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晨光与涟漪

回到租住的公寓,祁北柠卸下一身的疲惫。房间不大,但整洁有序,书桌上堆满了专业书籍和文献打印稿,是独属于她的天地。

刚放下包,手机视频通话的提示音就迫不及待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卿卿”两个字。

祁北柠脸上不自觉地带上了笑意,按下接听键。

屏幕那头立刻出现一张明媚活泼的脸庞,女孩扎着丸子头,眼睛亮晶晶的,背景是温馨的卧室。

“北柠姐!第一天怎么样?快汇报快汇报!”谢知卿的声音清脆得像蹦跳的珠子,“有没有遇到奇葩同事?领导凶不凶?食堂好吃吗?有没有人欺负你?”

一连串的问题砸过来,祁北柠失笑,将手机靠在台灯上,自己瘫进椅子里。“慢点问,谢记者。你这比我们所里的安全审查还严格。”

“我这不是担心你嘛!”谢知卿嘟起嘴,凑近屏幕仔细看着祁北柠的脸,“看起来好像有点累?真受委屈了?”

“没有。”祁北柠心里一暖,放缓了声音,“挺好的。同事…嗯,都很有意思。”她脑海里闪过高效飞爽朗的认可、李晓芸略带羞涩的友善,以及……陆延歌那张冷感的脸。

“老板是严院士,你知道的,学术上很严格,但人很慈祥。中午还一起吃饭了。”她省略了被安全审查卡住的尴尬,挑着好的说。

谢知卿这才放下心,叽叽喳喳地开始分享自己一天的趣事,吃了什么,拍了什么好看的照片,画了什么设计稿。

祁北柠耐心地听着,偶尔回应几句,目光柔和。这是她们从小到大的相处模式,谢知卿永远像个活力四射的小太阳,而她则是安静包容的港湾。

但祁北柠没有察觉到,屏幕那头,谢知卿注视着她的眼神里,深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眷恋与依赖。

细致入微地捕捉着祁北柠每一丝情绪变化,在她看不到的地方,谢知卿的指尖曾无数次悄悄描摹过屏幕里她的轮廓。

又聊了好一会儿,在祁北柠再三保证会照顾好自己后,谢知卿才依依不舍地挂了电话。

祁北柠照例给母亲发了条简短的微信报平安:【妈,下班了,一切顺利,勿念。】她知道母亲这个点大概率还在医院急诊科忙碌,未必能及时回复。

她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也理解母亲肩上救死扶伤的重担,正如母亲也理解她选择了一条同样需要专注与奉献的道路一样。

发完信息,她的指尖无意识地抚上颈间。贴着皮肤的地方,挂着一条黑绳,坠子是一枚略显陈旧、边缘已被岁月磨得有些光滑的武警领花。

这是父亲留给她的为数不多的念想之一,从她十二岁那年戴上起,就再未取下过。

冰凉的金属触感总能让她奇异地平静下来。父亲牺牲那年,她还不完全懂得那身橄榄绿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她最崇拜的英雄再也不会回家。

长大后,她才真正明白父亲的选择,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守护,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她性格中坚韧、负责、乃至有些执拗的底色。

她选择科研,某种程度上,也是选择了另一种形式的“守护”——守护她所相信的真理与未来。

祁北柠洗漱完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今日的画面一幕幕闪过。

最终定格在夜晚花园里,陆延歌蹲在地上,小心翼翼给小猫涂药时那低垂的、难得柔和的眉眼。

“个人行为……”她喃喃自语,翻了个身,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祁北柠早早到了实验室。她今天的目标明确:高效搞定安全升级申请。

她首先找到了平台负责设备的张工程师,一个经验丰富、有点秃顶的中年男人。

出乎她的意料,张工对她要申请双路冷却系统一点也不意外。

“小祁啊,陆专员昨天下午就跟我打过招呼了,说你这边有个高危反应需要设备支持,让我这边提前评估一下技术可行性。”

张工推了推眼镜,“方案我都粗略看过了,没问题,签字确认我现在就能给你办。”

祁北柠愣住了。陆延歌……提前打了招呼?所以她昨晚提醒自己需要张工签字,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就铺垫好了?

她压下心头的诧异,顺利拿到了张工的签字。接着,她又带着文件去找导师严院士。

严院士更是爽快,大致浏览了一下申请内容,便笑着签下了名字:“嗯,就应该这样!严谨好,安全无小事。延歌同志工作就是细致到位,有她把关,我放心。”

不到一小时,所有流程竟然全部走完。祁北柠拿着签好字的申请表,站在办公室外的走廊上,感觉有点不真实。

她原本预计要折腾两三天的麻烦事,就因为陆延歌提前的一句“招呼”,变得如此顺畅。

所以,她并非一味地卡她,而是在规则范围内,用她的方式为她扫清了障碍?

