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完草料,两人又计划着开始取蜂蜜。
这个时节桂花、菊花等花卉都在陆续盛开,就算取了蜜,蜜蜂还是有较为丰富的蜜源,即刻就能从外部获取食物来维持生存,所以肖晓选在了现在取蜜。如果过些日子再取蜜,没有蜜源,那个时候蜜蜂就没法生存了。
取蜜就需要摇蜜的工具——摇蜜机。
其实没有摇蜜机也是可以取蜜的,只用把蜜最密的那一层割下来就行,但肖晓觉得这样对于蜂群伤害过大,所以决定自制一个摇蜜机来取蜜。
书上虽然没有详细讲述摇蜜机的制作工艺,但是林霖知道摇蜜机就是利用了离心的物理原理,就和洗衣机差不多,即通过高速的旋转,使的蜂蜜从蜂巢中脱离下来。
利用这样一个原理来制作摇蜜机就很简单了,首先需要一个密封的圆筒,其半径需要比蜂巢框的宽长,筒高需要比蜂巢框的长高。其次就是能够将蜂巢框固定在圆筒中心,上面有一个把手能够转动蜂巢框,从而实现蜂蜜的脱离。
圆筒好解决,肖晓家有一个大陶坛,高度和半径都合适,只需要再制作一个木头盖子封住上面就可以了。至于把手和固定蜂巢框的材料,首先就是木头。肖晓制作了一个和坛底等大的圆木底片,中间掏一个洞,然后将一根长木棍固定在洞里,肖晓又在陶坛木盖中心掏了一个洞,木棍从盖洞中穿出,这样木棍在转动的时候就不容易从底部的洞中脱落了。
肖晓还在木棍上装上了几个硬铁丝拧成的钩子,到时只用将蜂巢框挂在钩子上,转动的时候,蜂巢框就不会跑动了。
最犯难的反而是把手和长木棍应该如何连接在一起,两者之间几乎成九十度,用什么材料连接起来,才不会使得二者在转动的时候不会轻易脱落,而且还能顺滑。
肖晓想了好几个方法,都不是很好。最后还是林霖从废品回收站里捡到了一个连接钢架用的L型五金件。
肖晓将木棍一头削小了些,刚好能够卡住,又找了一个大小合适的短木棍当把手,卡在了L型五金件另一头。转动把手,下面的木棍就能随着转动。
做好顺手的工具,两人还需要一些防护的工具,被蜜蜂蛰可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肖晓家以前就有几套防护用的工具。一顶草帽,帽檐下封着一圈布料,像一件衣服一样,有两只袖子,甚至袖子上还连着手套。衣身、袖子的材料都很厚实,手套因为要干活,所以薄一些。脸的地方挖出一个大洞,缝上了一块细密的和蚊帐同材质的布料,透过布料可以勉强看清楚外物。
林霖觉得这块布很影响干活,所以将这块布料拆了下来,换成了一块更透光的纱布,这块纱布是从一条白色公主裙上剪下来的。轻薄又透光,比先前的纱布可强太多了。
准备好工具,两人开始取蜜。
穿上防护服,裤脚也扎进袜子里,然后穿上布鞋,保证全身上下没有一寸皮肤露漏在外。
肖晓打开蜂箱盖子,小心翼翼从蜂箱里面取出蜂巢框。蜂巢框上是整齐排列的六角形蜂巢,每个蜂巢里面都是金黄色的蜂蜜,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金莹的光泽。一股香甜味扑面而来,随着而来的就是蜜蜂的嗡鸣声,工蜂正在奋力保卫自己的家园。
两人透过阳光看着蜂巢中的甜蜜,啧啧称赞。
林霖用一把棕毛刷,轻轻刷掉蜂巢上守卫着家园的蜜蜂。然后肖晓将蜂巢竖着挂在摇蜜机里面,盖上盖子,装上把手,然后开始快速摇动。约摸一分钟以后,打开盖子,蜂巢上的蜂蜜就掉落在摇蜜机里面了。
因为招蜜蜂不易,两人不敢将蜜都取光了,就怕蜜蜂跑路,所以蜂巢里还留有一些蜂蜜。肖晓小心翼翼将蜂巢框又放回蜂箱内。
重复上诉操作,两人忙活到了午后,最终得到了大半陶罐的蜂蜜。看着分罐装好的蜂蜜,肖晓不禁红了眼眶:要是早知道可以养蜂,爷爷就不至于在取蜜的时候死掉了。
林霖一抬头就见小孩儿两只眼睛都红红的,泪花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也想起肖晓的爷爷和他们一家人这些年野外取蜜的辛苦危险,不禁轻抚其后背,轻声安慰,“有了这个方法,以后你就不用冒险去崖壁上取蜜了。”
