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不愧是帝王,短暂的震惊过后,皇帝便已经冷静下来,他垂眸看向跪在地上的容和。
“今日你是击了登闻鼓才来到这大殿,按照规矩,你要先受五十杖刑,容和,你可想清楚了?”
“不可!”程澜梦张开双手挡在容和面前,五十杖刑,正常人不死都得脱成皮,更何况是一身沉疴旧疾的容和。
“是我敲的登闻鼓,要打打我!”
一直安安静静跪在一旁的罗莹同时高声大喊。
“罗姨!”
程澜梦瞳孔地震,谁也不行。
若她们中必须有一人承担此杖刑,那她费尽千辛万苦走上这个大殿还有什么意义。
程澜梦跪行着转身对着皇帝双手触地,“皇上,登闻鼓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广开言路、体恤民情,让蒙受冤屈的百姓得到公正的裁决。但为了防止无端刁民的恶意上访,这才规定击登闻鼓者先杖刑五十,请问皇上,娘亲和姨娘身上的累累伤痕是否有作假痕迹?可是恶意诬告那程敬?求皇上明察秋毫,既开言路,就让真正遭受迫害的百姓,能得到正义的裁决,而不是断绝她最后一条求生的活路。”
“大胆程澜!身为女子,皇上还没有治你的欺君之罪,你还敢开口求情!”
早就对程澜心生不满的官员出声呵斥。
“欺君之罪?”程澜梦抬头看向站出来的人,“范大人,我朝律条哪一条有规定女子不得参加科举?”
“你!”
范大人顿住,律法确实没有明确规定。
“律法是没写女子不能参加科考当官,但礼教明确男主外、女主内,官员是外域之责,女子若涉足,就是违礼。且自古以来男女有别,你女扮男装混入科举,就是有违祖制扰乱风化,还敢在此大言不惭!”胡须发白的老者从人群中走出来,替补了范大人的位置。
范大人顿时昂首挺胸,一双眼睛恶狠狠的瞪向程澜梦,想要听听她还能怎么狡辩。
面对周遭各种斥责的视线,程澜梦低笑一声,然后从地上缓缓站起来,她转身看向老者,“御史大人,您要和我说礼,那我就来和您好好辨辨。”
“你等反对女子科举,认为女子不得参加科举,多将 “男女有别” 等同于 “男女有尊卑、有资格之差”,但 “礼” 的根本逻辑是 “秩序与公正”,其中 “为国举贤” 是礼的重要分支 ——《礼记?礼运》明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的 “贤”“能” 从未限定 “性别”,只论 “德行” 与 “才干”。”
说着程澜梦又朝皇上的方向拱了一下手,“皇上以 ‘仁政’ 为礼之核心治天下,‘仁政’ 的关键是 ‘尽用天下之才’,若女子中有通经史、懂治道者,却因性别被拒于科举之外,便是 ‘壅塞贤路’,违背 ‘仁政’ 之礼,反而不如 ‘广纳女贤’ 更合 ‘君仁臣忠’ 的礼之规范。”
“还是说你等这么反对女子科举,怕的其实是自己的才能比不过女子,被女子比下去?”
御史柴大人的一张老脸顿时涨得通红。
能让御史大人吃瘪,皇帝终于再次将视线落在了程澜,不程澜梦身上。
已经说到这个地步,程澜梦也想为天下的女子争上一争,她再次转身对着皇上叩拜,“礼要求女子 “齐家”—— 操持家事、教化子女、协调宗族,这些能力本质是 “治事之能”:能管好一家的人伦、财物,便可能管好一县的民生;能教化子女明事理,便可能教化百姓守秩序。若女子将 “齐家” 之能延伸至 “治国”,正是 “以小见大、守礼而进”,而非 “越礼”。就像《周礼》中设 “九嫔”“女史” 掌后宫教化、文书,本质是 “用女子之能补男子之缺”,女子参加科举、入仕治民,只是将 “后宫之能” 延伸至 “天下之治”,一脉相承,让贤能者无论男女皆得其位,让家国因更多贤才而安稳,这才是 “礼” 真正要守护的秩序。”
“小女子程澜梦恳请陛下,能给全天下的女子多一条活路,开女户设女官!女子不一定非要躲在男子的羽翼下,遇到战事灾荒,女子即使不能上阵杀敌,也能坚定的稳守后方,而不是成为他人的累赘。”
“这这这……”
“荒唐,女子怎可为官!”
“就是,就是,太大逆不道了!”
“太放肆了,一派胡言!一派胡言!”
