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归关

沈亦天回到宫中,坐在书房内,面前的桌案上堆满了关于屯田制度的资料和边疆地图。她手持朱笔,在纸上圈圈画画,详细地罗列着屯田的地点、所需人力、物力以及预期效果。

“屯田一事,不仅要考虑土地开垦,更要兼顾边疆百姓与军队的协同发展。”沈亦天喃喃自语,脑海中不断构思着完善的计划。她深知,这一制度若能成功推行,将极大地增强边疆的防御力量和经济自给能力,但同时也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重重阻力。

数日后,沈亦天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屯田制度的详细方案。她站在殿中,身姿挺拔,声音坚定而清晰:“父皇,诸位大人。边疆土地肥沃却多有荒废,推行屯田制度,可让军队与百姓一同开垦荒地。平日里,百姓务农,军队协助并操练,战时则能迅速集结作战。如此,不仅能解决边疆粮食自给问题,还能增强防御力量,节省大量的粮草运输费用。”

说罢,她命侍从展开一幅详细绘制的屯田规划图,图上清晰地标出了适合开垦的区域、预计建设的屯堡位置以及灌溉渠道的走向。

皇帝沈君哲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赞许:“天儿此计甚好,既能稳固边疆,又能减轻百姓负担,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然而,朝堂之上却响起了一阵交头接耳的声音。户部尚书王大人率先站出,神色忧虑:“公主殿下的想法固然好,但屯田所需的大量资金从何而来?如今国库并不充裕,各项开支繁多,怕是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

沈亦天早有准备,她从容回应:“王大人,屯田初期所需资金,可先从国库拨出一部分启动款项。待屯田初见成效,产出粮食后,可将部分粮食售卖,所得收益不仅能填补前期投入,还能为后续发展提供资金。而且,屯田制度实施后,边疆对粮草的需求减少,朝廷在运输方面的开支也会相应降低,长期来看,实则是节省了开支。”

这时,工部尚书陈大人也站了出来:“公主殿下,边疆之地条件艰苦,招募百姓前往屯田并非易事。再者,水利设施的建设也困难重重,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需从长计议啊。”

沈亦天目光坚定地看着陈大人:“陈大人,本公主已考虑到这些问题。对于前往边疆屯田的百姓,朝廷可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赋税、分配土地等,以此吸引百姓。至于水利设施建设,可先由军队协助,同时招募当地有经验的工匠,逐步推进。只要上下一心,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尽管沈亦天对答如流,但仍有一些大臣面露难色,显然对这一制度心存疑虑。沈亦天心中明白,这些大臣并非真心担忧屯田制度的实施难度,而是背后涉及到各自的利益。边疆屯田一旦成功,某些家族在粮草运输、土地买卖等方面的利益将会受损。

散朝后,沈亦天回到自己的宫殿,心情有些沉重。她知道,想要顺利推行屯田制度,必须先打破这些利益集团的阻碍。

当晚,沈亦天秘密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众人围坐在书房内,气氛凝重。

“诸位大人,屯田制度虽对国家有利,但却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我们必须想办法找出他们的把柄,让他们无法在背后捣乱。”沈亦天目光扫过众人,严肃地说道。

一位大臣低声说道:“公主殿下,据微臣所知,王大人与一些粮草商人来往密切,其中可能存在着勾结贪污的行为。但一直没有确凿证据。”

沈亦天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没有证据,我们就去找。各位大人,此事关系重大,务必小心行事,不能打草惊蛇。一旦掌握证据,定要让他们无话可说。”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隐秘府邸内,王大人正与几位神秘人物密谈。

“这南平公主太过强势,若让她的屯田制度推行下去,我们的利益可就全毁了。”王大人面色阴沉,眼中透露出一丝狠厉。

其中一人冷笑一声:“怕什么,她一个女子,能掀起多大风浪。我们只需在暗中使些手段,让屯田之事困难重重,她自然会知难而退。”

“不可大意,此女绝非等闲之辈。我们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既能阻止屯田制度,又不能让皇帝察觉到我们的意图。”王大人眉头紧皱,心中思索着阴谋诡计。

