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绝壁偷袭

被困在峡谷内的官军,在“达家军”的救援之下,顺利突破虎口峡的伏击圈,冲到虎口峡出口,来到银定和阿赤兔设下的第二道防线跟前。

但见阿赤兔自己带着中军,在虎口峡对岸拦河结营。

大营立在六个大石堡中,密密地挨着挤着。

依山形,这些大营建在虎牙山半山腰,正面对着的,乃是唯一的铁索桥。

铁索桥上的桥板已被阿赤兔撤去,几根粗大的铁索,正森然横亘在水流湍急的白狼河上。

上有百丈峭壁,下有激流天险。

六大露天的石头堡垒中,约莫共有上千敌兵。架着驮炮、镗枪、佛朗机、三眼铳、强弓硬弩,准备着成堆的滚石檑木、灰瓶、火萁、火匣、火蒺藜等,虎视眈眈地护卫铁索桥,护卫着第二道防线。

虎牙山四面绝壁,唯有此面坡度稍微平缓,可沿着陡峭崎岖,仅容纳一人的羊肠山道,上到六大石头堡垒。

从堡垒左侧再沿着崎岖的山路,往上三十余丈,则是一处凹进去的大岩洞,恰似猛虎的血盆大口。

岩洞洞口的大平台上建了三座石头房子,两前一后,如同品字形。

前面的那两所房子,远远望去,恰如虎口之中的虎牙一般。

虎牙山,因此得名。

此时,明军主力和达家军合兵一处,由梁仁功暂代楚天舒指挥。

虽然达奇策身为大靖参将,品级为从二品,但他是个武将,得听从文官的节制。

梁仁功为庄浪兵备,全称是整饬庄浪兵备道,品级虽然只为正四品,但因是文官,且自宋代以来,历朝皆重文轻武,以文驭武,明清尤甚,尤其是明代发明了“兵备道”这一职位,可以有效监督并预防武将拥兵自重威胁朝廷问题。

兵备道简称“兵备”,是个很独特的存在,明明带兵管将,可是却偏偏不属于武官官职系列,而是属于文官体系,由按察司官员出任。

“兵备道”的“道”即是按察司的分道,出任“兵备道”的官员往往是按察司副使或是佥事,但是它的设置和裁革却由兵部负责。

有人说,兵备道若是“兵备副使(即兵备道 按察副使)”应是正四品官员,因为按察副使是正四品。

而兵备道若是“兵备佥事”(兵备道 按察司佥事),应是正五品,因为按察司佥事是正五品。

但无论怎样,却均可节制从二品的参将,及参将以下的游击、都司、守备等官。

楚天舒熟知明代历史,如果从历史记载“袁崇焕宁远大捷”来看,彼时的袁崇焕,虽只是宁前兵备道,全称是宁前整饬兵备道。他在天启五年十二月,晋升为按察使,正三品官员,但是参与保卫孤城宁远的总兵满桂、副总兵左辅、朱梅都要受他指挥,而总兵满桂已是正二品武官。

所以在这里,参将达奇策、游击将军达奇勋兄弟二人,自然要受梁仁功指挥,而达元贞只是个守备,更加不用说了。

所谓“文武见面大三级”,即平级的文武官见面,在实权上,在管理上,文官比武官实际上大三级,武官必须听从文官的节制。

基于此,楚天舒才把临时指挥权交给庄浪兵备梁仁功。

梁仁功按照楚天舒临去前的交代,下令达奇勋带领一千人往虎牙山西边的白狼河边,佯装架桥渡河,牵制部分敌军。

又令达奇策、达元贞父子带一千五百兵绕道虎牙山东侧,强渡白狼河,攀爬绝壁,直上虎牙山山顶,从敌军背后突袭。

梁仁功自己和吴航,则带领剩余人马,负责从虎牙山南面的铁索桥处,佯装发起正面进攻,牵制敌军的大部火力和注意力,掩护东路军突袭绝壁。

当下队伍兵分三路,分头行动。

达奇勋的队伍先行出发,带领着周把总、吴把总等,从峡谷下面小道往西北,沿着倒“几”字形的白狼河岸边,进至虎牙山西侧。

他下令队伍多树旌旗,多敲战鼓,鼓噪呐喊,虚张声势,同时又派人伐木砍树,大张旗鼓地造桥造船,作出一副准备渡河强攻的姿态。

银定、阿赤兔在虎牙山的六大露天石头堡垒中,西边的一个堡垒约四五百兵力果然被达奇勋部所吸引。他们抢先发动攻击,只见一阵铳炮乱响,腾起阵阵硝烟,但却由于射程稍远,枪子弹丸纷纷坠入白狼河中,扑哧扑哧砸在水面上,激起阵阵浪花。

