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年代渣哥13

眼瞅着年关越来越近,沈家又收到了元宁从东北寄来的超大包裹。

这次的包裹比往常更大,也更沉。里面除了份量更足的腊肉、山货等好东西,还多了两个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密封的极其严实的小陶罐。

沈红军废了一番功夫,小心翼翼地把这俩罐子拆开。

刚打开盖子,一股异常醇厚浓郁、带着奇特药香的酒气就飘了出来,只是闻上一口,都觉得浑身舒坦,关节筋骨好像都松快了些。

他赶紧把盖子盖紧,拿起元宁随包裹寄来的信。信上,元宁详细说了这药的来历。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虎骨和人参是他淘换来的,其他药材是请教了老中医后在山上采的。

叮嘱沈红军,这药酒力道猛,天只能喝一小盅,千万不能贪多。

看完信,一向坚强、流血不流泪的沈红军也忍不住鼻子一酸,眼眶就红了。

刘梅接过信一看,心里又暖又酸,嘴上却故意酸溜溜地说:“哼!这个臭小子,真是白疼他啦!最惦记、最心疼的还是你这个老东西!

这虎骨人参酒后劲儿大得狠,让你每天只能喝一酒盅。

怕你喝多了把控不住,连专用的小酒盅都给你寄回来了。我以后可是会盯着你的,敢贪杯,就把酒给你没收。”

沈红军欢喜的应了一声,宝贝似的捧着那两罐酒,小心翼翼地收好。

这可是儿子冒着风险、费尽心思给他弄来的,专门调理他这老寒腿的,金贵着呢。

他几乎能想象的出,元宁是怎样根据老中医画的草药图进山采药。

怎样省吃俭用换来了虎骨和老山参,又是怎样在老中医的指导下细心炮制这坛药酒。

刘梅虽然嘴上说着酸话,其实心里暖烘烘的,儿子知道孝顺、心疼丈夫,她高兴还来不及。

她把包裹里的腊肉、腊肠和熏肉放到橱柜里仔细收好:“行了,今晚给你炒个下酒菜,你就着儿子孝敬老爹的酒,好好补补身子。

这可是儿子的一片心意,你可得坚持喝,但必须严格按照儿子说的,每天就一盅,可不能过量。”

“媳妇,你就放心吧,我绝对不会喝过量。”

晚上,美滋滋地倒了一小盅儿子寄来的虎骨酒。

酒一入口,辛辣中带着一股药香,顺着喉咙下去,胃里暖烘烘的,没过一会儿,就觉得那条伤腿的酸痛感好像真的减轻了些许。

“这酒真有点门道。”他惊喜地对刘梅说:“感觉骨头缝里都热乎了!”

从那以后,每天晚饭时喝一小盅虎骨酒,成了沈红军雷打不动的习惯。

每次喝的时候,他都会念叨两句:“也不知道元宁那小子在乡下过年,吃的啥……有没有饺子吃……”

眼瞅着天儿越来越冷,元宁抢在大雪封路前,跑了一趟县城,又给家里寄了个超大的包裹。

之后就彻底开启了猫冬模式,天天窝在热炕头上,美滋滋地喝着他上辈子囤的香浓奶茶,抱着平板电脑追那些又狗血又上头的剧。这小日子过得,那真叫一个舒坦。

房间里他特意给贴了隔音符,哪怕他把平板声音放到最大,都不用担心会被别人听到。

腊月三十这天,周强把所有的知青召集起来:“按照往年的惯例,咱们知青点大年三十这天聚在一起吃个年夜饭。

吃完饭,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守夜。当然这是自愿参加的,如果有其他想法的,咱们也不勉强。”

大家伙都没什么意见,大伙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年,总比一个人冷冷清清想家强吧。

元宁也没有意见,他从屋外缸里拿出一块冻得硬邦邦的五花肉送到厨房。

“年前我妈寄来两张肉票,我买了一块五花肉,咱今天吃顿好的。”

程红接过五花肉:“你一个南方人过年也吃饺子啊?”

元宁笑笑:“我爸以前在东北这边当过几年兵,最喜欢吃的就是饺子。别说过年,就是逢年过节我家都要包饺子。”

李爱红从缸里捞了两颗白菜:“酸菜馅儿的成不?我拌的酸菜馅饺子老好吃了。”

“成,太成了,我太喜欢酸菜馅儿的饺子了,之前在国营饭店吃过一回,心心念念都是这一口。”

其他人也都不是空着手来的,有两个知青凑了几斤白面,他们不但炒了好几个肉菜,还吃上了白面饺子。

周强从屋里拿出一瓶烧刀子乐呵呵的举起来。

“同志们,过年了,咱也整点儿好的,这可是我好不容易才淘换来的,今天晚上咱们不醉不归。”

男知青们一看有酒,立马来了精神,纷纷拿起自己的搪瓷缸子凑了过去。

女知青们则笑着端起了泡着红糖水的杯子。

“来!为了咱们从五湖四海聚在一起过的这个年,干杯!”

