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那只是旅行的季节

——

分手后的日子,申清禾像一叶搁浅在沙滩的船。表面上看,她依旧是那个按部就班、目标明确的优等生:上课、刷题、最终如愿拿到了北方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在内心深处,一种难以言喻的滞涩感始终如影随形。那些关于星空的讨论、笨拙的关心、小心翼翼的誓言,并未完全消散,反而在寂静的夜里悄然浮现,提醒着她一段旅程的终结。

她取下书包上的星轨徽章,没有扔掉,只是将它锁进了抽屉深处——一个关于过去的、不再轻易触碰的角落。

真正促使她做出决定的,并非仅仅是失恋的痛苦,而是一种更深层的、对自身状态的审视。她开始清晰地看到分手前那段关系里,彼此消耗的疲惫感。

她反复自省:那些试图将他拉出泥沼的努力,是否无形中变成了沉重的绳索?她给予的“温暖”,是否被他理解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

而她自己,在对方反复的自我贬低和退缩中,是否也渐渐失去了轻盈和从容?她不再执着于追问“吊桥效应”的真伪,而是更清醒地意识到,这段关系走到最后,双方都像困在迷宫里的人,疲惫不堪。

就在这时,一个契机悄然出现。偶然间,她看到了邝隽的新动态——一张在天文台与一个笑容温婉女孩的合影。照片里,他神情放松平和,那是申清禾记忆中久违的、甚至是陌生的神情。那个叫楚瑶的女孩,眼神里是纯粹的崇拜和依赖。

这一刻,申清禾心中涌起的并非嫉妒或愤怒,而是一种奇异的、尘埃落定的清明。并非关于他是否“背叛”,而是关于一个事实:他找到了一个能让他感到轻松、能让他展现那种平和笑容的位置。这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他们之间曾有的沉重与磕绊。

这个认知,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心中渴望改变的门。她需要的不是沉溺于过去,也不是逃离某个人,而是彻底改变自己身处的“场域”。她需要呼吸不同的空气,站在一个全新的、广阔的地方,去重新校准自己的坐标,去确认除了“邝隽的前女友”这个身份之外,“申清禾”这个人本身,究竟能走向何方。

于是,德国交换生项目,不再仅仅是一个学业机会,而是成为了她为自己选择的、通往新世界的船票。

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申清禾递交了申请。她需要空间,需要距离,需要一场彻底的放逐来治愈这颗破碎的心。柏林,那个遥远、陌生、充满艺术气息的欧洲城市,成为了她为自己选择的“避难所”和“疗伤地”。

当录取邮件抵达时,申清禾看着屏幕上那行冷冰冰的德文通知,心中百感交集。有逃离的解脱,也有远赴他乡的忐忑,更有对未知未来的茫然。

她默默地收拾行李,将那枚锁起来的星轨徽章,最终还是放进了随身背包的夹层。外婆的担忧,父母的叮咛,朋友的送别宴…她努力笑着应对,心却像被掏空了一块,冷风飕飕地往里灌。收拾行李时,她犹豫片刻,还是将那枚星轨徽章放进了背包夹层——不是留恋,而是承认它曾是自己青春地图上的一处坐标。

飞机引擎轰鸣着冲上云霄,离开熟悉的云城。舷窗外是浩瀚无垠的云海。申清禾靠在窗边,看着逐渐缩小的城市轮廓,心中五味杂陈,但最清晰的,是一种卸下重负后的轻盈和对未知的、带着理性的期待。柏林,一个全新的起点,我来了。

再见了,云城。再见了,那个曾照亮她青春、又将她灼伤的少年。

再见了,那段刻骨铭心又无疾而终的初恋。

柏林,一个没有你的冬天,我来了。

——

长久的沉默降临。只有风穿过枯枝的呜咽和雪落的声音。只有风吹过光秃秃树枝的呜咽,和运河水缓慢流动的低语。水面在远处路灯的映照下,泛着破碎而冰冷的光。时间仿佛凝固了,申清禾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和心脏沉重的搏动。她等待着预料中的失落,或者理解后的释然。

阿德里安静静地看着她,看了很久。他的目光扫过她苍白却倔强的脸,扫过她紧抿的嘴唇,扫过她放在栏杆上微微颤抖的手。然后,他伸出手,不是去握她的手,而是极其轻柔地,拂去她肩头不知何时落下的一片小小落叶。动作温柔得像对待一件稀世珍宝,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小心翼翼。

“清禾,”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像大提琴最低沉的弦音,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人心的力量,穿透了寒冷的夜色,“谢谢你。谢谢你愿意告诉我这些,谢谢你愿意把过去的伤口…袒露给我看。” 他向前迈了一小步,缩短了那点冰冷的距离。近得她能闻到他身上熟悉的松香、淡淡的雪茄味(他偶尔会抽),还有属于他的、温暖的气息。

“我承认,柏林到中国,很远。分离,是我们的必经之路。我也害怕。” 他坦诚地说,灰绿色的眼睛直视着她,没有丝毫闪躲。

“害怕投入了全部,最后只剩回忆和痛苦。害怕想念会像冬天的柏林一样漫长而寒冷。”

这让申清禾的心猛地一沉,仿佛预见了自己理智堡垒的胜利。

然而,就在申清禾以为他要认同她的退缩时,阿德里安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注入了一种磐石般的坚定和灼热的暖意:

“但是,清禾,害怕就能阻止春天的到来吗?因为害怕冬天的严寒,就拒绝拥抱整个秋天和夏天的绚烂吗?因为害怕结束,就拒绝所有可能的开始吗?莉娜说得对,那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一种更深的遗憾。”

他微微俯身,让自己的视线与她牢牢锁在一起,目光灼灼:

“你问我值不值得?清禾,在感情的天平上,没有冰冷的‘值不值得’,只有滚烫的‘愿不愿意’!”