与此同时,负责正面佯攻的游击将军吴航,在梁仁功的指挥下,依然打前锋,他裹好手臂的伤口,在火力掩护下,带钱、孙、李、王等千总和冯、褚等把总,带兵奋力冲向铁索桥。

士兵们都轮番怀抱木板,匍匐着把木板铺在桥面上。

对面的敌兵见状,一阵炮响,佛朗机炮、驮炮、虎蹲炮纷纷吐出火舌,将一颗颗三磅、五磅重的炮弹打来,轰隆轰隆,一阵巨响之后,刚铺上的木板被打得粉碎,木屑纷飞,落入滚滚的白狼河怒涛之中。

在西面、南面部队的掩护下,东进的达奇策、达元贞父子带着郑、王把总和达家军大部,沿着倒“几”字的白狼河河边小路,已经到了虎牙山的东面。

此处峭壁笔直,高耸入云,全是光溜溜的岩石表面,除了隔三差五有一丛两丛杂草灌木从岩石缝中探出头来之外,一根青藤也没有,真是“猿猱欲度愁攀援”。

除非是腋生双翅,否则根本不可能上去。

绝壁之下,则是怒涛奔涌的白狼河,唯一的一座木桥早已被阿赤兔派人烧毁。

达奇策父子正带领着部曲,望着滔滔的河水发愁。

“如此绝壁,如何攀登?”达奇策召集一干千总、把总在河边的几株大树底下召开前敌会议,首先把这个问题抛了出来。

“对呀!上无措手之处,下无立锥之地,上面是光溜溜的绝壁,下面是滚荡荡的河水,连立足都不能,谈何攀登。”郑把总摇头叹息着说道。

“首先,得找到立足之处,那还是得先有座桥。”达元贞说道。

“这话说的,谁不知道要先有座桥,问题是桥已经被烧了呀!”王把总嘟嘟囔囔地说道。

“这好办,咱们再造一座桥不就成了!”一位达家军的管队官插嘴道。

“再造......桥?”

达奇策看着前头身边的几株大树,抬头望了望,但见树木高耸入云,枝叶婆娑,心中登时一亮:“嘿,有了!”

“咱就再造一座桥,不,两座,三座都可以!”

达奇策紧缩的眉头突然舒展,不由地咧嘴笑了笑,伸出右手,朝着身边最近的那株大树,做出了砍劈的动作。

“父亲!您的意思孩儿明白!”达元贞登时恍然大悟地说道。

“轰隆!”“轰隆”

几声之后,两株摩天大树被砍倒了。

很快,两座独木桥架设成了。

这时,一个性急的达家军兵丁立功心切,抢先渡过左边的那根独木桥,他自恃身轻体壮,将达家梨花枪背在身后,开始徒手攀岩。

可是,攀爬了几丈之后,上头全是光溜溜的石壁,连抓或抠的缝隙都没有,他前后左右试了几次,一不留神,右手一滑,整个人的力量便落在左手上,左手毕竟力弱,支撑不了多久,只是挣扎了一会,便从崖壁上掉了下来,扑通一声坠入滔滔江水之中,瞬间被怒涛卷得无影无踪。

岸边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不少人心中倒抽一口凉气,暗自思忖道:

“这绝壁光溜溜,没抓没捉的,如何爬得上去?除非有神仙能腾云驾雾上去,从上头吊一根绳子下来。”

“传令下去,不许妄动。没我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攀爬。否则,军法处置!”

达奇策怒道。

前敌会议再次召开。

这一次,发动所有官兵,集思广益。

片刻之后,达奇策宣布:“有计策确实可行者,赏银十两,带头爬上山顶者,赏银二十两。”

一个身材瘦小,形如小猱者引声而出。

他来到达奇策跟前行了一礼,低声说道:

“大帅,小的名叫川贵云,小的自幼在悬崖峭壁上采药,小的有法子可以爬上去。”

“哦,快快道来!快快道来!”达奇策如获至宝,两眼放光地说道。

“只需如此如此这般这般......”那小兵川贵云附在达奇策耳边低声说道。

“哈哈哈!此法太妙!太妙!哈哈哈哈!”

达奇策哈哈大笑起来,众将却面面相觑,一时之间莫名其妙。

半个时辰功夫,一根长约两丈的竹竿,还有小山似的一大堆盘成一团的绳子,被送到众人面前。

众人仔细一瞧,这竹竿可不是普通的竹竿,它全身光溜溜的,其中的一头,竟然绑着一个类似猪肉档里挂猪肉的铁钩子。

而那堆绳子上,居然全是打成结的疙瘩,原来,这堆绳子,竟然是用马牛的缰绳接驳而成的一根长绳。

方才,达奇策听完川贵云的计策之后,当即命人回主攻部队的辎重队中,找来了竹竿和铁钩,又将骑兵和辎重兵的马、牛缰绳等全部弄来,接驳成长约百丈的长绳二十余根。

只见那瘦小的川贵云,身背梨花枪,腰栓一根长绳的一端,双手抓着竹竿,小心翼翼过了独木桥。

他到了绝壁底下,抬头望了望,寻找着可以下钩子的地方,然后举起长约两丈的竹竿,将杆头的铁钩在绝壁上扒来扒去,突然,钩子被什么东西勾住了。

他抬头细看,原来是一处岩石裂缝紧紧地勾住了钩子,他双手往下扯了扯长竹竿,觉得足够稳固,便开始手脚并用,沿着竹竿往上爬。

爬到长竹竿一大半的距离,他看见绝壁上有稍微凸出的石块和岩缝,便伸出左手抠住岩缝,左脚踩住那块微微凸出的岩石,右脚踩住一丛岩缝中长出的小灌木,稳住身子后,右手握紧竹竿中部,将竹竿的钩子从岩缝中松脱。

