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骁武

阳渊的旨意从长安送到了襄阳,先是嘉奖了陈章忠义,追封宁远将军,归葬故里,至于卫映擅自出兵攻取夏口,只道功过相抵,不加封赏。

不加封赏,可卫映早已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皇帝摆明就是不愿追究的意思。至于朝中参卫映的折子,长安固然有些风浪,左右也送不到江淮来。

卫映于江淮厉兵秣马,次年春末,终于向长安递了折子,请出兵南伐。阳渊看着那奏折,沉思踌躇良久,才低声道:“功高震主的下场,他不知道吗?”

“大将军乃陛下最钟爱之人,臣不敢多言。”虞龄道。

“正因钟爱他,朕才畏惧他。”阳渊缓缓道,说出“畏惧”二字时,他心口似有钝刀搅肉的剧痛,可痛过那一瞬,他反而自感轻松很多,“他一旦平灭南北,便有了自立一方的底气,届时若有人居中施以口舌,彼此必生嫌隙.......到了那一天,我又该怎么办呢?”

他不会重用畏惧的人,偏偏他手中除了卫映,无人可用。

他这个桀骜不驯的学生,终于也有了畏惧的东西,虞龄感慨之余,忽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他重新获得阳渊信任,成为他交托腹里之人的机会,

“臣有一计,可解陛下之忧。”他忽然叩首,“只消陛下舍得。”

天曌三年夏,皇帝终于下旨伐陈,设淮南行台省,以卫映为尚书令,并行军元帅。十五日,渡江克采石、姑苏;十二月,出襄阳;四年元月,围江陵,梁主悲怮,抱太子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遂入东阁竹殿,命舍人放火焚烧图书十四万卷,饮鸩自尽。

城中起火之时,卫映正在帐中写信,写毕之后便递给萧元胤,萧元胤接过,容色肃穆:“我父兄向来倚重我,三日之内,我一定能劝动他们出城归降。”

“好。”卫映笑了笑,“我等你。”

这三日于昭军而言无足轻重,于西梁却是生死攸关,萧元胤知晓这个机会有多难得,因而拿到信后便想要入城,正当此时,帐外亲兵却急急闯入,高声道:“大将军,梁、梁主在城中纵火......”

“什么?”卫映怔住。

他和萧元胤匆匆骑马出营,见城内震天火光,纵然昭军即刻以护城河中之水灭火,也直至天明才将火扑灭。

江陵自是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可到了梁朝皇宫中,幸存的宫人只道皇族皆焚身以火,尸骨无存。“对不起。”卫映盯着那残檐断壁,“我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此乃天命,羲照,我不会怪你。”萧元胤呼出口气,似乎努力想要平心静气,却还是按捺不住颤抖,“请容我为他们收敛尸骨,还有东阁中的藏书,我想要挽救一二......”

他忽感到有人轻轻抱住他,而后他听到卫映的声音:“高桓杀我阖族,我曾经也是天地之间,只身一人。你不要害怕,也不要隐忍克制什么,我尝过无人庇佑援引的苦痛,往后在长安,我一定会保护你。”

一年余的压抑和骤闻噩耗的悲痛一齐爆发,他紧紧抱住卫映,失声痛哭。

他本是想将萧元胤留在江陵城中,自己则率军南下攻打建康。四年二月十八,天起大雾,昭军渡江,陈主仓促召集公卿入议军旅,内外戒严,帝闻之,不见喜色,叹曰:“公既渡河,何人渡公?”遂派亲将入映军中。

二月二十一日,克南豫、南徐两州治所,二十五日,映进师入建康,获后主,遂成一统之势。有舍人悲呼:“若郗王在,贼焉可至此!”映闻之,欣然曰:“不恨我不见郗王,恨郗王不见我。”

建康既破,卫映便命陈后主发令,命各地陈军投降,南康守将拒不从命。昭军至岭下,逡巡不敢进,卫映欲亲自率军南下,不料即将行军时忽又病倒,阳渊派来襄助他的王玄声想为他医师,他却摆摆手:“传信去江陵。”

“军机不可耽误,可你也要爱惜自己。”萧元胤从江陵匆匆赶来时,卫映已经病得连药都喝不下去,听到他声音,卫映虽神志昏沉,仍喃喃道,“岭南若不降服,将来后患无穷,日月所照,江河所至,都应该是陛下治下的疆土,他将重任交付到我肩上,我不要辜负他。”

萧元胤没有说话,只是亲自将药给他喂下,待到卫映睡去后,他才凝视他容颜,轻声道:“等到了长安,我一定要见见你的陛下是何等人物。”

几副猛药下去,卫映总算好了许多。病愈之后,卫映遂亲领大军南下三吴、岭南,守将或闻风而降,或迎战溃败。

时有一郡守与副将密谋,道:“建康陷落,多映之功,余者不足惧也,杀之,北上勤王。”遂假意诈降,及映入帐,欲出刀斧,映顾笑,称:“擅动者磔,出降者封。”郡守慑其威,乃服止。

时南越有高凉冼氏之女,岭南数郡,共奉夫人,号为圣母,保境安民。映闻之,遣陈主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令其归化,并以犀杖及兵符为信,夫人见杖,验知陈亡,集首领数千,尽日恸哭。遣其孙率众迎昭军,入至广州,岭南悉定。

至此,南北一统,天下骁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骁武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不渡
连载中华泱 /