“我愿意!我愿意用剩下的这几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去认识一个叫申清禾的女孩,了解她的笑容为什么像阳光融化初雪,了解她拉琴时那份令人屏息的专注,了解她心底那片温柔又坚韧的土壤。”

“我愿意去感受和她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快乐、争吵、默契、甚至沉默,哪怕这快乐像柏林短暂的夏日阳光……我愿意承担分离的痛苦,因为拥有过的那些真实、炽热、只属于我们的瞬间,它们将成为我生命里永恒的星辰,足以照亮未来所有可能漫长的寒冬!”

他的话语像带着火焰的箭矢,一支接一支,精准而猛烈地射向申清禾心防最脆弱的地方。那堵看似坚不可摧的冰墙,在这样炽热的宣言面前,剧烈地摇晃着。

“你说你自私?不,清禾。承认自己的恐惧,恰恰是最大的诚实和勇敢。” 他伸出手,这一次,没有试图去握她的手,只是轻轻握住了她冰凉的手腕,传递着掌心的温度。

“万一,我们的故事会是独一无二的乐章?万一,时间和距离并非不可逾越的深渊?万一…思念可以变成穿越云层的电波,爱意可以成为永不降落的航班?”

他的眼神炽热而充满恳求,像最虔诚的信徒在仰望他的星辰;比喻带着音乐家的浪漫,却无比真挚。

“我不要求承诺,不要求‘永远’那样沉重的字眼。我只希望,在你还在这里的日子里,在柏林飘雪的冬天来之前,我们能像两条真正交汇的河流,而不是永远保持距离的平行线。让我们…顺其自然,认真地、好好地在一起,享受当下的每一刻。至于未来…”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运河尽头那片深邃的、未知的黑暗,然后又转回来,牢牢锁住她的眼睛,声音里带着一种豁达的勇气和温柔的期许:

“就交给未来本身去书写,好吗?相信时间,也相信…此刻站在你面前的我,这份想要靠近你、陪伴你的决心。”

运河的水仿佛停止了流动,夜风也屏住了呼吸。申清禾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眉骨上的断痕,看着他灰绿色眼眸里那团名为“阿德里安”的、温暖而不灭的火焰。朋友们的劝慰、内心那个不甘的“万一”、眼前这个男人赤诚而勇敢的灵魂在熠熠生辉…无数股力量在她心中激烈地冲撞着。

那道厚厚的冰川,在持续不断的暖流冲击下,终于发出了巨大的、无法忽视的崩裂声。

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他握着自己手腕的那只手,感受着那源源不断传来的、真实的、令人心安的暖意,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上眼眶,模糊了视线。

然后,在阿德里安带着忐忑和期待的目光中,她极其缓慢地,反手握住了他的手。指尖冰凉,却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坚定。

她的动作很轻,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阿德里安眼中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他先是一愣,随即,一个无比明亮、仿佛能驱散整个柏林深秋寒意的巨大笑容,在他英俊的脸上毫无保留地绽放开来,连眉骨上的断痕都洋溢着纯粹的喜悦!

没有言语。在飘落着零星枯叶的柏林运河边,在寂静深沉的秋夜里,申清禾用这个十指紧扣的动作,给出了她最终的答案。她选择了拥抱那个充满未知的“万一”,选择了相信此刻汹涌的心动,选择了勇敢地、义无反顾地,走向一段明知短暂却注定刻骨铭心的恋情。

寒风掠过河面,带来刺骨的凉意。他们没有像热恋的情侣那样激情相拥,只是这样静静地、紧紧地十指相扣,并肩站在深秋的运河边。

掌心相贴传递的温度,是这寒夜里最真实、最强大的热源,足以抵御一切风霜。这份温暖,或许无法改变季节更迭的规律,却足以赋予他们勇气,去共同面对即将到来的冬日,以及冬日之后那场注定的离别。

他们都知道,离别是终章不可避免的音符。但此刻,在柏林深秋的运河边,在朋友们的祝福与共同热爱的音乐催化下萌芽的这份感情,它的主旋律,已然以最温暖、最坚定的方式奏响。申清禾心中的冰川轰然倒塌,取而代之的,是一片被勇气和期待灌溉的、充满生机的原野。而阿德里安,用他不畏险阻的追求和炽热的灵魂,终于叩开了那扇紧闭的心门。

属于他们的柏林之恋,在深秋的寒意中,热烈而真实地开始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无法度按捺
连载中灰色窗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