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葬礼前夕

翌日,董宛晨起盥洗后便由刘妈妈带着去了灵堂,走过廊桥时见到秋宜端了些图纸往董宛院子走来。想到一早见不到她,如今却在院子里见到秋宜,董宛便示意刘妈妈叫住秋宜。

“小姐。”秋宜端着图纸走来,面上一贯是驯顺地微笑,朝着董宛礼了一礼。

董宛见到秋宜,心下还有些惊喜,便语气轻快地朝她微笑道:“秋宜姐姐,早上想找些壶园带回来的物件,却见你不在院里,便是去取这些了罢,这些是何物呀?”

“回小姐的话,这些是由大少爷过去上学时整理的官员礼制礼法要式,大少爷说老爷昨日着意让小姐学习,叫奴婢取来给小姐。”秋宜微微躬身,低眉顺目地回话。

秋宜在董府的样子,似乎与去接董宛这一路不大一样。在平江府壶园和回京的这一路上,秋宜似乎更像是位稳妥的大姐姐,秋宜与董宛年纪相差不大,却比董宛身上多出许多老成周到。

董宛面上温文端庄,实则满脑子不装事,对小事是全无操心,与她稍有些交往变看得出她率性纯然,全无谋算,只是脑筋灵活、博闻强记,教人以为有多少城府。

然而秋宜似乎却总是谨慎小心、隐忍克制,生着一双含情美目、温柔可怜之相,身为董府夫人身边的一等女使,却总是将自己打扮得极为素净,神态也总是一板一眼,似是刻意将自己隐藏起来,却也处处简朴得体。

董宛见她如此态度,有些失望,稍稍留意,便看到秋宜后脑却戴着与她素净的着装甚不相符的金镂花嵌玉石发钗,却也没多想,董执如今身为从三品御史大夫,家中珍奇宝物自是许多,夫人身边得脸的女使穿金戴银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秋宜姐姐替我多谢大哥了罢?”董宛于是淡淡笑着说。

“奴婢并未见到大少爷,是书童前来传话的,小姐稍后可以亲自向大少爷道谢。”秋宜依旧是那平静浅淡地声调、规规矩矩地回答了董宛。

董宛便让秋宜先回去,一路上却在回忆先前的秋宜,一个多月前初见时,秋宜对她总有些怜惜神色,态度比如今也亲近许多,有时不及她开口,秋宜便像个姐姐一样主动上手替董宛穿衣盖被。而昨日回了董府,秋宜似乎便对自己退避三舍,近身服侍的活儿全都交给了文砚和刘妈妈做,自己也不知去了哪里。

昨夜和今晨,董宛都有意找秋宜问话,却见不到人影。

董宛便生出了几分好奇,随意地问刘妈妈:“秋宜姐姐既是母亲身边的一等女使,想来是家生子罢?”

“秋宜这孩子是夫人受故人所托,带回董府的孩子,并非家生。”刘妈妈对董宛柔声细气地回答到,满脸堆笑。

“故人?这是一桩什么事?”董宛不成想,这里头居然还有些文章。

“这事老奴也不大清楚,夫人为人厚道善良,想来大约是什么郎中掌柜、女使仆子遭了难要跑路,东拖西请求到了夫人头上,夫人心生怜意便出手搭救了。”

董宛略有些失望地道了声:“好吧。”

来到灵堂,除了已经合著的棺椁停放堂中,董宛先在堂下按照礼仪磕头,又跪在拜毡上默默了良久,才由擦过满脸泪水的刘妈妈扶着起身。

绕过了棺椁,董宛见到董朔长身玉立,肃然立在一旁,与张管事拿着画册和图纸选定各类装饰,董朔看董宛的神情落寞,心想宛儿实在是可怜,她大抵不记得母亲的样子了,于是道:“宛儿很像母亲。”

董宛听见董朔温润的声音,朝他微微一礼,便也走过去,听董朔与张管事如何商量筹备葬礼事宜了。

一日事毕,晚间,董宛、董朔与董执坐在一处用完晚膳。董执又留下一双儿女问话,得知了董朔已经安排好葬礼一应事宜时,董执便夸赞了他们,然后提点董朔道:“青柏可要记得,这既是你母亲的丧仪,也是你妹妹回京后第一次见到父母亲这许多在朝为官的友人。丧仪事大,也别忘了多多看顾些你妹妹。”

董朔答是。董宛闻言答了句“多谢父亲,多谢哥哥”。两人便一齐离开董朔书房了。

董宛走出书房看到是文砚来接自己,听见青柏在身后问到:“这是宛儿从壶园带回来的女使吗?”

