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样安安稳稳一直到年关。
而过年,主打的就是一个团圆。
出嫁女回娘家,更是必备传统节目。
沈文远也早已备好礼品,等着儿子儿媳提给亲家。
这是基本礼节。
但冯招娣看着满堆的礼品,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若是在以前,她会恨不得把婆家所有的东西都打包回去,给爹娘和弟弟们吃。
但现在……
虽说外嫁女逢年过节孝敬父母是传统情理,但不知为何,一想到之前在娘家所受的待遇,她就很有些不得劲。
而这份不得劲,又让她自觉愧疚:我真不是个好女儿啊,为什么会不乐意孝顺自己的爹娘呢……
矛盾。
emo。
emo emo emo……
浓浓的纠结怨念,让躺在她怀里的沈梦砚都忍不住哆嗦。
负能量太多,都具象化了有木有。。
沈梦砚毫不犹豫,朝一旁大包小包提着礼物的怂爹,伸出小手手:“抱,抱。”
是的,她已经会说话了。
六个月说话,被笑得见眉不见眼的爷爷引为神童。
而为了让孙女有个更积极的语言环境,沈文远更嘱咐大家要重视孙女的每一句话,重视她的表达、尊重她的意愿。
所以这会,即便是沈慕舟提了满满两手的礼物,也仍是两手并作一手,空出一只手来抱女儿。
一旁的冯招娣见了,有些看不下去,将丈夫手里的东西接了过来。
沈慕舟从善如流,给了她一部分,以便更好地抱孩子。
冯招娣却仍伸出手,示意将剩下的东西也接过去。
沈慕舟当然推辞:“不不,这些我拿着就好。”
他一个大男人,怎么能把所有东西都丢给妻子提?
妻儿可都是用来宠的。
然而,冯招娣却是闷头扯过了其他东西:“专心抱女儿,安全些。”
其实她做惯农活、而沈慕舟长期读书教书,所以她的力气比沈慕舟更大。
但她还是给了对方一个台阶,意思是为了女儿的安全。
这已是她最大的温柔。
提到女儿的安全,沈慕舟也不敢再坚持了。
毕竟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那点力气,他也是清楚的。
但让老婆一个人提那么多东西,终究是过意不去。
所以时不时便会问候一下:
“老婆,重不重?”
“老婆,还提得动吗?”
“老婆,累了咱就歇会。”
“老婆,要不要换回来?”
一共没走出去二里地,他就一路说了十几二十遍。
冯招娣被问得十分不耐烦,却难得没有发脾气,反而破天荒涌上一股半羞涩半温暖的奇异感。
以至于能耐着性子一次次回答:
“不重。”
“提得动。”
“不累。”
“不换。”
沈梦砚:……
你们清高。
你们了不起。
对于自家撩商均为负数的怂爹蠢妈,她是没眼看也没耳听。
翻了个身,兀自睡去。
三人行,晃晃悠悠,一步三歇,终于到了冯家。
这一次,冯家人热情迎接。
是的,冯家人不傻,冯招娣那么久没回来,他们已猜到对方是有些不高兴了。
虽然不理解她有什么可不高兴——毕竟在他们看来,他们做的一切都理所当然。
但既然人家不高兴,那笑脸相迎总是对的。
对于家人的热情迎接,冯招娣确实挺高兴。
甚至有那么一瞬,她再度恍惚起招娣的幻想——爹娘最疼我、弟弟们最爱我。
但这样的幻想,在吃饭的时候,再度被戳得稀碎。
依然是跟上次一样,他们带来的大包小包,冯家没舍得拿出来一点。
说辞还是老一套:“哎呀,没想到你们会来,家里的饭菜都做好了。来来来,先将就着吃。”
“……”
一家三口集体沉默。
没想到我们会来?
今天可是大年初二,祖传的出嫁女回娘家,你没想到我们会来?
这话,就连如今的冯招娣都不能信。
“啊哈哈哈,这些就挺好,挺好哈哈哈~”
终究还是怂爹承担了所有,打着哈哈。
冯母也照例打蛇随棍上,开启PUA**:“是啊,这些在我们家,算是很好的了。毕竟我们家穷嘛,跟你们家没法比。你们家条件好,想必这些你都吃不下吧?”
“……”
沈梦砚很想吐槽,难道每一个PUA大师都是同一种话术么?
