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三人复盘发现疑点(2)

留园小院里,三人相对而坐。

姜啟看向一侧,偃无闷一时抓耳,一时挠腮,已这般“冥思苦想”了有好一会儿了。

他又看向另一侧,陆师兄虽然面上还是那样,但细看之下,他眉头几不可见地稍稍皱起,双眼一直盯着杯中茶水,右手中指却一直不住地点着杯壁。

“到底是忽略了什么呢?”

姜啟心中茫然,不知二人刚才到底是想到了什么关键的遗漏之处。

正相对无言时,偃无闷突然一拍脑门,道:“啊——,我知道了!”

与此同时,陆贤抬起头也正欲开口。

“筑基。”

“你居然筑基了。”

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姜啟。

“筑基?”

姜啟一愣。

“我筑基有什么不对吗?”

他指了指自己,一脸的困惑不解。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们不就是在讨论,我筑基时哪里出了问题吗?”

偃无闷却又摇了摇头,道:“不对。”

“啊?”

“你筑基这事儿,本就不对。”

“不是。无闷师兄,怎么你越说,我反而越不明白了。”

姜啟被偃无闷的反应给彻底绕糊涂了。

“无闷的意思是说,你在半年内就筑基,此与常理不合。”

陆贤一边示意俩人稍安勿躁,一边向姜啟解释偃无闷的意思。

“准确地说,是因为你身俱四灵根,却能在短短的半年内就筑基,相较常人确实过于不同。”

姜啟还是不解。

“不同吗?”

偃无闷却十分肯定的点了点头。

“很不同。”

他先指了指自己。

“我一个变异双灵根,当年用了四个多月才得以筑基”,

接着,又指了指陆贤。

“师兄是很纯的单灵根,当年也是用了百多日才筑基的。”

最后,他拍着姜啟的肩膀长叹了一声。

“哎——,阿啟啊,不是我打击你,你可是四灵根啊。”

姜啟一怔,这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测灵根那日偃无闷就和他解释过,灵根资质不同,修行的效率和速度也会有不同。

灵根越单一、纯净,其吸纳灵气并转化成灵力的效率也越高,修炼的速度也就越快。

分类来说:

单一属性灵根的修炼速度会比普通灵根快数倍,结丹时也不会有瓶颈,因此很纯的单灵根往往会被称为天灵根;

双灵根的修炼速度虽比单灵根慢些,但与普通资质相比还是较快的;

三灵根算是非常普通的一种资质,修炼速度也一般;

具有四、五种属性的灵根,因其属性杂且每种都不充裕,相应的修炼速度与会很缓慢,因此也被很多人称作废灵根。

而像偃无闷这种身俱的变异灵根的其实很少见,乃是在特定条件下由两、三种属性异变或升华产生的。但这种资质的人修炼速度也很快,不亚于单灵根。

姜啟是四灵根,所以按道理来说,不应当在半年内就能筑基成功。

于是,他便问道:“所以,一般四灵根都会用多长时间才能筑基?”

这回陆贤先给姜啟解释。

“四、五种属性的灵根修炼起来应当比较困难,耗费时间也会长很多。若不能借助外力,先剔除杂质再洗经伐髓,来提高修炼速度,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筑基。”

“借助外力?”姜啟一顿,忽反应过来,“师兄是指……筑基丹?”

“是。”陆贤点点头,“准确来说可以有很多种手段,筑基丹只是被使用得最多的一种。”

这下,姜啟便明白为什么偃无闷一上来就问自己有没有用丹药了。

“可是我……”

“可是你没有用筑基丹啊。”

姜啟刚开口说了三个字,偃无闷便替他答了。

“所以,怪就怪在这里啊。当年和我一起上山的人中,有的到现在还没筑基呢。他们中大多都是废灵根。”

听对方如此一对比,姜啟这才觉得自己半年内就顺利筑基,确是异乎寻常。

“因此,目前来看,共有三点可疑。”

偃无闷说着依次竖起手指,“第一,你的灵力样态与常人不同;第二,其中掺杂了两种不同且无法调和的能量;第三,你的灵根出现了问题。”

说到这儿,陆贤却不认同地摇了摇头,道:“也有可能不是灵根出现了问题。”

“嗯?”

偃无闷和姜啟同时转头望向陆贤。

“我在想……”,他中指不经意地敲着杯沿,缓缓道,“会不会是你的灵根本就异于常人,只不过我们之前都没遇见过这种情况。也有可能……”

偃无闷恍然:“也有可能根本就是测错了!”

他当即想起姜啟测灵根时的事儿来。

“我那时就觉得不对,怪不得。”

他这么说倒是让姜啟也记起来了。

测灵根那日偃无闷的确是差点和那位长老发生口角,但他当时身在阵中,看不到自身情况,并不清楚偃无闷为何事生气。

“所以,你当时到底发现什么了?”

“当时,当时……最先出现的不是四色灵光……”

偃无闷一边努力回忆,一边描述当时的状况。

“我记得,我先是看见你头顶四指处出现了一层薄薄的灵光,但很快就不见了,之后才又重聚出金、水、木、火四种灵光的。”

姜啟讶然。

“一开始只有一种吗?你确定?”

