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007 李斯发狂

同样是战国时空。

听到秦居然会在未来“吞二周而亡诸侯”的六国贵族们坐不住了。

他们纷纷向自己的主君谏言道:“君上,秦国果然有虎狼之心,不如趁早图之。”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在制度上已经和六国有很大的不同,习惯了世卿世禄制带来的好处的六国贵族们并不甘愿在不知道多久后的将来,接受秦国的统治。

“这……”

被谏言的国君们欲言又止,难道是他们不想攻秦灭秦吗?

他们想得很好吗!

只是,在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力上升得太快了。

论国力,他们六国中的哪一国都比不过秦国。

想要追赶得上,就必须先变法。

但如果要在国内推行变法,这些催促着他赶紧攻秦以绝后患的大臣们,又还有几个会吱声。

想到这里,那些被谏言的国君们有的立刻从谏如流,欣然道:“卿之所言甚是,既如此,寡人要变法。”

这回,轮到国君们欣赏大臣们的当场变脸了。

他们之中不是没有人真的想借此机会推行变法,把国家强大起来,赶上强秦。

但国中贵族们的反应还是让少数的有为国君意识到,变法在他们这里推行得顺利不起来。

哪怕有天幕之言在先也不行。

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不变法的时候,没有哪个六国贵族会舍得主动损害自己的利益,除非……他们能从中得到更多。

种种积弊实在难改的六国,纵使知道了后世会被秦国吞并,也很难下定决心,从他们这一代开始变法。

如果说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那么……身在历史漩涡中的东方六国,显然没有取代秦国成为那个主导者的魄力与决心。

看出这一点的六国国君也只能自我安慰一下。

秦灭了他们又如何?

天道好轮回!

秦国再厉害,还不是在这个叫胡亥的不肖子孙手里,又给葬送了基业吗?

秦国有胡亥,他们也有不知道哪辈的废物子孙,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约等于他们和秦国半斤八两。

就是不知道,那最终灭秦的是他们哪国的后辈。

不同的时空里。

齐/楚/燕/赵/韩/魏的国君们不约而同地默默祈祷着:一定要是他们的后人啊!

仿佛这样的猜测能让他们的心里稍微好受点。

毕竟,就算是想得再开,提前知道自家会灭国,总是不太让人舒服的。

天幕似乎听到了他们的请求,又似乎没有,天音中的女声语气中不无悲惋地叹道。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自此以后,世间再无秦这个名号。

秦国的宗庙、宫室、一切的繁华都随着咸阳城里一把连烧了三月的大火,付之一炬。】

身在楚地的项梁仰天大笑,他只觉得今日让他开心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

不管是秦始皇会驾崩,还是秦二世会自取灭亡,都比不过这么一句。

“吾就知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有天幕这一句,吾此生足矣!”

……

唐代,敬宗宝历元年。

杜牧的友人听到天幕的内容比杜牧本人还要激动:“牧之,你的文章上天幕了哎!”

而同一时空,正拿着杜牧的《阿房宫赋》原稿去向当时主持进士科考,划定进士名次的太学博士崔郾极力推荐杜牧这个人的吴武陵突然顿住了。

原本听崔郾说头名已经内定好,打算退而求其次替杜牧求一个第五名进士的吴武陵顿时改了主意。

“头名!这可是天幕都提及的,注定名垂青史的赋,难道不值得一个头名吗?”

“吴老……这……”崔郾踌躇道。

“头名!如此之才,必须头名!”吴武陵寸步不让。

崔郾为难,但又好像被吴武陵的话说服了。

杜牧之写的这篇《阿房宫赋》的内容竟然连天幕都能上,若他不将这杜牧列作进士科头名,传之后世,岂不显得他很没有眼光?

……

沙丘时空。

本来因为秦始皇想等天幕把一切说完后再做处置,所以还跪在帐前等待发落的胡亥这时也跪不住了。

连宗庙都烧没了?

