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时空。
秦始皇的营帐前,大臣们脸色微变,已经病入膏肓的秦始皇本人更是受不得这种气,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陛下。”
底下的大臣们在天幕被剧透了始皇帝驾崩于沙丘之后,见此情形,无不忧心忡忡,生怕秦始皇在他们眼前给气过劲去了。
秦始皇被气得脸色白如金纸,眼底是掩不住的深深怒意。
他的手支撑在桌案上,用尽全力让自己维持镇定。
目光扫过帐前跪着的赵高、李斯、胡亥三人,三人恨不能隐形,让秦始皇看不到他们的存在,但这显然无法做到。
极致的沉默过后,秦始皇对着诸臣道:“听天幕继续说,朕倒要看看,他们还能做出什么来。”
“唯。”诸臣应道。
【总之,在巡游的车队抵达咸阳之前,始皇驾崩的消息一直被掩盖的很好,在赵高的攻心之计下,远在上郡的公子扶苏按诏书自裁了。】
【在他死后,胡亥顺利地在咸阳以太子的身份登基为帝,是为秦二世。】
泰山封禅时空,阳滋公主听了天幕的话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长兄就这么听话的奉诏了?
她不理解,她不明白,但她大受震撼。
那个天幕所说的原本时空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长兄做出这样的选择?
就算是她接到这种诏书也得怀疑或者反抗一下吧。
这个时空的扶苏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被赐下诏书的那个时刻的扶苏,才知晓真正的原因。
秦始皇若有所思,他倒是大概能猜到他这个儿子是怎么想的。
可就算能猜到,甚至也能理解,在听到他接到诏书后的做法后,秦始皇的心中还是不可避免的生出几分失望。
这大概是一种迁怒,因为,在天幕出现后,秦始皇可以预料到,胡亥的这个秦二世也许做的并不怎么样。
不然,赵高是怎么上这个天幕的盘点的?
秦始皇的目光从扶苏身上移开,越过了胡亥被带下去后空出来的那个位置,而后落在了其余几个儿女的身上。
离天幕所说的沙丘之事还有九年的时间。
他是从头培养一个儿子,还是再试试锻炼一下扶苏呢?
上郡看来是不行了,离咸阳太远了,万一有事,容易生变。
倒是蒙恬,还可以把他继续和扶苏安排在一块。
秦始皇继续思量着,天幕也没有中断播放,很快,女声就从赵高的上位,讲到了他的当权。
【秦二世上位后,很快就任命了赵高作为郎中令。朝廷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他几乎都要与赵高商议后再去做。】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感慨一句,赵高和秦二世可真称得上是大秦的一对“卧龙凤雏”。
他们的存在让人每每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段时期,总是不免感慨。
也许……少了这对儿“卧龙凤雏”中的任何一个,大秦都不可能灭亡得如此之快。】
大汉初年,刘邦唤人给他上了一壶酒,他咂摸着天幕的语气,感叹道:“可不是?”
“我大汉得以立国,赵高和二世当居首功!”刘邦大声笑道。
一众大汉开国功臣们在底下跟着刘邦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
刘邦看热闹不嫌事大,继续道:“就是不知卧龙凤雏指的又是后世哪号人物,能让天幕说出这等话来。说赵高胡亥是卧龙凤雏,而非卧龙凤雏是赵高,可见这卧龙与凤雏的“功绩”远甚赵高和二世啊。”
众臣闻言也心有戚戚。
他们都是经历过秦末乱世的。
要知道,赵高和胡亥那可是亡了秦的。
以他们“浅薄”的见识,也实在想不出,这世间还有什么样的人才能比得上这两位的“人才”。
……
三国时空,季汉阵营内。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
以及……庞统,字士元,号凤雏:???
也许……天幕指的并不是他们?
诸葛亮不是那么确定地思索着。
他虽不才,可自认比不过赵高和秦二世这两位。
这卧龙凤雏指的一定另有其人!
想来是后世之人慕他们风度,自比于他和庞士元吧。
曾经将自己自比于管仲乐毅的诸葛亮如是想道。
……
这些日子,吕雉和刘邦总是因为太子的事情始终争执不下。
这会儿吕雉更是见不得刘邦这副样子,闻言斜了他一眼,讥讽道:“陛下怎知这卧龙凤雏亡的不是汉室天下。”
刘邦自是自得万分,笑道:“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汉家既亡,必是太子不类我!于乃公何干?”
太子刘盈骤然被父亲这么说,黯然地低下头去。
刘邦并没注意到太子的反应,自顾自的说着:“如意类我,若为太子必能使汉家兴盛。”
吕雉不喜刘邦这么说自己生下的太子,但也对太子的反应有些不满。
太子此刻的反应,就算刘邦看到了,也并不会有任何怜惜。
反倒只会更加觉得太子软弱,不堪大任。
她的儿子,何必露出这般小儿态,凭白让人看低了去。
吕雉恨铁不成钢。
下首处,赵王刘如意不知道刘邦心中的计较,他听到父亲夸奖,下意识地挺胸抬头,目光晶亮,带着仰慕之意看着父亲刘邦所在的方向。
刘邦倒是并没有看他,只是自顾自的喝酒沉思着。
他摇了摇头,暗自遗憾,可惜了……有吕雉这婆娘在,未来的大汉估计还是要交到刘盈这小子手里。
他可真是后继无人啊!
