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李白

好的,我将为您创作一个关于李白追求自由、反抗权贵的故事。为了让故事更精彩,我会先梳理一些基本的情节脉络。请您看看以下内容是否符合您的预期。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我会进行调整。

### 故事梗概

- **金銮殿上的困兽**:李白被召入宫中为唐玄宗和杨贵妃写诗助兴,表面上享受荣华富贵,内心却感到屈辱和束缚,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宫廷的"文宠"。

- **御赐金樽的讽刺**:高力士奉旨送来御酒,李白借酒消愁,却在醉酒后看清宫廷虚伪本质,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著名诗句。

- **月下独酌的觉醒**:李白在花园独饮,回忆少年时的自由梦想,与天上明月对饮,决定放弃虚名,追寻真正的自由。

- **朝堂上的决裂**:李白故意在玄宗面前醉酒失态,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磨墨,以狂放姿态主动终结自己的仕途,震惊朝野。

- **江湖逍遥的启程**:离宫后的李白策马奔腾,畅饮高歌,感受到久违的自由,开始他浪迹天涯、诗酒逍遥的后半生。

- **笑对逆境的洒脱**:即使遭遇政治迫害和贫困,李白依然保持乐观,在山水诗酒中找到人生真谛,留下无数传世佳作。

本次写作重点描写李白从意识到自己不过是皇帝玩物,到主动放弃荣华富贵、追求自由的过程,突出他桀骜不驯、不畏强权的性格特点,以及面对逆境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境界。

---

《谪仙行》

金銮殿上,丝竹声声。李白手持金樽,半倚在锦绣坐垫上,醉眼朦胧地望着殿中翩翩起舞的宫娥。他的青玉冠已经歪斜,一缕黑发垂落在额前,宽大的锦袍衣襟敞开,露出里面白色的中衣。

"李爱卿,再为贵妃赋诗一首如何?"唐玄宗揽着杨贵妃的香肩,笑吟吟地说道。

李白眨了眨眼睛,努力聚焦视线。他已经记不清这是本月第几次被召入宫中陪宴了。自从被玄宗赏识,以"谪仙人"之名供奉翰林,他本以为可以一展抱负,辅佐明君治国安邦。可现实却是——他不过是皇帝与贵妃宴饮时助兴的伶人罢了。

"臣......遵旨。"李白放下酒杯,摇晃着站起身。殿中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等着这位诗仙的新作。

杨贵妃娇笑着递上一方绣着牡丹的丝帕:"李翰林,就用这个拭墨吧。"

李白接过丝帕,指尖触到贵妃保养得宜的柔荑,闻到一股浓郁的龙涎香气。他抬眼看去,贵妃眼中带着几分挑逗,玄宗却似乎毫不在意。李白忽然觉得一阵恶心——在这华美的宫殿里,连人伦大防都成了可以随意戏弄的玩意儿。

"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提笔在铺开的宣纸上写下第一句,手腕却不由自主地抖了抖,一滴墨汁晕染开来,像是一滴黑色的泪。

"春风拂槛露华浓。"他继续写着,心中却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郁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写完最后一个字,李白将笔一掷,仰头大笑起来。

"好诗!好诗!"玄宗拍掌称赞,"高力士,赐酒!"

太监高力士端着金盘走来,盘中是一只镶嵌宝石的金樽。李白接过金樽,一饮而尽。酒液顺着嘴角流下,打湿了前襟。他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初出茅庐时在江陵酒楼上痛饮的场景。那时的酒虽然粗劣,却比这御酒痛快百倍。

"陛下,臣醉了,请容告退。"李白拱手道。

玄宗挥了挥手:"去吧,明日再召你。"

李白踉跄着退出大殿,夜风一吹,酒意更浓。月光如水,洒在宫廷的琉璃瓦上,泛起冷冽的光芒。他沿着回廊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御花园。

园中一株老梅树下,李白颓然坐下。他从怀中摸出随身携带的小酒壶,仰头灌了一口。这酒是他自己偷偷带的,比宫中的御酒烈得多。

"哈哈,哈哈哈......"李白突然放声大笑,笑声惊起了栖息在树上的几只乌鸦。"我李白,自诩'楚狂人',号称'凤歌笑孔丘',如今却成了笼中金丝雀,日日为帝王妃子唱些淫词艳曲!"

他抽出腰间的佩剑,剑身在月光下泛着寒光。这把剑曾随他走遍大江南北,如今却在深宫中渐渐锈蚀。李白挥舞长剑,在梅树下舞了起来。剑锋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啸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一边舞剑,一边吟诵着自己旧日的诗篇,"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剑越舞越快,诗句也越来越激昂。最后,李白一剑劈向梅树,剑刃深深嵌入树干。他松开剑柄,仰天大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哈哈哈......"

