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前日,锦绣小院人来人往,一会儿有人送来大雁,一会儿有人送来钗钿礼衣,一会儿有人送来宾客宴籍。
一会儿有人送来嫁妆文契。
“嫁妆文契?”
南枝从珠玉手中接过那本文契,略有诧异,又不免欢喜,问道:“这是哪里来的?”
珠玉道:“是周大郎君命小厮送来的,说是今日散朝后,京兆府的杨推官找上周大郎君,恭贺他将要成婚,又从袖中取出嫁妆文契来给他,待十二娘成婚后,可依着上边所列的东西,去京兆府将嫁妆全部取回。”
南枝轻叹:“我还以为京兆府和那些地方府衙一样,雁过拔毛呢。”
父亲给自己准备的嫁妆中,一些是母亲生前的嫁妆,另一些是父亲为官多年存攒的积蓄。
吴家被降罪后,财产被抄检,寄送到长安周府的嫁妆全都由朝廷收回,并封存在京兆府衙门里,包括金银细软,珠宝首饰等物。
另有奴仆车马无法封存,判令留在周府使唤,但这些奴仆的身契与车马的市券,依旧由京兆府封存,因没有契券,周府不得随意买卖这些奴仆车马。
直至吴南枝成婚,这些嫁妆才可依律移交至她手上。
此举是为避免有人作伪诈婚以逃脱罪罚,转移家产。
但依律是依律,实际上钱财一旦入库,要想拿出来必得大费周章,还得花钱上下打点,疏通关系。
从临州至长安,南枝与之打交道的州府衙门没有几十个,也有十几个,仅有三个州府没有趁机盘剥她的钱财。
拥有多大的钱财就需多大的权势庇护,否则这些钱财只是过眼云烟,转手尽入他人囊中。
南枝年纪虽小,却也见识过其他家族被抄家时的情形,对于待嫁女的嫁妆,那些衙门可是半点也不会手软。
京兆府衙门也是衙门,里头上至府尹、少尹,下至推官差吏,个个都是人,吃饭要钱,人之常情,怎么可能如此轻易将嫁妆归还于她?
珠玉揣测:“多半是周大郎君这些日子努力为十二娘争取来的,若不然那京兆府推官为何要理会这等闲事?还特意把嫁妆文契放身上等着散朝后交给大郎君。”
南枝想了想,不无道理,微微一笑:“明日我问问他。”
周洛衡在人情往来上,向来没有太多的天赋,不知他如何说服京兆府一众人等,同意将嫁妆物归原主。
南枝打开那本嫁妆文契,一行行,一列列,都是父亲亲手写上去的。
【金雀熏香囊袋一个,慈母韩月遗赠,西宛琉璃葡萄一串,舅韩符遗赠,金宝瓶五个,父吴远赠……】
她抚摸着上边的字迹,指尖停留在每一个亲人的名字上,眉眼低垂,暗暗祝祷千里之外的父亲一切平安。
因成婚当日要早起,在珠玉反复催促下,南枝早早就寝。
夜里,半梦半醒间,南枝耳边回响起遥远的说书声,又是那本《春来遗事》。
这说书声三番四次窜入耳内,南枝已有些习惯,任凭它在梦里幽幽游荡。
次日清晨,外头人声嘈杂,好几个婢女小厮前来催妆。
南枝打着哈欠,迷迷瞪瞪起身,脑中还没缓过神来。
珠玉伺候她梳妆,看她眼下微泛乌青,问道:“十二娘昨晚睡得可好?”
南枝皱眉,抱怨道:“老有说书声儿在响。”
珠玉道:“我听老人家说,这种时候做的梦都是某种预兆,比如那个谁生皇帝之前,就梦到什么来着?”
南枝若有所思:“若真的是预兆,那将会应验什么事呢?是今日的成婚之事吗?”
成婚……书中说那婆婆暗使计谋,将美娇娘发卖给一瘸腿武将,难道是今日发卖?