董宛回身答是。文砚闻言也赶忙上前朝青柏行礼问安,自报家门:“奴婢是老太傅府上女使,奴婢父亲是老太傅身边仆从,母亲替老太傅管着庄子和市场上的书屋,奴婢自小便伺候小姐。”

董朔原本无甚表情的脸,闻言却轻轻一笑:“不想你家还是父亲主内,母亲主外。”

文砚不知该作何回答,脸上一红。

董朔的目光却没在文砚身上继续停留,而是对董宛说:“宛儿在府中若有哪里不惯的,就和刘妈妈、张管事知会一声,文砚是从壶园而来,府上一应事宜必是不大清楚,我记得母亲过去身边还有一女使名唤秋宜,也是自小在府中长大,知根知底,行事妥帖,如今也去了你院中,她与文砚都和你年岁相仿,想来能够相得益彰。”

“多谢哥哥,秋宜姐姐年长我几岁,照顾我很是周到细致。”

“那便好,这样吧,我送你回去,有些话也要和你院中人安顿一声。”

董宛于是便和董朔并肩而行。

董朔开口说到:“待到母亲丧仪结束,我便也要回去上学、准备科考了。如今朝局深不可测,父亲在御史台终究为难,大抵也是要等机会调离的。届时我与父亲皆忙于仕途,宛儿则需要担起管家之责了。”

董宛见董朔神色温和,目光清明、嘴角带笑,似是为了董宛好。董宛也知道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在启程回京时便被永远留在了平江府,心下焦虑怅惘不已,却也心知自己难辞其责,便点头应是。

董朔见状又言:“宛儿也不必害怕,府中仆从皆是身家清白、品行端正之人,刘妈妈、秋宜皆是由母亲一手培养的管家好手,宛儿有她们帮着,还有这么久的日子可以学习,必不会太难。何况及笄之后宛儿便可以谈婚论嫁了,那时宛儿已在府中练会了管家之能,岂不也是好事?”

宛儿此时却眼睛一亮:“既然出嫁了便要管家,那哥哥已然及冠,哥哥娶了新嫂回来,宛儿岂不是可以跟在新嫂身边学习管家,也不必亲自管家了?”

董朔谈起妹妹的亲事时一副老成模样,宛如董老爷上了身,如今教自己妹妹一通排揎,竟是老脸一红。

文砚也与董朔书童并肩跟在二人身后,见到董朔背在身后的手握成拳,身子一僵,便知道他这是被自家小姐说得羞了,想到这般风度翩翩、端直如松的青年也会这般,不由得也偷偷笑了。

董朔与董宛终于行至董宛院外,却见有洒扫女使向屋内喊了一声少爷小姐来了,刘妈妈和另外几个女使婆子便迎了出来。

刘妈妈迎上来:“小姐您回来了,少爷怎的也来了,秋宜那丫头方才还说在门口等着接小姐,也不知跑哪里去了。”

董宛闻言稍有些失落,董朔却面色如常:“无妨,便劳刘妈妈带我看看小姐的书房和住处。”

巡视一圈后,董朔对刘妈妈说:“小姐这里还差套茶具,带了这么多画稿,再从我那里搬个大些的画缸,这画箱是樟木做的吧,我那里也有个红雪松的,一并拿来给宛儿。刘妈妈,劳你着人明日去我那里取。”

董朔又给院中其他下人安顿了几句,意思与先头董老爷说得大差不差,无外乎忠心事主、勤勉负责,只是董朔还加了一句:“日后你们小姐是要承担管家之责的,你们跟在她身边,必得比过去更勤谨。”