笑着笑着,眼泪却流了下来。李白颓然坐倒,背靠着梅树,望着天上的明月。那月亮多像他儿时在碎叶城看到的啊,清澈、冷冽、高不可攀。那时的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如今真的入了宫廷,却发现这里比任何地方都要肮脏虚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喃喃自语,忽然眼前一亮。他急忙从怀中掏出随身携带的纸笔,就着月光写下了这句诗。写完后,他盯着纸上的字迹看了许久,忽然做了一个决定。

次日清晨,高力士来传旨,召李白入宫陪宴。李白故意衣衫不整,头发蓬乱地去见驾。玄宗见他这副模样,皱了皱眉,但想到他的诗才,还是忍了下来。

"李爱卿,今日朕与贵妃游幸曲江,你随驾作诗。"

李白拱手一礼,故意大着舌头说:"臣......臣昨夜与月宫嫦娥对饮,至今未醒,恐怕......恐怕难以奉诏。"

殿中一片哗然。高力士厉声喝道:"李白!你好大的胆子!"

玄宗脸色阴沉下来:"李白,你可知罪?"

李白摇摇晃晃地站直身体,忽然放声大笑:"知罪?臣何罪之有?臣不过是说了实话罢了!"他指着高力士,"你这阉人,日日狐假虎威,今日我要你为我脱靴!"

又指向杨贵妃:"还有你,杨玉环!不过是个以色事人的妃子,我要你为我磨墨!"

满朝文武大惊失色。高力士气得浑身发抖,杨贵妃则掩面哭泣。玄宗勃然大怒,拍案而起:"李白!你疯了吗?"

李白却自顾自地坐下,脱下靴子扔向高力士:"来啊,给我脱靴!"然后又对杨贵妃勾了勾手指,"来,磨墨!我要作诗!"

玄宗怒极反笑:"好,好得很!高力士,就按他说的做!朕倒要看看,他能作出什么诗来!"

高力士咬牙切齿地为李白脱下臭烘烘的靴子,杨贵妃则梨花带雨地磨着墨。李白提起笔,在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首《清平调》,诗中极尽讽刺之能事,将玄宗比作昏庸的周幽王,将杨贵妃比作祸国的褒姒。

写完最后一个字,李白将笔一扔,大笑道:"拿去吧!这就是你们要的诗!"

玄宗看完诗作,脸色铁青:"来人!将李白逐出长安,永不录用!"

李白哈哈大笑,赤着脚走出大殿,边走边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当日午后,一匹瘦马驮着李白离开了长安城。马背上除了简单的行囊,就是几坛好酒。李白回头望了望巍峨的长安城墙,不仅没有半分留恋,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高声吟诵着,拍开一坛酒的泥封,仰头痛饮。酒液顺着脖颈流下,打湿了衣襟,但他毫不在意。

从此,李白彻底放浪形骸,游历天下。他在庐山观瀑,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在洞庭湖醉酒,留下"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在敬亭山独坐,感慨"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即便后来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李白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遇赦后,他立刻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仿佛那段苦难从未发生过。

晚年穷困潦倒,寄居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处时,李白依然每日饮酒赋诗。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他泛舟采石矶,醉眼朦胧中看到水中月影,大笑着伸手去捞,不慎落水而亡。

有人说他是醉酒失足,也有人说他是故意赴水捉月。但无论如何,这位"谪仙人"最终以最诗意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正如他在诗中所写:"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死后,他的诗作流传天下,妇孺皆知。而当年那些权贵——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之流,却成了历史的笑柄。正如李白预言的那样:"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千年之后,人们依然传诵着李白的诗篇,向往着他那种"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不羁。因为他代表的,是人类灵魂深处对自由最纯粹的渴望。

---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 **庐山真面**:李白离开长安后游历庐山写下的《望庐山瀑布》,将展现他如何在大自然中找到真正的知己,瀑布的奔放自由成为他精神世界的写照。

- **夜郎悲欢**:李白被卷入永王李璘叛乱而遭流放夜郎的经历,可以突显他即使面对政治迫害依然保持乐观,写下"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的豁达诗句。

- **捉月传说**:李白晚年醉后赴水捉月而死的浪漫结局,将完美诠释他一生追求超脱世俗、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理想主义情怀。

希望这个关于李白追求自由、反抗权贵的故事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果需要更多细节或调整,请随时告诉我。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快穿:从岳飞重生开始
连载中天明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