南枝蛾眉紧蹙。
珠玉拿起眉笔,道:“十二娘别皱眉,笑一笑,我给你描一描。”
“嗯。”南枝勉强舒展眉心。
不知这说书声是否当真会应验到自己身上,且往前行一步试试看。
珠玉描摹完毕,又取来蹙金绣制的曳地百花裙给南枝穿上,内交一件窄袖长衫,外罩织锦半臂,系好五彩软纱披帛。
腰挂鎏金香囊,怀里揣着周洛衡送的青鸾铜镜,手持长柄彩羽却扇。
再给她簪上几支戴胜头面,最后端来一方花树冠,小心扣在她如云的发髻上。
南枝手里正拿着宾客宴籍,上边都是与周府有往来的亲友同僚,按官职高低排下,没有一个是吴家的亲友。
她合上宴籍,往西北方向望去,那是父亲发配的地方。
珠玉见她眼底尽是神伤,宽慰她道:“十二娘今日是新娘,郎主若是知道,定会替十二娘高兴的,夫人泉下有知,肯定也盼着这一日呢!”
南枝唇角勉强勾了勾,摇头道:“阿娘和爹爹只盼我平安。”
每逢生辰,父母总会向上天祈愿她福寿康宁,岁岁平安,诸事合意,从不会盼她喜得如意郎君。
所以,南枝希望自己平安,至少今日平安。
“吴南枝,你快些,我阿兄都写了好几份催妆诗了。”
周梨花又拿进来一份催妆小诗,看到镜前的吴南枝,乌云叠鬓,粉黛盈腮,眼眸似水中满月,灵动潋滟,不禁张嘴“哇!”一声惊呼。
又不愿承认她好看,噘嘴道:“谁作新娘都好看,我戴上这头面肯定也漂亮,日后等我出嫁,定要你亲自来瞧瞧,亲自夸我好看。”
花树冠沉沉压在头上,南枝无法侧过脸看人,只能对镜端坐,说道:“等你出嫁?那我可得活久一些了。”
周梨花知她这话在揶揄自己,上前道:“你都要作我嫂嫂了,也不对我说句好话。”
南枝道:“本来还有半句好话,一想到要作你嫂嫂,半句都没有了。”
“什么半句好话?”周梨花凑到她跟前,半蹲下来仰头盯住她,很是期待道:“趁着还没过门,你先说给我听!”
南枝低眼瞧她,唇角一勾:“哄你呢。”
周梨花期待落空,倏地站起身来,双手叉腰道:“哼,我就知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南枝笑问:“狗嘴怎样我不懂,反正我这张人嘴里是吐不出象牙的,难道你嘴里能吐出象牙来?”
周梨花道:“瞧你这般伶牙俐齿,以后阿兄可有得受了。”她兀自感叹道:“阿兄真可怜。”
外头蒋妈妈派一妇人前来催促:“还请吴娘子早些上花轿,上了花轿还得往城外绕一圈去,最后从南城门再进来,若不趁早,怕是赶不上吉时。”
珠玉点头道:“是,还请妈妈们稍等。”
周梨花疑惑道:“花轿为何要绕出城去?”
珠玉一面给南枝涂抹口脂,一面解释道:“因我们十二娘祖籍临州,在长安城以南,虽在周府出嫁,但也得从南城门里进来,才算全了礼数。”
周梨花粗略算着路程,道:“那要走好久呢!”
她看向吴南枝,头上顶着这么一个花冠,行动不方便,出了府门又得行好长一段路程,不免可怜起南枝来。
待南枝梳妆完毕,周梨花扶她起身出府,珠玉和嬷嬷跟在后边。
府门前,蒋妈妈与十几个妇人在花轿旁等候,见吴南枝出府,先上来两个妇人将她簇拥着,扶下门前石阶,在送入花轿。
车轿内外皆是花团锦簇,馥郁芳香,一盏铜炉青烟袅袅,织锦帷幔挂在两边。
蒋妈妈唱喏一声,花轿帘子放下,听得外头一声起轿,八个妇人抬起轿子。
珠玉和嬷嬷则捧着她妆匣,随行在花轿两侧。
南枝手持却扇,端坐轿内,头上花冠轻晃,轿子徐徐走动,铜炉青烟依旧袅袅。
花轿从周府往南,出坊门,路过东市,绕过京兆府衙门前。
推官杨承文正跟在赵渝身后,向他呈报一桩公案,遥望见花轿,道:“今日好像是周少卿成婚,娶的正是当日秋千戏上夺得头彩的吴十二娘,赵府尹,你可要去周府庆贺庆贺?”
