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远古秘事重塑灵根(1)

神庙前殿。

左侧石壁前,姜啟一一看过眼前的壁画又默默将其与先前记忆中的相比较。

“天地初开、羲皇娲皇以及抟土造人、教人技能……”

这几幅壁的确与之前相同,但又有些不同。

准确来说,若是一打眼看去与之前的确是一样的,但是一旦你稍微转动视线或是移动脚步又会发现其中的画面是在变化的。

“莫非得用神识去看?”

姜啟琢磨了半天忽然反应过来。

虽然,他现在没有灵力和修为,但神识的力量应该尚存。

神识力量与灵力修为有所不同,它没有严谨的层级划分,也不一定会随着灵力的增加而同步增长。

若是把神识理解为意念和精神力的话,这类修炼并不依赖于灵炁、灵根这些外物,而是要在日常中不断打磨意念、锻炼精神,日积月累之下方才能有显著成效的。

既然,它不依赖于外物,那么即使一个人没有灵根、灵力也是可以修成强大的精神力的。就像所谓的夺舍邪术,便是在没有灵力的情况下通过精神意念的攻击吞噬对方的神魂后占据对方的身体。

同样,姜啟现在虽没有灵根灵力,但他早已修炼过的那些神识力量却没有随之一起消散。因而,他当即集中精神,尝试用意念去观看眼前的壁画,寻找起那些隐藏在表象下的本质来。

这么一看,这些壁画立刻就显现出不同来。

他面前的第一幅壁画已不再是平面的了,而是变成立体地不断流动着的场景。

姜啟仿若一下便置身于一个戏台前,眼前的一切都是生动而立体的,而他则成为一名看客,在冷眼旁观者台上一出出的戏。

此时,他的面前正上演着天地初开的故事。

天地未分之时乃是一团如鸡子一般的混沌之物,而在混沌之外的虚空中却有一位神明一直伫立其上关注着它。

这位神明一体两面,一面如佛陀一般慈爱温和,另一面却如罗刹一般凶狠邪恶。

虚空之中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这一团混沌终于开始渐渐分开,神明慈爱的伸手一点,混沌中便孕育出了生命。

而与此同时,神明邪恶的那面趁其不意却是向包裹着生命的那团混沌中悄悄一点。

看着眼前的场景,姜啟心中很是诧异。

那混沌中的生命应就是盘古大神了,可那位神明又是谁,既点化了盘古,为何又要再点化混沌之气?

戏台上的场景倏然变幻,他赶紧再接着看。

此时,原本的一点生命已长成了一位巨人,原本的混沌中分离出清浊二气来。

澄清透明的清气不断上行,浓浊沉黑的浊气不断下行,而在下沉的浊气最深处却有一团浓黑的事物始终不曾消散分毫。

看到那如晕不开的墨迹般的一团黑物,姜啟立刻便联想到了之前的魔物。

“难道那位神明一面点化出了盘古大神,另一面又同时点化出了魔吗?”

姜啟心惊,这与典籍所载中天地初开的经过迥然不同。

若按照眼前场景来推断,众所周知的神与魔不但是由虚空中的奇异神明点化而来,而且两者在天地初开时就已经同时存在了。

戏台上的场景还在继续,他按捺住心中的震惊,耐心往后看去。

盘古大神不断将天地撑开,天地越分越远,如此又过了许多许多载,最后他终于力竭支持不住地倒下了。

在他生死的时候,他的眼耳口鼻、血肉四肢,发肤毛孔等身上的每一处皆化作风云雷霆、日月山河、虫蜱草木等天地间的事物。

而在这时地下浊气最深处的那团黑物在吸收了多年的浊气后终于孕育而生成为一个幼小的婴儿。

这时的世界一片祥和,世间生灵共存,婴儿也在缓慢生长。

岁月无声流逝,在他刚会顽皮地四处跑动的时候,天上却突然降下天罚,一时山崩地裂、洪水狂卷而似要将整个世间吞没。

戏台上的场景凝滞在这一刻,姜啟知道应是这第一幅壁画的故事讲完了。

收回意念后,他在壁画前又站了一会儿,这才踱步到第二幅壁画的前面。

第二幅壁画里,他依旧是看客,眼前仍是那一方戏台。

眼前是伏羲女娲二神在洪水中飘荡的场景。

漫天的洪水中几无生灵能存活下去,而在洪水上漂浮着一个如同小舟般大的木盆,里面坐着一对人身蛇尾的兄妹。

这名幸存的男孩便是伏羲,而那名女孩便是女娲。

木盆如一叶扁舟在滔天巨浪里飘摇沉浮。

又一波又一波的巨浪接连掀起,其中一个浪头间竟有一个正在挣扎啼哭的孩童。

那孩子生得十分好看,四肢也如藕节一般玉白圆润,此时却因不断哭嚎而浑身涨得通红。

女孩心中不忍,便央求哥哥与自己一起去把他救了上来。

三人又在这洪水中飘荡许久,直到洪水终于完全退去,他们才互相搀扶着从木盆里爬了出来。

可这世间除了这一对兄妹还有那个幼童外已再无其他生灵。

这一对兄妹便在这片烂泥废墟上着手开始建造自己的家园。

他们勤勤恳恳的劳作,同时还承担了抚养幼童的责任,世间万物一点点的恢复,他们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

最终场景停留在了男耕女织、万物生春的画面上。

姜啟收回神识,站在壁画前思考。

这第二幅画中的内容不长,但内容却再次出乎他所料。

除了众人皆曾听过的伏羲女娲曾入葫芦避水这一段故事外,他们竟还救下了一个孩童,而观那孩童面貌分明就是第一幅画中的那个四处跑动的魔童。

也不知二皇当时看没看出来这个孩童是魔,若是看出来了又为何还要抚养他长大呢?

