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南宫宴请

南宫却非殿,刘秀宴请群臣。

宫内金殿辉煌,花灯如昼,歌舞升平,觥筹交错,果然是皇家气派。不过天下初定,民生疾苦,刘秀不推崇奢华的排场,只为与群臣及其家眷稍作一聚。

一众云髻峨峨,广眉轻描,唇施红彩的女子间,灵长欢为融入皇宫氛围,今日也特意装扮了。她青丝挽起,斜缀青鸟桃花钗,曲裾深衣,紧腰宽袖,行时如清风拂柳,坐似云间松柏,比之身旁那群笑意盎然的女子,更显恬静。

她之所以答应来此,一来想目睹人界帝皇刘秀的风采。

确如外界传言,当今皇上年轻俊朗,气质非凡,实有仁义之相。

刘秀身旁坐了两位美人儿,一位是阴贵人,众所周知,阴丽华是刘秀在南阳新野的结发之妻。当初刘秀对她一见钟情,说及,"娶妻当得阴丽华。" 这位阴贵人生得自然是明眸善睐,肤若凝脂,头发浓密黑亮,冠一株凤鸟金步摇,举动间垂珠轻曳,面容只要淡然一笑,便是风情乍现。

而郭贵人郭圣通,也属人间佳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刘秀在河北为获取真定王刘杨的支持而后娶的,已先得一子。虽说是政治联姻,但郭贵人瞧皇上时的模样,频现爱慕之情,目光间荡漾出一池春心。

都说英雄配佳人,她们与刘秀情缘深结,一生一世未必能了。好在两位女子间客客气气,特别是阴贵人慈眉善目,娴淑有礼,定不会与郭贵人勾心斗角,妻妾争宠。

灵长欢舒了一口气,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很在理。

她又将目光投向坐在女眷们前方的,那众正闹闹哄哄饮酒作乐的男子们。

人间有句俗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她知道汉高祖就使了这种手段,可当今皇上看似很不同,宽仁圣明,能与开国功臣们共享荣华。

且不说刘秀的妹夫李通,姐夫邓晨,自称帝后,刘秀将随其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各个拜将封侯,南阳和颍川的邓禹、岑彭、贾复、冯异、马武等人,河北那方的吴汉、景丹、耿弇、耿纯、刘植等人(后世皆被追封为云台二十八将)。

其中一位,灵长欢多看了几眼,被封为大司徒的邓禹,在长安游学时就与刘秀交好,此人二十有四,年轻气盛,身旁端坐一位青袍公子,似乎……!

灵长欢怔了怔,这位不正是前几日在街上遇见的,苗苗要跟踪的人吗?

她快速一探,邓柳云,邓禹的表妹,自去年起随其兄出征。

灵长欢不知为何有种预感,手心出汗,定住神,觉得自己想多了。

环顾下来,她对众者大致已心里有数,这才将目光投往上邪无绝。来此的第二个目的,她准备借独处之日,与他重议婚约之事……

上邪无绝坐在伏湛身旁。这次他们能在洛阳安身也得益于伏尚书的帮助。

今日,上邪无绝穿了件深红的袍子,仪态温文尔雅,不似平常那般冷漠疏离。他正与伏尚书侧颜交谈,这一露相,灵长欢就听见身旁的女子交头接耳。

"咦?那位坐在伏尚书身旁的公子是何人?"

"我听说过,叫陈无绝,来自长安,他通文达艺,熟读自先秦以来的经义与史文,可谓满腹经纶,深受伏尚书的器重,所以前阵子被引荐来宫,帮助伏尚书修复旧典,听说皇上要受他官位与赏赐,他却拒绝了。"

"啊,世上还有这种人 ?! 真的能不为名利所动?"

"怎么没有,那位严子陵不也是吗?皇上正在广罗四方名士,念及与他的同窗之谊,想召其入宫,却迟迟未能寻到,听说是那人躲了起来!"

"别管其他了,说说,陈公子可有成亲?"

"听说好像已有婚约。"

上邪无绝早就察觉关注他的目光,转过头来。

面容如玉,气质如虹,他望向灵长欢,静默地凝视片刻,扬唇之际,灵长欢却已低头垂目。女子们不知他在回望谁,因为灵长欢坐在不起眼的边缘,有意将自己隐了起来。此刻,她听见周边发出细微压抑的长吁短叹,就知道,这是人间动情的音符。

"冰雕玉琢,简直不像凡间的俗人。"

"诶诶,什么叫俗人?"

