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宋孝仁专门往灶台这边来了一趟,面色很是不好意思,“累着堂嫂了,多亏有大嫂来搭手,家里这两日有些忙不过来······”
说好他媳妇来帮灶,只是昨晚媳妇回去听爹说家里要办酒席,想在家主事儿今儿便没来,宋孝仁很有些过意不去。
王氏笑着朗声催促:“你快去吃,灶头能忙得过来,得空了我也要去给堂叔堂婶道喜呢!”
陈氏来帮灶是堂叔自己提的,倒是蒋氏是她叫的,结果今天都这会儿两人都不见影儿,王氏揣度两人都在堂叔家忙去了,好在有吴氏,话少眼里有活儿,还不抢着拿主意。
面子情这块她最拿手,既然堂弟特意来说了,她自然不会让人下不来台,“弟妹带阿莲几个也吃,我把晌午的米泡上。”
走出几步的宋孝仁听这话忍不住扭头,见大堂嫂已经利索地拿蒲篮淘糙米,没由来地想起妻子说过的话。
“大伯既是里正又是族长,日后族长估摸该是大堂哥当,至于剩下那个给谁,大伯应该还没拿定注意,你看大堂哥大堂嫂行事,指不定以后又是族长又是里正······“
初时,对于陈氏说的这些话宋孝仁并没放在心上,横竖是大伯家的事儿,跟自己无关,可自这次给大房重新起院这事儿,他不由多想。
以往,家里有事儿不需要爹出面时都以他为主,现在大哥已经分出去,他主事名正言顺,再者爹已经当上保长,如此一想,宋孝仁心头火热,恨不得家里明儿就办酒席好让他人前露脸。
不过说起露脸一事,他闺女定亲那几天倒是让老三两口子出了回风头,可真是······
"这次酒席让谁出面啊?灶上我看老二媳妇就成,她带着慧慧和大丫几个,族里再来几个妇人帮灶就差不离了。"杜氏絮絮叨叨打开柜子翻家当。
宋老头眯眼窝在躺椅上摇晃,轻声道:“老二吧,以往家里有事儿都是他出面。”
杜氏却不这么想,灶房的事儿交给老二家的,她是存心敲打老三媳妇,前些日子闹的家里鸡飞狗跳不说,天天拉着个驴脸,哼!
这个家是她和老头子做主,还不轮到她一个三房媳妇来表态,真是芝麻粒儿做饼硬充大头,杜氏记着这茬,因此这几天即便周氏放下身段赔笑硬往她跟前凑,都没给人好脸色。
办酒席出面采买,甚至正日子迎客等等露脸的事儿 ,杜氏却不想交给老二,没得让二房得脸做大,试探道:”除了乡里的里正,估摸乡里老童生也会来,不然叫老四回来,他们读书人能说到一起 。”
“还早呢,再说吧!” 宋老头未置可否。
杜氏抱出钱匣子,最底下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铜板,一百个一串,正好放一排头尾挨着匣子,上面是零散的铜板,还有两块碎银,杜氏拿起掂了掂,都是不足一两的,这次老四回来再去书院给他当零用吧。
想到给大房掏的那五两,杜氏心疼得直抽抽,这次办酒席虽说风光,可这些散铜板肯定不够······
“嘶——”杜氏愣怔一瞬后倒吸一口气,急不可耐道:“老头子,老大家那上梁酒咱管不管?”
宋老头也是一愣,忙糟糟的都忘了这回事儿,胳膊肘撑着扶手坐起身,沉吟后斩钉截铁道:“管,咱们办。”
盖房钱都是他掏的,没得上梁酒这风光事儿让别人沾,上梁酒收的礼还能补点损失哩,“跟大哥说一声,再跟老大家说清楚,上梁酒咱们给他办了,日后走礼就得他自己来。”
杜氏心喜,这次上梁酒出钱收礼,日后回礼可就得老大家来了,算起来还是他们赚了,“不然上梁酒和这次酒席一起办,支两礼桌。”
这样来贺酒的人肯定会顺手给上梁礼,办一次席收两份礼,日后回礼是老大家的事儿······
宋老头打断了她美滋滋的幻想,“可别见钱眼开招笑话了!”
杜氏轻哼,转而说起置办酒席的菜色酒水,算着该拿多少钱采买,一通絮叨后,决定先拿一吊钱出来去定酒和点心,肉鱼啥的离正日子两三天前再定,菜除了自家存的就在乡里换,再者族里肯定会有人来送。
全新的青灰色直裰搭在千层底黑布鞋面,白色鞋帮不见一丝污渍,人还是那个人,可通身气派就是不一样了,杜氏看着躺椅上的丈夫心里喜滋滋,直念叨老四考上秀才她就能放心闭眼了。
得了丈夫一记瞪,杜氏混不在意,拿了小杌子坐在躺椅旁,低低道:“你都当保长了,能不能让老大把盖房的钱还回来?”
