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看,”褚良后退半步,上下打量着周琳,积雪从他厚重的靴子上簌簌落下.
“高了,也瘦了。一中的伙食还是那么差?”
“您尽打趣我。”周琳裹紧防寒服的领口,呼出的白气在极寒环境中迅速凝结。
“我们学校食堂的伙食水平怎么样,您还不清楚?”她不信褚随玉那个话痨回家不和父亲抱怨学校生活。
褚良嘴角微扬,显然想到了自己的儿子,转身为周琳介绍其他人。
“王成,煤炭探测的好手,当年和你父亲一起共事过。”
王成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脸上沟壑纵横,眼神却锐利如鹰。他冲周琳点点头,眼神里透着审视和一丝难以察觉的怀念。
“这是赵韵,基地矿床地质与矿产勘察专家,我们团队唯一的女性——加上你就是两位了。”褚良继续介绍。
赵韵比周琳想象的年轻,约莫刚四十出头,眼角的细纹掩不住眼中的光彩。
她热情地握住周琳的手,“你母亲的《激变期生态变迁手札》可是我们小组的必读资料。”
风雪渐大,周琳的视线越过他们,落在后方整齐排列的十道红色身影上。
他们静默如雕塑,面部被特制面罩覆盖,防寒服上没有任何标识。
“这是基地最新出产的智能机器人,负责这次行程的安保。”褚良的语气突然变得公事公办,周琳敏锐地察觉到一丝不对劲。
她想起基地里有机器人接管重要岗位的传言,不禁多看了几眼。
“编号C53,向您问好。”
为首的机器人突然开口,同时拉下面罩。
在场众人不约而同地倒吸一口冷气,显然褚良之前也没见过他们的真容。
在这个平均年龄五十岁的科考团里,C53的脸堪称人类科技的颠覆之作,棱角分明的下颌线,高挺的鼻梁,琉璃般剔透的眼在雪地反光下泛出奇异的光泽。
高大的机型令他看起来威严又优雅。
过于完美的事物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不是亲近,而是距离。
周琳眼睛不自在地眨巴一下,暗自咽了咽口水。
人果然还得多见见世面。
“你好,我叫周琳。”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
打招呼的同时,她想起周音在她小时候播放的影片,里面有个叫张无忌的小孩,他母亲临终时告诫他“越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短短的一句话给小小的老子大大的震撼,同理,她觉得漂亮男人也一样。
“招呼都打完了,咱们赶紧进去吧,太冷了。”褚良搓手打断初见的尴尬,抬头望向阴沉的天际。
“下一轮风暴快开始了。”
登船过程出奇地顺利。
远洋一号是基地最新研发的极地科考船,采用核动力与风帆混合驱动,船身覆盖着能吸收太阳能的特殊材料。
甲板上的狂风一遍遍刮乱周琳的发,她看着临东港在视野中渐渐缩小,最终在漫天风雪中凝成一个黑点,再看不见。
27年来第一次离开地下基地,心脏极速地跳动过后,逐渐平息下来,另一种难言的情绪如藤蔓缓慢爬上她的心头。
——
海上航行的日子比想象中单调。
最初几天,周琳还会为海面上漂浮的教堂尖顶和偶尔跃出水面的巨型海洋生物惊叹,但连续二十多天面对同样的灰蓝海天,新鲜感如潮水般退却。
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那些神秘的安保,尤其是C53。
远洋一号驶入相对平静的南极海域后,周琳养成了每天早晨到甲板透气的习惯。
黑色的海浪击打着船身,前方的身影不动如山。
他面朝无垠冰海,红色防寒服在风中猎猎作响。
周琳攥紧手中的杯子,里面灌满了特制的姜茶,据说能预防极地常见的失温症。
她清清嗓子,打算迈出友好社交的第一步:“今天又是你负责值班吗?”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这问题蠢得像在问雪是不是白的。
C53转过身来,动作流畅得不像机械造物。
“是的,周女士。”他的嗓音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感,“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他实在是太高了。
周琳必须仰头才能与他对视,上下的角度让对话天然带着俯视的压迫和仰视的小心谨慎。
她下意识摆手:“没别的事......就是想问问还要多久能到?”
“不出意外的话,7天。”C53精确的回答倒与他智能机器人的身份相符。
“意外?”周琳捕捉到这个不寻常的用词。
“科考会有什么意外?”按照之前发出的公告,这次科考不是一场和平的、友好的考察吗?
