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考试倒计时

清晨的阳光洒在乡间小道上,驴车慢悠悠地前行,车轮碾压着泥土,发出 “嘎吱嘎吱” 的声响。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泥土的芬芳和青草的香气。

赵猎户粗粝的手掌攥着缰绳,黝黑的手臂肌肉虬结,随着驾车动作在粗布短打下隆起小山般的弧度。

"林哥儿可坐稳了!"他中气十足地吆喝一声,板车猛地颠过田埂边的土坑。

叶林慌忙抓住车辕,指节撞在粗糙的木纹上泛起细微刺痛。道旁金黄的稻田如浪翻涌,稻穗沉甸甸地垂首,空气中浮动着新米特有的清甜。

赵猎户转头瞥见少年发白的指节,嗓门顿时降了八度:"哎哟,叔这莽撞劲儿..."他讪笑着挠了挠络腮胡,铜铃大的眼珠子在夕阳下泛着暖光,"方才说到哪儿了?

“听说林哥儿之前参加了科试,考得怎么样?”

不等叶林回答,他又追问道:“若是通过了,是不是就能参加乡试,考举人了?”

“这时间可有点儿紧啊…… 马上入秋,也就还有一个月光景了吧,考试准备的如何?”

“若是考上了,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再说上个亲事,可就更好啦!”

叶林坐在驴车上,原本正惬意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悠闲时光,思绪也渐渐飘远。赵猎户的四连问,像一阵惊雷,把叶林神游到天外的神志迅速拉了回来。

顿时,叶林有了新的感悟,原来穿越都阻止不了家长、亲戚们那热烈如火的关心。这熟悉的场景,就像逢年过节时,被各种连环提问轰炸,不把人问懵誓不罢休。

“成绩怎么样?工资多少?买房了吗?处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结婚?……” 这些问题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打击面覆盖整个地图。

但是对于赵猎户的提问,叶林倒是没有什么反感。赵猎户眼中透出的只有真切的关心,并无一丝打探的意味。

叶林自然也不能回以 “阿姨贵庚啊?叔叔股票涨了么?车子打算啥时候换啊?给儿子买房了吗?”1

回忆着原身的记忆,叶林正想着该怎么回答。

突然,他像被一道闪电击中,脑袋好像被大锤锤了一下似的。他猛然意识到,除了学习成绩加婚姻状况四连问之外,更重要的是这问题的内容!

自他穿来都过去几日了,他怎么从来没仔细想过原身目前的状况呢?

“现在是哪个朝代?什么年份?村里人为什么对叶家步步紧逼?那个钱六肯定有问题!为什么挑拨村民逼债?”

他突然惊觉,这几日他看似应对的还算有章法,实则整个人处在一种抽离感、麻木感中。就像连续加班十几日后的状态,看着像白领精英,人模人样,实际是个行尸走肉,脑子里都是浆糊。

想到跟 0777 号的对话,叶林突然意识到并不是他心大,或许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灵魂和这具身体还没有完美融合,还在磨合期里吧……

眼下没有时间思考太多,他根据原身的记忆答到:“科试成绩还不错,不出意外的话,是要参加乡试考举人。”

科试就是本地州县给秀才们设置的摸底考试,只有科试通过才能推荐去参加秋闱。

“那就好,那就好啊” 赵猎户欣慰地笑道,皱纹都舒展开来:“要是能金榜题名,叶老哥泉下有知,必会欣喜若狂的。”

“也不指望今次乡试就能过,秋闱极难,之后还有会试、殿试。亏得我还年轻,慢慢来吧” 叶林叹了口气,这一级又一级的考试,现代考生的苦,古代科举人都懂……

不过估计就算去参加,此次秋闱成绩可能也不会太理想。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怎么来得及去回顾所有的知识、考点?

他轻叹一声:“这几日时时都在复习,可惜债务未清,实在是扰乱心绪。”

“林哥儿你别太为债务忧心,我看那天的事情都是那钱六撺掇,要不是我刚好上山打猎,定把他扔出你家,好打一顿!”

赵猎户怒目圆睁,挥着蒲扇般的大掌,好似现在就提着钱六的领口: “竟敢打你弟妹主意,真是没王法了!放心,有村长在,他不敢闹得太过!”

