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八四

晏祯与皇帝的君臣对垒,一直持续到了十月。

月初是魏王明桓的十五岁生辰,因蛮军在边关屡有异动,两军之战一直处于一触即发的地步,明桓主动给明棠上了折子,对于自己的生辰不欲铺陈大办,比之一时荣光,更想为三军节粮饷,这一举措,得到了朝野内外的一致赞誉。

有了前面那个仗势行凶,屡教不改的梁王明枫做对比,就更显得魏王明桓识大体,连告病不朝许久的晏相,也终于在朝上露了面,大赞魏王高义。

自此之后,这位向来低调的先帝幼子,终于开始被世人所看到。

明桓的生辰宴会是以家宴形式在宫里举办,由皇后经手操办,没有邀请大臣,只有晏祯收了帖子,以皇后生父的外戚身份孤身赴宴。

这也是君臣破冰的一个契机,晏祯身为人臣,可以对君王有所劝谏,也可以彰显自己的风骨脊梁,但绝不能真的站到皇帝的对立面去,否则与逆臣何异?

该低头时就低头,该服软时就服软,为官二十余年,晏祯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没人知道在宴上发生了什么,只是从那之后,晏祯就照常上朝了,且对于长平公主出家一事绝口不提,仿佛半月前与皇帝的争执从未发生过一样。

而皇帝也沉默着给出了回应,日常寝居之处从重华宫又变回了凤仪宫,前朝之上,依旧对晏相敬重有加,六宫之内,依旧是独宠皇后一人。

这倒不算出乎吕弘安的意料之外,就算晏祯再倔,也不能一直给皇帝难堪,况且他还顶着个国丈名头,甭管他心里如何想,为了他的女儿,他也只能站到皇帝的船上。

吕太尉是要做大事的人,明棠和晏祯之间的争执,在他看来也只是小打小闹,想要让他们君臣翁婿之间彻底决裂,自然少不了他亲自出手谋划。

希望到时候,他们还能如此君圣相贤,臣主一心。

明桓生辰后不久,他自五岁开蒙起,在宫里长达十年的学业也终于到了终点。

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了日日到宫里报道的脚步,早在他生辰之前,明棠对于他的重视已经初现端倪,自然不会让他就此去做一个闲散王爷。

明棠对于明桓的栽培之意很是明显,在他的学业告毕之后,仍留他在弘文堂里,只是在曾经所学的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之外,又增添了许多谋略之道,驭人之术,观史政学,另请了朝上大臣为他上课,显然是有要把他往朝堂上培养的打算。

除了年纪较大,在明棠登基之初就往外就藩的齐晋二王之外,明桓前面还有个梁王明枫,在明棠登基的时候,他大约也是明桓如今的年岁。

但明枫却从未有过如此的待遇。

虽然被明棠勒令在王府闭门思过,不许踏出家门,也不许旁人探视,但除此之外一切如常,包括梁王府的每日例常采办,也依旧是原来的那批家奴负责。

所以明枫并没有因为不能外出而失去了对外界的一切了解。

所以明棠对于明桓的格外看重和尽心培养,以及明桓逐渐在京中升起的好名声,自然也一字不落的传到了明枫的耳朵里。

明棠难得有暇时,陪着晏青染在御河畔支起了钓竿。因郑清嘉毕竟年幼,明棠怕一时不察让她跌进河里,就吩咐莲生把人领的远远的,连带着被召进宫里来给小郡主做玩伴的小晏初一起,到花圃里霍霍花草去了。

一个劲装打扮的年轻男子单膝跪在一旁,正向明棠禀报着梁王府里发生过的事,“……梁王怒不可遏,对魏王殿下破口大骂,甚至殃及陛下。”

“哦?”明棠专注盯着河面,随口问道:“他骂了朕什么?”

隐匿司内的第一条规矩就是忠君,唯陛下之命是从,所以对于明棠的提问,男子并未有半分犹疑,直言道:“他骂陛下有眼无珠,捧着朽木当宝贝。”

明棠闻言忍俊不禁,肆意笑道:“时至今日,他还做着什么自命不凡的美梦呢?若明桓是块朽木,那他明枫,大抵连一片粪土都算不上。”

男子低眉不语,倒是一旁不被防备的晏青染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忍不住白了明棠一眼,嫌弃道:“陛下好歹是个皇帝,言语之间怎能如此粗俗?”

钓竿猛地下沉,一头扎进水里,明棠及时起竿,慢悠悠地提上一尾鱼来,先送到晏青染面前显摆了一下,才送进鱼篓,笑呵呵道:“皇帝也是凡人,大俗即是大雅。”

晏青染无意和她掰扯什么大俗大雅,只是看到她渔获不断,而自己篓里却还是空落落的,不禁有些心理不平衡,干脆甩下鱼竿,起身走开了。

明棠目送她远去,笑着摇了摇头,又抬眼看向那名男子,换了个话题问道:“敬州那边可有来信了?漠北那边的情况又如何?”

男子恭谨道:“回陛下,敬州信国公府尚无动态传来,至于漠北,经首战告捷,莫将军已经初步立下威信,加上陈将军的帮忙,以及军中从前跟随过莫都尉的老兵支持,想必莫将军很快便能站稳脚跟,李大人已经有来信,他将在一月之内回京复命。”

“很好。”明棠点了点头,又吩咐道:“回去告诉秋平,齐王那边可以准备动手了。”

“是!”