希望大汉别像是秦朝那样短命,能多撑个百来年吧。
有吕雉这婆娘看着,太子他应该可以吧……?
一旁的吕雉将这一幕看着眼里,把刘如意和刘邦的反应分别收入眼底。
在这一刻,她暗暗下定了某种决心。
不管怎么说,赵王,看来是留不得了。
……
天幕短短的一句感慨,在后世时空只是引起了对“卧龙凤雏”究竟是何人的猜测,而听在大秦的任何一个时空中,这句话的重点却都只在大秦的灭亡上。
大秦亡了?!
大秦怎么会亡呢?
秦始皇治下的时空里,天幕透露出的灭亡一事,引起了轩然大波。
秦地,从臣子到黔首,纷纷有种惶惶然,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
他们一定是在做梦吧,什么天幕,什么大秦灭亡,一定是梦里才会出现的。
大秦,怎么可能会亡?
他们不愿意相信。
可另一伙人却在为此欢呼。
自六国相继灭亡,归于秦统后的关东六国遗民们在家中看到这一句,激动得不能自已。
他们恨不能跳起来大喊一声“采!”。
暴秦亡了!
有生之年里,他们复国有望了!
淮阳郡,先韩悼惠王相国张平之子,未来的大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此刻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见到天幕情形,张良顿时意识到,或许……报家仇国恨的时机就要来了。
楚国故地,项梁正在家中教导着年幼的侄子。
听到天幕所说,他大喜过望,看着对武道颇有天赋,生来勇力过人的侄子项籍,捋须长叹道:“光复楚国的大业,就看你们的了!”
六国后裔们蠢蠢欲动,而沙丘时空的秦臣们尤为惊恐。
不久前,他们才刚接受了陛下不久后就会在沙丘驾崩的消息,如今乍然间又听到了这么一句,简直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天幕所说的话,他们不敢不信。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先前天幕说的那些都已经得到了一部分的印证。
陛下身边的其他宦者已经招认了赵高曾与他们密谋,只不过,因为陛下之威仍在,随侍的宦者们并没敢直接答应下来而已。
一切早已有了征兆。
那些天幕中提到的未来,也很有可能在真实的历史时空中发生。
他们怎么能不为之惊骇。
让秦始皇尤为注意的是天幕所说的“这么快”三个字。
想到在他之后即位的是胡亥,秦始皇总有种不妙的预感。
这么快是多快?
秦始皇本来设想的是秦朝国祚自他而始,传千千万万世,但先前天幕的种种言论让他稍微有所不安。
他脊背不由得挺直了起来,眼睛死死盯住天幕,不断思考着。
如果六国余孽复国之心不死,原本时空的胡亥镇压得了吗?
莫不是……在他死后不久,天下又重新变成了战国之势?
惊怒几欲涌上心头,秦始皇本以为这就是胡亥能做到的最坏了,可天幕接下来的话甚至打破了他先前的预期。
【这当然是一种美好的假设。事实就是,大秦集齐了胡亥和赵高这对君臣。
以至于,在始皇帝死后的不过一年里,秦二世登基的当年,各地就开始陆续发动起义。】
“胡!亥!”秦始皇一字一顿,咬牙切齿,这是让他到了地底下都不得安宁啊。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短短三年时间,曾经“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的大秦帝国就已经分崩离析,轰然倒塌。】
听到这一句,大秦所有臣子都愣了一下。
三年?
他们没听错吧!
这么大一个大秦,就算要败,也得败个十载八载的吧!
他们灭六国的时候都没见过这等无能的亡国君主。
这可是历六世秦国君臣百姓共同奋斗来的大秦基业啊!
胡亥他怎么为人君的?
大秦,他们的大秦啊。
如果不是他们见不到那个当上二世皇帝的胡亥,他们真的想问一问,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对,应该说,你到底做了什么啊?
战国时空。
刚刚得知了秦国未来能一统天下的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们:???
这个胡亥,他们嬴家可不可以不要?
并不缺这种子孙好吗!
一般21:00之前会更新,有的时候早,12:00就发了,有的时候晚,18:00,21:00都有可能。
但是21:00都没刷到的话就是今天没有更新。
——
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史记·高祖本纪》
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良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史记·吕后本纪》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史记·留侯世家》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史记·陈涉世家》
——
继续求评论呀~如果喜欢的话,麻烦点个收藏,下周申请榜单的时候可以位置稍微靠前一点!
么么哒我的小可爱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006 卧龙凤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