随即他又慈爱地宽慰叶林:“你现在要好好准备秋闱,若能考中,这点债务,多少人主动想着帮你还呢?他下次再敢来挑拨,我定打的他满地找牙。你赵叔别的不懂,但还是有把子力气的。”

听着这些实在的话,看着这赵猎户确实真心为他打算,为人又可靠有担当,叶林也愿意向他吐露几分。

“多谢赵叔提点。赵叔,您每次去卖山货都是去县城,是有相熟店家收货吧?不知赵叔可否认识县城里餐馆管事吗?”

赵猎户心中奇道,林哥儿平时一心读书,从不关心这些庶务,今儿怎么打听起这些事情了呢?可是为着筹银两?

嘴上却不迟疑道:“我与大顺斋管事相熟,近几年都与他家交易,他家王家管事为人厚道实在,并不很压价,不像东兴楼的管事,那眼睛都长到头顶去了。”

听到这儿,叶林真是恨不得拍大腿,这是瞌睡来了递枕头啊!“赵叔你知道我家最近的情况,现在急着还清债务,不知可否帮我引荐一下管事的,我这有笔生意想与他谈。”

“这容易,王管事最好相处。” 赵猎户心道,果然是为筹措银两,可一时半刻,也怕难有成果,便劝道:“若是今日能筹上一些,也就可以给个交代了。欠我家的你无需放在心上,就当我老赵给你出点子路费了。”

叶林郑重的拱手谢过赵猎户:“我实在不忍阿婆和弟妹天天如此辛苦,一直在找寻方法筹钱。刚好近几日我在一古书中翻到几个食谱方子,想着不知能不能卖了,换些钱来,也好还债。”

“这倒是可以一试,等会我也与你说说他家的菜式。”

叶林又要拱手作揖,赵猎户却一手扶住他:“林哥儿别跟我如此客气,我也算是看着你长大,咱们两家的交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我看你自小就是个读书的料。我和你爹坐那下棋,吆喝那么大声,你在旁边,小小的人儿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叫你去换些茶来都惊不醒你咧。”

哈哈,叶林脑中不禁有了生动的画面,一个三头身小娃娃,捧着个书,摇头晃脑,嘴里之乎者也,严肃认真看书的模样真是太可爱了。

“赵叔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我也会尽力去准备乡试的。”

赵猎户欣慰地看着叶林,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说道:“林哥儿你也别有太大压力,虽然你父母对你期望颇深,我们大家也都盼望着,咱们叶家村能飞出个金凤凰……”

赵猎户忍不住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一巴掌力气可不小,将叶林拍得险些飞出板车外,他赶忙扶住叶林坐稳,皱了皱眉头,正色道:

“但是,你自己的快乐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尽力而为,不辜负这难得的机会就好。你还年轻,以后大把年月可以继续努力,先把身子骨养健壮才好。”

叶林稳住身形,冲赵猎户露出微笑。心道,我这叫做美少年,可不能长成您这样的肌肉大汉。

“叔也多说两句,你别介意。我听说那天情形闹得很是难看,但林哥儿你别记恨村里人,大家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并不是针对你家,”

“况且,你爹和你这么些年来,为人和善,又教书助人,很多事大家都记在心里嘞”

“诸如钱六之人是少数,对他们你要提防,但也不要太放在心上,破坏自己心性,那老话说,他们是瓦罐,你是瓷器,跟他们硬碰,你不就亏啦”

对这一篇肺腑之言,叶林着实感激,又生出一种感动来。自穿越以来,他乍然面对紧迫的债务和陌生的环境,无形中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但现在想想,有赵叔这样真心为他好的人在,至少他的心里不是那么空落落,也不是总感觉着,自己弱小的肩膀,需要独自负担一整个世界的重量了。

“小子懂得了,谢赵叔指点,我定当铭记于心。”

叶林望着赵猎户,真正在心里接纳了除叶家外的第一个人。“家里面,还请赵叔多看顾着些,我家孤儿寡母,真怕我一出门,家人就被人欺负了。”

“你放心,有赵叔帮你看着呢”

“什么指点不指点的,赵叔不认得字,但赵叔年纪大了,见过的人和事比你多些,有些坏人啊,真是要狠捶一顿才能老实”

叶林莞尔,“哈哈,一顿不老实就再来一顿,没有一顿铁拳治不了的”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驴车拐过最后道山梁时,朝阳已攀上竹梢。说说笑笑间,沫阳县城很快就到了。叶林眯眼看着官道尽头青灰色的城墙,城头守军呵欠声与商贩叫卖声糅成朦胧的背景。

驴车进了城,阳光洒在宽阔的街道上,路面被照得亮堂堂的。

“卖包子嘞,新鲜出炉的包子!”“快来瞧一瞧,看一看,上好的绸缎!”

