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突然分班,徐风成绩比他好太多,所以两人就分开了。
徐风数学好,几乎没下过135,最好的一次还考了146。刘冶的数学也是徐风辅导的,从九十多提到了一百二。
最初他对徐风的好感,正是源于他帮自己提高了成绩。
分班后,徐风和以前班里的同学刘然走在一起。
刘冶也和李赤明短暂地走近,但两人性格实在不合。李赤明大大咧咧,爱说爱笑,而刘冶性子沉闷,更多时候是一个人发呆。
两人不到一个月就疏远了,刘冶到了徐风和刘然的小圈子。
一次吃完午饭,在去厕所的路上,徐风对刘冶说:“明年毕业前一块儿出去玩儿吧?”
刘冶想到自己和徐风肯定考不上同一所大学,便答应了。倘若不出意外,那大概是他们最后聚在一起的机会了。
可这终究没能实现。
不仅因为何蘅那畜牲,更因为在出事前,刘冶和徐风的关系就已经疏远了。
当时徐风和刘然闹了矛盾,转头和罗琛跟李文航待在一起。
刘冶刚开始还能和他们搭上几句话,直到有一天午饭时,李文航看了看刘冶旁边儿,开口道:“这儿位置不够啊。”
徐风四下望了望,很快在不远处找到了空位,他招呼着罗琛和李文航过去。
自始至终,没看刘冶一眼,更没说一句话。
刘冶那桌坐了许多老同学,谁都知道刘冶和徐风铁。
任宁忍不住问他:“你不跟他们坐一起?”
刘冶低头扒了几口面,含糊不清的回道:“不了,我吃完还得去洗头,坐那边儿还要等他们。”
任宁点点头,没再追问。
刘冶的借口其实经不起细想。
徐风他们第二天还是在别处吃饭,刘冶和徐风再没有交集。
刘冶不是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哪儿做错了,但琢磨了一天,便不再想了。
他何必把错都揽在自己身上?他很清楚,自己没有做过对不起徐风的事,徐风只是单纯地不想和他待在一起了。
刘冶喜欢徐风,他会借钱给徐风,会在考完试后替他把所有书搬回来,也会尽量迁就徐风的想法。
可他最爱的,终究还是自己。
徐风曾问过他:“如果你有五十块,能给我多少?”
刘冶答:“最多二十。”
他是个利己主义者,不可能毫无保留。
徐风只是笑了笑,说:“范圆有五十的话,我问她要,她会给我五十一。”
刘冶这才真正想通,范圆爱徐风远胜过他。所以徐风喜欢上范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宿舍里,一个同学对另一个同学说:“人总得交朋友,不然将来进了社会,身边就只剩自己了。”
刘冶没作声,心里却想着,交了朋友又能怎样?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可那路真能走得通吗?
缺钱时,朋友肯借吗?
不会。
但父母会。
生病需要换器官,朋友愿意捐吗?
不会。
但父母愿意。
那朋友有什么用?图个情绪价值?
朋友也会吵架,也会口不择言,甚至会背叛。
况且,有了朋友就得迁就,吃饭要等,下课出去要等,处处都得想着对方。
刘冶觉得,还是一个人自在,想干嘛就干嘛,想发火时也不用看谁的脸色,这样挺好的。
班里同学对刘冶都挺友善,也愿意和他走近。
一次体育课后,李赤明突然跑来找他玩,只因为自己的朋友先回了教室。
徐风平时和他走得近,可一到人多时,就把他忘在一边儿了。
很多人都这样,朋友不在身边时,就来找他,朋友一出现,便转身离开。
他总被暂时依靠,却从未被坚定选择。
就像是情感补给站,随时接纳他人,却总在热闹时被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