众人答是,董朔也就离开了。

大约更晚些时候,董宛才在房里里看见秋宜,见她进门时将上午戴在头上的金玉发钗拿在手里,有些心不在焉的。

文砚关窗时,董宛坐在妆台边上由刘妈妈涂着桂花头油梳发,董宛见院外似有人秉灯夜行,便探头一看,似乎是大哥身边那名书童,便着秋宜出去问问看可是大哥落了什么东西,又或是另有事情交代。

“秋宜姐姐?”董宛见秋宜不应答,略提高些音量说到。

“诶,小姐可有什么吩咐?”秋宜如此才听到,赶忙走近董宛问到。

董宛再一探头看到那人已经不在,便摇了摇头,微笑道:“没有。”

秋宜见董宛看向窗外,便稍一思索,开口道:“方才净手回来见到了大少爷,大少爷嘱托了奴婢几句话,教好生照顾小姐,便耽搁了,小姐莫怪。”然后便替董宛整理起妆台来。

刘妈妈见状想提醒秋宜认真当差,董宛从镜中见到刘妈妈面色不善,便在她将欲开口时抬手拍了拍刘妈妈的手,示意她不要说,刘妈妈则微微低头示意,董宛便让文砚和秋宜先下去了。

不久,由阴阳先生选好的举哀之日便到了。

张管事在外间迎客,灵堂里,董执、董朔和董宛父女三人跪在灵前哭悼,身后是董家几乎全部的下人,呜呜咽咽之声不断,直至法事礼成,三人才由婢仆搀扶着起身,董老爷去外间见客,董朔董宛兄妹两个则留在了灵堂,招呼有意亲自到灵前吊唁的宾客。

秋宜自小跟在董夫人身边,董夫人教过她临摹《董美人墓志》,是以秋宜练得了一手华美□□不失飘逸的隋志小楷,秋宜便在堂外侧边的小桌记录礼品礼金。

从清晨到晌午,宾客都去了董府待客宴请的宴厅,由董执携着董宛挨桌问候见礼。

“宛儿,这位便是父亲的至交好友,温知彰温博士。” 董朔在一众宾客中见到这三位十分面善的客人,便让董宛跟上自己,一路快步走来向董宛介绍。

“温博士好,宛儿见过温博士、夫人、公子。” 董宛双眼还红肿着,此时见到生人却也不失礼数地露出浅淡而不达眼底的微笑,恭顺地问安。

董宛看见这位面容光滑平整、精神饱满的温博士头发却是花白发灰,颇有些鹤发童颜的味道,看面容比父亲还小些,看他夫妇二人神色,竟也是为母亲哭悼过,不由得平白多生出几分好感与亲近。

“宛儿如今出落成大姑娘了,甚么温博士,你该唤我声世伯。”

“宛儿和你母亲年轻时真真是一个模样。” 那温博士身旁慈眉善目的女子也走上前拉住董宛的手,亲切地说到。

“老太傅身子可还康健?做学生的忙于仕职,这些年也不曾去拜见他老人家,内心不安感喟,如今你母亲骤然病逝,想来他心下亦是痛苦万分,过去少不更事,如今已经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方才看见你外祖所题挽联那句‘天边霞散,掌上珠沉’,心下便酸涩不已,难以想象他该是如何心碎,宛儿往后可一定要多来温府走动走动,我与你伯母没有女儿,如今宛儿既已回京,往后定要多多来我家可好?”

董宛见这对夫妇不似巧言令色之人,对祖父和母亲皆是真情实意,他们身边的少年也是一副沉稳守礼、温润如玉的君子模样,对这一家人颇有好感,便应声答是,也回答道外祖父母身子还硬朗。

董宛忽地回忆起过去逢年过节似乎也常常在壶园见到过“太常博士温知彰”的贺礼,祖父似乎常提到这位温博士,于是才后知后觉地说:“外祖父常感念您挂心,您这些年来送来平江府的各种拓本藏书、古籍玉器,祖父都珍藏在库,时常拿出来朝我们夸耀您呢”

温知彰闻言喜上眉梢,难掩欣喜,竟是以袖拭泪。董朔带董宛又与周围人寒暄一圈,董宛将上午所见之人又是忘了个干净,只记得那位温博士一家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念奴娇
连载中汤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