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 5 章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的秦王朝在秦始皇去世仅仅三年之后就轰然倒塌,仿佛强大的秦王朝脱离了秦始皇就无法存在一样,但关于秦亡的原因却众说纷纭。】

【确定的是大秦帝国因始皇一人而存在,他离去了,大秦帝国也就迅速崩塌了。】

【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孕育出了一个震慑古今的一个人物,那就是嬴政。

除了大秦之外,历史上再无任何一个朝代能够为帝王一个人的意志所运转。

也只有这般的存在,秦始皇才能够完成其他朝代数代君王都无法做到的事情。】

【弹幕:陛下他只是一个人,这个庞大的帝国因为他一个人而存在,这样的事情从古至今也只会出现在陛下的身上了。】

【弹幕:政哥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一个人能站在他身边。父母先后抛弃他,儿子不理解他,还要和他对着干,臣子先不说他们和政哥本来就不在一个阶梯上,而且他们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不少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政哥他只有他的王座。】

【弹幕:希望政哥有准备救心丸,否则会被秦二世的事迹气的吐血。】

【弹幕:咱就是说扶苏这孩子怎么这么傻?你这孩子也太孝顺了。(贬义)】

【弹幕:扶苏也太不争气了,一手好牌打个稀烂。】

【弹幕:……】

“废物,扶苏是怎么当皇帝的!”嬴政缓缓深吸一口气,额头上的青筋一跳一跳的,身边的大臣们已经冷汗直冒,感觉大事不好。

一想到扶苏,嬴政的眉头不由自主的微微皱起。这位被儒家熏陶的大秦长公子一直都是被他寄予厚望,没想到……

赵高听到始皇怒意的同时既惶恐又高兴,看来公子扶苏没有继位的可能了。

【弹幕:扶苏应该能算是比较可惜的太子了,虽然扶苏没当过太子。】

【弹幕:可惜扶苏,还不如可惜始皇呢。始皇一死,随便一个假昭就能让扶苏自杀,死的太不负责任了,他甚至都不核实一下真假,丢下了臣子百姓。】

【弹幕:扶苏差太远了,皇位之争那次不是打出了脑子,到他这可真省心。】

【弹幕:扶苏不理解政哥,甚至不辨诏书真假就自杀,听名字就知道始皇对他寄予厚望啊!】

【弹幕:扶苏被腐儒教傻了呗,一直以来都推崇周朝的分封制,这也造成了他的悲剧,大秦的悲剧!】

【弹幕:大秦的制度总设计师李斯在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路线之争中,站在秦始皇一边,赢得了最终的路线胜利,位极人臣,参与改写历史的最后一步。可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要复周礼,行分封,扶苏作为他的弟子,上位后也不知道会不会支持老师。】

【弹幕:王朝后期出现了很多儒士把持朝政蒙蔽圣听,空谈误国,甚至拥有把持君王更替的权利的情况。】

嬴政皱眉,心想:儒家对于扶苏的荼毒甚深,竟然达到了影响帝国基业的地步,看来要给扶苏换一位老师了,李斯就很适合。

扶苏脸色苍白,呆呆的看向天幕,是我错了吗,我辜负了父皇的信任。

秦制沿袭千年,竟是他错了,信念一朝崩塌,他脑内一片空白。

而且儒家推崇的分封制真就那么完美无缺吗,为何自己此前从未怀疑过。

老师总说分封制的好,听多了这竟成了他的执念,现在竟告诉他是他错的离谱,还为了分封制复周礼不惜一次又一次惹怒父皇。

看到弹幕的厌恶,某些酸儒纷纷不平,暴君暴政的唾骂着始皇帝。

………………………………

【公元前210年,千古一帝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途中因病去世。】

【始皇去世之后,赵高联合胡亥和李斯,秘不发丧,篡改遗诏。

以秦始皇的名义,伪造了诏书,逼迫公子扶苏自尽。

当伪造的诏书发往北方之后,一向孝顺的扶苏,根本没有怀疑诏书的准确性,直接选择听命自尽了。

而胡亥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就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

【弹幕:心疼政哥,他所信任的人无不背叛于他,生母赵姬为了情人和私生子背叛政哥,赵高李斯在政哥死后篡改遗诏,付以重任的继承人不理解他……】

【弹幕:心疼陛下,陛下孤独的踽踽独行于黑暗中,周围只有谩骂和不解。】

【弹幕:扶苏还是没能在政哥离开的时候生长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假诏说信就信,就算是真的,以他当时的条件起兵造反也不是难事,结果死的这么憋屈,天下落入胡亥那个败家子手中,弄得民不聊生。】

【弹幕:是的,他自杀,对得起儒家所说的孝顺,但对不起的是支持他的臣子,是等着他的天下百姓。】

【弹幕:扶苏还是太懦弱了,辜负了政哥的信任不说,还逃避了他应背负的责任。】

【弹幕:一道圣旨就会自杀的人,你期望他能做什么大事?扶苏都被派到边疆监军了,有老蒙家的支持,手握三十万大军,真要动起来还有胡亥赵高什么事?】

嬴政放在竹简上的手缓缓收紧,手上青筋突起,被信任的人背叛和因此大秦二世而亡的事实刺激得满腔怒火,稳了稳声线,冷声道,“好,好得很!赵高,李斯,胡亥……”