他原以为看了第二幅画中的内容,没准就能找到第一幅画中问题的答案。

谁料,他心中的疑问却不减反增,而自己好奇心也随之越发浓烈。

姜啟没再歇息,紧接着又去看第三幅画。

这一次戏台上的场景已变换到世间生灵遍布,万物欣欣向荣的画面,而在繁茂大地的中心有一株通天巨树巍巍伫立在天地之间,除此之外,东西南北亦各有一根天柱在支撑着天地。

世间一旦繁盛起来便又孕育出了许多感应天地、天生地养的神灵,而那对兄妹也已长成健硕的青年和美貌的女子。

那名年轻貌美面目慈爱的女子便是女娲。她在河畔牵绳引泥,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出了新的物种。

这便是人类的起源了。

人类诞生后,伏羲与女娲教会了他们生存的技能和本领,让其能够在世间自给自足的生活下去。

但是,人类与这世间的其他生灵都不同。

他们虽有承袭了神完美无缺的外貌,却无法像神一样长存。

他们的寿数仅是短短几十、不过百载。可他们却有着其他生灵所不具备的聪慧、勤劳、果敢等各种优秀的品质。

于是,在伏羲女娲二皇的带领下,众神、人、妖等生灵各司其职,万事万物亦井井有条的发展着。

而那名幼童也已长成一名俊美的少年。

可这少年俊美是俊美了,却不知为何总是身带一股黑气,除了伏羲与女娲其他神都不喜欢他身上的这股气息,因而也越发疏远或排挤他。

某次,少年因争强好胜而打死了好些人,惹得女娲大怒要惩罚他。

可他并不服女娲的管教,不但与其争执,还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从此,这名少年便独自在世间游荡。

可世人皆不喜欢他身上的黑气,不是躲着他,就是赶他走。

于是,少年只得一路找荒僻的地方前行,而他的性格也变得越发的阴郁偏激。

他就这样漫无目地游荡了许多年,忽然,有一天他在一处停了下来。

这处地方与别的地方都不一样,它被浓郁的黑雾所包围,少年惊喜地发现这些黑雾与自己身上的黑气十分亲近。

内心欢喜不已的他便在此处便长久的待了下来。

又是好些年过去,天地间已繁盛得不行,而人类也在不断地繁衍壮大中成为了世间数量最庞大的族群。

那名少年此时已长成了青年的模样。

他在黑雾中建立起了自己的过度,有了自己的拥趸和族群。

日子本应这样平淡安生地过下去,可他心中仍是不甘想要报复女娲。

于是,他暗自计划一番又悄悄潜了回去,挑中了本就不对付的水火二神并不断在二神中间挑起事端。

终于,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打了起来。

二神打得惊天动地,最终水神共工落败,却在一气之下撞断了西方的天柱不周山,大地的一角也被同时损毁。

一时间山崩地裂,处处山火遍布、灾洪泛滥,天地即将倾覆。

女娲心爱这个世界又十分心疼自己创造出来的生命脆弱的人类们。

于是,她立刻开始炼石补天,辛辛苦苦地把天补好后,又分别在东西南北各重新立了一根天柱,与中间的通天神木一起撑起整个世界。

女娲补天时,伏羲亦开始重整世间。

待这些事情完毕,二神已太过操劳,便打算退隐。

但是,女娲在退隐前还做了一件事。她查出了挑起祸乱的幕后之人竟是那早年离家不见的少年。

于是,女娲打算联合伏羲一起惩处那人并将他剿灭。

可少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他早已长成一名强悍的青年,面对二神的围剿他彻底露出了自己暗黑魔王的一面,与二神颤抖在了一起。

这一仗打得天昏地暗,最终年轻魔王败落下来,二神将其剿灭。

娲皇看着眼前的青年心痛不已,一时心软竟留了他的一丝魂魄任其在世间自生自灭。

戏台上的场景至此再度凝滞。

第三幅壁画的内容有些长,姜啟收回神识时,额上已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此时,他已大致厘清了这三幅画所传达的重点便是魔。

总的来说,刨去那些众人皆知的故事,这三幅画想要传达的重要内容便是:第一,魔与神同生;第二,神即使知道那孩童的本质却仍博爱的将其救下抚养其长大;第三,二皇曾视其与其他神灵是平等的,并魔曾与神灵众生共存生活过很多许多年。

这些内容已颠覆了修真界现有的常识,让姜啟心中震撼不已。

他急于想知道接下来的壁画上又讲了些什么,于是赶紧向另一侧走去。

可当他站在第四幅壁画前再度放出神识去感知时事情却出现了变化。

文中的三段故事乃作者参考一些神话故事后发挥想象的私设。

大家看个乐就好,切勿考据,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2章 远古秘事重塑灵根(1)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黎明破晓
连载中斗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