……
此起彼伏的斥责声充斥着程澜梦的四周,若这些愤怒的视线能化作实质,恐怕她早已经千疮百孔。
“皇、皇上!“看戏的武官人群里,却在这时走出来一人,他的神情有些忐忑,也有些兴奋。
原本议论纷纷的言官们不由停下话头,在朝堂上只要不涉及军资,武官们向来是坐山观虎斗,今日怎么站出来了。
其他看戏的武官也面露疑惑,不管是程夫人要休夫,还是程澜男扮女装参加科举,都跟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然而接下来这位武官的话,却让他们下意识收起了看戏的心态。
“皇上,历朝历代,每次战役,除了将军指挥得当能以少胜多外,其余大多都是兵多者胜。兵力才是抵御外敌入侵,保卫家国的核心,若无足够的兵力,则无国防可言,国易沦为 “待宰羔羊”。”
“但大肆征兵,又会影响民众安定,若一户被征走一两名青壮年,剩余老弱妇孺无力维持生计,要么沦为流民,要么被迫卖儿鬻女,可谓是家破人亡。”
武官们面露难色,打仗需要无数的兵,年年征兵,年年不足,就是因为如果有的选没有人愿意当兵,男子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顶梁柱,一个家还靠什么支撑。
龙椅上,皇帝也是皱起了眉头,他比谁都渴望兵多。
大殿上有片刻的寂静。
“卫大人,我们现在在讨论程澜的欺君之罪,你现在说这些是故意扰乱视线吗?”在这片寂静中柴大人再次站了出来。
被点到名字的卫大人低笑一声,随后朝着皇上行叩拜大礼。
“皇上,臣附议程澜的提议,若女子能支撑起一家门楣,能让外出的父兄或丈夫安心,男子何愁不能在外大展拳脚,建功立业,哪怕有朝一日以身殉国,也不用担心家中妻女无依无靠。”
大殿上再次陷入寂静,但随之就被阵阵议论声覆盖。
多少士兵不愿意打仗,就是因为牵挂家中,如果少了这层牵挂,他们是不是就能安心上阵杀敌?
女子也能撑起门楣,那大肆征兵的危害也能减半?
若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是不是就能成为一支不惧生死的军队?
但是,女子真的能支撑起门楣吗?
怎么不能!他们身上穿的衣衫不都是有织女绣娘缝制,挣的银两肯定够一个家庭的开销。还有街上那些小摊小贩,不也有女子在做。
她们能做活,为什么就不能当官呢?
“皇上!”
贵妃娘娘从椅子上起身,不等她行礼,皇上已经上前扶住了她的手。
皇上:“贵妃有话请说。”
议论纷纷的官员见状安静下来。
贵妃却什么也没有说,而是对着侧后方站着的宫女招了一下手。
宫女对上贵妃的视线,常年相伴的默契,让她瞬间领悟到贵妃的用意。于是站出来对着后方的大臣和前面站着的皇上皇后行了一礼,然后自信大方的说到:“奴婢不才,是贵妃娘娘殿中的管事宫女。因为自小陪伴在贵妃身边,所以熟读四书五经,操持贵妃殿中事物亦不在话下,同时奴婢还会一点拳脚功夫,若各位有不信,可以上前和奴婢比划两下。”
“奴婢虽然没有知悦姐姐会的多,但略识得些药材,在医术上略懂皮毛,若有朝一日出宫,相信开一家药房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另一名宫女也站出来说到。
皇后娘娘身后的宫女,在皇后的示意下也走了出来,“奴婢不爱读书,但奴婢喜欢做吃的,娘娘说奴婢这手艺能赶上京城里大酒楼的大厨手艺,想来也能开一间酒楼。”
她们都不缺自食其力的本事,缺的是一个能让她们大展拳脚的环境,如果让她们放开手脚去做,未必不能超过男子。
“皇上,皇上,您不能让那贱妇休夫啊!”一声凄厉的喊叫突然从大殿外传来。
正在思虑的众人顿时一惊,转身朝大殿入口看去,就见今日这场闹剧归根究底的始作俑者慌里慌张的冲进来。
程敬只收到容和要休自己的消息,大殿后面发生的事情他还不知晓,因此见没有人阻拦,他便指着容和对着皇帝一脸委屈的诉说:“皇上,您一定要替臣做主。抛开臣的亲事是皇上您钦赐不谈,自古以来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妻子需顺夫命、守妇道。她容和没有遵从这三从四德,还教唆子女与臣反目,如今更是想要休了臣,臣一家世代忠良,被她欺辱至此,已无任何颜面。”
说到这里,程敬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臣自知已无力挽回夫妻情分,在今日前已经同意与容和和离,却不成想她竟然要将此等家事闹到大殿上,丝毫不顾及皇上的颜面,让满朝文武来看我程国侯府的笑话,臣恳求皇上为臣做主。”
随着最后一个音节落下,程敬的额头重重磕在地砖上,一声一声,仿佛把内心所有的悲愤都融化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