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汉中还没称王的时候,不仅是马超那件事,诸葛亮早就心有灵犀的把以他为代表和众多人著作的《劝进表》给送来汉中了。
汉中是高祖建立基业的地方,是大汉开始的地方,也是最重中之重的地方。
在刘备称王这一天,建坛阅兵,大搞晋王仪式,汉中的百姓都争先恐后的来一睹汉中王的风采。
此时,刘备一身黑色冕服,头戴天冠,坐在镜前呆呆地看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而诸葛亮则在屋里走来走去,忙前忙后准备各种衣带和头饰。
“主公啊,你的带子是不是我给你勒得太紧了?”诸葛亮笑着说道,他并不想此时的刘备太过于安静。
“没,还好其实。”在宽大的衣服下,刘备玩着自己的手指,。
诸葛亮不怀好意的凑上前,“主公莫不是在紧张?”
“哪,哪有。”被诸葛亮戳中,刘备有些窘迫,拽紧了自己的袖口。
诸葛亮俯下身,看着镜中的两人,“主公不愧是人中龙凤,仙人之姿,日月之表。”
刘备倒是有些不高兴了,“都一把岁数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我倒是觉得,主公和当年的周瑜周郎旗鼓相当呢。”
“真,真的?”
“主公请相信孔明,这世上若有周郎,定还有刘郎。”
刘备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初他还在新野的时候,那个书生给他画的画像,最后会落到一个新朝诗人的手里。
“对了,主公,你对前后左右将军有何打算?”诸葛亮虽然问的是问句,但是眼里全是一副我就知道的样子。
“那当然是前将军是云长,后将军是黄忠老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
“那,主公可觉得,尽管黄老将军的名声已经威震汉中三军,但是关云长一直在荆州,并未听过黄忠老将军的事迹和贡献。要是封黄老将军为后将军与关云长并列,我觉得,关将军一定会对此不满啊。还有马超...我觉得关将军也未必会乐意他。”
是的,汉寿亭侯关羽掀起桌子来,还是很可怕的。
“唉,二弟的性子我懂,这些年啊,他也越来越高傲了,不把人放在眼里。孔明放心,我自有办法。”于是之后刘备便派了一个人,去游说关羽。
诸葛亮笑着叹了口气,“既然主公有办法,我就不好再多言什么了。”
封王仪式开始了,刘备一身隆重的礼服,在众多将士和百姓的高呼下走上了高台。诸葛亮在下面看着,心里感到骄傲无比。
在仪式上,刘备除了封王和封前后左右将军,还公布了一个另所有人震惊的事,那就是封魏延为镇远将军,自己回成都后就由他镇守汉中。
众人震惊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魏延虽然在益州之战和汉中之战都立下了战功,但是起点一直是个底层的牙门将军。像镇守汉中这种重任,怎么看都会觉得应该是大王的三弟张飞来担任。
不过说实话,张飞在这之前也以为会是自己镇守汉中,所以他早就把自己的家当都打包好了,随时都可以上汉中来赴任,但没想到这个位子怎么就跑到了魏延的手里了。
当然,面对大哥,张飞即使有再多的不满也只能憋回去。
知刘备者当诸葛亮也,他当然知道主公的用意。主公这么做,一是为了平衡骨干之间的差别待遇,跟随主公的将士来自四面八方,不能老只是提拔那身边最亲近的那几个人。二是魏延优待下属,又是底层将士的代表,这也等于是给了底层干部一次希望和努力。而恰巧张飞对待底层将士就不是很友好,甚至还看不起,让他管汉中,将来怕是会出乱子。
这样一来,既笼络了远亲的干部,又笼络了底层的将士。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欣慰地笑了笑。
封王仪式结束后,在大堂之上,刘备特意给魏延留了个显眼的位置,让魏延坐在那里,魏延今天当然是感到有些受宠若惊。
今天是黄道吉日,如此大庆大典,刘备十分高兴。坐下来后,刘备就问道魏延,“魏延啊,现在你是镇远将军了,将来是要肩负镇守汉中的重任的,今后可有打算啊?”
魏延一听,就可兴奋了,于是马上道,自信满满,声音洪亮,“如果曹操举全国之兵来犯,魏延就能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曹操的一个大将带十万人来夺汉中,魏延就能为大王消灭他。”
魏延此话一出,在场的无一人不敬佩叫好。
刘备高兴道,“好,那这一切,就交给文长了。”
“多谢大王厚恩!”
大典之后,消息传到了荆州,果然一切如诸葛亮所料,关羽一听到自己是前将军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后,气得掀桌子。
“大哥这是什么意思?我汉寿亭侯焉能和老兵同列?”
刘备专门派来的费诗赶紧解释道,并给关羽举了萧何和韩信的例子,“二君候啊,众所周知,这萧何对高祖关系最好贡献最大,后来加入的韩信比自己要更得高位,萧何也并没有为此生气啊。”
“还有啊,二君候,大王之所以把黄忠安排为后将军,是因为他确实有功劳和贡献。但是这是职务安排,它又不代表感情啊。”
“同样众所周知,二君候与我们大王是生死与共的兄弟,亏待了谁也不能亏待了二君候啊。要是二君候为了这么点小事闹不和,多伤二君候的威名啊。”
“二君候说,是也不是?”
坐在上面的关羽被费诗念得脑袋大,大手一挥,只好作罢。
一切都如诸葛亮所料,随着关羽年纪渐大,战功越多,性子也变得越来越傲慢,越来越清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