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已经到了三月中旬,往常这个时候大地早已是一片绿色,但今年到了这个时候院里的桃树才刚长出花苞。
门外来往的大人们眉宇间也带着一股焦急和忧愁,话语间都说着今年看起来年景不好,没起个好头。
院子里,赵宁也有些烦恼,因为春天迟迟不来,她每年最盼望的活动就不能进行。
她每天看着桃树,看着花骨朵一点点变大。突然某天的早上,赵宁闻到了桃花独有的带着清苦味儿的香气。
院子里的桃花昨夜已经盛开了不少,形成了一片粉色的烟云。
院里的桃花让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脸上都带上了笑容,桃花的颜色鲜艳而富有生机,在这个普通老百姓衣服颜色大多暗沉的时候,这抹粉红也为他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花开了,其他植物也陆陆续续随之苏醒。这座在冬日里清冷而又静谧的小城也随之苏醒,大街上逐渐多了许多人,城里人生越发鼎沸。
之后每天赵宁都能发现不同的惊喜,有时候是菜园里的一株小草;有时候是桃花上的一只蝴蝶;又有时候就是街头农人挑来贩卖的新鲜野菜。
看到野菜,赵宁就知道,离春日的独有活动不远了。
果不其然,没过两天,经常做饭的孙二娘就通知大家明天一早出门去城外的山上采野菜。大家都兴奋起来了,在院子里憋了一个冬天,大家早就烦闷了。
这也是赵宁每年春天最期待的时候,可以尽情的去玩。她有一点的囤积癖,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东西。采来各种野菜,看它们填满背篓,心中的那种满足感就别提了。
第二天,大家早早的起床,吃过饭收拾好东西,带足中午的干粮就出发了。
从巷子里穿过,墙上的青苔和墙角的小野花给土黄色的墙面添了许多生机。大街上的行人虽然仍旧穿的很厚,但至少不再冻得瑟瑟发抖了。
赵宁不知道走了多久,但出发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到达山下的时候太阳已经走了快四分之一片天空了。
他们到的的地方有一片小池塘,池边有许多柳树和桑树。这个时候柳叶颜色嫩绿,柳枝随风飘动,偶尔轻点水面,让人想要和它一起随风起舞。
旁边不远处有一片农田,田里已经有人在干活了。大人们因为经常来这边采药,和村里人都认识。这里的人也知道孤儿院的情况,有什么事喊一声就有人过来,所以也没有什么不安全的。
院里的赵大叔和几个熟人大声打了招呼,说了几句闲话,大家就开始分队行动了。赵宁和几个小一点的孩子就在山下活动,留下一个大人看着他们,其他年龄大点人的都上了山。
分好队,大家就开始干起了活。赵宁以前只认识个蒲公英,还是托了它的花的缘故。至于其他野菜,都是这些年春天出来采野菜慢慢认识的。
这个时候野菜正是最好吃的时候,已经长大了茎叶却还没有老化。地上有荠荠菜,马齿苋,面条菜,车前草,灰灰菜等等,水边还有些蕨菜,它们在微风中摇摆的样子简直就是在说:快来摘我吧,看我多好吃啊。
这些野菜混上粗面粉,上锅蒸了或是烙成饼,又好吃又顶饱。野菜还可以水煮了拌点调料,早上就饭吃。
蕨菜置于沸水中煮上一会,取出,放在太阳下晒干,连续晒8—10天就能做成蕨菜干。其它野菜有的也能做成菜干,增加院里的储备粮食,也能给其他季节增添一些春天的味道。
赵宁还在一片坡地上发现了白蒿,这可是种好东西,大名叫茵陈,能治很多病,而孙二娘能用茵陈做出好吃的糕点来,这可是春日里的一大享受。
渐渐地,太阳升上了正中央。赵宁放下已经堆满了的小篓子,来到池边休息吃点东西。
她抬头向四方看去,到处都是一片富有生机的嫩绿色,让人忍不住心情愉快。只是当她看向两山间隙的时候,忍不住皱起了眉。
只见两座嫩绿色的大山后面,有一座山上依旧是积雪不化,一片萧瑟。赵宁分明记得以前这座山和其他山一样,到了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是生机了。
她也没想太多,看了几眼就不再关注这座奇怪的山了,只想着休息一会去另一边,那边说不定有什么新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