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赵香看了很久,最后挑中了离周围学校近一些的铺子,位置卡在街道转角,虽然不是很大,只有八平方米,但窗门朝外是比较方便。

月租金十二块,几乎是普通工资的一半,对赵香来说非常肉痛,无奈这里的地段人流量多。

原本月租金是十五块,多亏了闺女会来事,一句长期租赁,店内维修,三言两语说服了店主降低租金,直感概小小年怎么能如此聪明!

赵香跟自家男人道:“有没有觉得满满定州县以后知道的东西特别多?”

蒋宏文用她当时的话反驳道:“咋滴,我闺女就不能脑子变好了!”

赵香:“……”

铺子租下来后,一家三口没急着回去,蒋宏文决定带母女在明苏转一圈。

周围是一两层高的青石瓦房和水泥砖房,中央马路很窄,两侧能看到绿油油的树木光景,车辆很少见,只有现下流行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来往驶过。

不知不觉走到了东边,白石护栏边有一片波光粼粼的清澈绿湖。

蒋珺看着绿湖对面筑起的红棕色的楼房,问道:“那是什么地方?”

旁边做竹制品的老爷爷回答道:“临景丽区,新建的房。”

蒋珺心想,原来除了特区,明苏也出现了商品房,还以为要九十年代才会开始普遍兴起。

“爷爷,买下来要多少钱啊?”

老爷爷笑呵呵道:“五百。”

蒋宏文和赵香刚觉得太便宜,又听见老爷爷在后面加了句一平方米,顿时惊得眼睛都瞪圆了。

五百?!按照一百平方米算,那岂不是买个房要五万!天文数字啊。

比起父母的吃惊,蒋珺的表现冷静许多,因为大脑一直在盘算着房价。

八十年代明苏的商品房是五百一平方米,经济特区一千一平方米,现在最便宜的应该是北城的房,百元平方,后来翻了千倍不止。

“……”

蒋珺一阵叹息,光想有什么用,这年头的万年户也不是满大街都是,她连千元户都混不上,先改善伙食吧。

她收拾好心态,转身跟爸妈回家,路上经过挂牌油漆写起来的春桥国营供销社。

蒋宏文走进去买了三颗大白兔奶糖,手指拈出三张一角钱的纸币。

收账的是吴锦锦,她没有收下钱,而是取出自己的粮票抵了三角,笑道:“当我请满满的。”

蒋宏文笑道:“谢谢弟媳。”

蒋珺走到果区和粮区看了眼价格,心想如果按这个买来做糖水不仅赚不到利润,连成本都要赔进去了。

她望了眼不远处搭起大棚和小棚错位的菜场,高处的方块格子写着板正的几个红字,春桥农副产品市场。

蒋珺起了心思,背着聊天的父母偷偷溜出去,在每个摊位走走停停,随口问价,顺着对方往后套话,聊到别家摊位上有什么卖。

如此下来,菜市场各个摊位都清楚了个七七八八,有位大叔瞧着小女娃晃悠来晃悠去光问不买,吐槽道:“哪来的小孩捣乱!”

没想到,下一刻小女娃慢悠悠地走到他的摊位面前,抬头问道:“叔叔,这盆里的是海带吗?”

“走开走开,不招待小屁孩。”大叔转身懒得理,把鱼从吊线铁勾上取下,手法娴熟用刀刮鱼鳞,开膛破肚。

“叔叔,我替妈妈跟那边的阿姨订了两斤鸡蛋,那边的阿姨说您这儿有干海带,我想问一斤卖多少钱?”

大叔呆滞了一瞬:“替妈妈买啊。”他顿感误会了,放下刀摆起好脸色道:“一斤八毛。”

“一斤五毛。”蒋珺抬头砍价道。

大叔好笑道:“你小姑娘不懂可不要乱讲啊,砍掉我快一半价钱了,之前干海带卖上一块钱一斤,我这便宜还不要供票,这样做生意亏死啊!”

蒋珺不紧不慢,诚恳道:“大叔,我是为了能让您多赚点呀,干海带以前是稀缺货卖价高,但这两年沿海沿江的镇乡建了养殖场,产量上来后成本低价格放不掉,也不好卖了。”

“本来呢,是可以去那些镇乡买,价格估计比五毛还低,就是多费趟功夫,我们想要就近,您这与其滞销出不去,不如卖给我妈妈,我们要量大,每个星期都进一批,长期生意有个定量赚。”

大叔听得一愣一愣的,整个人都傻眼了,伸出头盯着穿着白绣花短袖的小女娃,脸蛋圆圆,个子也就到他大腿,说话还奶声奶气的,讲出的内容完全不是这年纪就会的。

最离谱的是他居然真被一个小孩说动了,心里有点犹豫,最近海带难卖,价格也不舍得降,他之前收了大批存货都出不去。

如果能做成长期生意,总利润肯定还有涨的。

“这个……”大叔斟酌片刻,有点松口的意思,看着小女孩脚步往外挪的迹象,连忙道:“五毛太少了,一斤六毛。”

“没问题。”蒋珺的脚步回旋,露出一个微笑,答应得很痛快,快到大叔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人下套了。

“满满!”

