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人物
1.林砚(租客,23岁,插画师)
性格:敏感内向,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像未完成的画”,因童年模糊的“被抛弃感”频繁租记忆。
核心动机:寻找“缺失的童年片段”——她隐约记得小时候和一个“总穿白裙子的姐姐”待过,但父母说她是独生女。
2.老周(馆主,60岁左右,跛脚,总戴遮住半张脸的旧帽子)
性格:沉默寡言,对租客的故事从不多问,整理记忆胶片时会偷偷摩挲左手无名指(那里有淡淡的戒指痕)。
核心动机:表面是“清理冗余记忆的商人”,实则在寻找“被偷走的某段记忆”——他的胶片柜里有一个上锁的铁盒,里面空着。
3.阿哲(长期租客,25岁,酒吧调酒师。
性格:外向但眼神空洞,租了“100种不同的快乐记忆”,每天换着体验,身体已开始变得半透明。
核心动机:逃避“亲手造成好友意外死亡”的愧疚记忆,试图用别人的快乐覆盖自己的痛苦。
人物关系
林砚 →老周:租客与馆主,林砚总觉得老周看她的眼神“像在看另一个人”,老周对她租的“童年相关记忆”格外关注。
林砚vs.阿哲:偶然认识的“同病相怜者”,阿哲劝她“别陷太深”,却在她接近真相时试图阻止(怕自己的秘密被揭开)。
?老周 vs.林砚:隐藏关系——老周是林砚从未见过的外公,而他寻找的“丢失记忆”,正是林砚童年时被带走的真相。
主要故事线
1.主线:林砚的“姐姐之谜”
林砚租到一段“白裙子女孩在樱花树下唱歌”的记忆,发现女孩的项链和自己从小戴的银锁一模一样。
顺着线索追查,发现这段记忆的原主人是“已故的周晚晴”(老周的女儿),而晚晴正是她的亲姐姐(当年因重病被父母送走,对外谎称“从未存在”)。
2.副线1:老周的秘密
林砚偶然看到老周的铁盒,里面有一张褪色的照片:年轻的老周抱着两个小女孩(晚晴和幼年林砚)。
揭露真相:老周当年为保护病重的晚晴和年幼的林砚,与女儿、外孙女被迫分离,记忆被“记忆猎人”(专门掠夺珍贵记忆倒卖的人)偷走,他开馆是为了等“猎人可能留下的线索”。
3.副线2:阿哲的代价
阿哲的身体透明到能看见骨骼,他租的记忆开始“反噬”——快乐片段里总会闪过好友坠楼的画面。
最终选择“赎回自己的记忆”:在老周帮助下直面愧疚,身体恢复实体,但需要用“余生的部分快乐记忆”作为交换。
4.结局线
林砚与老周相认,两人联手找到“记忆猎人”,夺回老周的记忆(里面有晚晴最后的笑容)。
林砚不再租记忆,开始用画笔记录“属于自己的生活”,她的画里第一次出现了清晰的“樱花树和两个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