,专做云南药材土产生意。所供货物,皆由表兄田包库勒、刀玉脂夫妇从云南带来。

本打算忙过了开头这一阵,就来东长安街南的翰林院找楚天舒叙叙旧,未曾想,居然出了玉腊这单噩耗,而且最后,两人是被绑着来见了老友。

几个人相聚,本应高兴,谁知因为岩玉腊之死,个个都心头悲伤,欢聚之日倒成了痛哭之时。

几个人都借酒浇愁,以泪洗面,如是连续痛哭了三天三夜,方才渐渐止住泪水。

欧阳青芜等得知噩耗,也是哀痛不已。

何紫荇、顾秋蓝,更是哭得肝肠寸断。

若干天后,礼部旌表岩玉腊的批文,和建立贞节牌坊的银子,俱一并下来,那批文道:

“宛平民妇岩氏,经礼部勘验,确系贞节烈妇,准予旌表,以彰正气。”

楚天舒交割完毕手头事务给新任县令,又着重交代贞节牌坊一事,这才回到朝廷接任钦差巡边御史一职。

楚天舒要奉旨巡边,那边疆乃是苦寒之地,条件艰苦,兼且山长水远,一路上少不得餐风露宿,大吃苦头。

众妹妹们自然一万个不放心,少不了千叮咛万嘱咐,顾秋蓝当即就想要跟去,却被欧阳青芜和朱红蓼好说歹说劝住了:

“妹妹,你还不是楚郎的家眷,这样子名不正言不顺的,况且,行军打仗自是男儿之事。军中全是男儿,你一个女孩儿家,多有不便,古来男儿从军,哪有带着女孩儿家的道理呢?”

明代九边,又称九镇,是大明王朝在北部边境,沿万里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

九边重镇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在大明横亘万里的北部防线上,由东至西,自洪武、永乐年间起,陆续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亦称三关镇、偏头关)、延绥镇(亦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亦称陕西镇)、甘肃镇,史称“九边重镇”。

九边重镇协助长城防御。东防女真,北拒鞑靼,西防瓦剌,军事地位重要性毋庸赘言。

楚天舒此次新任巡边御史,一则探悉边情,为风雨飘摇的明王朝作最后支撑,二则安抚军心,为天启皇帝冤杀股肱之臣熊廷弼,而进行人心安抚。

楚天舒知道熊廷弼死得奇冤,那也没办法救他一命。他虽是穿越过去的现代人,拥有文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个博士头衔,但是却无法改变早已定型的历史。

该去的总得去,该来的总要来。

就算坐了时光机,超光速环绕地球旅行,也没有办法阻挡历史的潮流和进程。虽然相对论说,超光速环旅行,可让时光倒流,但他总是不信。

让时光倒流的“月光宝盒”,不过是我们的幻想罢了。

且说巡按御史楚天舒,奉诏到吏部和兵部拿了告身、文书、兵符、印信等物,又到京城三大营中的五军营、神枢营和神机营,各点了一千兵丁,带齐三千兵马,若干千总、把总,以及粮草辎重等物资,按期出发。

九边重镇之中,辽东乃是重中之重。

自后金兴起于建州卫,明军在萨尔浒之战一败涂地,精锐尽失,跟着步步败退,辽阳、广宁等重要行政军事中心也被攻破。

目前,基本已丧失全辽。

明军一开始只能退守山海关,后在袁崇焕力争之下,加上天启帝恩师孙承宗鼎力支持,袁崇焕东出山海关二百里修筑宁远城,并打算再往东推进二百里,将防线往前顶至锦州城和大、小凌河一带。

由于宁远城正在修筑当中,故楚天舒奉命先往北出居庸关。

先巡西边,依次经宣府、大同、山西(偏头关)三镇,之后再往西去巡视榆林、固原、宁夏、甘肃等镇,再折而向东经蓟州,去山海关外的辽东防线重镇宁远、锦州一带,顺道去看看义兄袁崇焕自山海关往东推进的四百里防线,是否真的如传说中一般固若金汤。

这一日阳光灿烂,微风习习,玉斝伯楚天舒,精神抖擞,头戴伯爵以上及一品大员才能戴的七梁冠加雉尾金蝉,身着伯爵服装——盘领右衽纻丝绯袍,补子上绣着“白泽”神兽。腰缠玉带,挂着象牙精玉所制仁字腰牌。

他带着三千人马,盔甲鲜明,刀枪耀眼,浩浩荡荡向北涌向德胜门。

正经过德胜门时,忽听得蹄声得得,一匹快马赶了上来,楚天舒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名熟悉的宫中太监,便传令队伍停了下来。

“请问王公公,有何贵干?”

楚天舒知道他是公主朱红蓼身边的使唤太监王大成。

“见过楚爵爷!”那王太监滚鞍下马行了个礼说道:“咱家奉乐平长公主之命,给您送来一件东西!”

说罢,恭恭敬敬递上一个包袱。

楚天舒接了过来,无暇细看,只道了声谢,便下令队伍继续开拔。

一路无话,傍晚时分,队伍已到了居庸关,楚天舒传令安营扎寨。

居庸关乃是著名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所在峡谷,属于太行山余脉的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临深涧,悬崖峭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常山,地形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居庸关得名,始于秦,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之时,将囚犯、士卒和民夫迁徙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唤西关,北齐时改名纳款关,唐代则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不同称谓。

楚天舒在军帐中,将王太监送来的那包袱打开,只见一袭华丽的战袍赫然出现在眼前。

战袍五颜六色,在烛光下闪闪发光。

楚天舒仔细翻看,这件战袍类似长披风,可以披到腰部以下将近膝盖处,外红,内青,黄领,蓝边,齐腰处,有一条三指宽的紫色带子。

包袱底下,静静地躺着一封信笺。

楚天舒抽出来一看,见是公主朱红蓼的笔迹,清秀娟丽,上写着短短的几句:

“闻郎远行,众姐妹心中凄恻。塞外乃苦寒之地,郎虽以军国大事为要,然亦当保重身子。此袍乃众姐妹合力所绣,望郎能时时披之,聊以稍解风沙之苦。

郎若有心,当可猜得此袍中何处针线出自何人之手。

盼郎常报平安,早日归来。切切!——红蓼”

天舒看罢信笺,心中一时思绪翻滚,体内的真气登时乱走。

他正呆呆地出神,回忆和众妹妹在一起时的情形,不提防右鼻孔中鼻血早流了出来,哒的一声滴落在信纸之上,恰好落在“蓼”字之后,如同绽开了一朵红红的蓼花。

他忙收摄心神,凝神静气,将体内乱钻的真气瞬间收了回来,鼻血也就立时止住了。

他此时武功已是天下一流,此等小事,自是易如反掌。

次日,队伍用过早膳,早早开拔,往西北而去,申牌时分,太阳偏西,队伍过了怀来,到了土木堡。

其时夕阳西下,晚风萧萧。

楚天舒登上土木堡,眺望四周,但见大地一片苍茫,不由得想起了一百多年前发生大明王朝正统十四年的“土木堡之变”,顿时心潮澎湃起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越玉斝记
连载中冯远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