胡亥心头一颤,知道如果再由天幕说下去,恐怕父皇饶不了他。

甚至没准会觉得一剑杀了他不痛快,生生把他活撕了。

一向对下手段暴虐的胡亥在短短一瞬之间,已经在心中已经过了不知道几轮自己的凄惨死法。

他被自己的想象中的各种酷刑给吓到了,连赴死的勇气都几近于无。

虽然他也不知道未来的自己怎么会把大秦统治成这样,但他知道,此刻他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给自己喊冤。

想到这里,胡亥忙不迭地连声道:“父皇,这一定是误会!孩儿,孩儿不敢啊!”

他痛哭流涕,语气真诚得不能再真诚。

然而秦始皇压根不听他狡辩,杀气蔓延出来,气压低到了极致。

三年而亡。

宗庙宫室皆付之一炬。

大秦的基业不再。

如果不是还想听完天幕说这孽子和赵高都做了什么,他现在就要亲手拔剑把这个儿子砍了!

天幕在此时适时地再次响起。

【赵高借着二世之威大权在握。

但他出身微贱,怕大臣和诸公子不服他,于是就鼓动了秦二世诛杀大臣以“振威天下”铲除异己。

这是赵高掌控秦国的第一步。】

病体的沉疴在强烈的情绪下几乎可以被忽视。

看着还在连连喊冤的胡亥,秦始皇怒上心头。

他就手抄起桌案上精美的青铜酒爵,狠狠的掷在了地上,发出“哐——”的一声巨响,与天幕的声音恰好汇聚在了一起。

【而秦二世,也忧虑于“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与赵高一拍即合。】

看着天幕上面所列的内容,秦始皇冲胡亥冷笑了一声:“你不敢?”

“朕看你敢得很!”

尘土微扬,地面直接被砸出了个小坑,看得出用了极大的力气。

飞扬起来的尘土几乎呛了胡亥一脸,不过此刻胡亥是一点不敢躲开。

他连连呛咳,咳得脸色涨红,想要后退,却也知道他自己根本无路可退。

因为,退了不但没有什么用,反而会愈发激起秦始皇的怒火。

作为始皇帝曾经的爱子,诸子中最的宠爱者,胡亥无疑是了解秦始皇的。

他知道,自己完了。

一切都完了。

他最清楚的向来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胡亥心知肚明他自己是个什么性格。

稍微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胡亥就能猜测到,如果自己真的当上二世皇帝,继承了大秦的话,会在上位后选择做什么。

屠兄弟,杀姐妹,诛大臣。

这些都不足为奇。

对待那些不服他统治的人,他一定会加以酷刑,用折磨的手段,发泄着心中的暴虐。

如果被那些未来会被他折磨的人听到天幕的话……

不……胡亥的眼神惊恐,他甚至不敢想象那样的画面,就算他是父皇的儿子,也拦不住他们的报复。

何况还有他的那些兄弟姐妹。

大臣或许顾忌他公子的身份还有可能暂时不敢做些什么,但阳滋、将闾他们……可不会害怕这个。

此刻,胡亥唯有庆幸在这个时空里,巡游的队伍里只有他跟随了过来,其他人都还留在了咸阳。

如果他的那些兄弟姐妹有任何一个人在此,恐怕不等始皇帝发落,他就……

胡亥不敢继续想下去了。

他知道,如果其他兄弟姐妹在,他一定会被愤怒的兄弟姐妹们给生生撕成碎片的。

而这个时空中的他也并不知道,他想象中的这幅画面会在其他时空,不久的将来中成为现实。

因为……并不是每个时空的胡亥,都幸运的离其他诸公子公主们很远的。

……

泰山封禅时空。

胡亥正被始皇帝派去和丞相李斯一起监督赵高被鲍鱼活埋。

一车散发着恶臭气息的鲍鱼刚刚被征调过来。

赵高被侍卫捆绑着,扔到了已经挖好的深坑里,看上去狼狈至极,不复先前中车府令的风光。

不断有鲍鱼从坑顶扔进去,有的砸在赵高的脚下,有的落在了赵高的身上。

没过多久,空气中就开始充斥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恶臭味道。

胡亥早就没有了先前天幕刚开始提到赵高时那样的与有荣焉,现在的他既恨赵高,也恨未来的自己,更恨把一切点明在众人眼前的天幕。

他想要离那车鲍鱼和坑底的赵高远一点,可秦始皇的命令要求他和李斯都必须近距离地观看赵高受刑,也就是说,他不但不能远离,还必须站在那鲍鱼坑的边上,看赵高身上一点点堆积上鲍鱼。

