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小谢泼冷水

在丰润县的后几天,凌青鹭便一直研究如何寻找软锰矿。

要找的也不只是软锰矿,在工业生产中,总会用到各式各样的原料,其中大多数都是矿石。

但他研究了一番才发现,找矿探矿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属于地质学里的重要分支。普通人若没有知识储备,根本干不来这事。

寻找软锰矿,看来只能对公众发布悬赏,然后慢慢等消息了。可如果没有二氧化锰做澄清剂,就不可能有无色玻璃。

凌青鹭正为此事发愁的时候,却不料,从南边归来的凌抉微给他带来了转机。

凌抉微这趟旅程并不轻松,刚出海没多久,他们的船队就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

狂风嘶吼着几乎要把整条船掀翻,凌抉微从未想过世界上还能有这么大的风,恐怖到像是要毁天灭地一样。他躲在船舱里抱着柱子瑟瑟发抖,舱室颠来倒去,耳边到处是乒铃乓啷的声音,是他带来的瓷器全都碎了。这下凌抉微终于知道,自己往船上摆瓷器的时候,周围船员的眼神为何那样古怪。

风暴之后,雨过天晴。凌抉微再次登上甲板,看到的是他前半生想都想不出来的壮景。

一望无际的大海在阳光下泛起粼光,天色是一种澄澈明净的蓝,与海面不分彼此。上下左右,只有这片苍茫的蓝。天地的浩瀚无穷,人生的渺茫无定,此刻全部倒灌而来。

就是在那一刻,凌抉微下定决心。

他终于知道了,自己这一生,究竟该如何度过。

闯过风暴后,船队成功找到了南洋岛链。

凌抉微登岛,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石头!”

果然像陛下所说的一样,南洋群岛上,铺天盖地都是那种白色的石头。凌抉微站在白色的沙滩和蓝色的海洋间,呼吸忍不住粗重起来。

他还记得皇帝陛下对这种石头的描述——能让田地增产一倍!如果放在以前,他肯定不信,可经过了这么多事以后,他对凌青鹭再无半丝怀疑。潜意识里,他已将他所说的话奉为真理。

站在这片白色的沙滩上,凌抉微的头脑有些眩晕,即便是那不知何处传来的腥臭味,都无法阻止他血脉喷张。

这么多的石头,足够哺育整个大梁的田地了吧,如此宝藏,千百年来就一直静卧在海的对岸,居然从未被人发现!

而重徽帝,第一个发现这片宝藏的重徽帝,又将完成怎样的壮举?让天下再不受温饱所困,是千百代来多少皇帝的终极理想,可也只是个理想罢了,头脑稍微清醒一些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遇见凌青鹭之前,他真的以为,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海风吹来,让他的头脑稍稍冷静了些。可此时此刻的悸动和感慨,永远定格在了他的记忆里。

在人生的前二十年,凌抉微满腔怀才不遇无法抒发,他心想,就算生在普通的耕读之家,也好过在王府里做一个浪费粮食的废物。如今想来,那日复一日的郁闷,全都是在为今日能够效忠于陛下做铺垫。世上千年也出不了一个凌青鹭这般的人物……不,何止千年,陛下本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而能够得陛下赏识重用的他,是多么的幸运。

回程的路上,他一直战战兢兢,生怕遇上海盗。

据船员的经验,大梁海域中,从鲁东到江南的一段有倭寇频发,岭南的一段则是大海商和大海盗的出没地。这些海盗并不骚扰沿海地区,一般以打劫商船为生,因为经过此地的商船多半富得流油。

不过,一路上还算平顺,并没有遇见海盗。

倒是遇见了一支触礁解体的商船,从海里捞上了几个人。

对方整支船队有三十多人,捞上来之后,只活了八个。凌抉微见了他们,大吃一惊,只见这些人高鼻深目,全都是异域长相。

为首那人醒来后,叽里呱啦说了一大串他不懂的话。凌抉微试探着回了几句拉丁语——他之前跟那位外国传教士学的就是这种语言,用来阅读外文书的也是这种语言。当前能传到东方的外文书,多半是用拉丁语书写的。