宋老头又睁眼,只是不等他开口,杜氏已经盘算道:“咱们就私下找老大,不让大伯哥他们知道。”这个哑巴亏,老大是能吃下的,再者就算被大伯哥知道又如何,隔房大伯还能管到她这个堂弟媳妇头上不成?
这等“用人朝前不用朝后”的做派,宋老头最是看不上,可不得不承认,成亲几十年,他借着杜氏这做派成了不少事儿。
心里如何想是一回事,宋老头嘴上却是义正词严呵斥:“别想那有的没的,咱家可是读书人家,行事不能辱了门风。”
杜氏不乐意,“我咋就辱门风了,这不想着趁你这喜事儿给慧慧说门好亲事么,翻过年慧慧都十六了,再不给出去像啥话。”
再说那好亲事是能拿嘴说来的?到时候有媒婆上门,她把家里给慧慧准备的嫁妆一说,那好人家听了消息才心动啊,不然上哪给闺女说好亲事去?
两人正说着话,院里有了动静,原来是去河边洗门帘窗帘的陈氏、周氏、宋慧回来了。
“娘,大林和一帮半大小子在河里篓鱼呢,我想着家里办酒席得用,就说了声给咱家留些。”陈氏还在晾衣裳,周氏已经放下盆进上房嘴快地说起来。
她是殷勤,也是好意,可杜氏却不领情,冷淡道:“灶上的事儿你二嫂拿主意就成,慧慧,快回屋擦手,你还要做绣活手不能粗了。”
要不是为了让女儿出去多露脸,杜氏才舍不得叫人去河边洗衣服呢,现在河水都开始冷了,要是冻着了以后可不利子嗣。
“哎娘,来了。”跟陈氏合力晾窗帘的宋慧应了声立马撒手,“二嫂,你和三嫂一道吧,娘叫我呢。”
要不是陈氏眼疾手快往上撩了一下,窗帘那一截就得落地上,挂好后心里这个气呀:就这端碗吃肉香洗碗嫌手脏的死样子,谁家倒了八辈子霉娶你进门······
心里恼火面上却不显,陈氏扬声叫来闺女搭手,晾好盆里的衣裳、窗帘门帘,让女儿收拾木盆,自己进了上房,“爹,娘,趁着家里要办酒席,我想把灶房打扫一遍,省得各处油污灰线,正日子也不好看。”
杜氏点头,顺势把三儿媳安排了,“成,让老三家的给你搭把手,晚上老二回来叫他来上房。”
陈氏猜测公婆定了席面,让丈夫帮着采买呢,在傍晚丈夫回来去上房前叮嘱了一声,“我手艺还成,可到底是爹的大喜事,不如请个掌勺大厨来,爹娘要是不同意,就说当咱们二房孝敬爹娘的。”
言外之意,老两口要是不舍得请大厨掌勺,这钱就由他们二房出。
想到大堂哥大堂嫂的做派,宋孝仁点头,笑着夸妻子贤惠,“还是你想的周到。”
请人掌勺可是要花钱的,杜氏不大乐意,宋老头却高兴,尤其听儿子说这钱二房出,笑道:“拿你媳妇嫁妆银子孝顺你爹我,你不怕被人笑话你爹可丢不起这人。”
听着丈夫乐意,杜氏心思一转,顺势说道:“你为他们兄弟们累了半辈子,也到享儿孙福的时候了,这次让他们弟兄四个都孝敬孝敬你。”
杜氏一句话,宋老大家就得为上房庆宋老头当上保长的贺酒出一份力,不出就是不孝顺,采薇磨牙!
“新屋子的上梁酒也是上房操办,听你奶那意思,想两次酒席放在一起办。”
听这话,采薇更是直接炸毛 ,“那外婆家咋办,下午来的那个表哥还专门问上梁的日子······”
今天下午,地基上来了个年轻小伙,看着比宋清大不了几岁,别人不认识宋清却见过,是大舅家的三表哥。
吴家那边估计听说了老宋家给女婿这一房头重新起屋子的事儿,也关注着地基这边,知晓今儿女婿一家在,便支使小辈来问上梁的日子,实则探话吴家能不能来帮工,毕竟是给女婿/妹夫撑腰做脸的好时机。
宋老大觉得上梁酒和贺酒放在一起办也成,上梁的正日子地基上放一串鞭炮就成,新房建好搬过去暖屋子的时候,再请舅舅和岳家亲戚在新房吃一顿,省得闹心。
采薇咂摸嘴,觉得这样也行,就是上梁酒的时候外婆家岂不会来了,看今儿这三表哥的说话行事,吴家行事很正派呢!
要是上梁酒来,吴家肯定受气,要是不来,又要被人说嘴,采薇替还没见过面的外婆家忧心了一回。
不过两天,她就没心思替吴家忧心了,看着地基上指手画脚侃大山的宋孝智,采薇恨不得将这人一脚踢到月球去。
曹丹玩意儿,这狗头猪脑货咋回来了,再让他指手画脚下去,宋德忠和一帮泥瓦匠都要撂挑子不干了,她家新房得烂尾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