胡亥欲哭无泪,恶臭的气息熏得他头昏脑胀,几欲昏厥过去。

反倒一旁的丞相李斯对这味道连个反应都没有。

他像是已经闻不到味道了一样,失去了对外界的一切感知。

在听到秦“三年而亡”之后,李斯整个人都像是被什么抽走了魂魄一样,眼前发黑,恨不能将自己的耳朵堵住,仿佛这样就可以自欺欺人的骗过自己。

天幕说的都是假的,大秦,他一生的心血……怎会就这样付之一炬!

李斯终于明白,为何天幕会说沙丘之变是未来的他这辈子做过的最错误的选择。

如果提前知道由他亲自推上皇帝之位的二世会在几年之后就葬送掉大秦,他岂会不悔?

赵高——!

胡亥——!!

李斯恨他们,也恨作为覆亡推手之一的自己。

鲍鱼的恶臭之味钻入鼻腔,让这位浑浑噩噩的大秦丞相忽然清醒了过来。

他顺着味道的来处看去,目光落在了那车鲍鱼上面。

负责拿鲍鱼埋进深坑的士卒还没反应过来,他手中的鲍鱼就已经被原本只是复杂监工的丞相李斯给夺走。

在士卒愕然的目光注视下,李斯拿着从士卒手中抢过来那鲍鱼,发狠一般往赵高所在的坑里砸去。

一下,两下,三下……

被绳索捆住的赵高连躲都躲不开,只能发出惨叫的声音。

天幕还在继续念着他们的“功绩”。

【就这样,一场席卷整个大秦的血腥屠杀开始了——】

【所有被赵高和秦二世认定为“不可者”的宗室和大臣,都被他们以各种借口,网罗罪名而杀掉。】

这些,显然更加刺激了听到了这对“卧龙凤雏”所作所为的人们。

今天跟基友聊起历史直播这个题材,基友吐槽我的文案太平淡了hhh,看起来不够整活儿。

看了看别的太太的再看了看我的,我:当场表演什么叫改文案从入门到放弃.jpg

换了个封面,下午摸鱼的时候自己画的,丑是丑了点,但丑的有特色嘛(咳咳)。

——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杜牧《阿房宫赋》

关于杜牧被吴武陵推荐给崔郾的典故出自下面这段《唐摭言》。

——

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都试举人,三署公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乃离席与言。

武陵曰:“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太学生十数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览。”

于是搢笏郎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曰:“请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曰:“不得已,即第五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即请比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

既即席,白诸公曰:“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或曰:“为谁?”曰:“杜牧。”众中有以牧不拘细行间之者。郾曰:“已许吴君矣。牧虽屠沽,不能易也。”

——《唐摭言·卷六·公荐》

说句题外话,我第一次听说吴武陵的名字还是在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的时候,里面有一句“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

于是二世乃遵用赵高,申法令。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强,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高曰:“臣固愿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贵人也,积功劳世以相传久矣。今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于武力,愿陛下遂从时毋疑,即群臣不及谋。明主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则上下集而国安矣。”二世曰:“善。”

——《史记·秦始皇本纪》

——

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高曰:“……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且蒙恬已死,蒙毅将兵居外,臣战战栗栗,唯恐不终。且陛下安得为此乐乎?”

——《史记·李斯列传》

——

继续求评论和收藏!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点一个作者收藏!这样能爬榜爬得快一点(戳手)。

顺便推推我的另一本连载《元希修真录》,三百万字超级肥啦!

么么哒我的小可爱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007 李斯发狂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直播]开局盘点历史第一宦官
连载中溪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