“嗯……很淡,很快就不见了。所以,我没太看清。”

偃无闷先时很确定,但姜啟如此问,他也觉得当时那灵光太淡了,以至于他现下不好保证。

但无论如何,姜啟都十分感激偃无闷的热忱相护。

“怪不得我看你当时一直在和那位长老争执。”

“我当时就说要再测一次,他们就是不干。还说我是在质疑长老的权威……”偃无闷越想越郁闷,直以拳击掌道,“呐,你看,这不就错了嘛。”

他说着一回头却见陆师兄尤在喃喃自语。

“也有可能,不……”

“什么?”

偃无闷的注意力立刻被转移,好奇地探头看着陆贤。

“你想到什么了?师兄。”

可陆贤却只道:“无事。”

他心下觉得,若偃无闷所说不错,那也可推测出另一种可能。但他一时却不到证据,只得暂时先按捺住心中猜测,转而说起其他。

“有可能是因为姜师弟的灵根特异且极为少见,所以,才会在筑基之时出现种种状况。现在的问题是……”

他面朝姜啟道,“你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偃无闷想也不想地抢白,“禀告师尊,请他老人家做主。我倒要看看那个测灵长老要如何解释。”

姜啟却没有立刻开口,心想着,不如先将此事放下,留待来日寻着妥当的时机再做打算。他只是个外门弟子又尚未拜师,无法像偃无闷那样,遇到事儿便底气十足地去找师尊撑腰。

“我——”

姜啟欲言又止,担心若是直接将心中所想倒出,可能会辜负无闷的一片好意。

他心中纠结,不知要怎么说才合适,嘴巴几次张合,却迟迟无法将话续下去。

陆贤倒是能猜到姜啟心中所想,转而不赞同地对偃无闷道:“无闷,姜师弟与我们不同。”

“不都是昆仑弟子,有何不同?”偃无闷不解,“师尊速来秉公持正,定不会袒护那人。”

陆贤却摇头了头:“正因为师尊素来秉公持重,我们才不能贸然将此事公开。”

“这是为何?”

偃无闷不明所以。

陆贤不答反问:“你可有证据?”

“阿啟就是证据啊……”

偃无闷话未说完就反应过来了。

目前,他们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姜啟不是四灵根的推测之上。

但姜啟到底是几灵根,又是否因灵根不同而导致差点走火入魔,这些他们并没有实证。

他心中明白,可还是有些不甘心。

“大不了当场再测一次灵根就是,我就不信在事实面前他还能如何狡辩。”

只听陆贤又问了。

“若那位长老咬死了自己全不知情,你待如何?”

“这……”

这点偃无闷倒是没有想到。

“冒着以下犯上的风险去告发长老,此乃下下之策。”

偃无闷只得无奈摊手,开始耍赖道:“那要怎么办嘛!师兄。”

“禀报还是应禀报的。”

陆贤食指曲起敲了敲桌面。

“不过,既已筑基不如借此机会请示师尊和玉清峰主,将姜师弟收入内门。其余事宜可待他入门后再做计较。”

“这个办法好!”

偃无闷一听,当即眼睛一亮。

姜啟也恍然大悟。

按照昆仑派的规矩,外门弟子具备筑基修为后,有两条晋升的路可以选择:

第一条,申请提高位阶,例如,姜啟目前是外门初阶弟子,那就可以申请成为中阶弟子。位阶提升后,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修炼资源,还能有机会加入掌事堂、法堂、经阁这些地方,以为其服务来换取更多的好处与权利。

第二条,则是申请进入内门拜师。但是,得有内门的长老、执事或客卿愿意收徒才行,简单来说,就是得有人看得上你才行。当然,选择进入内门后便没有升阶一说了,依旧得从最底层的弟子开始做起。

第二条路相较于第一条,显然更曲折、更难以达成,因此,大部分外门弟子在筑基后仍会选择留在外门。

但是,对于姜啟来说,是否可以升阶、有没有权利这些都是细枝末节。他最想达成的愿望,那当然是进入内门拜师。

何况,以他目前外门弟子的身份贸然和一位长老硬杠,不说容易被污蔑为入魔,就是最轻也落得个两败俱伤。还不如趁此时机,先抓住紧要的之处,其他的事情皆可待日后再徐徐图之。

思及此,他便钦佩地点头道:“陆师兄说得很对。”

偃无闷也连连点头,觉得果然是师兄的主意更为稳妥。

之后,三人便就要如何将此事禀告给姞光和酉姜二人而细细商议了一番。

待一切商议妥当后,姜啟对着陆贤郑重一礼。

“提请进入内门的事情,便全权拜托师兄了。”

陆贤侧身避过,只淡淡道:“不必。”

姜啟还有一个想法相与两人商议。

“此外,我还想去一趟书阁,看看能否从古籍或前人笔记中找到些相似的记录,也可作为凭据。”

陆贤想了想,觉得有更好的办法。

“外门书阁藏书有限,不如改日我领你去藏经阁找一找。”

姜啟听他如此说,更是惊喜。

藏经阁在内门,姜啟身为外门弟子没有令牌不便入内,但若是由内门弟子领着去便不一样了。

“如此甚好,那就多谢二位师兄了。”

姜啟也不再多客气,立时与二人约好,趁次日休沐同去藏经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黎明破晓
连载中斗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