听了他说的话,船队首领欣喜若狂,当即也换了拉丁语。

凌抉微一知半解地听他解释,原来拉丁语是泰西贵族的通用语言,亦是用来记载知识的书面语言。在泰西大陆,只有高贵之人才有资格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

这船队首领就是一名泰西贵族,听到凌抉微也会说拉丁语,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同类。

通过磕磕绊绊的交流,凌抉微了解到,这位船队首领名叫德尔纳·约瑟夫,来自泰西某个叫“风荷”的小地方,此行是特地来寻访东方丝绸之国,并想开辟一条通商的航线。

一路上经历各种风浪,终于成功到达了东方,最后在风暴中触礁遇难,原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遇见了凌抉微一行,让他不禁跪地直呼“阿门”。

这家伙真的是幸运,连大梁禁止海上通商都不知道,脑子一热就跑过来了。要不是现在的皇帝已经换成了凌青鹭,他这趟就是白费力气。

凌抉微有些疑惑,“据我所知,这南洋附近有不少泰西人,都在和大梁做走私生意。你们的通商航线不是已经很成熟了吗,哪还需要开辟?”

约瑟夫叽里呱啦地解释道,目前所有和大梁做生意的泰西人,都来自一个叫蒲牙的国家,因为利润巨大,他们垄断了和东方的贸易,不允许其他国家参与。实际上呢,整个泰西已经对东方眼馋很久了,就是迫于蒲牙国的霸权,不敢随便插手……当然,另一方面,他们的航海技术也比较弱。

这些东西,都是凌抉微未曾听过的。之前他能接触的外国人只有那个传教士,对方说不到三句话就想劝他信上帝,基本没有交流的价值。

好奇之下,他左问右问,最后仍是意犹未尽,直接把这个泰西商人带回了北宁。

结果一回北宁,他发现天都变了。走之前大梁还是一个完整的大梁,去挖了一趟石头,就四分五裂了。

纵使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凌抉微还是难免伤心。

至于皇帝郁结成病的消息,他当然不信,凌青鹭是什么人啊,能被这种事气病?当晚,他就上书请求入宫拜见。

世子抵达北宁的当天,恰好皇帝陛下也回了北宁。

他在丰润只待了一周,将制造玻璃的技术教给水泥厂之后,便又回来了。狩猎大赛一去就是半个月,临走之前,他必须把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安排好。

凌抉微在请求拜见的信件里,详细写了自己在海上的遭遇,还顺带提了一嘴泰西人。看完之后,凌青鹭暗骂自己昏了头,对啊,他怎么忘了泰西人。

大梁没有玻璃,但是泰西有,而且泰西大陆的玻璃产业异常发达。

凌青鹭卧房的梳妆台上,就摆着一面亮丽的玻璃镜子。大概是因为每天都对着,倒让他下意识忽略了。

他先时只觉得这物件神奇,现在已经明白,这种镜子是在透明玻璃背后贴一层锡箔、涂一层水银,再刷上油漆封存。

有了这种镜子,意味着泰西人已经可以生产透明玻璃。

想到这里,他心中再度产生了急迫感。先前阅读那本《地理学指南》时,这种急迫感同样出现过。在泰西大陆上,工业与科学已经开始萌芽,可大梁人却只将他们视为蛮夷。

交流和通商,实在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天上午,凌抉微入宫觐见皇帝。

问完安之后,他就斩钉截铁地说:“臣已经想明白,自请从宗室除名,望陛下允准!”

凌青鹭注视着他:“你确信吗?”

凌抉微磕头道:“平生从未如此确信。”

“起来罢。”凌青鹭走过去扶起他,“你肯舍去那些身外荣华,好样的。这几天回去想想,想要个什么官做。”

凌抉微眼前一亮:“我,我能当官?”

“都不是宗室了,有什么不能的?”凌青鹭笑道,“好了不说了,你的粪石运回来了?快带朕去看看。”

凌抉微:“……什么粪石?”

