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的电线穿过拥挤在一起的老式居民楼,落了几只南飞的雁;楼下热气腾腾的早餐摊,骑车鸣笛声和自行车叮铃叮铃地响,轱辘压过树叶的声音清脆可闻,大人们嬉笑怒骂,孩子们哇哇大哭,有些家已搭起了锅灶,翻炒的香味飘了出来。
宋利之正跟自己老爸在饭桌上等她妈上菜,父女二人聚精会神地对着平板——
民国旧影上海滩,强弩之末的国民党抓捕上海地下组织头号人物,枪战激烈,你追我逃。英俊逼人的男主角拉开手榴弹往外一甩,慢镜头长达一分钟,才砰地炸开,顿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敌人炸个鲜血横流,而他风衣旋转,连上连层灰都没有,把同样面容洁净、媚眼红唇的女主角抱进了怀里,慢镜头又拉了一分钟。
紧接着屏幕一黑,数分钟白色字体滚动配旁白,再一黑“五年后。”画面亮起,延安,男女主穿着解放军服装,幸福地种田生娃。
“…………靠!”
宋利之把嘴里咬着的筷子一抽,“等半天,这结局,什么鬼啊!四十多集我都忍了,竟然还烂尾!”
宋爸气得一搁筷子,“都他妈瞎拍。”
正赶上宋妈端着汤出来,瞪了宋爸一眼,“好好吃饭,看什么平板!”又冲她,“宋荔枝!你马上该高考了吧!一天天还看、看,看能看上大学?”
“这我看谍战片,我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呀,对我考试老有用呢!”
“少跟我在这油嘴滑舌、偷奸耍滑的,有个屁用有!”
“妈,您形容您女儿,就不能用点好词吗!主要我们现在,是内卷的时代,大家都卷,文科就那点东西,已经不是谁背得多谁就牛皮了,而我!我看抗战片,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该有的爱国情操,这可谓,政治正确,秒杀学校一干渣渣,我对马克思主义简直就是一腔热血,你说谁敢给我判低分?”
宋利之掷地有声,宋爸被逗乐了,“你当你现在是你爷奶那个年代,大题写一句**万岁就能给你满分啊?”
“爸,你这就不懂了,不管什么年代,跟党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与中国国情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列宁毛,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发展观,绝对不会错——我要是错了,那错的不是我,是这个政治思想觉悟普遍不高的社会。”
宋利之觉得此处应有掌声,而父女二人向来心意相通,宋爸当即夸赞,“荔枝今年高考肯定没问题……”
“给你能的!”
哪知宋妈根本不买账,举着个汤勺,“我就问你个最简单的,为什么当时别的路走不通,偏偏**就能挽救旧中国?为什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别说,她还真不知道,政治书上又没写。宋利之:“嘿嘿,呵呵呵……”
“明明赶上新高考这么好的政策, 3你选两理一文,两文一理我都认了,你选三门文,侬脑子瓦特啊!”
宋妈见她这样,一脸我就知道的来气,捡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唠叨,“跟你说了多少次,好多大学的专业要求就是必须要搭一门理科,那纯文三门的可报专业比就50%,你一半的大学报不了,好说歹说,就是不听!死活非要选文,喜欢什么历史、文学、哲学……侬晓得这些专业有多难就业伐!我是相信你政治觉悟高,以后能成为那个,啊,哲学大神、大政治家,但别人晓得伐?别人信伐?为了国家,为了党和人民,谁不能喊两句口号啦?随便质疑你两句,说侬一女小囡别那么愤青,侬气不气啊?再说你看你每次考试,写得累个半死,分数时高时低的,册那,侬那个排名,那真是比上海二十多年的菜价波动还恐怖,能从几百掉到几千哦!你考个全校一百我整夜睡不着觉,生怕你下次给我掉出个三千名来!侬是真觉得侬老娘心脏太健康是吧!”
她妈每次骂起人来,普通话夹着上海方言,语速贼快,突突突跟机关枪一样,跌宕起伏的节奏回回都能戳中宋利之的笑穴:“哈哈哈哈……”
果不其然就迎来宋妈临头一掌。
宋利之顿时一阵猛咳,边用力咳边作痛苦状捂住胸口,给她爸使眼色——宋爸心领神会:“你看你,下手轻点,棍棒底下无孝子……”
“父女两个又演上了是伐?”
宋妈无语,宋爸立马拿出杀手锏,咣当当微信钱包转账声,宋妈秒收,后一脸狐疑:“侬抢银行去啦?”
宋爸嘿嘿笑道:“奖金、奖金。再说了,给老婆上交工资,给老婆花钱,那天经地义的事!”
宋利之紧跟其后:“哇塞耶!我真的慕了耶!麻麻你看,我爸比多爱你呢,这么多money,哇塞,侬嫁了个哈结棍的老公呀!”
“就宋荔枝这须溜拍马屁、油嘴滑舌的劲,我看真就随了你了!吃饭!”
餐桌下,宋利之悄悄给宋爸竖了个大拇指——不亏是革命好战友。
……
吵吵闹闹又不离不散的上海家庭,是中国每一个家庭日常生活的浓缩。
而每个家庭中,总要经历一段鸡飞狗跳的高考备战时期。
高三是中国学生的人生中相当难忘的高光时刻,百天倒计时漫长却又转瞬即逝,字迹还血红——宋利之曾不止一次经过教室说要把这玩意摘了。
然后就引起民愤。
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像这姑娘一样,从小就对政府政策有诸多乱七八糟的见解,教育局不给学生放假了、疫情期间政策这么安排了,人家都是抱怨归抱怨,该认真遵守还是遵守,宋利之满脑子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要搞学生运动!