后面传来的父母焦急寻找的高喊声,蒋珺一路小跑招手回去道:“我在这儿。”

大叔还没回过神来,周围的大娘大婶大爷都凑过来,揶揄道:“老齐,被杀价了吧,没想到你这么难搞也有这一天哈哈哈。”

“这小娃娃口才一流啊,嘴甜的我两元一斤鸡蛋卖成一块五,特别会套话,我这大嘴巴没忍住,连老齐的事儿都透了。”

“我家绿豆一斤三毛,被小朋友绕进去了,那我说你多买一点我给你折几分钱,结果搁我这批发呢,要走了二十公斤少赚了两元哎呦。”

“我不一样喽,小青苹果和甜杆咋卖咋买不杀价,最后问我送不送地瓜和番薯,虽说这种东西多得是值不了几个钱,她太会讲了,买一送一都出来了。”

“你前几天说婆娘种多了又不想送出去,现在不是正好解决了。”

几人面面相觑,伸出大拇指,连连赞叹。

“厉害,真厉害!把底细全都摸清了,哪家生出来的神童啊,鬼精鬼精的!”

另一边,赵香声音里带着点庆幸和哭腔抱住她。“你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又把你弄丢了。”

后面的蒋宏文的神情阴沉了很多,嘴唇颤抖道:“满满,你以后再不跟爸爸妈妈说一声就乱跑出去,我们真的会很生气。”

蒋珺懊恼,想到定州县才刚过去不久 ,自己给父母带来担忧和阴影的确莽撞了,真诚认错道:“我再也不会了。”

赵香问道:“你刚刚进去干嘛了?”

蒋珺如实相告,把刚才的事情都说了一遍,叫他们到日期带钱拿货。

赵香震惊得说不出话,把小闺女转了个圈看一遍,摸摸小脑壳子:“你咋懂这么多啊?”

“不知道呀,我梦到老天说要给我一个聪明的脑袋。”蒋珺露出无辜的神色,也跟着摸摸小脑袋。

她早就找好措辞了,如果一直按照五岁的年纪演下去,时间线拉的太漫长,怕心智都磋磨回去了。

一则她不是实力派演员出身,容易露馅,二则时代洪流发展的局势不等人,她不喜欢坐以待毙。

蒋宏文长叹了口气,蹲下来语重心长道:“满满,我们很高兴你变得健康,但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偶尔学会收敛锋芒,免得承担不属于你这个年龄而承担的重任。”

蒋珺看懂了蒋宏文的情绪,那是一种害怕,担心与小孩年纪不符的早熟带来未知的结果。

她上辈子独来独往,摸爬滚打更多,还从未受过亲情的教育,心情顿时有点微妙感。

“若是满满有想做的事情,一直这样与众不同呢?”

赵香直视着小闺女的眼睛,不知怎的有种恍如隔世的陌生感,心里流过一丝酸涩,她那双干多了农活而有些粗糙的手抬起来摸了摸她脸侧。

“我不是多聪明多有文化的人,但妈妈觉得满满可以多多依靠,信任我们,让我们替你完成你想做的,保护你的与众不同,直到长成自由的大鸟,好吗?”

蒋珺望着父母的眼睛,忽然感到心底深扎多年的血刺被拔除了。

“好,满满答应你们。”

此番交谈后,蒋珺决定退居至父母身后,当起了无忧无虑的小孩,以及那隐藏的幕后推手。

赵香泡着海带,惊奇道:“这个也能做糖水呀?我以为只有糖加水和煮红薯。”

“满满见过梦里的海带绿豆汤很受欢迎。”蒋珺边回答,看着逢年过节有宴席才会搬出来的铁桶,量了量尺寸,然后拿着笔在纸上开始画画。

“爸爸,这是铺子的装修风格。”

蒋宏文看到那歪歪扭扭的线条,笑出声道:“满满的画画水平真不错,爸爸就按照这个改造。”

蒋珺看了一眼幼稚的画,没有办法,无论写字还是画画都是长年累月练习形成肌肉记忆才能精准控制和掌握。

现在剩下两个问题没解决,糖和制冷机。

首先就是糖,供销社的白砂糖每斤八毛钱,但糖类是根据票证供应的,她手里没有大量的糖票,买到的有限。

至于制冷机,说高端点就是电冰箱,完全是奢侈品,八百元一台加供票,更白日做梦了。

在蒋珺看来,问题是用来解决的,如果没有就去想办法获取,方式有很多种。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开局八五[年代]
连载中刺猬咬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