在场被喊到名字的两人浑身寒毛直竖,心跳也是猛地加速,整个人宛若坠入了深不见底的寒渊,仓惶跪下。

嬴政望着不远处惊慌跪倒在地的赵高李斯,一双锐目渐渐低沉冷厉下来。

“亡秦者胡也!”嬴政终是开口道,“朕曾以为这只不过是个流言罢了,却不想这个胡竟是指胡亥。"

赵高李斯虽是跪伏在地,但依旧可以感觉到停留在自己身上的无数道利剑般的愤怒目光。

寂静无声的大殿中涌现出庞大的压力覆盖在两人身上,那冰冷的压力中还伴随着浓浓的杀意……

【弹幕:但不可否认的是,政斯可谓是天作之合,君臣相得,默契拉满,天下无敌。在面对分封制“群臣皆以为便”的朝堂上,李斯是唯一与秦始皇有着同样令世人匪夷所思之孤独理想的同道之人。要是政哥他活得更久一点,李斯绝不敢也绝不会僭越。偏偏他与扶苏理念不合,扶苏尊儒,还养成了那么一个宽和得近乎迂腐的性子。】

【弹幕:始皇与李斯曾携手于朝堂,面对全天下的质疑,一往无前。秦帝国制度确立了,可路线之争停止了吗?没有。偏偏扶苏是儒家,他不确定扶苏上位后会不会推翻他和陛下建立的法家。】

此时的扶苏已经明白了为什么父皇会对他恨铁不成钢,为什么李斯不惜要背叛父皇也要改遗诏了,他跟父皇真的是差远了。

【弹幕:李斯后面死的好惨,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这不仅是他的悲剧,也是大秦的悲剧。】

【弹幕:李斯他只能打辅助,适合像秦始皇那样强势有战略眼光的君主,但他把控不了大局,只能辅助,办事处理能力强,却当不了处中枢有战略决策的宰相。】

【弹幕:李斯自认和扶苏理念不同,因为李斯推行的都是扶苏认为太急切,不利天下安定的政策,一旦扶苏上位,自已可能就靠边站了。】

【弹幕:秦末的政治格局还在延续战国的一些风气的,李斯那家伙在始皇去世后一直没有安全感,后期也没有了上进心,亲手毁了自己的功业 ,也毁了自己的性命和名声,真是让人惋惜。】

【弹幕:李斯也算是法家成就高峰了,一生辅佐君主一统六国,以秦法治天下,虽然结局惨了点,可法家的大佬结局能有个好下场也没几个啊,正常。】

【弹幕:李斯协助秦始皇一统六国,提议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在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都居功甚伟,除了改遗诏这个污点,也算得上是名相吧。】

听到天幕的认可,李斯心情颇为复杂,但面上不显,只压了压头。

嬴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叹息道:“李斯,你糊涂呀!若是……”

嬴政停下了话语,虽未说完,但那未尽之语却……

原本其他朝臣低垂着头, 屏住呼吸, 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在听到陛下未尽之言后,皆是惊愕地抬起头来。

大臣们一阵恍惚,他们还记得当时讨论分封还是郡县的问题时,他们都极力推崇分封,只有李斯力排众议,不惜得罪所有人也要行郡县,没有天幕的话,他们可能迫于陛下威严他们只能实施,但从心底里,他们并不一定会认同,也不认为郡县制会走得长远。

…………………………

【沙丘之变后,胡亥登基为帝,只顾贪图享乐。而胡亥采取的一系列荒唐、残暴的制度,使得秦朝政府的统治失灵。

朝中功臣和基层政权被摧毁,所有的朝政,则交给了赵高和李斯两人,李斯又被赵高诬陷谋反,最后被直接腰斩。在这之后,秦国的朝政大权,就彻底落入到了赵高的手里,使得大秦快速灭亡。】

【弹幕:感觉政哥最大的失误就是没个优秀可靠的儿子!】

【弹幕:都说扶苏仁孝,可我只看到了懦弱,只能说他让所有人都失望了,不辨遗诏真假直接自杀,没有丝毫责任心。他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帝国的正统,是整个国家的未来。他有想过让他弟弟当了皇帝之后,国家会怎样呢?他有想过百姓会怎样吗?没有,身为长子,帝国的继承人,他有真正的为国为民考虑过吗?】

扶苏直愣愣地看着天幕飘过的对他的评论,苦笑,原来自己竟是那井底之蛙,无知者无畏,还害得大秦二世而亡,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因他而陷入战乱,他是大秦的罪人啊。

回想来原是他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于国于民无用。

“我此前时常因废分封之事反对顶撞父皇,不知悔改,父皇定是对我失望了。”那么他之后又该如何做?扶苏陷入迷茫。

【秦始皇在世时,挟统一六国之势,没有任何人敢说一个不字,可始皇帝一死,这种势便逐渐消散,直至无影无踪。六国贵族煽风点火领头造反,不支持胡亥暴政治理下的百姓,纷纷响应。】