尤其疫情复发的时候,学校坚持线下课,她那时候把各路领导和校长办的电话都打爆了,最后人家终于接了,开门见山一句:你是哪个学校、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
某人秒怂。
所以说到底,这就是宋利之从小跟着宋爸看抗战片、谍战剧,满怀个人英雄主义,要在众目瞩目下英勇牺牲,青史留名之迟来的中二病时期。
而宋利之本人又心大无比,完全没有现代小孩的矫情,诸多原因造就她这种神奇性格,经常跟大家不在一个次元里。她觉得自己是个神奇的美少女。
高考临近,她每天依旧该吃吃该睡睡,快乐似小神仙,偏偏成绩一路攀登,只高不低,前后左右的同桌纷纷掏出零食奉上:请大神不吝赐教。
宋利之:多培养政治觉悟。
问:怎么培养?
答:多看手撕鬼子。
遭众人一致鄙视,连一个薯角都没给她留下。
宋利之表示很无辜——别说他们了,就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她的成绩为啥突飞猛进。要说靠主观题拿分吧,她写主观题真全凭感觉,那感觉,比她妈阴晴不定的更年期还要随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以笔为剑,拔开笔帽,是刀剑出鞘。
当宋利之最后一次在考场上抒发完她背成顺口溜的马哲思想,她的高中生活就这么到头了。
就像历史课本上所有伟大事件的转折点,这是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代表着她个人历史的第一个阶段的结束。
但她毫不悲伤。
她彻底成了脱缰的野马,在巨大的KTV包厢里奔腾。灯红,酒绿,霓虹在闪烁,烧烤冒着香气,这家音乐餐厅有最正宗的上海本帮菜。
同学们捧着话筒,举着啤酒,互相碰杯,高呼毕业快乐、成年快乐。他们一起尖叫,一起承诺——高三七班,全体都有,无论以后去哪所大学,哪个城市,从事什么工作,高三七班,永远是一辈子的七班。
——她可当不了历史伟人,她就是那种做出一点点成绩、拥有一点点成就,哪怕只是王者荣耀打上巅峰赛,都想奖励自己百分之两百的小资产阶级思想。
面对困难会软弱,喜欢嘉奖自己,更贪图享乐。
光是此刻,她就觉得自己非常成功、非常满足了,因为终于熬出头了。
当然,也幸福。幸福十分。
一顿饭,一场歌,把没打完的牌都打了,没表完的白都表了,没拍完的高中vlog都拍了,四面八方的手机就叮铃铃的响,上海老妈们中气十足:侬个小鬼头,十二点了还不回家!
班长和一众班干部尽到最后班委职责,负责把家离得远的同学送回家。
黑得发亮的小轿车吭哧吭哧地来,当着一群十七八岁的少年们的面抛锚了。车主一脸抱歉,少年们无人在意,向来稳重得像个小老头的班长还问了句,“要叫交警来吗?”
车主:“叫了,我在等呢。你们几个人走呀,要着急的话要不再重约一个吧?”
班长:“不着急。就送她一个——宋利之,你着不着急啊?”
宋利之以提问代替回答:“所以侬为撒选个离我家最远的KTV。”
班长:“这是照顾到大家距离之后的结果,总有几个人照顾不到,很不幸,你就是那个幸运儿。”
——她合理怀疑班长在憋笑,但她没有证据。
刚聊到新话题,交警就骑着他的警察牌小电驴,以闪电般的速度出警了。
有交警帮忙,也不知道人家怎么捣鼓的,三下五除二,车就可以启动了。年轻的交警重新戴上手套,拍了拍车门,“车要经常开呀,尤其是新车,你不宠幸它,它就不理你了——你这是网约车?”交警看到车身上的标识,视线又滑向少年少女们,“不能超载啊,只能坐三个人。”
还是班长:“我们就坐她一个!”
宋利之当即拉开车门,证明我当你面立马就走,隔着车窗跟众人和警察叔叔挥手告别;车主见状也忙哈腰道谢,说警察叔叔辛苦了。交警也跟他们挥了挥手。
——这交警最多二十出头,一三十多岁的车主,一群十八岁的少年少女,全喊人家叔叔。
签过执法单,交警骑着小电驴走了;网约车也缓缓启动,稍微向左打了方向,就摆正车身,驶入直行道。剩下步行的自然顺着路沿了人行横道,向马路左侧的人行区走去。
少年少女们依旧热热闹闹的压着马路聊着天,享受着终于可以慢下来的时间,和即将迎来长达三个月整、没有作业的暑假。
正前方的十字路口自左驶来一辆砖红色的大货车,车速很快,几秒内就到了红绿灯下。
班长随便扫了眼红绿灯,然后就愣了愣。他不自觉地抬起手,众人都随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耀眼的红灯亮得分明,红色货车没有丝毫停下的兆头,甚至隐隐加速,打算抢了这个红灯。
凌晨十二点的这条马路上几乎没有车,绿化带挡住部分视角,所有人的呼吸不约而同的停了一个来回。
紧接着,一辆黑色轿车刚一露头,瞬间就被撞飞到空中,迅速翻滚两个来回,主驾驶位正正撞向电线杆,杆体瞬间倾斜,电缆摇晃不稳,擦出火花电明。
“宋利之!!!”
十秒后,人的大脑才得以接受到信息。
撕心裂肺的人声,在巨大的撞击声和烟雾中,格外渺小和可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