一位女子捂嘴笑道:"俗人?喏,瞧瞧有些个粗里粗气的武将们就知道了。"

另外急忙驳道:"姐姐你可别胡说,没有他们,能有我们今天坐在这儿享受荣华富贵的运气吗?曾经我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差些沦为奴婢……"

又一位应和:"此话属实,我也时常担惊受怕,夜晚睡去时,还怕明日再也醒不来。"

同样的人,生逢乱世,或在太平盛世,可能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刘秀若非在乱世不得不揭竿而起,想必正在安心做他的庄稼汉,何况这些因亲而飞黄腾达的女子们。

可是,灵长欢知道,他们生在这世间,自有命运因果之理。

正当此时,马武醉酒发疯,大吼一声,和其他人斗起嘴来。这位猛将喝多时说话没遮拦,此番,他挑衅的是冯异和邓禹,刘秀的左臂右膀。

马武一边大块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唾沫横飞地说道:"在河北行军那会儿,王郎追杀皇上,你们守护不利,实在无能! 害得他风吹雨淋,只能吃麦饭野菜! 如果是我,怎么也想办法给皇上猎只野兔野味的,就是抢,他娘的也抢些东西来!"

邓禹血气方刚,斜目啐道:"你呀,就知道打打杀杀! 若不是跟着大伙们复兴汉室江山,如今只怕就是个无名盗贼!"

马武鼓着腮帮子,囫囵吞下嘴里的肉,重呸一声:"我马武剽悍勇武,至少也是草莽英雄!"

冯异生性低调谦让,摆手笑道:"确实,你清醒时拿敌军开刀,喝醉后拿我们开刀。"

刘秀看着热闹笑起来,逗了马武几句,又向冯异他们道:"在饶阳,确实幸得公孙豆粥,才得以饥寒俱解。还有一次,我们夜逢大雨,你与大司徒,一个抱薪,一个燃火,我对灶燎衣,也吃了一碗热腾腾的麦饭。不曾忘记。"

这番话,听得冯异和邓禹赶紧拜谢。

其他人回首往事也都唏嘘不已,风云即变,他们被推往了浪尖上,必定名垂青史。七情六欲更为彰显,因果愈加错综复杂。

灵长欢望向那些已喝得熏熏醉态的武将们,兴致高昂地畅叙往事,从刘秀与刘縯建舂陵军,到宛城之战,昆阳之战,再到收编铜马……

特别是昆阳那场罄天下于一战,众者聊得口沫横飞,风生水起。

"初时城外莽兵十万,围攻昆阳,万箭齐发,我们驻守城内不足万余人,王凤乞降不成,多少人都已吓得屁滚尿流,打算逃之夭夭,皇上却力劝诸将,若昆阳失守,前功尽弃,务必守城,存亡与共! 皇上还自个儿去城外征兵,仅率了十三铁骑! 在城外征得几千兵力,对峙莽军王寻,王邑,只凭一人之力就斩杀了几十敌军! 令我军士气大增,才得以将莽军内外夹击!"

"皇上威武!"

"还借绿林军已破宛城,即来昆阳之传言,大乱王莽军心! 他们万万没想到小小昆阳,重兵压近,却一月未能破之! 皇上亲率三千死士攻打敌军大营,杀得他们四处逃窜!"

"最终破王莽四十万众,天下闻之,莫不震靡,公之武众所服也!"

"皇上英明! 威武!"

"昆阳之战,以少胜多,必将青史流传,万古流芳!"

"若无此战,更始怎能攻陷长安,斩杀王莽,灭了新朝! 可恨更始帝陷害齐王,那些绿林军又在长安烧杀抢掠,不应天命! 皇上光复汉室才是天意使然!"

昆阳之战,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

利益纷争之间,多少生命无奈湮灭,孰对孰错?

命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天道轮回,因果循环。

静坐聆听的刘秀好几杯酒下肚,也是酣畅淋漓,起身向众者举杯道:"统一大汉天下,我们还需尽快平定关中的赤眉军,关东的梁王刘永,再之收复陇蜀之地!"

应声四起。

看他们把酒言欢,英雄豪迈论天下,情真意切诉将来,而时光为谁留驻过。

灵长欢阖眼。

只可惜人间一场,芳华刹那,英雄时短,七情六欲终究皆空……

多少无奈。

* 东汉因崇火德,所以“洛”字去水,曾改为“雒阳”。为方便阅读,文里保持“洛阳”。

*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乐府诗集》的《城中谣》

.