一种复杂的情绪在祁北柠心中蔓延,那根名为不服气的刺,好像悄悄软化了一点。

她拿着签好字的文件,下意识地想去找陆延歌。虽然并不是必须,但她觉得应该告知她一声,或许……还能道个谢?

她走到EHS办公室门口,门开着一条缝。她正要敲门,却听到里面传来陆延歌冷静的声音,似乎正在通话。

“……数据我已经收到,模型预测的泄漏扩散范围确实超出预期……是的,应急预案需要相应升级,特别是下风向的实验室疏散路线……好,下午我会过去现场确认……”

她的声音专业、果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

祁北柠收回了要敲门的手。她忽然觉得,自己这点“小事”,似乎不该打扰对方处理真正关乎整体安全的大事。

她默默转身离开,决定通过内部系统提交申请。殊不知,办公室座椅上的那人,将洁白地板上投下的阴影看的一清二楚。

下午,祁北柠在实验室整理文献。李晓芸蹭过来,小声说:“师姐,你看内部通知了吗?下午三点好像有临时的小范围应急演练,就我们这层楼。”

“演练?”祁北柠抬起头。

“嗯,说是基于什么新模型数据临时增加的……陆老师负责。”李晓芸吐了吐舌头,“唉,又要折腾了。”

三点整,警报声准时响起,并不刺耳,但足够清晰。实验室里的人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始按照墙上的疏散路线图向外走。

祁北柠跟着人群来到疏散集合点。她看到陆延歌已经站在那里,手里拿着平板电脑和名册,正冷静地清点人数,观察着各出口的疏散情况,偶尔通过对讲机简短地指令两句。

她的身影挺拔利落,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全场,掌控着一切。

演练结束后,大家陆续返回实验室。祁北柠走在后面,经过陆延歌身边时,脚步顿了一下。

陆延歌正低头在平板电脑上记录着什么。

祁北柠深吸一口气,开口:“陆老师。”

陆延歌抬起头,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询问。

“那个……申请表的字,我都签好了,已经线上提交了。”祁北柠说道,语气比平时少了几分锋芒,“谢谢你的提醒。”

陆延歌看着她,眼神似乎微微动了一下,像是冰面上掠过的一丝微光,极快消失。她只是淡淡地点了下头:“流程合规就好。”

语气依旧平淡,公事公办。

但就在祁北柠以为对话就此结束时,陆延歌却像是忽然想起什么,补充了一句,语速比平时稍快一点:“另外,你方案里提到的备用降温方案——使用液氮杜瓦罐旁路接入——理论上可行,但需要单独申请《低温危险源使用许可》,表格在系统下载专区‘其他危险操作’子目录里。”

说完,她不等祁北柠反应,便微一颔首,转身走向下一个需要她去核查的区域。

祁北柠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心里那点软化的刺,仿佛被一种更微妙的情愫覆盖了。

她居然……连她备用方案里的细节都记住了?而且还给出了更进一步的、连她自己都暂时没想到的合规路径?

祁北柠眨了眨眼,望着陆延歌一丝不苟消失在走廊尽头的背影,嘴角忍不住翘起一个玩味的弧度。

“啧,”她小声嘀咕,眼里闪着光,“规尺小姐…这算是额外附赠的‘隐藏攻略’吗?”

就在这时,旁边传来一声轻咳。祁北柠回过神,看见高逸飞正抱臂靠在门框上,脸上带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行啊北柠,能让陆老师主动多说两句话的,你是这个。”他夸张地竖了下大拇指,“看来你这‘规则游戏’,玩得有点门道了?”

祁北柠挑眉,收起方才一瞬的失态,恢复了一贯的冷静神色,只是眼底那丝兴味却没收起来:“师兄,看热闹不嫌事大?”

“哪能啊,”高逸飞笑着走过来,压低声音,“我这是期待你早日攻克技术难题,带领我们组发顶刊呢!”但他挤眉弄眼的样子,明显意有所指。

与此同时,走廊尽头,EHS办公室的门轻轻合上。陆延歌将平板电脑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办公室内只有她一人,窗明几净,一切物品摆放得如同用标尺量过,与她的人一样,透着一种绝对的秩序感。

她走到饮水机旁,接了一杯温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微凉的杯壁。

脑海里却不受控制地回放着刚才的画面——祁北柠那双总是带着锐气和自信的眼睛,在说“谢谢”时,难得地褪去了一点锋芒,流露出一种近乎……真诚的东西。

还有那稍纵即逝的、带着点探究和玩味的笑容。

是因为看到她确实在认真走流程,而非阳奉阴违?还是因为……那声听起来还算真诚的“谢谢”?

陆延歌放下水杯,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渐渐亮起的路灯。她不喜欢意外,不喜欢超出计划的人和事。

祁北柠的出现,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还是颗棱角分明、自带光芒的石子,让她严谨运行的世界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涟漪。

只是,涟漪既已经荡开,就很再难彻底平息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反应式心跳
连载中梦满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