肖晓本来还能忍住不哭的,听到林霖低柔的声音,泪水一下就决堤而出,扑进林霖怀里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场。
将摇蜜机里面的蜂蜜舀出,用一大块纱布过滤掉里面的杂质。取蜂蜜的时候难免会掉进去一些蜂巢碎块或者是蜜蜂,这些杂质都需要过滤掉,不然难免影响蜂蜜的保存和价格。
一共装了九个罐子,肖晓家的陶罐是专门定制来装蜂蜜的,一个罐子大概能装35斤左右的蜂蜜,九个罐子就是三百斤左右的蜂蜜。今年两人一共做了13个蜂箱,那么这样粗粗一算,一个蜂箱的产出至少都有25斤蜂蜜左右。这还是两人给蜜蜂留了一些蜂蜜的情况下,如果一点不留,估计一个蜂箱至少能够产出四十多斤的蜂蜜。
肖晓今天取蜜的时候,发现每个蜂箱的蜜蜂几乎都快饱和了,来年蜜蜂就应该要分箱了,今年两人制作了十几个蜂箱,其中只有13个蜂箱招到了蜜蜂,院子几乎就已经放满了。
两人是今年春天的时候做的蜂箱,等引诱到蜜蜂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快夏天了,已经错过了春天这个最好采蜜的季节。但是等到明年春天,春季结束的时候,应该还可以取一次蜜,到时蜂箱的数量应该还会增加,这样年产量就大大增加了。想到这些,肖晓整个人都呆住了,现在取的蜂蜜已经比自己和爷爷辛辛苦苦去崖壁上采的蜜还多了,简直不敢想象,不敢想象呀。
肖晓和林霖计划明年要专门给蜜蜂盖一个屋子,能挡风遮雨的就行,以便放置更多的蜂箱。今年冬天不能出门的时候,还要多多做一些蜂箱备用。
肖晓认真的将蜂蜜罐子密封好,然后放进地窖中。林霖想去帮忙搬坛子,一下却没有搬动,重量不轻。而这些蜂蜜在今年秋季将被拿到镇上换取生活物资。
一切事毕,才下午三点钟,中午两人随便吃了点馒头加小菜填饱肚子。
为了庆祝丰收,林霖决定做豌豆凉粉。
晒干的豌豆用石碾碾成细细的粉,一碗豌豆粉用一碗水化开。然后在锅中放入五碗水烧开,烧开后,林霖就让肖晓烧小一点。
她则趁机把调好的豌豆水慢慢倒入锅中,一边倒,林霖还一边用锅铲快速搅拌,防止糊锅。
豌豆水都倒进去以后,再小火多煮一会儿,一定要将其煮熟。
差不多小火煮10分钟左右,林霖就叫肖晓退火,肖晓动作极其麻利,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
林霖则将煮好的凉粉盛入碗中。等到晚上吃饭的点,豌豆凉粉完全凉透,倒扣过来就是一整坨豌豆凉粉,状似荔枝口味的果冻,轻轻一拍,整个凉粉就微微颤动起来。
以前林霖都是用削皮器来轻轻将其刮成丝状的,这样会更入味。如今没有削皮器,林霖只好将其均匀切成长条状。
豌豆凉粉好不好吃,就全看调味了。
盐、葱姜蒜水、辣椒油、花椒油、香油、醋,还有炒香的花生碎。
拌如这些调料,豌豆凉粉就大功告成了。
肖晓早已看的目瞪口呆,她是一步步看着林霖做的,可是不只什么时候一粒粒的豌豆就变成了一坨弹弹的、乳白色、略微带点黄的东西了。
再看调味料,肖晓心想,这样丰富的调料,拌鞋底也是好吃的吧!
粗粗的玉米大碴子粥、一碟切段的酸豇豆、以及一大碗豌豆凉粉就是今晚的晚餐。
玉米大碴子粥还是以前公司的一个东北前辈传授的方法,林霖试着做了两回,竟还意外的不错。
肖晓第一筷子就夹了豌豆凉粉吃,口感细腻顺滑,调料酱汁确实很香,不时还能嚼到香香的花生碎,增加了层次感。酸豇豆开胃解腻,最后再和一大口晾凉了的大碴子粥,胃部熨帖的没法。
非养蜂专业人士,已经努力查证了,如有不合理之处,请多包涵。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取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