*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后汉书 皇后纪》

* 刘秀登基时刚好30出头,算是年轻俊朗。

* 阴丽华: 属于南阳新野的豪门千金,齐桓公名相管仲之后。更始元年(23年)阴丽华与刘秀结为夫妻,时年十九,刘秀二十九。在刘秀称帝入驻洛阳后,将阴丽华接来,想封她为皇后,但阴丽华让位于郭圣通(且郭已有一子,而阴还无子)。

据说阴丽华的头发特别浓密漂亮。

.

* 郭圣通: 河北真定王刘扬外甥女,更始二年(24年),刘秀娶郭圣通,出于政治联姻,为在河北稳固根基。建武二年郭被封为皇后,所以是刘秀的第一任皇后,建武十七年(41年)时郭被废去后位,册封中山王(刘辅)太后。刘秀终于将初恋爱人阴丽华正式立为皇后。

.

* 云台二十八将: 指在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建立东汉政权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二十八员大将,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南宫云台阁命人画了二十八位大将的画像,所以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这些将士除了战死之外,都得以善终。可见刘秀仁厚,谋略治理有当。

.

* 冯异: 这位应该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眼光与战略最高者。冯异生逢乱世,自幼喜读书,精通《左氏春秋》,《孙子兵法》等典籍。他行事低调,不炫功劳,善于忍让。喜欢独坐树下思索,被人称为“大树将军”。有两则我们熟知的成语,恰是刘秀写给冯异的:披荆斩棘;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冯异独具慧眼,在遇见刘秀时,见他从不掳掠,秋毫无犯。认定是“非庸人也,可以归身”。

.

* "刘秀吃麦饭": 《后汉书》记“(冯)异复进麦饭菟肩”。

《后汉书·冯异传》刘秀语:“昨得公孙(冯异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

麦饭之事有两次,一次在邢台南宫,另一次在衡水饶阳。

.

* 马武草莽英雄,剽悍勇武,多次立过大功。醉酒喜欢发疯羞辱同列。有次刘秀问大家,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你们觉得自己会做什么?马武说自己可以当都尉,督捕盗贼。刘秀笑回,你不做被盗贼被抓就不错了。

.

* 邓禹,生平复杂,后续再议。不是给他安排了一位表妹吗?哈哈哈哈哈,柳云,我用心良苦,总算把你安排进去了!

.

* 可惜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却不在云台二十八将里。他老当益壮,最后马革裹尸,令人扼腕。有句话很有名,涉及马援,“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后汉书 列传 马援列传》

.

* 刘秀即位时,将"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改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

* 伏湛: 精通经学亦有德行,虽然侍过王莽和刘玄,刘秀因为惜才,将他封为尚书,主管修复旧制。刘秀年少时入过长安的太学,读的是儒家经典"尚书",故而略通大义,称帝后广招四方贤士,还将不仕王莽的名儒卓茂征为太傅。

.

* 严子陵: 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与刘秀是同窗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

.

* 舂陵军: 刘秀随其兄刘縯联合宗族与门客,组成的一支七八千人的军队,称为舂陵军。与王莽军交战多次失利,后与绿林军联合,联军在沘水和育阳战胜莽军,乘胜追击围攻南阳郡的首府宛城。不久后,还爆发了史上著名的昆阳之战(23年5月),以少胜多,刘秀力挽狂澜,起义军大败新莽42万大军。更始元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斩杀王莽,新朝灭亡。其后,更始帝刘玄借口杀害刘秀之兄刘縯,刘秀闻讯忍痛,被更始帝派往河北后,发展势力,镇压并收编了铜马等起义军,由此实力大增。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帝决裂,在河北古鄗城,称帝建汉。后定都洛阳(雒阳)。

* 刘秀建立东汉后,追封刘縯为齐王,谥号为武。

.

* "罄天下于一战,谓此举之不再。" 《昆阳城赋》北宋苏轼。嘉祐期间,苏轼经昆阳时追念往昔,感慨而作写,记刘秀在昆阳破王莽百万大军的事迹。有艺术夸张成分。

* "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 昆阳之战《后汉书 光武帝纪》

.

* 宛城之战,昆阳之战,收编铜马等,感兴趣的朋友请自行深入阅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南宫宴请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我在地府建桃源
连载中玲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