沈亦天为了屯田制度的推行,整日奔波于朝堂与各部门之间,力图将每一个阻碍都化解于无形。一日午后,沈亦天处理完兵部的事务,心情稍缓,决定在宫中花园稍作休憩。

花园中繁花似锦,香气扑鼻。沈亦天沿着蜿蜒的小径漫步,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处幽静的角落。只见一个身着淡蓝色罗裙的女子正蹲在地上,专注地摆弄着几株盛开的花卉。那女子身形婀娜,动作轻柔,时不时用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沈亦天心中好奇,便轻步走近。女子察觉到有人靠近,抬起头来,两人目光交汇。沈亦天见她面容秀丽,眉眼间透着一股温婉之气,不禁心生好感。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处?”沈亦天轻声问道。

女子赶忙起身,福了一礼,柔声道:“回公主殿下,民女南宫秦鸢,是户部王大人之女。今日进宫探望母妃,路过此处,见这几株花开得娇艳,一时兴起便想打理一番。”

沈亦天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那些花卉上:“你倒是心灵手巧,这几株花经你一打理,更添几分韵味。”

南宫秦鸢脸颊微红,谦逊道:“公主殿下谬赞了,民女只是平日里喜爱摆弄花草,略懂一二罢了。”

两人围绕着花卉聊了起来,从花的品种、习性,到种植技巧,相谈甚欢。沈亦天发现,南宫秦鸢不仅对花草有着独特的见解,而且见识不凡,言语间透着聪慧。不知不觉,日头渐斜,沈亦天与南宫秦鸢竟已交谈了许久。

“今日与秦鸢姑娘交谈,甚是愉快。若姑娘不嫌弃,日后可常来找本公主,我们也好一同探讨这些趣事。”沈亦天微笑着说道。

南宫秦鸢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应道:“能与公主殿下结交,是民女的荣幸。民女求之不得。”

自那日后,南宫秦鸢时常进宫与沈亦天相聚。她们有时在花园中赏花吟诗,有时在宫殿内谈论治国理政的见解。沈亦天惊讶地发现,南宫秦鸢虽身为女子,却对朝堂之事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她的一些观点总能给沈亦天带来新的启发。而南宫秦鸢对沈亦天的豪爽与智慧也钦佩不已,两人逐渐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一日,沈亦天正为屯田制度中土地分配的细节而烦恼,南宫秦鸢前来探望。见沈亦天眉头紧锁,南宫秦鸢关切地问道:“公主殿下,可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沈亦天叹了口气,将手中的文书递给南宫秦鸢:“你看看,这屯田土地分配,既要考虑到百姓的公平,又要兼顾军队的需求,实在是棘手。”

南宫秦鸢仔细翻阅着文书,沉思片刻后说道:“公主殿下,或许可以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划分不同的区域。对于靠近水源、土地肥沃的区域,可优先分配给有经验的农户,让他们起到示范作用;而偏远一些的土地,则可由军队协助开垦,作为军屯用地。如此,或许能平衡各方利益。”

沈亦天眼睛一亮,拍手称赞道:“秦鸢,你这主意甚好!本公主怎么就没想到呢。还是你心思细腻。”

又有一次,沈亦天与南宫秦鸢在湖边漫步。南宫秦鸢看到湖边的垂柳,突然说道:“公主殿下,民女听闻边疆多风沙,若在屯田区域周围种植一些耐旱的树木,如胡杨、柳树等,既能防风固沙,又能为屯田提供木材,不知是否可行?”

沈亦天听后,思索片刻,点头道:“此计大妙!秦鸢,你总能想出这些新奇又实用的点子,有你相助,本公主推行屯田制度便多了几分把握。”

随着相处的深入,沈亦天对南宫秦鸢的信任与日俱增。无论是朝堂上的权谋斗争,还是屯田制度推行中的困难,她都会毫无保留地与南宫秦鸢倾诉。而南宫秦鸢总是耐心倾听,给予沈亦天温暖的安慰和合理的建议,两人的情谊愈发深厚。

然而,沈亦天却不知,这一切都在王大人的算计之中。南宫秦鸢实则是王大人安插在沈亦天身边的棋子,目的就是获取沈亦天的信任,掌握她的计划,从而在关键时刻破坏屯田制度的推行,保住自己家族的利益。王大人深知沈亦天的聪慧与果敢,正面抗衡难以取胜,便想出了这借女儿接近沈亦天的阴谋诡计。

随着屯田制度推行到关键阶段,王大人见沈亦天的计划稳步推进,心急如焚,决定展开行动。他暗中指使亲信,在京城各处散布谣言,称屯田制度乃是沈亦天为了一己私利,强行让百姓前往边疆受苦,而朝廷拨下的屯田款项,也被她中饱私囊。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帝珠
连载中南秦楚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