【弹幕:既然都统一了那天下百姓可都盼着过好日子呢,结果徭役越来越繁重,还要去适应秦法,秦国的文字,秦国的度量衡,货币等等,虽然有利于维护统治,利在千秋,但仍对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弹幕: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可是奠定了大一统的文化、习俗、政治的基础。】

【弹幕:还是对六国贵族太好了,然后统治时间还短,六国上一辈还在,后代不给力,而且秦法对于六国民众还需要时间去适应。】

【弹幕:始皇在位之际,六国余孽也只不过是暗中集结涌动而已,丝毫不敢正面与之对抗。只有等到秦始皇逝世之后,他们才敢跳出来,准备推翻大秦。】

【弹幕:可惜留给祖龙陛下的时间还是太短了呀。】

………………

【虽然秦朝灭亡始于农民起义,但是推翻秦朝的过程中,六国旧的贵族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秦朝的灭亡终归源于六国的复仇。

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的旧贵族纷纷起兵,企图恢复六国的统治。

本来按照秦始皇设立的制度,六国贵族原本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但是假传圣旨登上帝位的胡亥却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因为得罪了儒家,还有那些想要反秦的六国遗族大肆宣扬暴秦舆论,导致秦始皇被抹黑了两千年,

他的功绩被大大低估,执政过错被大大放大,被骂残暴不仁,被骂暴君,不恤民力,

但从目前考古的一些竹简中显示陈胜吴广逾期不是死刑,处罚是分情况的,秦朝法律没有后世儒家说的那么严厉,也发现了秦亡不是民力的问题,而是秦不能消化灭了六国带来的生产力,

这就是为什么汉朝开始实施分封和郡县制并存的原因。

一个想要传万世的帝王怎么会为了修帝陵亏空国库,必然都是在能承受的情况下修建,如果秦始皇真的暴君到百姓接受不了的程度,为何陈胜吴广起义还要以扶苏的名义,怎么不直接说反抗暴君秦始皇。】

【弹幕:明明大雨失期不罚或小罚,结果被陈胜吴广忽悠成皆斩。】

【弹幕:陈胜吴广有名有字是贵族,起义的地点不在去戍边的路线上……】

原本蹦跶欢实的酸儒和六国贵族发现他们曾今屡试不爽的招数失效了,出门只要说句暴秦暴君便会被义愤填膺的百姓围殴。

曾经他们宣传始皇帝的暴政来控制百姓思想,让百姓仇视大秦,而后私下接触,挑起战乱,但现在那暴君威望甚重,还得民心……

赢政平静至极,诋毁也好,夸赞也好,并不能影响他分毫,他也不需要其他人的承认,但若危及大秦……

………………

【……秦国奉行的是以战养战,能够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建功立业,所以秦国扫**时所向披靡,让敌人闻风丧胆。

但是国家统一后这种制度的就行不通了。秦实施的战时管控机制,等到了一统了,国家的概念还没有真正形成,人多有反叛之心,没有能力的胡亥,只能被赵高控制了……】

【弹幕:而且秦始皇急着筑长城,确实赋税颇重,如果把周期拉长应该会好很多。】

【弹幕:感觉秦的快速颠覆和同样是二世而亡的隋朝几乎一模一样,

经历了那么多艰苦的战争,没能制定一套完善的让民众休养生息的国策,仍然推行劳民的国策!

这让两个本该创造更加伟大成就的伟大帝国却转瞬即逝,昙花一现!悲哉、哀哉!】

隋文帝一脸懵,怎么我的大隋也二世而亡了?是哪个败家子败光家业的,太子做什么去了。

【弹幕:乱世用重罚本就无可厚非,他是有错,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始皇的功绝对大于过,而他最大的错,就是太急了,他想趁着他还在位,将后世千年之事,一齐解决!】

【弹幕:始皇弊在当下,功在千秋。】

【弹幕:我们没有资格评论嬴政的苛政,因为后世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弹幕:而且秦统一的时间还是太短了,没有好好消化。】

【弹幕:当时民族尚未统一,六国人并不认同自己是秦人,这是最不能着急的事,至少也得两三代人的时间。】

【弹幕:统一之后留给秦始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征服了视线范围内的所有敌人,但秦帝国内部矛盾重重,他活着的时候能镇压天下。他不在了,胡亥还是史上有名败家子……】

【弹幕:始皇就是死得太突然了,还被改了遗诏。胡亥赐死扶苏,连带灭了蒙家满门,就这样当时各路起义军都还不够章邯打的,结果又搞事,逼得章邯投楚。但凡正常交接,哪怕真的天下大乱,只要军权没乱,秦真灭不了。】

……

【弹幕:陛下,不要被徐福那些方士骗了呀,不要吃丹药,丹药是有毒的,想要长寿得饮食健康,荤素搭配,多运动……】

【弹幕:千古一帝龙凤猪就是为了能活的久一些而吃丹药,却都死在吃丹药上,这可真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了。】

被提到的千古一帝对此大怒:那些方士,竟敢欺君!

…………以后可能周末才有时间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第 5 章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给历朝历代观视频
连载中年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