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白帝城

在一片灰蒙蒙的浓雾里,刘备看到了一个熟悉仅身着白色里衣的背影。

刘备赶紧追过去喊道,“阿仁?阿仁?是你吗?”

“你要去哪儿啊?”刘备把手放下时才想起,孙仁在夷陵之战中,就被吴军俘虏了。

“夫君。”前面的人停下脚步,缓缓转过了身来,果然正是孙仁。

这时浓雾散去了许多,孙仁和刘备面前的,是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

“阿仁怕是要先走一步了。”

刘备不解,“去哪儿啊?”

“去河对面的镇江,阿仁就在夫君当年给阿仁下聘礼的地方,等着夫君再次来镇江,把阿仁接回去。”

“为何要去镇江等啊?”刘备欲上前,孙仁赶紧叫住了刘备。

“夫君别再过来了。”下一刻,孙仁温和一笑,“阿仁还记得,当初夫君肯为阿仁这样的女子,买空了镇江城,为阿仁置办下三礼六聘。”

“阿仁这一生,有夫君足矣。希望夫君日后不要再记恨东吴,要以江山社稷为重。”

“阿仁可以跟我回去啊。”刘备的视野被泪水模糊,上次云长也是这样,走了后就再也没回来了。

孙仁摇了摇头,“回不去了。”孙仁指了指刘备身后的地方。

“夫君快回去吧,从这里一直走回去。”孙仁上前用力推了刘备一把,刘备看着自己离孙仁越来越远。

“阿仁对夫君的爱慕,”

“从来都不是假的。”

刘备从昏迷中醒来,枕边早已被泪水打湿。

“陛下醒了!陛下醒了!”

“陛下!”

刘备抬眼,只看见赵云和几位将士守在床边泪流不止。

“子龙。”刘备抬手抚上了赵云已经沧桑了的面庞。

“大夫说,陛下今天要是再醒不过来,怕是就.......感谢汉祖和上天保佑,陛下终于醒了。”

“子龙,孙仁呢?”刘备微微起身,他目光四处在寻找孙仁的影子,结果并没有找到。

赵云听闻,泪落得更厉害了,“孙将军她,在夷陵就投江自尽了。”

刘备再次瘫倒回床上,眼泪再次沿着脸庞,不断而下。

在那之后,所有的将士和大臣都跪在刘备的床前,恳求刘备还师成都。

“朕已无脸面见益州百姓。”无论所有人怎么劝,刘备都不愿意回成都。

刘备的伤病一天不如一天,刀口每天都在往外渗着血,即使刘备想回去,一旦死在了半路上,那蜀汉的士气,就真的完了。

刘备现退守在白帝,这里也是蜀国的咽喉,只要自己还守在这里,东吴就不敢有下一步的动作。

而且当初从成都御驾亲征时,自己就曾说过,不破荆州,终不还都。

自己这一赌,终究还是赌输了。

看着窗外的景色从秋天变成冬天,白天变成了黑夜,黑夜又变成了白天。刘备就这样躺在床上看着窗,度过了一百多天。没有说话,也没有做任何事,就只是这样躺在床上。

看着赵云又在床前心疼得抹眼泪,刘备终于开口道,“子龙啊,都是我不好,把你也弄得不像个护国大将军了。”

“陛下这是说的哪里话。”

“子龙,去把丞相和太子召来白帝吧,朕有话要对他们讲。”

“是!”

就这样,刘备又继续独自一人,在白帝的寒冬里,度过了两个月看着窗外白昼交替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过得让他有些恍惚了,有种仿佛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的错觉。

终于,这天傍晚,诸葛亮和刘禅都到了白帝城。船一靠岸白帝城,诸葛亮就马不停蹄地往刘备的行宫去。

“陛下。”

听到这声熟悉的呼唤,刘备才回过神来,看到了眼前熟悉的面庞。

“是孔明吗?”

孔明啊,我们有一年没见了吧。

“孔明快过来,让我好好看看你。”

诸葛亮顺从地来到了刘备的床前,温柔地俯下身来。

“孔明,你瘦了。”

“陛下,亮还有益州一切都好,陛下不要担心。”

刘备心里又怎会不知道,自己夷陵大败,诸葛亮和成都那边又会好到哪里去。

“阿斗也到白帝了吗?”

“回陛下,太子和亮都是一起到的。”

“孔明,朕的陵墓是不是已经在修建了。”

听到这,诸葛亮顿了顿,“回陛下,是的。”

“唉,想不到得知陵墓已经在建的感觉,竟是这般。”

“好。”刘备叹了口气,“我乏了,孔明和我一起留下歇息吧。”

诸葛亮看着刘备憔悴的面容,含着泪点点头,“是,陛下。”

自从刘备伤病加剧后,总是能睡很久,等到他再次醒来的时候,不知道已经是什么时辰了。身边的诸葛亮早就起了,现在正在门外跟谁说话,好像正是和阿斗。

“相父相父,你看我抓的大将军好不好看?”