凌青鹭道:“就是让你去挖的鸟粪石。”说到这里,他突然记起,自己根本没解释过那些石头其实是鸟屎。

凌抉微呆滞了。他想起自己如获至宝,抱着石头又亲又啃的样子……

·

粪石从直沽湾上岸,直接被送到了皇农监的山头上。时隔多日再次来到皇农监,凌抉微吃惊发现,这里和他上次来时大有不同。

首先是新建筑的出现。在山脚下,盖起了好几座四四方方的巨大库房。这房子极其简洁,青灰色的墙体给人一种沉稳有力的印象,是凌抉微从未见过的样式。

这其实是用来堆放水泥的库房,从丰润运到北宁的水泥就放在这里,经由这几座库房,再运到周边正在兴修农田水利的村庄。

库房里有人进进出出,用推车搬运着水泥,景象一片热闹。

更热闹的场面出现在半山腰的造纸厂上。这里已经完成了招工,正式开始运转。

负责捣碎草料的大石碓一会儿升起一会儿落下,此起彼伏,敲出悦耳的节奏。有人在水塘前清洗草料,亦有人在守着大锅蒸煮熟料。草腥和尿臭混合起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怪味……

如今,这座山头不似以往的清净,充满了人烟气,还有一股和这世道格格不入的古怪气质。

那些鸟粪石,便卸在水泥库房旁边。露天堆在地上,也不怕风吹雨淋,因为本就是露天开采的。

得知凌青鹭前来的消息,舒乾乾、萧俨、蔺朴三人跑来迎接他。

周云淡被软禁,公输矩在丰润,班旷跑去督造农田水利了,于是,皇农监只剩这三人留守。

三人当中,舒乾乾是负责看管造纸厂的,他对凌青鹭行了礼,便兴奋地阐述起来:“造纸厂的一切都已经走上正轨,工人们熟悉了流程之后,纸张产量大大出乎我们的预计。晏大人请看。”

他让人抬上来一个晒纸的架子,介绍道:“现在我们能生产三种纸,一种是多用草料的软草纸,可以用来糊墙、如厕,勉强也可以书写。这种纸成本最低,经过实验,不光麦草,用稻草和芦苇也可以制。”

“还有一种是三成草料、七成竹料的竹草纸,这就很接近日常所用的竹纸了,但比普通竹纸更光滑坚韧,成本也比普通竹纸低了太多。”

“还有一种掺了桑麻料,是我们这里最好的纸……”

“另外,也在实验用构树皮造纸,我们发现旁边有片树林里全都是构树……”

凌青鹭听完,点了点头,“造纸厂的日常运营如何?工人有没有散漫不听话的?多长时间可以上手?能不能继续扩大产量?”

舒乾乾道:“许是因为咱们是官府衙门,工人倒都听话。虽然整套流程复杂,但每个人分派的活都很简单,所以也能很快上手。”

“至于扩大产量,这个先前给公输去过信,他说以这座山头的水量,最多只能供应这么多水轮机了。如果要扩大产量的话,只能再选一块地方,再建一座造纸厂。所以前几天,我们派人去探了北宁周边的水脉。”

“只要再多建几座造纸厂,我相信足以将北直隶的纸价打下来七成,”舒乾乾说到兴奋处,“如此一来,何愁文坛不盛?”

凌青鹭暗忖,这水力动力,还是太过于依赖水流,严重限制了生产规模。而且每年的丰水季和枯水季,都会导致动力不稳。

用水泥拦堤筑坝,固然是一个办法,但最好还是尽快研发出蒸汽机。

视察完造纸厂,凌青鹭便将鸟粪石堆肥的事吩咐给萧俨和蔺朴,如今舒乾乾负责看管造纸厂,他俩则负责皇农监的日常事务。

把鸟粪石的神奇作用一说,所有人都大为激动,撺掇着凌青鹭现在就到田里去试验。

凌青鹭无奈道:“来年才能看到效果,何必如此着急?……也罢,正好去看看那整修的水渠。”