男子拱手领命,又等了片刻,见陛下又重新甩竿下饵,闭眼假寐,并没有再下圣谕的意思,便俯身一拜,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此处。

晏青染从御河边离开找到花圃的时候,郑清嘉和晏初两个扎着总角的小姑娘正一左一右地围在莲生旁边,再加上一个小意,几个人叽叽喳喳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与吃的胖乎乎,一眼瞧去就长得很结实的小郡主不同,晏初年岁更小些,在家里又惯来挑嘴,人长得瘦巴巴的,无端就显出几分可怜兮兮来。

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莲生编好的第一个花环就戴在了晏初的脑袋上,而身份尊贵的小郡主,也只能好脾气的等着第二个了。

晏青染看了她们一眼,并没有急着过去,而是把目光落的更远了一些。

那是一棵两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夏日时应当能够撑起不小的阴凉,只是如今到了深秋,叶子发黄掉落了许多,因而显出了几分萧瑟来。

晏青染当然不是在看树,而是看站在树下的人。

是兰生和梅生两个人,在树下站的极近,甚至要贴到一块儿去了,晏青染的目光下移,落在她们宽大的衣袖上,不知道下面的手是不是正牵在一起。

其实她早就发现了一些端倪。

虽然相识时间不长,但她能感觉到兰生其实是个性格冷漠的人,比起明棠的另外三位大宫女,她沉默寡言,又不动声色,如果没有主仆这层身份,晏青染完全可以确定,可能她这辈子都听不到兰生主动和自己说话。

还有梅生,晏青染认识她更久,也相对而言更了解她一些。

梅生为人谨慎,和莲生一样,最善于察言观色,试探人心,而她与莲生最大的不同,就是少了些一板一眼的认真,多了些温柔狡黠。

这几位大宫女都有着对自己的定位,譬如从前晏青染身边总有着处事周到的莲生跟着,梅生就只是在凤仪宫待着,处理一些宫人调动,日常琐事,就如同竹生在重华宫。

但自从兰生回来,并且受命侍奉在皇后身边之后,晏青染就突然发现,无论是在凤仪宫内,还是在凤仪宫外,梅生在她身边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多了起来。

她也不往晏青染近前凑,反正有万能的莲生和晏青染更亲近的小意在。

就只是静静地待着,不显山不露水,甚至很容易让人忽略掉她的存在,如果不是晏青染有意观察,恐怕也不会注意到她都在做什么。

她在看兰生。

是的,梅生到她身边来,不是为了就近伺候她这个主子,也不是为了帮忙照顾小郡主,在大部分的清闲时候,她的目光总是落在兰生身上的。

所以晏青染在观察梅生的同时,总是难免观察到那个被她认为是性情冷漠的兰生。

她也因此发现,梅生对于兰生所倾注的目光,无一不收到了回应。

那个眉疏眼淡,就连在明棠面前也没有什么多余表情的人,唯有在看向梅生,与其成功对视的时候,才会弯一弯眼睛,让冷清的眸子里染上一丝温度。

让晏青染无端想到了四个字——

两情相悦。

她曾无意听到兰生主动与梅生说话,喊的却不是“梅生”,而是“阿媛”。

晏青染假装无意地向莲生打听过,很多年前,在梅生在还没有成为梅生的时候,本家姓陈,而陈媛,正是梅生的闺名。

她们入宫十余载,早早改了名姓,或许到如今,也只有一人那么唤她。

晏青染心中五味杂陈。

她生在相府,长在高阁,借着晏祯的光,让她成为京中有名的闺秀。

晏祯爱女,如珠如宝的疼爱,自然不会让人教她什么女训女诫,三从四德。

但她认识的,相熟的,也都是和她一样的名门闺秀。

其中行事最为出格的也只是生性跳脱的徐锦玉,晏青染早年对于人间风月的所有了解都来自于她,以及她手里私藏的那些唱词话本。

那些书生和小姐的偶然邂逅,庙里和尚与狐妖的爱恨纠缠,大家闺秀和江湖侠客,青楼花魁与多情才子……

故事情节各有千秋,唯一相同之处,不过都是些男欢女爱。

在入宫之前,晏青染从未想到,原来女子之间,竟也能产生姐妹之外的情谊。

后来窥见到了兰生和梅生之间的情愫,晏青染终于又恍然明白过来,原来她与明棠,也并非这世上独一份的“异类”。

不知是她的目光太过于直白,还是兰生作为习武之人的五感过于敏锐,晏青染脑中虽然闪过了许多思绪,但实际也不过是在瞬息之间,居然就已经被兰生有所发觉。

她个头高,垂下头来正好凑在梅生耳边,不知悄声说了什么。

很快,两人一起抬头看向她,梅生的目光稍微有些躲闪,兰生却坦坦荡荡,目光如炬,倒是把晏青染盯得有些许不自在,错过目光不敢再去看她们。

“姑姑!”

“娘娘!”

莲生总算把第二个花环编好,戴在了小郡主头上。两个小家伙牵着手蹦蹦跳跳,也终于发现了不知何时过来的晏青染,一前一后地跑来喊人。

晏青染一手摸着一张小脸儿,手感柔嫩光滑,让她忍不住眯了眯眼。

“姑姑钓到鱼了吗?”晏初昂着小脸看她,眼睛亮晶晶的,包含着某种带着崇拜的渴望。

晏青染没好意思说自己一条鱼也没钓到,怕辜负了小侄女的期望,也怕丢了自己身为长辈的脸,只好心虚地点了点头说:“当然钓到了。”

“那我们要去看鱼!”这次换郑清嘉眼睛亮晶晶,中气十足地嚷嚷。

晏青染忽然觉得头痛,对着两双充满期待的眼睛也不好借口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点了点头,一手领着一个,慢吞吞地朝河边走去。

只希望渔获丰富的陛下,能够在孩子面前,为她保留几分薄面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4章 八四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臣妻
连载中钓鱼养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