因为她上辈子那对又穷又懒又爱算计的公婆,也是这么说话的。
而她上辈子的气闷,三分之一源于招娣蠢妈,三分之一源于其他,最后三分之一就源于那对极品公婆了。
但显然,怂爹的心态要比上辈子的自己好得多。
不只不气闷,还笑得如沐春风、点头如捣蒜:“吃得下吃得下,好吃好吃。”
嗯,典型的软烂柿子。
皮薄汁多还很好捏。
冯母自然也没客气,吟唱继续跟上:“矮油~慕舟你可太客气了,这些粗茶淡饭有什么好吃的?又不像村里老牛家,摊上个孝顺好女婿,天天大鱼大肉的送,啧啧,那才叫好日子呢,天天有肉吃,顿顿有细粮啊!”
沈梦砚:……
之前不是说“隔三差五”有肉吃么?怎么又变成“天天”有肉吃了?吹牛这玩意还带涨价的?
果然,跟自己上辈子的公婆一样,嘴里没一句实话。
就想着绑架别人家孩子“孝顺”自己。
上辈子,她可没为这少生气。
然而——
怂爹:“啊对对对。”
沈梦砚扭头换个方向睡。
怂爹,丢人,没眼看。
可惜,婴儿的睡眠并不长久,没一会儿又醒了。
以至于这会冯母还在继续:“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而沈慕舟也依然陪笑在座:“啊对对对。”
“阿巴阿巴。”
“啊对对对。”
“阿巴阿巴阿巴。”
“啊对对对对对。”
……
你来我往。
竟是聊得热络。
小婴儿听着听着,却差点“噗嗤”笑出声。
不为别的,只为自家老爹实在太过油滑。
而且是态度十分良好的油滑。
不管丈母娘说什么,他都统一“啊对对对”。
一直笑着点头应和,却始终不肯接下具体的帮扶任务。
全程就主打一个热情礼貌不粘锅。
啧啧,这精神状态,简直领先时代几十年!
就连从几十年后穿回来的沈梦砚,都忍不住疯狂点赞:学到了学到了!我要是有这本事,上辈子也不会那么辛苦啊!
想起上辈子真情实感的内耗,再对比此刻春风含笑的不粘锅老爹,沈梦砚由衷感慨:还好,重活一世,早已决定丢掉节操、放飞自我。
比如此刻,睡饱了的小婴儿,就决定再浅秀一把茶艺。
自然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反正她一个婴儿能做的也有限。
不过她的技能却是实打实提升了一个大境界——
以前只能“咿”“咿”“呀”“呀”、“唔”“唔”“哦”“哦”。
现在,却是可以直接指着自家提过来的礼品,精准发音:“妈,吃。”
是的,她已经可以说话了,即便还只能发些单音节,也足以茶得更精准。
就像此刻,谁也没法装作不懂她的意思。
而事实也明摆着:
沈家提过来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吃的。
从粮油肉蛋,到麻糖柿饼,都是这年月最珍贵的东西。
但冯家愣是一点都没拆给他们吃。
虽然冯母依然有各种理由,但已经远离PUA源半年的冯招娣,已经没那么蠢了。
所以,面对自家母亲的苍白辩解,冯招娣只是回以更苍白的微笑,却没有再无脑附和。
沉默地吃完饭,饭后再沉默地坐了一会,冯招娣就提出要回去。
此话一出,在场皆惊。
要知道,冯招娣以前可是最恋娘家的。每次回娘家,不狠狠住个心满意足,绝对不肯走。
这次才刚来就主动提出要回去,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但看冯招娣的意思,分明不是说笑。
冯家父母不悦地交换了一个眼神。
还是冯母率先发声:“你什么意思?这才回来多大一会,就等不及要走了?是呢,现在翅膀硬了,攀上高枝了,就不管娘家了是不是?家里多少农活啊,你这半年愣是没回来,把我和你爸累得腰酸背痛。你两个弟弟更是风吹日晒受了很多苦。怎么的?好不容易回来了,也不住段时间帮着干干?”
这理直气壮的劲儿,让儒雅随和沈慕舟都情不自禁呆了呆。
道理……好像不是这么算的吧?
但他终究只是外人,又鉴于老婆以前维护娘家时的疯狂,怂怂如他不敢多说,只能微笑定格装聋作哑。
沈梦砚倒是习以为常。
因为上辈子她妈也是这么对她的。就连话术都如出一辙。只能说传承如此了。
她倒是没有内化这种传承,对于做扶弟魔没任何兴趣。但人生也并没有好到哪去,因为不当扶弟魔的后果,就是要面对招娣妈的无尽咒骂。
是的,无穷无尽的咬牙切齿咒骂。
作为亲生母亲,能与奸猾公婆并驾齐驱,摧毁沈梦砚人生的三分之一,其程度可见一斑。
按理,冯招娣对这种家族传承应该是内化入骨的。
但经过女儿茶艺点拨的她,此刻却有些不得劲:啥意思?你们都不能受苦,就我能受苦呗?我就活该干活?我特么回娘家就为了来干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