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叶林听着这些吆喝声,有种回到现代逛街的错觉。

街边大火炉上悬挂的烤鸭滋滋作响,金黄色的外皮油光发亮,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看了就垂涎欲滴。

叶林觉得早上吃过的朝食像是泡沫般迅速消失了,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糖油果子!脆麻花!"斜刺里窜出个总角小儿,竹篮里焦糖色的点心泛着油光。

赵猎户见状哈哈大笑,铜钱在空中划出弧线:"给秀才公垫垫肚子!"

叶林捧着烫手的油纸包,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眼眶发胀。咬破酥脆的外壳,饴糖的甜腻混着桂花香在舌尖炸开,竟是穿越以来尝到的第一口甜。

拐进东市,青砖墁地的长街陡然开阔。各式茶楼、饭馆鳞次栉比。说书的先生在茶楼里口若悬河,讲述着精彩的故事;唱曲的姑娘在戏台上婉转吟唱,歌声悠扬动听。街上行人衣着均是光鲜亮丽,来来往往,络绎不绝。

走着走着,一阵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叶林抬头一看,只见招牌上写着 “大顺斋” 三个字,原来已经到了。

大顺斋朱漆门楣上悬着鎏金牌匾,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吟。跑堂肩上搭着雪白巾子穿梭如蝶,八仙桌间飘来醋鱼香气,混着女儿红的醇厚,勾得人食指大动。

赵猎户带他走到大顺斋进出杂役的后门,将板车停好,找人请了王管事来看货。

叶林正待细看,后厨忽地泼出盆滚水,蒸腾的热气惊得他后退半步,后腰撞上板车凸起的木棱。

“老赵你可算来了,这次带了什么好货?”王管事圆润的嗓门穿透雾气。但见来人锦袍下摆沾着几点油渍,腰间玉坠随疾步叮咚作响,面团似的圆脸堆满笑意,眼尾褶子能夹住铜钱。

赵猎户指着板车道:“这回可又攒下不少好山货,昨日打了只獐子,还有些其他野物,怕放久了不新鲜,今儿就给你运来啦……

“那感情好啊,正缺这一味给几位客官尝鲜呢!” 王管事目光扫过板车上的货物,又看向一旁,只见一肤色微黑的俊美少年立在面前,虽衣着简朴,但气质卓然不群,面露微笑向他望来,顿生亲切之感。 “这位是?”

“这是我们村叶小秀才,你知道的吧?”

王管事看向叶林,精明的瞳仁倏地亮起:“久仰,久仰!谁人不知本县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年轻的秀才就是叶秀才,年少有为啊!”

叶林也拱手道:“久仰!”原身成绩确实不错,考上秀才后,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都挺优秀。半年前已经是正式的廪生,可以每月从官府领取廪米津贴。若不是这些奖学金,叶家的日子只怕早过不下去了。

赵猎户粗指头捏着獐子后腿晃了晃:"王老弟先验货?这獐子可是……"

“不急不急!山货交给他们清点就是,”王管事打断赵猎户,又对叶林道:“里面请,里面请,坐下说话……”

五、叶林:抓狂!还有一月就要大考,我还什么都没准备,怎么办,急,在线等! 胤禛:来,传授给你秘诀,第一点、先读120遍,再背120遍;第二点、------ 叶林:我谢谢您咧 ------

1.百度贴吧看来的回复

2 廪生: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代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

百度百科

总结一下清朝科举考试:1.童试、2.岁试(童试过了才能考,每年一次)、3.科试(相当于摸底考)通过者才有参加乡试资格、1-3为县州级考试、「纳粟入监(就是花银子捐一个监生)者可通关1-3,直接进入4. 4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三年一次,通过者为举人、5.会试(国家级考试)中者称贡士、6. 殿试(皇上监考)中者为进士。

乡试第一叫解元、会试第一叫会元、殿试第一叫状元。

只有通过了岁试的人才可以称为秀才。所以小叶同学现在已经完成前三考啦!

百柴瑛.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演变. 《 CNKI;WanFang 》 , 2006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考试倒计时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清穿之抱紧四爷大腿
连载中西江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