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旦戳破就再也兜不住。
以前不管爹娘说什么,冯招娣都感觉很有道理。
哪怕付出一切还一直被骂,她也没觉得有何不妥,只觉得是女人天生命苦低贱,理应如此。
但现在——
只能说,享受过自由的人,又有谁愿意继续当奴隶?
被重视过的人,又有谁会心甘情愿回去当二等公民?
要知,在远离冯家的这半年,她在沈家过的可是美滋滋的日子。
农活没干多少,基本都是陪着自己的女儿,享受母女时光。
就这,婆婆还总是见缝插针帮着带孩子,让她抓紧一切时间补觉。
所有吃食更是先紧着她。虽然沈家没有吃独食的风气,但最好的东西还是全留给了她。
平时大家说话做事也是优先考虑她的感受,甚至看她脸色。完全不会像冯家那样,她当牛做马还要被PUA甚至被咒骂。
一言以蔽之:当人当久了,谁还愿意回去当狗?
尤其,沈家对沈梦砚的珍视,她是一点点看在眼里的。
那是真正方方面面的呵护。
就连小小孩童的牙牙学语,都要被重视到每一个音节。说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又说要给孩子积极正面的语言环境。
更不用说,沈文远已经开始潜移默化,教小婴儿举起手指数数,说是数学思维要从小渗透。这是明摆明要培养读书人呢。
而那点月子里的营养品,反而只算最不值一提的基操了。
可,沈梦砚只是个女孩啊。
一如已经读到中专、马上就要吃公粮的沈梦恬,也只是女孩。
如此种种,都让冯招娣不得不思考:
女人,真的就天生低贱么?
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孩,也可以很珍贵、可以被悉心培养、可以读书博前程、可以被托举着跳出农门……而自己,就活该低人一等?
为什么我的父母,就从来不会重视我、为我考虑呢?
此刻,冯母PUA重提,却并没有得到冯招娣的捧场。
她没有如以前那样,大大心疼父母和兄弟,然后主动揽过所有的重活。
哪怕顶着个肚子即将临盆,也不例外。
这一次,冯招娣只是低头沉默。
热知识:沉默,就是拒绝。
“怎么,你不服气?”
看闺女如此,冯母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甚至想冲过去,直接给对方一个**兜。
毕竟她以前都打习惯了。
好在冯父在一旁见了,赶紧按住。
同时不动声色转移话题:“那你和慕舟回去要小心点。”
这固然是慈父人设对爱女的殷殷嘱托,却也是在隐隐提醒妻子:女婿还在呢。
虽说母亲打女儿天经地义,但当着女婿的面打出嫁的女儿,却是有些过了。
起码,今天确实没有实打实的理由,可以支撑起冯母在女婿面前打女儿。
在冯父看来,私下打女儿是一回事,当着女婿的面打女儿又是另一回事。
要么不打,要打就得理直气壮,连带女婿也一起震慑。
此刻显然不是好时机。
冯母却并不服气。
哪怕被提醒有女婿在,也依然不服气。
女婿咋了?
爹娘打女儿天经地义,哪里轮得着女婿不乐意?
再说,就沈家那群文化人,又软又怂,比柿子还好捏,就算不乐意又能怎样?
但冯父显然想得更长远。
不管怎么说,女儿一家都还有用。
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可不能真的给绝了念想。
这是必要的怀柔态度。
横竖跟女儿女婿一家交往,自己只可能占便宜不可能吃亏。尤其以后孙子一代的教育,还需要亲家指点呢。
这就不得不说男人的“智慧”了。
嘴脸丑恶的永远是女人。
既得利益者永远是男人。
他们总能在矛盾中完美隐身,然后以大好人的形象,获得一切好处。
你说气人不?
沈梦砚表示:学到了学到了。
如果自己不是个小婴儿,她都掏出本本做笔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嘛。
没毛病。
冯父的茶技确实有一手。
起码冯招娣在听完他叮嘱后,感动到声音哽咽。
不管怎么说,爹这一刻还是爱自己的。
那么温和、那么慈祥……
她哽咽点头:“嗯,我和慕舟路上会小心的。”
怂爹沈慕舟也赶紧附和:“是啊,爹您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招娣的。”
“嗯,那我就放心了。”
气氛已经烘托到这里,冯父也毫不含糊配合演出。
俨然一个满心满眼都是女儿的老父亲。
然而,茶宝沈梦砚怎么会允许外公一个人演独角戏?