于是,一行人动身前往了附近某座皇庄。

田地里,那热火朝天的氛围一点也不输皇农监山头上。

班旷一身灰不溜秋的麻衣,尘土满面地站在垄间,完全没了平日里飞扬的风采,扯着嗓门招呼那些来来去去的村民。

村民有的在挖沟,有的在铲土,有的在拌水泥。现在农忙已经过去,他们正好到工地上来出一把力气。

从田野一头到另一头,长长的战线拉开,所有人都汗流浃背,也都兴高采烈。

放眼望去,已经修好的几条水渠在远处纵横交错,于日光下泛着银粼粼的色泽。和人们脸上的笑颜交映成辉。

望着这一幕,萧俨顿生感慨。

“诸位可还记得,皇农监初立时,我们也是在此处议论,究竟如何才能让土地增产。”

“如今短短半年,良种、作物、水利、肥料、农具、组织方式,全部都有革新。甚至还搞出了用麦草和稻草造纸的副业。”

“种子已经种下,就只等它长成参天大树了。”

他对凌青鹭俯首道:“记得《农牧新经》的计划中尚有农药、饲猪、饲鸡三篇,至今未见全貌,还想请教晏大人。”

凌青鹭还没有开口,这时他们身后匆忙跑来一个老农,“晏大人,皇农监的诸位大人,留步啊。”

几人顿足,回头看去,只见这老农满头大汗,一脸慌张之色。

“怎么回事?”

“那玉米、玉米不好啦,晏大人求您来看看吧……”

几人快步跟着他来到玉米地里,老农诚惶诚恐地捋出一根叶子,指给几人看。

只见那叶子上密密麻麻的一片小黑点,十分瘆人。而且,不仅限于叶子,旁边的几根玉米上,这种小黑点甚至弥漫到了根茎。

老农着急地说:“也不知是什么东西,玉米招了之后,就不咋长了,以前没见过这种事呀,求几位大人帮忙看看……”

凌抉微捋了捋手臂上的鸡皮疙瘩,扭头问凌青鹭:“这是什么?”

凌青鹭一直在利用闲暇时间编写《农牧新经》,其中农药一篇,他根据星际世界的知识,亲手画了每一幅插图。因此他一见就认出来了。

“这是蚜虫,玉米地里很常见的一种虫害。”他说,“既如此,就趁这个机会,给你们讲一讲农药吧。”

这个时代有农药吗?有,但只有两种,石灰和硫磺。

面对田地里肆虐的病虫害,农民基本是处于无计可施的状态,有时候一场虫灾,就足以让他们一年的辛苦白费。

但在这个时代,完全是有条件制造农药的——不是化学农药,而是纯天然的有机农药。

凌青鹭交待那个老农:“你去取五加皮一斤、皂角半斤,捣碎后加水六斤,熬制三刻钟,把五加皮残渣滤出来之后,再加碱面五钱五分、信石五钱五分,煎成一副’农药‘,对长蚜虫的部位喷洒,可以杀掉八成左右。”

老农愣愣地说:“这、这玉米杆子也能喝药?”

凌青鹭微笑道:“你可信我?”

“信,信,当然信,”老农连连点头,“小人这就去准备。”

他走后,凌青鹭回身说道:“玉米是最招虫的一种作物,如果没有农药的话,就是这品种的产量再高,最后也不会有收成。”

其他人简直是长见识,大为惊讶道:“想不到不光人能喝药,草也能喝药!”

凌青鹭道:“不错,这《农牧新经》的农药篇,就是一部药方合集。举例来说,臭蒿可治玉米锈病;春柳可杀菜青虫;苦艾加石灰可杀红蜘蛛……林林总总,上百篇药方,足够让我们的田土不受虫害所侵了。”

跟在他身后的四人,看看眼前长满黑斑的玉米叶,再看看身后一车的鸟粪石,突然好想一觉睡过去,醒来立刻到一年后,看看那时候的土地会是什么样子。

尤其是凌抉微,他知道,如果粮食产量真的能够翻番,那么凌青鹭就算不做别的事,也已经拯救了大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3章 田间新气象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我靠学术称霸两个世界
连载中量子星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