前几日,周府就命人送来请帖,杨承文将其搁在赵府尹桌上,不过赵府尹公务繁忙,根本没翻动过,才半日,那请帖就被一堆公文淹没住了。
原以为赵府尹不知晓这桩婚事,可昨日一早,赵府尹又命人将吴南枝的嫁妆文契拿出来,吩咐杨承文交给周洛衡。
杨承文摸不准,装作随意地提这一句,以此来确认赵府尹真正的打算。
赵渝接过他手里的公文,淡淡道:“不必。”
这是预料中的回复,却也是预料之外,赵府尹平日里少与人来往,这样的宴席更是去得少。
只是没料到他说的是“不必”而不是往常的“不去。”
这两者都是拒绝的意思,若不是杨承文经常跟在赵府尹身后,根本觉察不出其中微妙的区别。
不必是没有必要去,这场婚宴不值得赵府尹花费时间出席,对他而言,这是额外的负担。
杨承文不明白,即使赴宴也不过是同僚间走个过场,谁敢给赵府尹负担?
赵渝:“这案子交到刑事房,让他们把验尸格目整理好再查,这里和这条有异。”
“啊?哪条……哦,是是。”
杨承文赶紧收起刚才的神思,继续商议手头这桩公案,并随赵府尹一起进到京兆府衙门。
衙门内公事一如既往的繁忙。
六房各处的佐吏来回穿梭,腰间铜牌随步履叮当作响,房内推官奋笔疾书,在黄藤纸上划出沙沙急雨。
这些文书很快便似飞雪一般,一沓一沓地落在赵府尹的签押房桌案上。
由府尹亲裁的事项不多,只是每项都牵涉甚广,所需查阅的卷宗自然一桩厚过一桩。
签押房内,赵渝抽出标有红签的几本折子,一张烫金请帖从繁杂的文书中掉出。
他疲倦的眼尾微挑。
在那梦境里,吴南枝于十月二十四日出嫁,下着冷雨,雾气蒙蒙,她的花轿误入军营,停在一个瘸腿副将的帐前。
待她醒来发现不对,趁雾浓时,从花轿里逃出来,闯入镇北少将军赵谨之的军帐中,再爬上赵谨之的床榻。
今日是九月二十四,天朗气清,没有冷雨,也没有赵谨之,更没有镇北少……
赵渝翻阅折子的手一顿。
如今的镇北少将军是赵时安。
军帐内的床榻上,吴南枝一袭绯红的嫁衣,瑟瑟发抖地蜷缩在角落,被褥堪堪遮盖双脚,细腻白皙的脸上是一抹酒后酡红。
她小手扯着镇北少将军赵谨之的衣袖,眼睫轻颤,泪水盈盈地望人,而后便是同床共枕……
他喉间莫名滞涩,似有一阵浓稠的春意滑过,心口微微震颤。
“来人。”
赵渝将折子放回书案上,并唤来杨承文,语气如往常平淡,没有丝毫起伏。
杨承文赶至签押房道:“赵府尹何事吩咐?”
赵渝道:“使个人赶去赵府传话,派出府里亲卫往城南去,守在护城武卫军营门外,务必拦住任何花轿进到军营,若有必要,则将花轿上护送到该去的地方去。”
杨承文听得有些糊涂,什么花轿,什么军营,这两个东西如何混在一句话里?花轿该去的地方又是哪里?
赵府尹动用是将军府里的亲卫,不是衙门差吏,可见这是私事。
既是私事,杨承文自然不好细问,躬身应喏,退下后,命差吏快马去赵府传话。
赵府里很快派出十几个亲卫往城南的武卫营方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