诸葛亮低头,看见阿斗的手里抓着的是一只独角仙。诸葛亮顿时红了眼眶,泪水忍不住落下。

看到诸葛亮落泪,阿斗不知所措,“阿斗是不是做错了什么?让相父不高兴了。”

“不,阿斗没做错什么,我们的阿斗是个善良的好孩子。且去把它放了罢,别让你父皇知道了。”

“哦。”阿斗的脸上有些失望,不过还是道,“阿斗听相父的。”说着就跑去找地方把独角仙给放了。

诸葛亮在门外偷偷抹着眼泪,而屋内,听着窗外响起的蝉鸣,刘备把这一切都默默看在了眼里。

第二天,刘备召集了在白帝城的群臣将士们,还有诸葛亮赵云和刘禅。

“子龙啊,朕今生恐怕终究还是要辜负你了,禅儿,武学的方面以后就要托付给你了,希望你能尽力辅佐他。”

“陛下这是说什么话,这都是赵云应该做的。”赵云顷刻泪如雨下。

“哎呀,子龙。”刘备不忍看到赵云落泪的样子,“禅儿,这就是当初把你从虎口带回来的赵云将军,你这一生都要尊他,敬他。记住了吗?”

“父皇,孩儿记住了。”阿斗也跟着哭了起来。

“孔明啊。”刘备转头又呼唤身边的诸葛亮。

“我在。”

刘备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朕知道,朕快要不行了,但是有些话,朕必须要说。”

“孔明胜曹丕十倍,强孙权百倍,若是禅儿不能胜此任,孔明是禅儿的亚父,可取而代之,替朕了却最后的心愿。”

听了这话,诸葛亮趴在床边,泣不成声,“陛下这是说的哪里的话?亮当然愿辅佐太子,竭尽所有之力,以忠贞之节,死而后已。”

刘备长长地叹了口气,长期失血过多加上病重多时让他脸上血色散尽,面如土灰,“孔明何必如此执着。”

“我心意已决,陛下莫要再劝我了。”

刘备忍着身上的伤痛从床上挣扎坐起,诸葛亮赶紧起身搀扶。“朕还有一事要告诉孔明。”

“陛下请讲。”

“孔明觉得,马谡此人,如何?”刘备看着诸葛亮的眼睛,声音听不出起伏的问道。

诸葛亮心中也很奇怪,陛下为何会突然问起马谡,而且马谡和陛下的来往见面总共也没几次。

“亮以为,马谡是大才。”

谁知,下一秒的刘备就摇了摇头,“朕倒是觉得,马谡此人,言过其实,难堪大用啊。”

“马谡此人不可重用,孔明要切记啊。”

看着刘备虚弱的样子,诸葛亮难过道,“孔明记住了。”

刘备叹了叹,对下面的其他人道,“你们都下去吧,朕还有其他话要和丞相还有太子说。”

“是。”

刘备看所有人都离去后,对阿斗道,“禅儿,给丞相跪下。他是你的亲生父亲。”

阿斗直接对诸葛亮就跪下了,“孩儿拜见父亲。”

诸葛亮赶紧把阿斗拉起来,“禅儿,快起来。”

“禅儿,他是你的生父,是绝对不会有害你之心之人,以后的一切事情都要听孔明的,明白了吗?”

“父皇,孩儿记住了。”阿斗的眼泪大颗大颗的落下。

刘备对诸葛亮招了招手,以示让他靠近些,诸葛亮在床边坐了下来。刘备伸手抚上了诸葛亮的鬓角,“当初在草庐见到孔明时,孔明时何等的意气风发,风华正茂。如今却已是两鬓斑白了。”

诸葛亮含着泪笑道,“当初我也只不过是个山野村夫,狂妄之徒罢了。”

“孔明,朕有两件事要单独跟孔明商量。”

“陛下请讲。”

“朕驾崩后,不要回成都埋葬,就葬在这白帝永安。朕就留在这里,在这蜀汉的咽喉要塞上,等着孔明收复中原,再来接朕以还旧都。”

“孔明,可否答应朕?”

诸葛亮泣不成声,“亮答应陛下。”

“好,朕就在这里,等着孔明,来接朕。”刘备的脸上全是泪痕。“第二件事,就是在朕驾崩后,朕希望孔明能娶妻纳妾,延续诸葛家的血脉。”

“不,这........”

刘备摇摇头,打断了诸葛亮,“答应朕,这是朕最后的心愿。”

诸葛亮无奈,只好点了点头,表示答应。

说完,刘备又从枕头下拿出了那支剑簪,交到了诸葛亮的手里。

“这是我母亲留下的,以前有人说这是从宫里流出来的东西。”诸葛亮拔出了剑簪,看见上面刻着“昭至建章”四个字。

“这似乎是刘弗陵时期之物。”

“或许吧。”刘备长叹一口气,“这个东西就交给孔明了,朕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留下来的了。”

刘备在诸葛亮的陪伴下,又度过了好一些日子。

“孔明,这次来永安,那个风铃,你可有带上。”

“是的,陛下。”

诸葛亮温柔一笑,“我随时都带在身上呢。”说着诸葛亮就从身上掏出了那串竹子制成的精致的风铃,那是当初诸葛亮亲手给刘备做的第一个礼物。

刘备躺在床上,眼睛一直看着那扇窗户,“孔明可以为我挂上吗?”

“当然可以。”

诸葛亮拉过椅子,踩了上去,把风铃挂了上去。

竹子的声音像极了当年的落雨,刘备听着风铃的声音,渐渐想入睡了。

“孔明,可以过来陪朕说会儿话吗?朕想......再听先生.......”

“是,主公。”

“主公,你听见了吗?”

“今天早上开的,是婷岭花。”

“主公,昨晚我做了个梦,梦到我们又回到了隆中。”

“主公。”

“若有来世,我们青梅竹马,共话桑麻。”

后面的声音,就再也听不见了。

人生最痛不过的,是死别生离。死者痛,生者也痛。

死了,便不知是何处,不知去哪里寻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三国篇·晨星传之壁上土卷
连载中秦珏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