C53瞳孔微微收缩,开发者在设计之初便在人类和这些通过图灵测试的家伙设置了一把安全锁。
“地磁异常,常有通讯中断的情况。另外......”他停顿一下,“其他基地科考队也在附近活动。”
没见过太阳,也没见识武装冲突的周琳接下来的七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不知道是不是她有点草木皆兵了,她注意到科考队开始频繁开会,而C53等一干机器人则增加了巡逻班次。
正如C53预测的,第七天早晨,远洋一号平安抵达了祁连科考站附近。
周琳脑子里幻想的各色恐怖事件都没有发生。
几百年的气候剧变让曾经的南极大陆面目全非。
冰川大面积消退,裸露的陆地只剩下六百万平方公里。
第一次踏上冰原,周琳的双腿略微有点不听使唤,抖得厉害。
目之所及纯净的蓝与白交错成一幅壮丽图景,寒风裹挟着冰晶拍打在面罩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这里的太阳可真美。”赵韵赞道。
周琳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橙红色的巨日悬挂在冰原尽头,雪地像一张白色的宣纸尽情地吮吸着天赐的艳丽。
与基地人造光源完全不同,这轮太阳充满了原始而狂野的味道。
“还不走?后面有的你看。”C53的声音冷不丁在耳边响起,吓得周琳脚下一滑,险些摔倒。
他眼疾手快地扶住她的手臂,触感冰凉却稳固。
“你......你们机器人还有幽默细胞呢?”不都是按指令做事,一板一眼的吗?
“我的语言模块包含837种修辞方式。”他一本正经地回答。
接下来的日子印证了C53的话。
团队第二天就带着设备外出勘探,连C53他们都被抽调去执行任务,诺大的科考站只留下周琳和另外两个后勤人员。
每天的工作除了准备三餐,然后便是花大把的时间对着窗外千篇一律的冰雪景色发呆。偶尔能看到其他基地的飞行器掠过天际,提醒着她这片白色荒漠中暗藏的竞争。
第十天晚上,褚良团队意外地提前返回,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有好消息?”周琳给归来的每一个都满上一杯姜汁可乐。
“勘探结果超出预期。”褚良接过杯子,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再整理一周数据就能返航了。”
“老褚想家了!”赵韵笑着打趣。
晚餐气氛格外热烈。
王成破例喝了半杯白酒,眯着眼讲起年轻时和周琳父亲共事的过往;赵韵展示了她收集的稀有矿物样本;连一向严肃的褚良都哼起了不知名的小调。
周琳看着这群在严酷生存环境中仍然乐观的科学家,眼眶发热。
等其他人陆续回房,褚良叫住了正在收拾餐具的周琳。
“陪伯伯说说话吧。”
观测室的落地窗前,特制的玻璃抵御着窗外肆虐的寒风。
褚良突然叹了口气:“这么多年了,还没放弃?”
周琳的目光飘向窗外,“他们肯定还在地球的某个地方等我。”
轻飘飘的话,承载着十多年的坚持。
“小琳......”
褚良欲言又止,“夸父计划是单程航行,你明白吗?”
他们不会再回来了。
“我知道。”
周琳想起周音的笔记本,挺起了脊背,“妈妈说他们不会走。”
她抬头直视褚良的眼睛,“您也和我父亲共事二十多年,真的相信他会抛下我吗?”
褚良沉默了。
夸父计划里,只有巨富的商人和各行业的精英才有搭乘飞船的资格,他当时被列入准予进入的名单,却因无力承担妻子和儿子的船票,选择留在地球。
但谢萧容和周音,一个是当时全球能源开发的主事人,一个是享誉世界的生物学家,两个人完全有能力带走周琳。
这也是他这么多年没想明白的一点。
窗外,极光曼舞,绿色光带如纱幔般垂落,映照着窗前两人凝重的面容。
与此同时,科考站地下仓库。
外派巡逻队九人死守着仓库各大出口,低温等离子木仓透着暗泽。
C53将手指嵌入主控电脑,显示屏上闪过一行蓝色代码。
【指令识别中,计时30秒】。
C53薄唇紧抿,神情肃然,面上看不出平日里的半点温和。
【指令识别失败,您还有一次机会。】
“老大,还要再试吗?”其中一个机器人面露难色,频频向后张望。
“闭嘴,C06!”语气冷冽,不容置疑。
C06顿时不敢说话了。
时机已逝,C53果断撤回手,下令道:“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