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意见。”沈竹栩说。
公关部特意来请示的几位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揣摩不透他这话的深意。
眼前这位喜怒不形于色,但行事手段一向强硬。事出反常,公关部负责人心惊胆战地确认:“真就……不管了?”
“嗯。”沈竹栩在专心看热搜底下的评论,见面前站着的几人跟木头似的还没走,他不怎么有耐心地抬了抬眼:“还有别的事?”
“没了。”负责人急忙道。
沈竹栩扬了扬手。公关部的几位又迟疑了数秒,陆陆续续出去了。
总算清静了不少。
沈竹栩点开其中一张他与夏伶对视的抓拍照,长按,保存,将照片设置成与她微信聊天的背景图。
“夏小姐的咖啡给她送去了吗?”沈竹栩问。
“已经送到了,”彭一飞道,“送咖啡的时候遇到了陶小姐,她提醒我,最近几天夏小姐可能不太能喝冰的。”
沈竹栩点点头:“嗯,知道了。”
*
坐上节目组安排的大巴车。
一行人最初还会简短聊上几句,路程太长,到后来都昏昏沉沉睡了过去。
夏伶之前有过睡落枕的教训,出发前特意给自己备了个坐睡宝。作为对早上那杯咖啡的回礼,她顺手给沈竹栩也带了一个。
他的是红色的狐狸,她的是粉色的兔子。
“到了各位,醒醒!到了!”
MC拍了拍手,提了嗓门喊醒一车睡得东倒西歪的嘉宾。
“这是哪儿啊?”简薇伸了个懒腰,打着哈欠往窗外看。
“安塞,”范书敏道,“这里的炖羊肉和洋芋擦擦可好吃了,等有机会我请你去吃。”
“好呀!”简薇欢声应话。
夏伶揭开眼罩看手机,算了算时间,惊叹:“这车开了快四个小时了,怪不得我都饿了。”
“伶姐饿了?我有带苹果,你要吃不?”简薇问。
“行,给我一个。”夏伶道。
“我也要一个。”杨雪宁跟着喊了一声。
“我就带了俩!”简薇嚎道。
“那我也要吃。”杨雪宁说。
简薇把个头大的苹果给了夏伶。
剩下的那个苹果,在她和杨雪宁的一场略显幼稚的追击战后被杨雪宁一把夺了去。
简薇被杨雪宁摁住了脑门,手脚并用地想把苹果抢回来:“你这个强盗,土匪!你还我苹果!”
杨雪宁一口咬掉了半个苹果,剩下的一半递向她:“还要不?”
“你都吃过了我还怎么吃啊啊啊?”简薇咆哮。
“那没办法,我可给过你了,是你自己嫌弃不要的。”杨雪宁理直气壮。
简薇快气冒烟了:“姓杨的,我跟你拼了!”
一行人陆续下车,动作一致地站在大巴车边咧着嘴看那两个不消停的家伙追逐打闹。
老好人卓源掏出自己包里的一袋饼干给简薇充饥,她才勉强消气。
沈竹栩和夏伶最后下的车。
他把夏伶的轮椅放到地上。见夏伶单腿弹跳着尾随过来,他急忙退了回去,一手搀住她,另一只手搂住了她的腰,让她可以借力靠在自己身上。
夏伶已习惯了他细致的照顾,在他的搀扶下坐到了轮椅上,转瞬朝他摊了摊手:“我的苹果呢?”
他下车前把她的包挂在了脖子上,她的苹果在包里。闻言沈竹栩把她的包递还给她。
夏伶取出苹果,用湿纸巾擦了擦。
待擦拭干净了,她两手抓握住苹果用力一掰,咔嚓一下将苹果掰成了两半。比对了下大小,她把较大的那一半苹果给沈竹栩递了过去:“给。”
沈竹栩正出神看她,没注意听她说了什么。
夏伶托苹果的手举高了些:“不饿吗?”