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大大小小的缸子杯子叮叮当当地碰到一起,气氛一下子就热络起来了。

大家吃着平时舍不得吃的肉菜和饺子,喝着喝着,说笑打闹。

之前那点生分和想家的愁绪好像也随着这热闹劲消散了不少,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元宁知道原身酒量不行,但不知道他是一杯倒,喝了两口酒的他,饭都没吃完就直接晕了。

大家看他醉得连坐都坐不稳了,两个关系不错的男知青赶紧架起他,跟踉跄跄地把他扶回屋。

元宁强撑着最后一丝清醒跟人道了谢,反锁上门,往被窝里一躺就不省人事了。

一觉睡到大中午,元宁揉着发胀的脑袋慢悠悠地醒过来,只觉得口干舌燥,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疼。

他眯着眼发了会儿呆,才想起昨晚自己那点糗事。

闪身进了空间,喝了一杯灵泉水,又去卫生间洗了个热水澡,喝了碗热乎乎的小米粥,舒服的叹了口气。

换上一身干净利落的棉袄棉裤,感觉整个人又重新活过来了。

从空间出来,打开房门,一股清冷新鲜的空气立刻涌了进来。

外面白茫茫一片,下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大雪不知什么时候停了。

门外的积雪厚得能没过小腿肚,阳光照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老房子不禁压,元宁从空间仓库里翻出一双厚实耐磨的劳保手套戴上。

扛着铁锹,手脚并用地顺着围墙爬上了房顶,开始“吭哧吭哧”地清理积雪。

扫完雪,元宁把铁锹放到柴棚里,又从柴垛上,抱了两捆木柴回屋。

大铁锅里添上水,回屋关上门后锅里添水煮了一锅三鲜馅儿的饺子。

空间淡水大虾仁大,配上鸡蛋和韭菜。口感清爽、鲜香不腻。

元宁的饭量本就不小,如今吃了大力丸和强身健体丸后,就更能吃了。

连吃了三大碗三鲜饺子,打了个饱嗝,回空间刷牙漱口,又啃了个苹果。

直到身上味道散尽,才把锅刷干净锁上门,拎着装礼物的篮子分别去了村支书和大队长家拜年。

村支书家送的是黄桃罐头和水果什锦。

大队长家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孙孙,元宁把他妈寄过来的麦乳精拿上一罐,又装了一包红糖。

大过年的,元宁哪家都是稍坐一会儿就离开了。

大队长媳妇翠英婶子这几天都快愁死了,小孙孙母乳不够吃。

在部队当兵的小儿子电话打到村委,说是托人买了奶粉和麦乳精寄过来,可远水解不了近渴。

元宁这一罐麦乳精可真是救急了。翠英婶子对元宁那叫一个感激,过后打发二儿子往知青院送了不少自家炒的花生、晒的菜干和积的酸菜。

时间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走着,转眼就是几年过去了。

知青院里的知青越来越多,前院大通铺,后院单间全部住满不说,有的单间甚至住了两个人。

这几年下来,能回城的寥寥无几,不少老知青,因为年龄和看不到回城的希望的原因,嫁或者娶了屯里的年轻小伙或姑娘,搬出了知青院。

当然也有不少是知青之间相互看对眼,结成了夫妻。

像元宁这样独来独往,一直都单身,连恋爱都不肯谈的老知青还真不多。

因为元宁长得好看,踏实能干,家里还经常给他寄钱寄东西,不少女知青和屯里的姑娘都对他芳心暗许。

奈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无论是含蓄的示好,还是大胆的表白,通通都被元宁拒之门外。

也有见他油盐不进,想通过算计赖上他的。

只可惜他的心硬得很,无论是他路过的河边假装落水,还是山上假装崴脚,亦或者直接投怀送抱,他都视若无睹。

有人道德绑架求他下水救人,他直接帮忙叫人,还很抱歉告诉他们,自己小时候溺过水,不会游泳还晕水,没办法救人。

假装崴脚也很好解决,直接让她把脚崴断,歇着去吧。

投怀送抱就很更简单了,他躲得快,不但躲得快,还会送那人一张倒霉符,不磕掉两颗门牙,算元宁输。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4章 年代渣哥13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快穿之元宁的渣男之旅
连载中昨日烟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