当然要上场battle,联袂来一出祖孙对手戏啊。
虽然作为半岁小婴儿,演技可操作空间有限,但好在目标观众愚蠢,不需要太多花活,只一个熟悉配方就足够。
于是——
某一家三口从娘家门槛跨出,准备回家。
却冷不防,小婴儿扒着门框就是不肯走,还一副很激动的样子。
小夫妻有些好奇,赶紧关心女儿:“宝宝怎么了?”
小茶宝一脸天真,指着妈妈手里的空瘪袋子:“东西、东西呢?”
“……”
东西自然都留在冯家了。
按说,大年初二回娘家,带东西很正常。
但把所有东西都留下,却没有任何回礼,就绝对不正常了。
拎着空荡荡袋子的冯招娣尬在当地。
全场也陷入诡异的沉默。
纵然脸皮厚如冯家,此刻也没法装作视而不见。
冯父轻咳一声,微微退身。
冯母习惯性上前一步补位。
并以一串夸张的笑声拉稳仇恨:“哈哈哈~你们也看到了,我们家就没啥好东西,这大过年的真拿不出手啊!真要回礼给你们,你们沈家肯定也看不上呢!”
这借口显然找得不完美。
起码亲生女儿冯招娣是伤心了。
别的不说,母亲一口一个“你们沈家”,就已经是把她当成了彻彻底底的外人。
反倒是日常软怂的沈慕舟,还保持着礼貌不失风度的微笑。
沈梦砚则是在内心疯狂记笔记:学到了学到了。记下来记下来。
她记的,自然是外公的茶学。
对于专职拉仇恨的外婆和蠢妈,则是懒得多看一眼。
高端的茶艺,总能让人得尽好处却完美隐身。
顶级的愚蠢,才会给人当枪到处拉仇恨。
但显然,冯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继续说着离心之言。
大约是早已拿准女儿是个蠢的,再怎么虐都不会走。
但此一时彼一时,曾经对娘家无脑超爱的冯招娣,已渐渐被女儿潜移默化改变。
而沈梦砚还准备更进一步。
只见她指了指堂屋里的那一大堆礼品,又指了指蠢妈的嘴:“吃。”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所有人沦陷熟悉的尴尬。
唯有小婴儿扑闪着萌哒哒的大眼睛:我只是一个关心妈妈、爱妈妈、时刻想着妈妈的孝顺好宝宝,又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没有。
可太没有了。
只是我们自己非要尴尬而已。
主要这特么也没法不尴尬啊!
彼此的那点遮羞布都被你撕完了有木有!
冯父眼看形势一片崩塌,这才站出来稳定大局。
首先却是骂老婆:“你这说的都是些什么浑话?我不是跟你说了嘛,咱们做老人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们!咱家没好东西,你就不会把孩子们提来的又原封不动当回礼吗?反正咱们平时苦惯了,吃不吃这些也无所谓。不像招娣和慕舟,才是平时惯会用这些东西的。
说着,就要把那些大包小包全都提过来,让沈慕舟和冯招娣原封不动带回去。
是的。
要么一点不给,要么原封不动全回给你。
不得不说:你是真懂茶道。
冯招娣和沈慕舟能怎么办?只能赶紧拒绝。
冯招娣:“爹,这都是给你们吃的,怎么能拿回去呢?”
沈慕舟:“啊对对对,都是孝敬您和娘的,哪有再原封不动往回拿的道理?”
沈梦砚差点“噗嗤”出声。
也不知怂爹是傻白甜的甜言无忌,还是刻意的蔫坏?
这一口一个“原封不动”,也太好笑了。敢情只要不“原封不动”就可以呗。
还有那金句“孝敬您和娘”,是想笑鼠谁?谁不知道这些东西最后都会进他两个小舅子的肚里?
怂爹啊怂爹,你是真小嘴抹蜜。
冯父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显然也是联想到了很多。
专职拉仇恨的蠢蠢母女档,显然没那份敏感。
冯招娣还在继续推辞,真心实意。
冯母也在附和女儿:“是啊是啊,这是孩子孝敬我们的,也是孩子的一片心意。退什么退?”
心虚的冯父却是再演了一波,巩固效果:“唉,都是我没用,不如亲家出息。如果我也像亲家那么能干,一定让你们所有人吃香的喝辣的,顿顿有细粮,天天有肉吃!”
啧,这眼药上的。
合着就是我穷我有理我最苦情呗。
顺便还黑了一波亲家:以他的能力和地位,得让“所有人”吃香的喝辣的,顿顿有细粮、天天有肉吃。
只能说,一个“如果”,便豪气地慷他人之慨,确实容易,也确实无耻。
但冯招娣显然吃这一套。
随着父亲的话,先是同情,继而感慨,最后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