然后再慢慢举起竹竿,慢慢伸长它,再往头顶的绝壁钩扒过去,不一会,铁钩又勾住了一处石头缝。如法炮制,又往上攀爬了丈余。

不到一炷香功夫,川贵云便爬上了几十丈的绝壁,形如壁虎一般,正紧紧地贴在峭壁的半中间,云雾在他身旁涌动,让他看起来像个逍遥在云雾中的神仙一般。

众人在底下,见他身手如此灵活,不由得心中赞叹不已。

只见他身影越来越小,渐渐地消失在云雾之中,众人心中又不免有些担忧。

达奇策手捋胡须,正焦急地在河边踱来踱去。

再过一炷香功夫,忽听得一阵窸窸窣窣的细微响声,突然“唰啦”一声响,跟着,一条绳子从空中垂了下来。

达元贞眼尖,高兴地叫了起来:

“父亲,快看!”

达奇策一见绳子,不由得大喜过望:

“川贵云这小子,果然有两下子!比猴子厉害多了!”

他大声地命令道:

“贞儿,你带领二个小旗作为第一突击队,每人腰栓一根长绳,从独木桥过去之后,沿着这根绳子爬上去,上去之后,各人把腰间绳子解下,一头绑住山顶的石头树木,再将另一头抛下来,好让后面的兵士攀着绳子上去。”

山顶空间有限,第一波只能上去约800人,相当于后金鞑子兵不到三个牛录的兵力。

达元贞爬上峭壁之后,居高临下一望,但见最底下的六大堡垒,被虎牙山半山腰突出的一个平台挡住了不少,这个平台便是“虎口”的下唇。中间的血盆大口中,蕴藏着匪首银定、歹成等的老巢。

由于平台的存在,并不利于山顶上直接投掷石块、发射铳炮、弓箭等直接攻击。

因为投掷抛射之物,多半会落到“虎口”下唇的平台上,从而惊动那三所石头房子中的鞑子官兵,尤其是银定、歹成等鞑子酋长。

达奇策带着几个把总,研究了一下地形。

发现虎牙山的四面从山顶到山腰绝无通路,上山靠的是绳子,下山还得靠绳子,否则就得摔个粉身碎骨。

往下攻击虎口位置的银定老巢,只能靠绳降。

悄悄地降落,打枪的不要。

射箭可以,放三眼铳手铳等却不行,因无法消声,容易惊敌。

“想来也是,倘若虎口位置有通路可以上来,银定那鞑酋,早就安排鞑子兵守卫山顶了,我们又如何能成功地爬上来呢?就算爬上去,也会被打得半死。”

达元贞点完人数,看罢地形,暗自思忖着。

达元贞和几个把总商量了一会,决定自己率先带一个小旗兵力作为突击队,用绳子偷偷降落到半山腰的平台上,看看情况。

此时,山脚处的呐喊声,铳炮声、弓箭声正响得一片鼎沸,吴航、梁仁功的正面进攻正如火如荼。

可是,山腰虎口洞中的平台上,却鸦雀无声,一个人影也无,寂静得有些诡异。

达元贞带着十人的一个小旗作为先锋队,悄悄地顺着绳子缒了下来,来到第一所石屋的侧面面,顺着窗户往里一看,登时吓了一跳,只见里头横七竖八地躺倒了一片鞑子兵,也不知是死是活。

他吩咐其余人等,一半守住窗户,一半守住大门,自带了郑、王两把总进去查看,只见倒地的几十名鞑子兵丁虽然个个身披铠甲,却都是印堂穴中了暗器,脑浆迸裂,气绝身亡。

再仔细一看那暗器,不由得心下骇然,原来那不是袖箭、飞蝗石、金钱镖等传统暗器,却是对弈用的黑白子!围棋子能当暗器杀人,此人的内力之强,超乎想象!

其中有一名鞑子,衣着华贵,披着黄金铠甲,头盔镶着红宝石,正歪倒在一张铺着虎皮的黄花梨木座椅上,气息全无。

达元贞料想这是个大头目,不是银定,就是歹成。

他当下按捺住内心的狂喜,悄悄上前将其首级割下,然后出了门,往另一间石室走去。

刚一推开门,就愣住了。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越玉斝记
连载中冯远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