“嗯,”沈竹栩回神接过她手中的半个苹果,“是有点饿了。”
“对嘛,坐这么久的车很难不饿。”夏伶咬了口苹果,心情不错地往周围望了一圈。
瞥见沈竹栩仍一动不动地在看着她,夏伶纳闷抬头,迎上他的目光。
他眼神炽热,火烤般,似要将她盯出个洞来。
看着确实是饿了。
“你干嘛这么看着我?”夏伶把手中的苹果背藏到身后,护食道:“难道你还想吃一整个啊?做人不能太贪心的沈总。”
沈竹栩被她这话逗笑,没什么意义的“嗯”了一声。抿唇推了推眼镜,咬了一口她给的半个苹果。挺甜。
*
节目组提前安排好了盒饭。
在路边简单对付了一口,一行人去往此行的目的地,拜访当地的非遗剪纸传承人。
对方姓王,是个面容和善的阿姨。她的宅院清幽,与她给人的初印象一样,恬静淡然。
节目组安排的一行人陆陆续续步入王阿姨的家中,镜头对准了她家一面墙的的剪纸作品。
墙上的《长城颂》、《牡丹富贵图》等剪纸作品像是被定格的风景画,城墙砖缝、山脉褶皱、花蕊叶络,无一不被细致裱入框中。①仿古名画里的雕梁画栋、层楼叠榭和远山下荡漾的一池春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
就好像一旦有风吹过,这画中的剪纸就能散发出阵阵木质香和泥土气。
众人一时找不到合适夸赞的形容词,皆是发出一声惊叹。
“这几幅剪纸是用了多层套色点染的工艺,所以在视觉上就会给人一种层层叠叠的立体感。”王阿姨介绍道。
“好厉害,就这长城,真的非常的……”简薇绞尽脑汁道,“巍峨壮观。”
夏伶给她竖了竖大拇指。
更让人为之惊叹是一幅京剧脸谱人像剪纸,须发根根分明,精细度已达毫米级。
夏伶对京剧脸谱人像产生了兴趣,好奇提问:“王阿姨,这个剪得这么精细的头发丝,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是剪刀和刻刀并用的技艺,”王阿姨介绍道,“②用剪刀勾勒轮廓,局部细微之处再用刻刀精描线条。这就是太原剪纸的独特之处,整体有着北方剪纸的宏大气势,但每个局部的人物、景物又细致生动,颇有南方剪纸精巧的韵味,写实而不拘泥,夸张而不变形。”
王阿姨说话间拿出了她的剪纸工具:“各位难得到访,不如我就献丑给大家剪个小玩意儿。”
一屋人闻言纷纷聚拢过来。
成排站在桌边,专心看王阿姨剪纸。
“剪纸在我的记忆里是沾着年味的。记得我小时候一到腊月,我的母亲就会坐在炕头剪纸,有时候家里停电,她就借着煤油灯剪。像是喜鹊登梅、福字或者生肖,是她过年常剪的样式。到了初一,她就和姐姐把家里的窗户擦得亮堂堂的,然后在窗格上铺上一层白麻纸,再把大红色的窗花贴上去。这剪纸一贴,家里的年味就出来了。今年是兔年,不如我就剪只兔子吧。”
王阿姨边与众人说话,边伏在案头,左手捏纸,右手握剪刀。
剪刀快速变换方向游走于大红色的纸面。
“不需要先打个样吗?不用底稿?”杨雪宁惊讶道。
“不用,熟能生巧。”王阿姨道。听着轻飘飘的一句话,却是沉淀了多年的技艺打磨。不禁让人心生敬意。
大红色的纸上勾勒出了兔子的轮廓。王阿姨丝毫没有停顿,非常丝滑地一剪到底。
不出20分钟,兔子形状的“福”字跃然纸上。
“刚刚这位夏小姐有问到关于头发丝的剪法问题。刚巧这兔子有胡须,我就给你们展示一下。”
王阿姨取出刻刀工具,将清水滴在油石上。将刻刀放在油石上细细打磨至锋利,再一刀一刀细致雕琢,一刀即一笔线条。兔子的胡须很快勾勒成形。
卓源回头看了看身后的剪纸挂画,惊讶道:“这些人物图上的头发丝,都是您这么一笔一笔刻出来的?”
王阿姨笑眯眯点点头:“是的。”
“哇~那得耗时多久啊?非常磨人耐心吧。”方静莹感慨道。
“能做到每一笔都这么出彩,应该是非常热爱才能做得到。”夏伶道。
王阿姨看向她,眼底笑意愈深:“夏小姐懂我。”
“王阿姨的本事可不止于此,她还会将创新理念和作品设计融为一体,能捏住一片厚度0.015毫米、比头发丝还薄的‘手撕钢’,剪刻出光滑如镜、通体泛着银光的太原双塔。③”站在王阿姨身后的MC补充道,“大家可以看我右手边的那面墙上,正中间那幅就是。”
众人纷纷移步至太原双塔的剪纸挂画前。
凑近细看,低语交流。
夏伶认出墙上一幅剪纸挂画不是纸质底,细看发现,是用红色丝绸剪成的人物肖像。
她立马拿起手机拍照记录,拿着照片去跟王阿姨讨教剪纸的入门技巧。
简短科普了一下剪纸文化,MC按流程引导嘉宾跟王阿姨学习剪纸。
每人分配到固定数量的红纸和剪纸工具。王阿姨在前头做示范,非常有耐心地细致解说。
设计师们加了自己的巧思,绘制的纹样各有不同。
其他嘉宾都是描摹王阿姨画的图纸样板,按部就班地进行剪裁。
简薇一上手就剪废了一张,断裂的一刻她惊恐瞪圆了眼睛,屏息左瞄右看,见没人发现,她偷偷换了一张红纸,将剪废的纸偷偷藏在最底下。
“鲁哥,你画的也是个福娃吗?”卓源问。
“嗯,”鲁旭升点点头,“这种幼态的女娃娃看着就很有福气。女孩子就该这样,不能太要强,娇弱一点的多惹人怜爱。”
①②③部分摘自非遗剪纸传承人王银凤的采访报道。注:文中的“王阿姨”是架空人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chapter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